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我们不是所有的多人项目都不行,而是别人也玩儿的项目,我们不太行。像一些很多国家压根不玩儿的项目,我们靠着体制也能在奥运会上拿到好成绩。
数十年来,中国体育一直奉行着前苏联的培养模式——“举国体制”: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具体到运动项目上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奥运会金牌为最终目的,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夺取比赛优异成绩。”
说白了,这种体制就是为,了,成,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顶多算是个“体育大国”,而远远称不上“体育强国”。代表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难道就是奥运奖牌榜上的几个数字么?
举国体制反映出中国体育或者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特点——急功近利。
体操、跳水、小球等等一些单人项目因此收获颇丰,因为没有几个国家会从小“圈养”一批运动员,花上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培养他们“为国争光”。但足、篮、排三大球的发展却因为体制的制约而导致比赛成绩、运动员水平逐年下滑,特别是当大家都开始发展这些项目的时候。
这些年男女三大球唯一坚挺的,或许就只剩下中国女排了。
篮排不敢深论,说说足球。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声音伴随着中国足球:
“为什么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却选不出11名足球运动员?”
多可笑的问题,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根本不懂足球,不懂体育。人口的多少完全不能与运动的发展水平高低划等号,和个人项目不同,团体运动的发展依托于它的参与人口。
“为什么拥有13亿人口的印度选不出一个乒乓球打得好的?”
足球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的运动,对个人和集体的要求都非常高。发展足球需要有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后盾,拔尖机制不仅违背了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只会让参与足球运动的人口越来越少。只有人口基数增加,选材范围拓广,才可能涌现出优秀的运动员,促进项目整体水平的提高。
前几年的一份数据:
2012年,中国的职业注册球员人口是8000人,青少年球员注册人数更只有6000人。相比之下,越南的注册球员数量是5万人,比中国多出5倍。亚洲足球发展最好的日本,注册球员是60万,欧洲足球强国法国的这一数字是145万,足球王国巴西则是200万。
这也就是说,从法国随机抽出1万人,其中就有223人属于足球人口,而中国的100万人中只有5人。
当然,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校园足球的发展,这些数字在近些年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远远比不上我们的老邻居日韩,甚至不如东南亚的那些小国。
中国足球要想提高,首先要解决足球人口问题。
需要泼冷水的是,中国足球的问题是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行业顽疾。
——球队富得流油却洋枪当道,球员水平有限却收入奇高,竞赛环境野蛮粗暴,管理机构弊病深重,优秀教练稀缺,优质裁判不足,学术氛围淡薄,业余普及有限,民间参与程度低,青训全方位落后……
政绩大于实效,形式大于内容,包括上层管理者在内的整个社会对于足球的关注完全围绕在金字塔顶端,即国家队的成绩,却忽视了最为关键的根基建设。
别的国家在发展青训,我们却在请外教、搞规化、买外援,永远的急功近利,永远的目光短浅。你以为管理者们就真不懂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非也。只是那些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收获成果的事情,他们不愿去做罢了。
最后。中国足球当下的环境确实比几年前好了一些,比当年那个假赌黑横行,改年龄大打小如家常便饭的时代好了很多,但我们仍然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