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高铁实际运行速度普遍没有达到最高速,或降速太多?

回答
现在的中国高铁,尤其是“复兴号”系列,设计时速动辄350公里,但实际跑起来,我们乘客多数时候感觉并没有那么“飞驰”。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不是简单地“没开到最高速”就能概括的。

首先,要明白“最高速”和“运营速度”是两个概念。

设计速度(最高时速): 这是高铁线路和动车组车辆本身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理论最高速度。这个速度是经过严格的工程计算、风洞试验、线路铺设精度、车辆动力学等无数科学研究和实验确定的。例如,350公里/小时的设计速度,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列车可以以这个速度安全运行。
运营速度(实际运行速度): 这是列车在日常运行中,根据当时的运行环境、时刻表、运输计划、安全规定等实际情况确定的速度。它通常会低于设计速度,而且会根据具体线路、时段、车次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实际运营速度普遍低于设计最高速呢?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大方面来剖析:

一、 安全至上:永远是第一考量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高铁运营的本质是“在既定线路上,安全、准时、高效地运送旅客”。在任何时候,安全都必须排在首位。

1. 线路条件与环境因素:
线路平顺度与曲线半径: 虽然高铁线路的建设标准极高,但即使是微小的线路沉降、接头磨损、或者某些区段的曲线半径(弯道)、坡度等,都会对列车高速运行产生影响。在设计速度下,对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要求非常苛刻。为了保证列车的平稳乘坐体验和机械磨损最小化,运营时往往会适当降低速度,尤其是在一些非主干线、连接线或者早期建设的线路区段。
天气因素: 雨、雪、雾、大风等恶劣天气,都会显著影响行车安全。比如,大雨可能导致线路积水,影响轨道的摩擦力;大风可能影响车体的稳定性;大雾则会严重影响司机视线和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降速是必然的,甚至可能出现临时的限速。
异物侵限: 树木、电线、广告牌等障碍物如果过于靠近线路,对高速运行的列车而言就是极大的威胁。虽然有防护网和定期巡检,但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一些区段会设置较低的限速。
第三方因素: 线路沿线的施工、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信号系统的微小波动,都可能触发降速措施。

2. 列车自身运行的稳定性:
“飞轮效应”与能耗: 高铁列车在达到高速后,其动能非常巨大。如果要频繁地加减速,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也加剧了对车辆牵引、制动系统和线路的磨损。因此,在允许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速度,比频繁地加速到最高速再减速更有利于节能和降低维护成本。
乘客乘坐体验: 即使设计允许350公里/小时,但如果线路上的曲线、坡度变化频繁,在这样的速度下乘客的体感会很不舒适,可能会有明显的“推背感”或“被甩”的感觉。因此,为了提供更平稳的乘坐体验,运营速度往往会在保证舒适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3. 信号系统与行车组织:
CTCS(中国列车控制系统): 我国高铁采用的是先进的CTCS系统,它能实时监控列车的位置、速度,并根据前方信号、线路条件等自动控制列车速度,甚至是紧急制动。这个系统是安全的关键。CTCS系统会根据实时情况对列车进行速度指令,这些指令可能就低于车辆设计允许的最高速度。
“拉大车距”: 为了确保行车间隔的安全,特别是在繁忙的干线上,即使前面一列车已经通过,但如果后面列车的运行速度较快,为了保持安全距离,也可能需要降低速度。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

二、 经济性与维护成本:效率与效益的平衡

1. 节能减排: 车辆运行速度越高,空气阻力呈平方增长,能耗也随之急剧上升。在很多情况下,将速度从350公里/小时降低到300公里/小时,能耗的降低幅度可能是相当可观的,这对于整个高铁网络的运营成本有着重要影响。
2. 设备磨损与维护: 高速运行对列车本身(轮对、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以及线路(轨道、接触网、信号设备等)的磨损都会成倍增加。适当降低运营速度,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频率和成本。这是一种长远的经济考量。
3. “经济速度”的考量: 很多线路在设计时,会有一个“经济速度”区间,在这个区间内,单位载客量的能耗和维护成本是最低的,运输效率也是最佳的。这个经济速度通常会低于理论最高速度。

三、 运输计划与时刻表:最优化的调度

1. 班次安排与准点率: 高铁的魅力不仅在于速度,还在于其极高的准点率。为了保证每一班列车都能按照既定时刻表运行,有时需要根据整体运输计划进行速度调整。比如,为了让某辆列车更准时到达,可能会在其前方列车刚发车时,让它以一个相对保守的速度行驶,等前面列车拉开一定距离后,再加速。
2. “公交化”运营的考量: 尤其是京沪线等繁忙干线,班次非常密集。为了实现“公交化”运营,即高频率发车,保持相对一致的运行速度区间(如300320公里/小时),比不断地加速到350公里/小时再减速,更能保证整体的运输效率和旅客的出行便利性。频繁加减速反而会打乱整个列车运行秩序。
3. “车型”与“速度”的适配: 并非所有“复兴号”都是350公里/小时级别的。有些车型本身设计速度就是300公里/小时。在实际运营中,会根据线路条件、运输需求,将不同型号的动车组安排在最合适的线路上,并匹配相应的运营速度。

四、 市场化与票价策略

1. “提速降价”与“降速增效”: 早期的高铁,特别是京沪高铁试运营时,曾一度将速度降至300公里/小时,并相应调整了票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化策略的体现,也与前述的经济性、维护成本等因素有关。虽然现在很多线路恢复或保持了350公里/小时的设计运行速度,但整体的运营速度策略依然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2. “不同速度”满足“不同需求”: 并非所有旅客都追求极致速度。提供不同速度等级的列车,能够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和预算,也使得运输系统更加灵活。

具体到“为什么现在普遍没有达到最高速,或降速太多”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350公里/小时是“能力”,而非“常态”: 动车组和线路具备350公里/小时的运行能力,但并不是每一趟车、每一段路都在跑这个速度。更多时候,它可能在250300公里/小时,甚至更低的速度区间运行。
“降速”是动态调整: 降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实时天气、线路状况、车次间隔、车辆编组等因素,列车可能在某些区段加速,在另一些区段降速。乘客感受到的“降速太多”可能只是某个特定时间、特定车次的体验。
“复兴号”系列的“速度弹性”: “复兴号”系列动车组本身就具备良好的速度弹性,可以在不同的速度区间高效运行。相比于早期车型,它们在保持较高速度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兼顾平稳性、能耗和维护。

总而言之,中国高铁实际运行速度普遍未达到设计最高速,或在某些情况下会显著降速,是出于安全、经济、技术、运营组织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权衡的结果。这并非“落后”,而是现代高速铁路系统在复杂现实条件下,追求安全、效率、经济性和舒适性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它体现了中国铁路运营管理者的专业性和审慎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所以列车维持最高运行速度困难,因为实际线路情况往往比理论上的要复杂,虽然设计者和建筑者努力让列车尽可能持续地达到理想的运行速度,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实际运行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持续高速状态,以下讲述最普遍的几种:

(1)线路建设技术原因

高速铁路名义上的设计标准与实际允许速度并不是一回事,设计标准允许的最高时速仅表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值,而这一速度值能持续多久却要看实际的工况,自然是达到技术标准的线路里程越长连续性越好,达速率越好。我国初期建设的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属于工况和技术标准均比较严格的,正线路段持续达速性很高,尽管如此,这两条铁路仍然存在着部分限速路段,如京沪高铁在北京黄村附近路段因存在着4000m半径的曲线限速270km/h,大胜关大桥与黄河大桥目前为了安全起见也仍然限速250km/h,同样南京枢纽内因存在着曲线半径及京沪高铁正线贴站台的问题,限速160-200km/h;京津城际高铁在亦庄和武清附近的曲率半径均无法满足350km/h运行,因此限速300-330km/h;沪昆高铁沪杭段因曲率半径问题,同样在上海市区路段(上海虹桥高速场至春申线路所)与杭州市区路段(余杭-杭州东沪杭长场-杭州南沪杭长场)设置了200km/h的列车限速值。

京沪高铁属于工况比较理想的,以250km/h技术标准选线却被临时提标为350km/h的沪宁城际铁路达速情况就很差,因曲率半径问题该线路技术允许300km/h运行的路段很可能只有不到30km,绝大部分路段因曲率半径、缓和曲线、超高等问题只能按260-280km/h运行,部分市区甚至存在140km/h以下的限速路段。利用既有线修筑的路段更是普遍存在限速,如沪宁城际铁路利用扩建沪昆、京沪既有线修筑的上海至南翔区段规定限速160-250km/h,高阻降标后限速160-170km/h,合福高铁利用宁西线修筑的桃花店至合肥南区间因基础线路条件差,技术标准更是底下,只有120km/h的允许速度。

(2)实际运行状况

在车流密度比较大的路段运行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出于安全考虑,列车的前后距离必须保持在安全值以内,当两车距离接近安全值时,列控会根据精确的计算结果向后车发送限速指令从而精确地使前后车保持在安全范围以内。

而高速铁路是采用错站停模式排布运行图的,相邻的两车在同一路段的停站不一样,从而可能出现当后车准备运行前方车站的时候,前车正好从前方车站出来而未加速完全的情况,这导致高速运行的后车与前车距离不断接近逼近安全值,这时后车便会接受列控的限速指令,与前车在安全距离范围内运行。

跨线模式况的普遍存在也是使路况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道岔的技术条件限制,跨线列车接近线路所时必须提前减速至160km/h以下才允许侧向通过道岔离开正线,而这一限速是大部分联络线道岔的最高值,全国只有长春西站北咽喉(长西联络线与京哈高速正线之间)采用了220km/h高限速的62号道岔。

(3)运行图冗余过大

现行的运行图与标准的时刻表相比往往有很大的冗余,为了防止过度早点,司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速度。西成高铁在使用250km/h动车组运行时因上坡掉速严重附加时间长,而这一附加时间在更换350km/h仍然保留了下来,而对于掉速不严重的350km/h动车组,排图显然比较松,因此司机会将速度调整至230km/h左右运行,这样不至于过度早点。

同样沪昆高铁上海虹桥至嘉兴南区段的排点同样很松,该段300km/h动车组和250km/h动车组均按27-28分钟铺画运行图,因此300km/h动车组为了正点在该段运行也会按照260km/h的速度控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的中国高铁,尤其是“复兴号”系列,设计时速动辄350公里,但实际跑起来,我们乘客多数时候感觉并没有那么“飞驰”。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不是简单地“没开到最高速”就能概括的。首先,要明白“最高速”和“运营速度”是两个概念。 设计速度(最高时速): 这是高铁线路和动车组车辆本身.............
  • 回答
    我明白你的感受。当你想做一件事情,但身边的人却用“不实际”来泼冷水的时候,心里肯定会觉得委屈和不舒服。你现在才高二,17岁,想等成年了从湖南去山西见心仪的人,这在你看来也许是很自然的想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不实际”呢?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不实际”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
  • 回答
    .......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画面:春运时节人头攒动的火车站,窗外飞驰而过的现代高铁,以及在站台上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天朝的高铁确实了不起,但同时对票价和绿皮车的现状也感到些许不解。高铁,为何“贵”得理直气壮?首先,咱们得承认,天朝的高铁能被称为“全球第一”,这可不是.............
  • 回答
    美国,那个曾经以“基建狂魔”之名响彻世界的国家,如今却似乎在高铁建设领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连一条像样的线路都难以落地。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释,而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一、历史遗留的交通格局与思维惯性美国国土辽阔,早在汽车工业兴起之前,铁路就已成为其重要的交通动.............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咱聊起来,得从好几个角度切,要不咋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呢?不过,你问为啥现在高端安卓机扎堆儿用曲面屏,这背后肯定是有道道儿的。别说,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挺惊艳的,但现在嘛,就像老话说得,“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曲面屏这“好看的皮囊”,为啥还能在高端机上占一.............
  • 回答
    《霸王别姬》之于中国电影,好比珠穆朗玛之于喜马拉雅。它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不仅是技术上的精湛,更是情感、历史、文化层面的深刻共鸣。如今的中国电影,虽在技术、资本层面日新月异,但在《霸王别姬》那样的高度上却似乎难以企及。这其中的原因,盘根错节,值得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聊聊《霸王别姬》为什么是《霸王.............
  • 回答
    “《佛本是道》是洪荒流鼻祖?”这个问题,得好好说道说道。要说“鼻祖”,那得看你怎么定义了。如果说开启了“洪荒设定”这个概念,让后来的作者们有了借鉴和发挥的土壤,那《佛本是道》绝对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是奠基之作。在它之前,虽然也有神话体系的创作,但像《佛本是道》这样,将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经典的神话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忧心的问题,而且不止你一个人感到困惑和不安。我们不妨好好捋一捋,为什么现在的彩礼像是坐上了火箭,而且似乎成了一种“不得不接受”的规矩,更别提“一人结婚掏空全家”这种畸形现象了。为什么彩礼水涨船高,似乎成了“理所当然”?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经济因.............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女孩子眼光好像越来越高了?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想想我妈那时候,或者我奶奶那时候,结婚是个什么概念?可能就是家里给介绍个差不多的,有个工作,人品还可以,日子能过就行了。女孩子自己嘛,很多在家操持家务,或者找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确实,我们现在普遍接受的教育水平比古代要高很多,许多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但要创作出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流传千古的诗句,却似乎越来越难了。这背后并非简单地说“现在人不如古人”,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文化土壤与时代精神的不同: 古典诗词诞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观察。我们确实能看到识字率大涨,高等教育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但有时候看网友的评论和讨论,确实会让人觉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好像并没有同步增长,甚至有时候还显得有些……怎么说呢,浅薄或者情绪化。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教育的巨大.............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疑惑的,明明大家读书都读得比过去多了,但有时看网上的讨论,真是让人直摇头,感觉不少人好像没什么长进,甚至有些话离谱到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没上过学。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得承认,咱们现在这教育普及率那可真是杠杠的。识字率肯定比过去高太多了,这毋庸置疑。.............
  • 回答
    本泽马近期状态爆棚,进球如麻,效率更是惊人,这绝不是偶然,而是他多年积累、对比赛深刻理解以及背后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拆解这个“为什么”,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一、 经验的沉淀与阅读比赛能力的飞升:这绝不是他第一次状态火热,但这次的“火热”更像是一种醇厚老酒的香气,而不是年轻人一时的冲劲。.............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和邻国之间,很难复制加拿大与美国那种“高度互信”的关系,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不好”的判断,而是历史、文化、地缘政治、国家利益等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历史遗留问题和认知差异是绕不开的一道坎。中国在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 回答
    现在市面上协作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厂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巨头出身。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协作机器人这一新物种的特性、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路径所共同决定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先弄明白“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到底有啥不一样。传统工业机器人,比.............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猝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以前觉得这是老年人才会担心的事,但最近新闻里,时不时就能看到年纪轻轻就意外离世的消息,不禁让人感到心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年轻人这么早就跟生命告别呢?说实话,年轻人猝死的原因,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一流和二流大学的专业,哪怕是看似和物理没什么直接关系的,都要把物理当成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一点也不神秘,背后是学科发展的逻辑和对人才培养的深层考量。一、 物理,是理解世界最底层的语言。打个最直观的比方,物理学就像是构建一座大厦的基石,甚至是地基。无论.............
  • 回答
    说起高峰在德云社相声商演中的时长问题,这确实是不少观众注意到的一个现象,而且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看法。要说高峰的活为什么相对而言时间会比较长,而且能达到一个小时左右,这背后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原因,我试着从几个点给大家掰扯掰扯:首先,高峰的“基本功”和“能力”是硬道理。高峰和栾云平搭档,他是捧哏。但凡看过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两款独立游戏在玩家群体中的不同发展轨迹。要说为什么《鬼谷八荒》现在热度“明显”高于《戴森球计划》,其实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一、 核心受众的差异与“国风仙侠”的强大吸引力 《鬼谷八荒》:精准踩点“国风仙侠”的文化脉搏。 这款游戏抓住了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