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易又侵权」 如何看待极验起诉网易侵权?

回答
网易再陷侵权漩涡:极验的“安全盾”能否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

“网易又侵权”——这句看似略带戏谑的陈述,背后却是网易多年来在版权、数据乃至用户隐私等方面屡屡引发争议的事实。而这一次,将网易推上被告席的是国内知名的“极验”验证码。这起案件,不仅仅是两个科技公司之间的法律诉讼,更折射出互联网行业在数据安全、技术应用和版权保护等诸多敏感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行业洗牌和规则重塑。

极验是谁?网易又为何惹上它?

首先,我们得认识一下“极验”。极验,更准确地说,是杭州极意科技有限公司的旗下产品,以其独特的“行为式验证”技术闻名。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在登录或进行某些敏感操作时,不需要输入复杂的字母数字组合,而是通过滑动滑块、点击图片等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来完成验证。这种验证方式,相比传统的图形验证码,不仅用户体验更好,而且在对抗机器人刷票、恶意爬虫等方面也更加有效,因此得到了包括网易在内的众多互联网企业的青睐。

那么,网易究竟侵犯了极验的什么呢?根据极验方面披露的信息,他们起诉网易的核心理由是:网易旗下部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网易邮箱、网易云音乐等,在未获得极验授权的情况下,私自使用了极验的验证码技术。 并且,极验进一步指控,网易可能还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了极验的核心技术和数据,甚至可能对极验的系统进行了未经授权的访问。

这就像一个软件公司辛辛苦苦研发了一项核心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商业模式,结果发现别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直接搬走了他们的“技术宝藏”,并且还在自己的产品中堂而皇之地使用,甚至可能将其作为自己的技术来包装。这种行为,无论放在哪个行业,都属于赤裸裸的侵权。

网易的“沉默”与极验的“怒火”

面对极验的指控,网易方面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官方回应。这在互联网行业的“公关战”中,可以说是相当少见。通常,当一家公司被指控侵权时,即使是初步阶段,也往往会发布一份声明,表明“正在了解情况”、“配合调查”或是“坚决否认”之类的措辞。网易的“沉默”,在某些程度上,反而让这场风波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而极验,则显得更加“急切”和“愤怒”。从公开的法律文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极验方面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是要以此为契机,向整个行业传递一个信号:技术创新需要得到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不容践踏。 极验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其验证技术上。一旦这项技术被大规模、未经授权地复制和使用,对极验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为什么“极验”会被网易“看中”?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网易会去“挪用”极验的技术?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

成本考量: 采用成熟的第三方技术,往往比自主研发成本更低、上线速度更快。尤其对于网易这样体量庞大的公司,内部产品线众多,要确保所有产品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对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在某些场景下,如果能够“搭便车”,可能会是一种“捷径”。
用户体验导向: 极验的验证码确实在用户体验上表现出色,能够有效减少用户流失。网易可能希望在确保用户体验的同时,又能兼顾安全需求,而极验恰好能满足这一点。
技术“学习”的可能性: 极验作为行业领先者,其技术实现方式可能具有独到之处。不排除网易在实际使用中,通过逆向工程或其他方式,试图“学习”甚至“模仿”极验的技术,以便未来能够自主研发或进行优化。

这起官司,仅仅是“网易”的问题吗?

坦白讲,网易并非唯一一家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在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和技术应用方面,由于技术迭代速度快、商业模式复杂,灰色地带和潜在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借鉴”与“侵权”的模糊界限: 很多时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借鉴”甚至“参考”竞品或行业领先者的技术和模式。但这种“借鉴”的度在哪里?何时会触碰法律的红线?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问题。
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的挑战: 验证码技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行为式的,都涉及到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在用户越来越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当下,任何未经授权的数据获取或滥用,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和舆论危机。
行业规则的重塑: 极验起诉网易,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纠纷,更是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一次“敲打”。它提醒着所有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和用户增长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用户隐私。未来的互联网竞争,将不再仅仅是速度和规模的竞赛,更是合规性、创新性和责任感的比拼。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对创新者的支持: 极验这样的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行业痛点,为互联网安全和用户体验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支持他们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有助于鼓励更多人投身技术创新。
对网易的反思: 网易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之一,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行业责任。如果此次指控属实,这不仅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更是对企业价值观和商业道德的拷问。它也提醒着所有大型科技公司,在扩张的同时,必须时刻绷紧合规的弦。
对监管和法律的期待: 类似极验起诉网易这样的案件,也促使我们思考,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否能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问题。监管部门和司法机构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为技术创新提供更清晰的边界和更有效的保护。
对用户的警醒: 作为普通用户,我们也应该提高对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了解哪些服务可能涉及到我们的数据,并关注企业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合规性,也是在参与构建一个更健康的互联网生态。

这场由极验发起的“狙击”,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它不仅是对网易的一次挑战,更是对整个行业一次深刻的警示。未来的互联网,注定是在规则与创新并行,责任与发展并重的道路上前进。而这场官司,或许只是一个序幕,预示着一场更加激烈的行业“正名”之战即将到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文搜罗多方材料,深入分析各种疑点,4500字,阅读需要9分钟


有些人可能没时间,先上简单的结论:

1、网易有错,投了“极验”相关的关键词广告,不光彩。此问题常见,且法律问题难以界定;

2、极验说谎,声明中各种时间、逻辑混乱,涉嫌捏造。分析可知,网易无法也不可能照搬抄袭其产品,没有一丝侵权的可能性;

3、百度作恶,搜索引擎的自动推荐功能混乱不堪,连搜索客户自家的产品关键词都能出现其竞对的LOGO(下面有图为证)。极验所称网易“占用LOGO”等问题责任在百度。

全文如下:


近日,因一家武汉创业公司“极验”发布的《网易,请把LOGO还给我们》一文引发刷屏,网易陷入一场是是非非的“侵权”旋涡。

该文陈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1、在非武汉地区搜索“极验验证”,第一条显示的是网易云易盾的广告链接(即常见的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但诡异的是,这个广告链接里竟然含有极验的LOGO。因此极验认为网易云易盾“占用LOGO”、制作高仿网站;

2、一场双方各执一词的“交流会”:极验认为网易云易盾通过这次交流拿到了其“内部文档材料”,并将产品套餐照搬到易盾的官网,价格砍一半;

3、极验认为自己拥有“行为验证码”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和国家技术专利,网易云易盾的产品属于模仿抄袭。

不过,在极验发给网易云易盾的律师函中,仅投诉了第1条问题。后两条看上去更严重的问题并没有涉及。

网易云易盾在9月17日当天发出“致歉和说明”,承认在搜索引擎购买关键词广告的行为,并为此三度道歉。同时澄清了其他问题:

1、关于极验所提到的“LOGO被占用”、“高仿网站”等问题,并非网易云易盾所定制,而是搜索引擎方面根据用户搜索习惯进行定向推荐所致;

2、极验所称的“收到网易安全部门邀请”并不属实,而是极验主动联系到网易寻求合作。网易云易盾从未听说过也不可能拿到极验的“内部文档材料”。网易云易盾的验证码产品在上市前研究了很多同类厂商的公开价格,属于正常的商业策略,不存在照搬极验的情况;

3、极验提到的行为验证码属于业界现有公开技术,在国内外早已为各大厂商采用(极验、腾讯云、阿里云、点触确实均早于网易推出),网易云易盾的验证码产品及外观全部属于自主研发,并拥有著作权,不存在抄袭行为。

对此,极验方面进一步回应称“网易甩锅给搜索引擎”。网易云易盾则在对媒体的采访中痛斥极验说谎,对其污蔑网易云易盾产品的说法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那么究竟事实真相如何呢?笔者从媒体报道和双方声明中拿到一些关键证据,并以严格的考据来分析下这场是非中的各种疑点。


疑点1:网易云易盾投“极验”关键词广告是真,但“占用LOGO”究竟是怎么回事?

网易云易盾在某搜索引擎上投了“极验”或“验证”相关的关键词竞价推广广告,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不会搜索“极验验证”时出现“易盾”的推广广告。虽然这属于非常普遍的商业竞争行为,包括谷歌在内等搜索引擎均存在关键词竞价排名广告。为此,网易云易盾在《致歉与说明》中三次道歉,态度也算诚恳,承认错误。

但网易云易盾坚决否认极验对“占用LOGO”和“高仿网站”的指责,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关媒体报道中有这样一张截图:


这是网易云易盾发给代理商,以及代理商回复易盾的邮件截图(其中还含有某搜索引擎反馈代理商的邮件截图,见蓝色字迹)。仔细查看邮件内容可知,9月17日极验发出投诉文章后,网易云易盾当天中午发邮件给代理商,询问该事故的原因,并要求给出解释和处理。

经该代理商请求,某搜索引擎对易盾广告事故原因进行了紧急排查,对广告中的极验图片LOGO作了屏蔽处理。但邮件中透露:这一广告样式为“凤巢图片”功能,该样式为搜索引擎系统自动挖掘用户搜索意图,根据搜索词,自动匹配与用户搜索意图匹配度高、预估点击率较高的图片创意。——这部分属于搜索引擎自主推荐展现的动态素材。而且这部分图片,广告主(购买关键词广告的企业)无法自行从后台素材库删除,需要搜索引擎帮忙添加动态素材库的开关,并关闭、删除图片才可停止。

事实上,所谓图片创意,包括广告主创建的内容和搜索引擎系统自主推荐的素材。企业内部的某搜索引擎推广产品上有明确介绍:


据有些网友评论,这个功能上线后,某搜索引擎上经常出现与客户推广业务不相关甚至是客户竞品品牌的图片。于是,在极验和网易这个事件中,更奇葩的一幕出现了,甚至在搜索网易云易盾的产品关键词时,都能出现其竞品“极验”的图片LOGO:



如果说一个企业购买竞品的关键词,套用竞品LOGO可以理解。那么,搜企业自身的关键词还出现竞品的LOGO恐怕就超出常识了。据了解竞价广告的人士向笔者透露,这很有可能是极验方面也进行了SEM推广,购买了“验证码”、或者“易盾”等词汇,才导致出现这样的搜索结果。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差不多明白了,极验与网易云易盾这场撕X皆因某搜索引擎的“智能”而起。只可惜易盾广告投放在先,有苦说不出,只能回应一句 “关于极验所提到的‘LOGO被占用’、‘高仿网站’等问题,并非网易云易盾所定制,而是搜索引擎方面根据用户搜索习惯进行定向推荐所致”,便不再做过多解释。


疑点2:极验“行为验证码软件”在“交流会”时还没开发,网易云易盾如何抄极验的产品?

引发极验、网易云易盾撕X的还有一场堪称罗生门的“交流会”。双方均称对方先联系(或邀请)自己。暂且不论这个,仅梳理极验发布的材料内容,就能发现很多神奇的地方:

聊天记录显示,双方的沟通发生在2016年11月21日(周一),约定交流会放在周四上午(即2016年11月24日)。

但是从极验自己公开的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显示,其声称被网易云易盾“照搬”、甚至“连UI都很难分辨”的“极验行为式验证软件V2.0”,登记的开发完成日期为2016年12月13日,比那场交流会还晚。

也就是说,极验自己的材料表明,开那场交流会的时候,他们以后被“照搬”的“极验行为式验证软件V2.0”,其实自己都没有开发完成,也未发表

所以,这次交流会,外人实在难以得知到底交流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极验并没有完整的软件代码可以拿出来。即便有部分代码,极验又如何证明网易云易盾对代码有实质性接触,从而为照搬提供可能呢?

当然,正常的人也有理由怀疑,一个创业企业为什么要向竞争对手拿出核心的代码呢?

对此,“百科君的IP杂谈”(微信ID:IP-BlaBla)评论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一个业界竞争对手的技术交流中,如果你敢展示主要产品的源代码,绝对是大忌。不管是部分代码,还是全部代码,一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都没有”。

极验对这一问题并没有明确解释,网易云易盾在回复媒体中则表示:“极验将一次他们主动联系网易云易盾、进行报价并想要售卖给我们产品的普通交流会,包装成网易处心积虑盗取他们所谓‘内部文档材料’的故事,令我们感到震惊和诧异。”并表示对“肆意污蔑”,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疑点3: 极验并没有“行为验证码”技术专利,网易云易盾何来侵权之说?

极验在国内确实较早地实现了“行为验证码”这个功能,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行为验证码”就属于极验家了,别人家不能用?

苹果手机最先采用了“滑动解锁”,但目前全球的手机几乎都在用。对此,“百科君的IP杂谈”评论道,“技术专利只是保护了实现这种功能的一种技术方案,或者一种途径而已。别人如果用其它技术方案或者其他途径,也实现了相类似的功能,那未必会侵犯你的专利权”

“百科君的IP杂谈”通过查询发现,极验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发明专利在手,其宣称的“拥有国家技术专利”站不住脚。在极验2012年的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了行为式验证方法的基本思路:

但问题是,这项专利被驳回了,没有授权。所以这个方案现在仍是贡献给社会公众的,大家可以免费用:

这样一来,就算网易云易盾照着上面这张流程图,自己写代码,完成一模一样的验证方法,也是没有问题的,合理合法。而且,极验其它的发明专利申请都还没有授权,暂时还谈不上会有侵权的问题。

也无怪乎网易云易盾在声明中表示:“极验提到的行为式验证码属于业界现有公开技术,在国内外早已为各大厂商所采用。” 事实上,除了极验,腾讯云、顶象、点触、阿里等等厂商均有推出类似的验证码。极验子虚乌有的“国家技术专利”,不但限制不了网易云易盾,也限制不了其他厂商。


疑点4:极验8项外观设计专利仅有1项和被“照搬”的验证码有关,但是网易云易盾却远早于专利而推出

极验没有“技术”方面的国家专利,但是外观设计专利确实有。而且在文章中一下子抛出了8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证书。

“百科君的IP杂谈”(微信ID:IP-BlaBla)查证显示,8件外观专利中,只有CN201730659979.8和极验宣称被网易云易盾照搬的验证码V2.0版本相关。CN201730659979.8涉及移动不规则小滑块,而其它的外观设计专利都不涉及这个设计:

看到这个,网易云易盾似乎终于有抄袭极验的嫌疑了,但可惜的是——


网易云易盾在2017年3月30日就已经推出“新一代行为式验证码”,而极验的相关外观设计专利CN201730659979.8的申请日期是2017年12月21日:

也就是说,网易云易盾推出行为验证码在极验申请外观专利之前,完全不存在侵权的可能性。

而根据“百科君的IP杂谈”的进一步解读:假设极验在自己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之前,就已经公开了自己的“极验行为式验证软件V2.0”界面,那么他自己的软件界面可能就构成了自己外观设计专利的“现有设计”,即他自己的外观设计专利是不应该被授权的

从这个角度讲,极验拿到的外观设计专利甚至是存在问题的。但这不能怪别人,谁让极验软件著作权完成一年后才递交了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呢?

除了时间不对,“百科君的IP杂谈”介绍,本身GUI外观设计专利也具有局限性。软件界面本身并不能直接申请人机交互界面(GUI)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时候,必须带有一个实体显示器,才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标准。具体是这样的:


同样悲剧的是,目前对于GUI侵权的认定还有很大争议,根据国内唯一的一件一审侵权案件的观点,如果网易云易盾不生产带有这个界面的显示器,那么就算用一模一样的界面,也够不成侵权。更何况,按照推出时间算,网易云易盾根本就没有侵权。


疑点5:从创业角度看极验的管理混乱问题

不管以上极验在时间、逻辑上的混乱,假设退一万步讲,极验所讲的各类事情都能成真,那么从创业的角度,笔者发现了极验在团队管理、业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1、为何要将“内部技术材料”提交给竞争对手?

极验宣称,通过“技术交流”,网易云易盾拿到了极验的内部文档材料(当然,网易云易盾声明,极验销售人员当时展示的仅是企业产品简介以及公开的报价,并希望网易购买)。如此看,极验主动提交各种内部材料,作为一个安全领域的厂商,在商业竞争中未免太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假设极验提供的真是内部技术材料,甚至是核心代码,那就更可怕了。另外,销售人员是不是能掌握代码技术,也实在令人存疑。


2、极验专利申请滞后,且缺乏核心技术专利

如前文所述,极验在软件著作权完成一年后才递交外观设计专利。而外观专利其实并不是一个软件的核心技术专利,按照目前的规则,该专利也不能对其软件形成有效保护。

不知极验内部对专利申请过程是如何考虑的,对于如何打造IP、阻击竞争对手,极验看来仍缺乏经验。何况目前这个领域,已经涌进来阿里、腾讯、网易等诸多巨头。


3、极验与网易云易盾的沟通存在很多问题

再次假设极验所宣称的都能成立,从2016年到现在,历时两年,极验一直在微信上与网易云易盾纠缠、追讨,没有提到过当面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和交涉的效率实在堪忧。

作为企业服务企业,大部分销售、谈判人员基本常年在外,包括技术人员也会深入企业一线,与客户沟通。但极验在与网易云易盾的沟通中,却一直不出家门,令人困惑。

这也可能反证,这一事件极验在流程上不够重视,商务谈判缺乏规范。此后把愤怒宣泄在构思巧妙的文章中,可能也有一层公关的意思。

凡此种种,诸多问题,不仅值得极验反思,更值得其他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反思。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百科君的IP杂谈(微信ID:IP-BlaBla)《极验手撕网易,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坑死自己的节奏》)

user avatar

极验这家公司我知道,是一家技术导向的公司,一直很低调,看来网易这次真的做过分了。

利益相关:我是他们AI技术分享受益者

关注极验,最初是被极验的GCN技术分享所吸引。我的论文方向正好跟这个相关,但GCN的相关资料实在是少,他们有个大神持续在极验的公众号上更新专栏,分享图学习相关论文,非常用心。而且他们还专门弄了一个AI交流的微信群,在里面定期举行技术交流。

这导致我最开始还以为极验就是技术交流的公众号,后来看到他们经常做网络黑产专栏,才知道他们是做安全的。


了解到他们是IDG和红杉资本投资的,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拿来大肆宣讲,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低调的创业公司了。

低调内敛,能够沉下心来做技术,在这个浮躁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创业公司实在难得,值得被尊重,应该被支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