问题

「我们篮球队真是 YYDS,投篮命中绝绝子,裁判特别无语子」,孩子满口网络语言怎么办?该不该纠正他?

回答
看到孩子满口网络语言,家长们确实会感到一些担忧。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关于孩子是否应该被纠正,以及如何纠正,这涉及到几个层面的考量。

首先,我们要理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表达的便捷与高效: 网络语言往往更简练、更形象,能够快速地传达一种情感或观点。比如“YYDS”直接表达了“永远的神”的赞美之情,“绝绝子”则生动地形容了某种程度上的极致体验。
群体认同与归属感: 使用网络语言是青少年在同伴群体中建立连接、获得认同的一种方式。掌握和使用这些流行语,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圈内人”,更容易融入群体。
个性的彰显与创造力: 很多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它们通过组合、变形、谐音等方式产生新的意义,反映了年轻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幽默感。
情绪的表达: 有些网络语言,比如“无语子”,能更生动地表达一种无奈、尴尬或不满的情绪,比直接说“我很无奈”更具画面感。

那么,孩子满口网络语言,该不该纠正他呢?答案并非绝对的“是”或“否”,而是需要 nuanced(细致的)的考量。

不应该完全禁止的理由:

1. 尊重孩子的社交需求和个体表达: 如上所述,网络语言是他们社交圈子里的一种沟通方式,过度压制可能让他们感到被排斥或不被理解。
2. 保持沟通的顺畅: 如果家长一味否定,孩子可能会选择隐瞒,甚至对家长的沟通产生抵触心理。
3. 网络语言并非洪水猛兽: 很多网络语言只是表达方式的创新,本身并没有负面含义,甚至充满趣味性。

应该适度引导和纠正的理由:

1. 避免影响正式场合的沟通: 在学校、考试、与长辈交流等需要正式语言的场合,如果孩子习惯性使用网络语言,可能会显得不礼貌、不专业,甚至造成误解。
2. 培养健康的语言习惯和逻辑思维: 长期沉浸在过于碎片化、符号化的网络语言中,可能不利于孩子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影响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3. 防止负面或不当网络用语的沾染: 有些网络语言可能带有低俗、歧视、暴力等负面色彩,或者不符合社会规范,需要家长进行辨别和引导。
4. 提升语言的丰富度和表现力: 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可能会限制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和对中文丰富表达方式的掌握。

具体如何做呢?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步:理解和接纳,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

保持好奇心,而非批判: 试着去理解孩子使用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可以问问他:“哦,‘YYDS’是什么意思呀?你们为什么这么说?” 让孩子觉得你愿意了解他的世界。
不立即否定: 避免一开始就说“你说话怎么这么乱七八糟的”、“别说这些没用的”。这种直接否定会关闭沟通的大门。

第二步:适时适度地引导和纠正。

区分场合: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当孩子在轻松的家庭环境或与同龄人交流时,不必过于干涉。但当他需要进行更正式的交流时,就可以进行引导。
举例说明: “宝宝,你刚刚说‘投篮命中绝绝子’,我知道你的意思是投得特别好,对吧?在学校跟老师说话的时候,或者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次投篮的命中率非常高’或者‘他的投篮技巧非常出色’,这样会更清晰、更规范。”
情景代入: “如果面试官问你,你的优点是什么,你说了‘我 YYDS’,他可能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对吧?到时候可以说‘我的优点是非常勤奋努力’或者‘我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
解释网络语言的局限性: 可以跟孩子解释,网络语言就像一种“内部笑话”或“暗号”,在特定的群体里大家都能懂,但在更广阔的社交环境中,大家不一定能理解,甚至可能产生误会。
提供替代方案: 当你纠正时,不要只是告诉他什么不能说,而是要提供更合适的表达方式。鼓励孩子学习和使用更丰富、更规范的词汇。可以一起查字典,或者阅读好的文学作品。
用成人的语言回应: 有时候,你可以用成人的、更规范的语言来回应孩子,让他耳濡目染。比如孩子说“老师太无语子了”,你可以说:“是的,老师有时候的行为确实让人有点无奈。” 这样既回应了他的情绪,又示范了规范的表达。
鼓励反思: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会比较合适?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不太合适?”

第三步:关注更深层的原因,并提供积极引导。

语言背后是思维: 孩子的语言习惯往往反映了他的思维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如果他过度沉迷于网络,可以考虑是否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社交困难等。
多与孩子分享高质量的语言内容: 鼓励孩子阅读书籍、观看有深度、语言优美的影视作品,让他们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肯定积极的语言能力: 当孩子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举例来说,针对你提出的例子:“我们篮球队真是 YYDS,投篮命中绝绝子,裁判特别无语子”:

孩子和朋友们在讨论比赛: 这个场景是比较轻松和私人的,家长不必过于干涉,可以听听就好,甚至可以偶尔幽默地回应一句,比如:“哈哈,听起来你们赢得很漂亮!”
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讨论: 在学校和同龄人之间,使用一些流行语是正常的社交行为,家长可以观察为主。
孩子在写作文或回答老师问题时: 这就需要引导了。
可以这么说: “宝贝,你刚刚说的‘YYDS’,我知道你是说你们队很厉害。在作文里,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篮球队实力非凡’或者‘表现非常出色’。‘投篮命中绝绝子’的意思是不是说进了很多球?我们可以说‘队员们投篮命中率极高’或‘球技精湛’。至于‘裁判无语子’,你的意思是裁判的判罚让你感到不理解或有点不满,对吧?在正式的场合,可以说‘裁判的判罚存在一些争议’或者‘我们对裁判的判罚感到不解’。明白了吗?这样说更清楚,别人也能明白你的意思。”
可以再补充一句: “不过,你们年轻人之间用这些词语,能很快找到共同话题,也是挺有趣的。只是要记住,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会更好。”

总结一下,面对孩子满口网络语言,家长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语言教练”或“引路人”,而不是“警察”。 目标不是完全铲除,而是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语言认知,让他们能够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既能享受年轻人的活力,也能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自信地交流。

关键在于:理解、引导、示范、情境区分。让孩子明白,语言是工具,而掌握多种语言工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更好地与世界沟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比较悲观的角度说一下,我觉得没必要纠正,而且也纠正不了。

从孩子的心理角度来说,大多数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他说他越要说。而且,他们会认为这是年轻人的专用词汇,你们太老了,无法理解。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还依然满口都是这样的词,那只能说明你们在日常教育中,并没有给孩子在语言上树立一个正确的引导。也许这是因为你们工作忙没时间管,也许是因为你们出身于理工科专业,对人文教育并不太熟悉……但说到底,这还是因为你们并没有让孩子具备一定的语文审美与表达能力。

不要用“孩子还小”还做借口,三年级的孩子是完全具备分别语言表达水平的能力的。同时,也别把锅甩给老师——大多数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上说“yyds”这类的话。

我并不觉得“绝绝子”之类的网络用语应该被禁掉,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垃圾表达。不过,我也不认为你仅仅就是一句“这样说不好”就能让孩子改过来的。何况,就算你让孩子改掉了“绝绝子”,以后也会有其他的网络用语,难道每出现一次这样的网络用语,你都要去告诉他吗?

如果真要让孩子远离这些垃圾网络词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提升孩子的语言和文学素养,等他知道这种表达没什么价值的时候,他自然也就会摒弃。只不过,这并不是简单的看几本书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家长持续的关心。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倒也没必要觉得就要让孩子不说这些词语。毕竟,一个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流行,也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选择的结果。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有较高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如果你自己打算让你的孩子读的是理工类的专业,表达能力差一些倒也无所谓,他们也不是吃这碗饭的。由此来说,你也不妨对孩子宽容一点。

user avatar

不用纠正,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也是健忘的。


你还记得历年的网络热词吗?


2019十大流行语:1.文明互鉴;2.区块链;3.硬核;4.融梗;5.××千万条,××第一条;6.柠檬精;7.996;8.我太难/南了;9.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10.霸凌主义。


2018十大流行语:1.命运共同体;2.锦鲤;3.店小二;4.教科书式;5.官宣;6.确认过眼神;7.退群;8.佛系;9.巨婴;10.杠精。


2017十大流行语:1.打call;2.尬聊;3.你的良心不会痛吗?4.惊不惊喜,意不意外;5.皮皮虾,我们走;6.扎心了,老铁;7.还有这种操作?8.怼;9.你有freestyle吗?10.油腻;


2016十大流行语:1.洪荒之力;2.吃瓜群众;3.工匠精神;4.小目标;5.一言不合就XX;6.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7.供给侧;8.葛优躺;9.套路;10.蓝瘦香菇。


2015十大流行语:1.获得感;2.互联网+;3.颜值;4.宝宝;5.创客;6.脑洞大开;7.任性;8.剁手党;9.网红;10.主要看气质。


2014十大流行语:1.我也是醉了;2.有钱就是任性;3.蛮拼的;4.挖掘机技术哪家强;5.保证不打死你;6.萌萌哒;7.时间都去哪了;8.我读书少,你别骗我;9.画面太美,我不敢看;10.且行且珍惜。


2013十大流行语:1.中国梦;2.光盘;3.倒逼;4.逆袭;5.女汉子;6.土豪;7.点赞;8.微XX;9.大V;10.奇葩。


2012十大流行语:1.正能量;2.元芳,你怎么看?3.舌尖上;4.躺着也中枪;5.高富帅;6.亲;7.压力山大;8.赞;9.最美;10.接地气。


2011十大流行语:1.hold住;2.肿么了;3.伤不起;4.有木有;5.你妹;6.xx体;7.坑爹;8.有爱;9.小悦悦;10.乔布斯。


2010十大流行语:1.神马都是浮云;2.给力;3.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4.羡慕嫉妒恨;5.鸭梨;6.微博;7.我勒个去;8.坛子;9.凡客体;10.闹太套。


这些热词,你现在还在用的有几个,还记得几个?我们年轻的时候,也会来几句热词,但是没有人纠正我们,如今我们都忘了。


让子弹飞一会儿,这些热词火的快,凉的也快。

user avatar

物竞天择。

客观世界的发展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让时代去做选择。

user avatar

想当年,yyds,在我们这边,估计会拆成yy和ds。

所以老人家目前看这个咋都不顺眼。

屌丝有啥好意淫的啊……

user avatar

别纠正他,录下来,十年后给他看

user avatar

进了大学你就不要管了。高中及以下,网络流行词会严重降低你家孩子的中文作文词汇量。不相信你可以给你家孩子做张卷子,给每个网络流行词找三个同义表达方式,看看他能得几分。

user avatar

怎么办,建议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陔ふ,莪覺嘚沵説哋適些虽嘫厛仩厾洧嬑偲,泹實漈仩湜①種錶垯能劦哋匱疺。洏苴沵哯茬覺嘚佷蓅垳,適樣説佷酷,泹湜哆姩姒後沵浍潙沵哋垳潙憾菿尷尬,莂問莪怎庅倁檤哋。

我觉得不用强行去纠正,谁年轻的时候没说过所谓的“流行词”,我身边很多朋友,直到现在还会把“坑爹”“羡慕嫉妒恨”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词挂在嘴边,语言发展的正常现象而已。

家长担心的点无非是这些用语会影响孩子对于正常用语的使用,或者会影响到孩子的语文学习。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拓宽孩子的表达方式,让孩子广泛的吸收不同的语言表达模式。

比如看见日出了,你既会用今天的日出真是绝绝子跟你的同伴分享喜悦,也能在心中默念日出江花红胜火这样的诗句去描述眼前的美景。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大量的阅读。

推荐几本书:《去年的树》、《大青树下的小学》、《金色的草地》、《花的学校》这些都是教育部给出的语文教材的配套阅读书目,文辞优美,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

2、观看适合孩子年龄的纪录片、电影。

再推荐几部纪录片:《航拍中国》、《中国通史》《如果国宝会说话》、《故宫100》、《河西走廊》、《苏东坡》这几部我都看过,可以说是永远滴神!

3、跟孩子玩语言游戏。

比如他说绝绝子(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这个词…),你就问他,除了绝绝子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表达你的感觉吗?

尤其是最后一条,我在跟我四年级的外甥女谈话时经常用,亲测有效,家长可以试一试。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 @早教老师皮特 一个入行七年的早教老师,正面管教家长,关注我,跟你的孩子一起成长~

user avatar

我很想说~~你家的小朋友可能没什么朋友~~这么过气的马上要上春晚的说法~怎么能组成这么冷get的句子说出来……

我在学校这么说话,我都怕自己被霸凌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