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觉得最伟大的中国人是谁?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相当的宏大。要我说“最伟大的中国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判断,而且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伟大人物。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伟大的中国人”,这取决于我们看重的是什么品质,又或者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下评价一个人。

如果让我来选,我会倾向于把这个宝座留给那些在历史的关节点上,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困境、实现伟大变革,并且其思想和精神能够跨越时空,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毛泽东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让我来试着说清楚一些。

首先,从历史的转折点来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不仅仅是政权的更迭,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他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长期的内战和分裂,让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人民有了和平建设家园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跃成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这其中的历史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其次,从理论和思想的贡献来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他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一系列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即使我们今天对某些具体政策有争议,但其关于如何将一种外来的先进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并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再者,从民族自信心和国家尊严的重塑来看,毛泽东时代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欺凌。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中国顶住了来自超级大国的压力,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这种民族自信心的重塑,对于一个经历过百年屈辱的国家来说,其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

当然,评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不可能不谈及他的局限性和争议。毛泽东的一生,尤其是后期的一些决策,也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运动,造成了无数家庭的悲剧,也延缓了国家的发展进程。作为普通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反思和批判历史上的错误。

但是,当我们讨论“最伟大”的时候,往往是在衡量一个人对历史进程的整体性、根本性影响。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所扮演的角色,其影响之深远,触及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这是无可比拟的。他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巨人,他的功过是非,值得我们后人继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选择毛泽东作为“最伟大的中国人”,并非是对他一切行为的赞同,而是从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他所创立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划时代意义来考量的。他的思想和实践,塑造了新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当今的中国以及世界的格局。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巨擘,他的名字与20世纪的中国紧密相连,是理解现代中国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当然,如果从不同的维度来看,比如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者(袁隆平?)、文学艺术领域的巨匠(鲁迅?曹雪芹?)、思想启蒙的先驱(孔子?)、甚至是指挥将领中的传奇(韩信?)、以及那些默默无闻但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普通人,我们都能找出许多“最伟大”的候选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巨匠。

但如果要说一位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和走向,在现代社会产生最为根本性、最直接影响的那个人,毛泽东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伟大,体现在他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让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新的时代重新站立起来。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是我选择他的主要原因。

最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我只是尝试从我个人的理解出发,来阐述为什么毛泽东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值得被放在“最伟大中国人”这个位置上的人物,尽管他的身上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复杂的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审核员。

保命要紧,不然号没了。

user avatar

拿破仑曾说过:“我的所有胜利和败绩都可能被遗忘,但这个一定不会”——他指的是《拿破仑法典》。

毛泽东也是如此,他所有胜利和败绩都可能被遗忘——史诗般的长征也好,开创性的游击战也好,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也好,筚路蓝缕的建设业绩也好,甚至……但他有几件事是不应也不会被遗忘的——


一、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地、彻底地将一个阶级——地主阶级清除出了历史舞台,为中国的发展消灭了必须清除的障碍——无论是对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是。

地主阶级的原罪在于:农业社会中地主阶级在农村对土地、财富、劳动力的垄断性占有,及其与自然经济的相互依存,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地主+佃农”经济的运作模式是:地主本身不从事耕作,也不干涉佃农耕作,生产组织方式是土地分割出租给佃农单户独立耕作,以收取地租(绝大多数是实物地租,有定额、分成等多种形式)获利,土地出产是以满足地主和佃农的自身消费为目的,只有少量无法自产的盐、铁器等通过“三日一场五日一墟”的零星商业活动交易。这种自给自足、封闭保守、土地分割细碎、生产单位小、散、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它是和工业化和现代农业所要求的社会化大生产完全背道而驰的,是没有出路的。因而随着时易势变,当进入19世纪工业化逾发迫在眉睫的时候,小农经济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危险的火药库!火药的构成如下:

其一:农业社会的平均粮食亩产从不曾高于100公斤,1949年因耕地劣化、水利荒废等原因全国平均粮食亩产仅为70公斤!

其二:1949年,虽然以大量劣质耕地开垦为代价换取耕地总面积较明清有很大增长,但中国人均耕地已下降到3亩这个前所未有的超低值,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仅3.6亩!

当然,如果全国1.1亿吨的粮食总产能平等合理地分配到全国5.4亿人头上,老幼弱壮人均200公斤即使刨去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购、贮、运的损耗,也还饿不死。

但是,导火索在这里:

土改以前,全国平均地租为主收获物的5成(好田可达6成,如要用地主的牛等生产工具可达7成甚至以上),全国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每年视年景须交纳地租3000~3500万吨粮食!

此外还有被层层加压、转嫁到农民头上后高达正税十多甚至数十倍的“皇粮国税”……也就是说:这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人均仅约100公斤粮食!

这还不足一个壮劳力在缺油少荤时半年的食量,而即使老弱病残每年也至少需120公斤粮食。

“如果贫富的差距就是生死之别,即使是贫富差距不那么明显,也会构成最严重的问题。”

面对这些冰冷的数据,所有把当年粉饰成一片田园牧歌的企图都是如此的可笑和可耻。

如果,当年中国农村真如某些人描述的祥和美好;如果,当年中国没有耕地日削月瘠的紧迫危机;如果,当年中国能有殖民地、对外掠夺获得工业化所需的庞大资金、粮食和原材料……我们慢慢等待地主阶级在工业化的冲击下转化为工商业主和农场主也无妨,但是,这只是如果。

所以,20世纪上半叶,对佃农而言,地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巨石’”,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对生存的渴求,出自本能的、平均分配土地的要求让中国农村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危险的火药库!只有土改可以暂时熄灭“嗤嗤”燃烧的导火索。而只有摧毁地主阶级在农村对土地、财富、劳动力的垄断性占有,破坏其与自然经济的相互依存,才能彻底解决“火药库”,为工业化进程扫清道路!


二、彻底摧毁了宗族制度和宗法观念,国家政权力量第一次可以直接作用于每一个人。

在此以前国家的基层政权是县级政权,“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结果就是:这些由地方“推举”、官方任命却不付一文薪水(除宋代)的“乡绅村老”也同时身负行政体系的“礼乐教化、排难解纷、止讼息争、惩奸弭盗”职能,皇权对乡村,除了赋税和徭役之外,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不找你你也不烦我”。而“乡绅阶层”就处于“道德”与“行政”二合一体系和乡村权力经济结构的核心,不仅有公职在身可惩奸弭盗、征税征伕,并且收租、放高利贷,垄断乡村手工业和商业(如酒坊、粮铺等),同时还管理着庙宇、宗族事务和一些迷信组织。整个农村都在“乡绅村老”和宗法制度的控制之下,祠堂中可定小民生死,一念间能断“官司”胜负,而“乡绅村老”合计下就决定征谁的税、征多少税……每个乡镇都有类似红楼梦中那种“护官符”,只是粗俗的多,如“张家顶子(官帽)、杨家银子、王家定子(拳头,指武力)”等等。“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县城周边以外的农村,除了自己的道德约束外,“乡绅阶层”的权力在和平时期几乎不受任何制约,尤其是对自己的佃农,其心理优势更远高于现在最跋扈的老板。

在习惯和传统的束缚下,不仅是地主,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是“地主+佃农”模式或至少是小农经济的拥护者,“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愿景深入每个农民之心。如果说佃农的梦想是成为自耕农,自耕农的梦想就是成为地主,为子孙置业购田。这就意味着,在当年的中国农村,小农经济、宗族制度和宗法观念是极为顽强的;如果没有强力的社会变革措施和外力干预,甚至战争也只是“死水微澜”。就象历史上那样,战争灰烬上将很快重新生长出大大小小的地主,战火毁坏的祠堂将重建,宗族将很快地壮大或重组,重新开始被战争打断、逆转的土地兼并。

当然,时易势变,即使只是坐而等待宗族制度和宗法观念被工业文明和社会化大生产慢慢地侵蚀破坏,预计不到百年后都会“自然、平和”地自行瓦解冰消。但是,我们等得起吗?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日削月瘠,仅仅建国25年后的1974年中国人均耕地已不足2亩,幸而当时亩产已由70公斤增长到152公斤,并因工业化进一步推进再10年后增至240公斤(这时人均耕地已降至1.8亩)……

摧毁宗族制度和宗法观念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和法制的建立和健全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农民的四条极大绳索。”甚至可以说,解放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居然是《婚姻法》(1948年10月起草),并不是共和国有多么同情痴男怨女们,实际上枪口瞄准的就是宗法制度(族权、夫权)。

相信现在已经没人再去祠堂拜见族长,观摩“浸猪笼”“用家法”了吧?土地革命在为工业革命开辟道路。


三、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培养了以亿计数的产业工人。

现代农业实质上就是化学农业、钢铁农业。建国时全国5.4亿人,以人均基本口粮300公斤/年计算,至少要1.6亿吨粮食,但当时只能产1.1亿吨,连基本生存也无法保证。粮食,这个是买不起也不可能依赖外购的,再考虑到人口增长,耕地有限,提高土地单产势在必行,于是要化肥要农药要良种要农机……而其中仅氮肥就至少需1000万吨(折纯,按日本当时水平计算),差不多相当于2012年全世界的尿素交易量(折纯)。所以这个也是买不起也买不到的,中国只能立足于自产。但是要建化肥农药厂就要优质特种钢,就要先建钢铁厂。钢铁生产出来,厂建好了还要原料,要“三酸两碱”,要甲烷乙醇丙烯,要石油天然气……等等,又要建厂。还有运输问题,要建汽车厂,要修铁路公路。原料齐了还要技术工人,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以当年80%的文盲率培训千万工人也非易事。化肥农药生产出来了还要推广普及使用知识……这样折腾一番下来,化肥产量从0.6万吨(折纯,1949年)上升到869.3万吨(折纯,1978年)再到7431.99万吨(折纯,2015年),高中毕业生从1949年的6.1万人增长到1979年的726.5万人,粮食也增长到3.0亿吨(1978年)和6.2亿吨(2015年)。大家累了几十年钱没赚几个居然还只是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回头一看,工厂已经建了一大堆,技术虽然差了点但所有产业都基本齐全,一不小心已经是美苏以外唯一产业全面成龙配套国家,而如今是拥有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对大国而言,一个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是农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尽管这一工业体系的建立其过程是极为痛苦和艰难的,他依靠的是剥夺农业农村和长期的极度的压制消费的高积累;其代价是高昂的,因为建设和管理经验的缺乏,造成了很多浪费和生态的恶化;甚至以现在的观点看来整个体系都是相当粗糙的。但是,中国的工业跨过了“0”和“1”之间的鸿沟,尤其是重工业!假如没有这么一个“粗糙”的工业体系和交通网络的基础,以亿计数的产业工人,以亿计数的非文盲的劳动力后备军……可能巴菲特连中国在非洲还是亚州都不知道,也绝不可能出现改革开放后连续数十年两位数的工业增长率。资本家不是慈善家,资本流入的目的是谋利,而不是帮你建设,它们只会在沃土中播种收获,绝不愿在荆棘中开荒。之所以当年台一再“戒急用忍”,要求台企积极南下却终归失败,以及各国对华投资热情一直远高于在印度和非洲,就因大陆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机电、电子等各类产品的原料、配件的供应成本和便捷更有优势。更何况如长虹、徐工、海尔、京东方等公司原本就是从毛泽东时代继承发展而来的,没有当年的歼6就不会有今天的歼20,没有当年的解放车就不会有今天的长城长安。


四、凤凰涅槃。

最关键的是:随着已没落的地主阶级被清除出历史舞台,农村基层结构的重组,妇女的解放;汉语拼音方案、白话文、简化字、普通话的推广;农村基础教育(民办村小)体系和基础保健(赤脚医生)体系的普及;品种门类较齐全的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建立;基本交通骨干网的建成;以及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所进行的改革开放,都预示着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已隐隐约约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全景即使在目前也仍不明朗,前面的路途也依旧是重重迷雾、处处陷阱,在途中还有无数的反覆和复辟;它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也是很明显的,必须继续进行改革;其中新旧思想、观念的对抗所带来的痛苦和创伤也是极巨大的;遭受被追赶者的严酷打压也是必然的;但是,这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结构,它已是积极迎接而不是象百年前那样或消极盲目、或畏惧顺伏于外面的变化和挑战。例如乒乓外交,积极借亚、非、拉之力重返联合国,四三方案,改革开放,以及后来的入关(入世)谈判,申奥等等都说明了这一变化。经过毛泽东时代,按黄仁宇“大历史观”的说法:中国“确立了以数目字管理的国家”,已由王朝国家转变为现代国家,并正在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这一转变是从上层到基础的全面转变,中国已由蛹化蝶。

百年忍辱负重后,中国又一次以强大自信的姿态出现在国际上。敢与锋芒正锐的苏联刺刀见红,一纸文告可让美国止步于17度线,这些都是“9.18”时的中国根本无法想象的。最说明问题的是敌视共和国二十多年后,美国人还是必须面对现实,最终抛弃了多年的盟友——蒋介石,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战方能言和”,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五、结语

简单地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可看作车临悬崖时的急转弯,只能一直拼命将方向盘往左掰。于是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到国共合作,到共和国建立,到……一次比一次激进,也如破堤洪水,势不可阻;直到1978年开始往回掰……

就而言,就是试图借泛滥之势破开旧堤,重整河道;如荆江裁弯取直工程一样。“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历史大势无法抗拒,所以毛泽东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而超越时代的理想就如滔天洪水……不可否认,这个失败给国家造成了损失,给一些无辜者造成了伤害……但是,力阻屠龙者变成恶龙的失败丝毫无损于他的伟大!更重要的是:他把思想留给了人民,塑造了人民共和国的红色基因,让中国人不抛弃不放弃全力以赴脱贫攻坚,不会因经济和利润放弃生命搞什么“群体免疫”,也不会去相信什么“人民富豪”。马云外滩演讲所激起的是一片反对之声,及“如何评价马云人设崩塌?”这个问题出现,证明人民的要求仍然是必须国家控制资本而非资本控制国家……让中国人永远对资本有戒备之心,让中国不听命于资本,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资本。

历史就象是在登山,历尽艰辛后回首从前,往往会感叹:早知如此……但是,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当,局中人的迷茫是难以为外人所知的。国家的发展也象一个人的成长,在其初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但也莽撞幼稚,毕竟中国是如此独特的国家。

毛泽东不是完人,但绝对是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中国人。

“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六、题外话

我的历史观: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所有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均可看作一“耗散系统”,具有在原始简单结构基础上自行组织、自我发展、完善的特性。

3、存在的历史就是合理的历史,当然“不存在的历史就不合理”不成立。

4、历史前进的原动力来源于人的欲望:生存、安全、尊重,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

历史前进的方向由众多各异的欲望之间、欲望与现实间冲突和协调后形成的“合力”决定。

5、所谓“文明”的本质,就是更高效率的物质生产。

当然,如果只有效率,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的“文明”也是不能长远发展的。

6、认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以认可英特纳雄耐尔的可行性。

7、历史事件可以是偶然的,但历史大势一定是必然的。无数的偶然相加就等于必然。

所以,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

8、综上所述,历史具有逻辑性(因果关系),连续性,大局、大势上的不可逆转和不受个人影响的特性。

9、看历史,大势重于细节,数据重于故事。如果研究所谓“康乾盛世”只纠缠于什么“九龙夺嫡”、宫闱阴谋、秘闻野史,却对小冰河气候、玉米红薯的引种扩展、摊丁入亩等一无所知,这不是历史学者,而是三流网络写手。


人生不足百年,可宇宙已有15,000,000,000年之龄;

人高不过六尺,而一光年就是10,000,000,000,000,000米。

但只要还有法国人在追溯文明史就会了解:《拿破仑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法典。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转折点,正式宣布了资产阶级的胜利。自此,资产阶级不再是“以金钱为国王效劳的第三等级”,开始堂而皇之进入了国家统治者的行列,在乡村,随着贵族走向不可避免的末落和破败,新式农场主和自耕农大量出现,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开始隐然成形了。此后,虽然还有复辟的波旁王朝,有菲力普的旗月王朝,有各种各样的工潮和革命,但法国工业化和由王朝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变已是不可逆转。


==============

七、补充

因有人在有意混淆房屋出租者(房东)和地主的概念。特此说明:

(1)房东和地主的唯一相同点是都属于食利者。

而对于食利者,我的观点是:最理想情况(如共产主义社会)下应消灭食利者(当然,今天不具备消灭食利者的条件,即使在前30年也仍有存款利息)。即便是市场经济、甚至资本主义社会,也必须极力压制、减少以纯粹资本获利的成分(房租、利息、投资分红等),如非必需是越低越好;鼓励以包括科研、管理、经营在内的劳动来获利,尤其是以研发创新来获利;这样才是健康、有活力的社会。

(2)但是,农业社会中地主所据有的“道德”与“行政”二合一体系和乡村政治经济结构的核心地位是远远非房东所能相提并论的。

两者的社会生态位完全不同,在现代社会能与地主比拟的唯有垄断资产阶级。

地主垄断并借以谋利的是生产资料,而且土地在重土畏迁的农业社会的重要性是当代人很难理解的。不是很适当的比喻:失佃佃农的绝境远甚于被“四大家族”联合通告全港拒绝雇佣的低学历普通香港人,绝非租不起房的困境所能比拟的。

而房东控制并借以谋利、伤害“打工人”切身权益的住房问题只是生活资料;“写字楼、开发区”租金问题对生产、对“打工人”切身权益影响很小。因而,农业社会的地主对历史进程的阻碍,对租佃者的盘剥,都远远高于房东。

消灭地主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是因为其食利,而是“农业社会中地主阶级在农村对土地、财富、劳动力的垄断性占有,及其与自然经济的相互依存,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所以,毛泽东消灭地主阶级的功绩,将来唯有消灭垄断资产阶级的功绩方能比拟。




春过雪消: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

春过雪消:地主阶级是怎样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为何印度耕地面积世界第一而粮食年产不足中国一半?

春过雪消: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单纯因为历史?

春过雪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美国是中国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user avatar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

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

user avatar

抛去带有神话性质的炎黄二帝

再问两万遍也是毛主席

小时候刚懂事姥姥家有毛主席画像 那时候只觉得这个爷爷好慈祥啊

初中的时候深受地摊文学和公知毒害 一度将他当成一个独裁者 一个暴君 还有岸英的镀金论

到了高中有了更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闲暇时间读了毛选 看了关于他的纪录片 又从邻居老人口中进一步了解他

老人们说 毛主席走的那天 天都要塌了

老人们说 毛主席爱所有老百姓

看纪录片二十二的时候 毛银梅老人噙着泪说我爱毛主席 他爱我们 我也爱他

现在 买了毛主席像摆在宿舍桌子上 专升本学习之余总喜欢看着发呆 脑子里一遍遍回想起关于他的事情 从年少离家时“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到暮年的“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感慨万千

一个红太阳落山了 受他恩泽的生灵不舍他 怀念他 为他哭泣 而那些腌臜之物惧怕红太阳 所以落山时拼命鼓掌 放肆大笑 实在是可笑 可笑至极






user avatar

毛主席。一个开创时代的人。

user avatar

当然是毛泽东了,历朝历代,走向最高统治的有数百人,但是都是为了自己当皇帝,都是为了自己一家的荣辱,都是为了子孙后代,唯独毛泽东是为了人民,而且纵观他这一生,他没有给亲戚朋友安排高官厚禄,没有给子女留下巨额财产,就是自己也没搞过特权,没享受过。如同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他的亲戚来看他,说他住的地方太寒酸,以后的地主都比他强。

一个伟大的人不光是做过什么,更是一生在坚守着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相当的宏大。要我说“最伟大的中国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判断,而且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伟大人物。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伟大的中国人”,这取决于我们看重的是什么品质,又或者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下评价一个人。如果让我来选,我会倾向于.............
  • 回答
    “最伟大的中国人”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富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伟大”的定义本身就多种多样,可以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科技、经济等多个维度来衡量。而且,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选出“最”伟大的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和评.............
  • 回答
    要在中国历史上挑出“最伟大”的皇帝,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富挑战性,也最容易引发争论的事情。因为“伟大”的定义太宽泛了,我们可以从疆域、文化、制度、个人德行,甚至是历史的深远影响等多个维度去衡量。然而,如果非要我选一位,我可能会倾向于秦始皇嬴政。我知道,提到秦始皇,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暴君”的标签,.............
  • 回答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简称WoW)作为一款运营了近二十年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承载了无数玩家的回忆、情感和青春。尽管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玩家群体中始终存在着一些挥之不去、被广泛认为是游戏最大的遗憾。如果要我挑选一个最核心、最能触动玩家群体灵魂的遗憾.............
  • 回答
    《赛博朋克 2077》,这几个字说出来,我的心头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期待,有沉迷,但更多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遗憾。要说最大的遗憾嘛,我觉得,就是它没能完全兑现它最初那个惊世骇俗的承诺——那个关于“活生生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赛博朋克世界”的承诺。你想啊,游戏刚公布时,那个预告片,那个演示,简直是把.............
  • 回答
    探讨中华数千年历史上的“罪人”,是个极具挑战性也极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因为“罪人”的定义本身就非常主观,而且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很难用简单的标签去概括一个人的功过。一个被时代视为“罪人”的人物,在后世看来可能又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角色,或者其行为有着难以简单判定的复杂动因。但如果非要从对中华文明的.............
  • 回答
    说起《龙珠》里反差最大的角色,我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贝吉塔。这倒不是说他像有些角色一样,从超级坏蛋变成超级好人,这种转变很多作品里都有。贝吉塔的反差,在于他骨子里那股骄傲到极致的赛亚人王子血统,和他一次又一次被打脸、一次又一次不得不屈服于更强的力量之间,那种撕裂感简直是刻在DNA里的。你想想他刚出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够大的,也够让人琢磨的。要说“最伟大”,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价值和标准都不一样。有人可能会想到那些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政治家、思想家,有人可能会想到那些拯救了无数生命的医生、科学家,还有人可能会想到那些用艺术点亮人心的艺术家。如果非要我说一个,我脑子里闪过的,不是某.............
  • 回答
    说实话,看到17岁的孩子就能代表国家队出战并且进球,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们中超联赛还在推行U23政策,这中间的矛盾和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最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根源在于我们青训体系的断层和与职业联赛的脱节。 U23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政策强制性的给年轻球员机会,.............
  • 回答
    自从洗碗机进驻我家,日子就像开了挂一样,最大的变化,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无形的、但又实实在在的“轻松感”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以前,尤其是吃完晚饭那会儿,总感觉是一天中最漫长也最煎熬的时刻。就算是不太累,但想到水槽里堆积如山的碗碟、油腻腻的锅,心里就泛起一股“啊,还得洗碗”的叹气。我呢,是那种对油腻.............
  • 回答
    《守望先锋》(Overwatch)作为一款由暴雪娱乐开发的团队射击游戏,自2016年发布以来,凭借其独特的角色设定、团队协作机制和快节奏战斗,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电竞游戏之一。然而,尽管游戏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其在运营、平衡性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主要问题: 1.............
  • 回答
    活到现在,要说脑洞最大的是什么,我觉得不是什么科幻电影里的时空穿越,也不是什么奇特的神话传说,而是咱们人脑本身。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你想想,这玩意儿,每天都在不自觉地、无限制地给我们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这么说吧,你坐在屋里,什么事儿都不干,脑子就开始了。它能给你从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把一天的.............
  • 回答
    有一个瞬间,在我记忆深处,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的伟大。那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改变世界的发明,而是在一个平凡的午后,我亲眼目睹的平凡而又触动灵魂的一幕。那是在一家社区的养老院。我去看望一位长辈,养老院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消毒水、老人特有体味以及淡淡花香的气息。我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廊两侧的房.............
  • 回答
    美苏冷战(19471991)是20世纪最具决定性的国际冲突之一,其历史影响深远,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从历史学、国际关系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冷战既有其复杂性,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冷战的背景与起因1.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194.............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总觉得像是那种,你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然后忍不住想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对我而言,活着的最大意义,其实挺朴实的,也不算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它更像是散落在生活细碎里的,一种细水长流的体验,一种对“我”这个独立存在的确认。首先,我觉得是感受。活着,.............
  • 回答
    回想起2020年,再穿越回2010年,旅行这件乐事,真的是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让我挑出最大的不同,那一定离不开“在线化”和“个性化”这两个词,它们像两条主线一样,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规划、预订、体验乃至分享旅行的方式。1. 信息获取与决策:从目录到算法十年前,如果你想规划一次旅行,脑子里可能最.............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戳心窝子了。单身久了,最大的感悟嘛… 要我说啊,那就是一种奇妙的、深刻到骨子里的“独立”。这玩意儿听起来挺大词儿的,但我得给你掰扯掰扯。刚开始单身的时候,可能觉得有点空虚,有点不适应。以前两个人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窝在沙发上发呆,现在这些事儿都得一个人来。你会发现,好多生活里.............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我一下子就想到好多,不过非要选一个“最”重要的,我脑子里盘旋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啥是这个?你想啊,咱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被各种声音轰炸。广告、新闻、社交媒体上的观点、身边人的议论……如果咱们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很容易就被裹挟着走,变成别人想法的复读机,甚至被别有用心.............
  • 回答
    我见过不少玩家在《英雄联盟》里互相嘲讽,尤其是对AD(ADC,也就是射手英雄)的攻击,那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要说哪句话是“最大的侮辱”,这事儿吧,得看具体语境,看谁说的,看当时比赛的情况,以及说这句话的人有多么熟练和善于抓住对方的痛处。不过,真要挑一个最能扎人心的,我觉得是这么一句:“你这ADC.............
  • 回答
    这个问题,得掰扯掰扯。说南京是座伟大的城市,这念头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很多瞬间汇聚起来,才让人心里那杆秤“叮”地一声,沉甸甸地落下。如果非要追溯一个“从哪一刻起”的节点,我脑子里会立刻跳出两个不太一样的画面,但都让我感受到了南京那种骨子里的韧劲和历史的厚重。第一个画面,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