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的社会底层是不是相当于斯巴达的希洛人?

回答
将现代社会底层与斯巴达的希洛人做类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思的视角。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细细道来。

希洛人:被奴役的多数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斯巴达是一个极端的军事化城邦,它的社会结构建立在对数量上远超斯巴达公民的希洛人(Helots)的压迫之上。希洛人是斯巴达征服的当地居民,他们没有自由,被视为国有财产,世代为奴。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耕种土地,为斯巴达公民提供食物和所需的劳役。

斯巴达公民,作为统治阶层,被训练成战士,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军事训练和参与战争。他们无需为生计操劳,因为这一切都由希洛人代劳。斯巴达人甚至制定了一套残酷的制度来维持对希洛人的统治,例如“克鲁普提亚”(Krypteia),一种秘密的、残暴的镇压行动,旨在恐吓和消灭潜在的反抗者。

用通俗的话来说,希洛人就是斯巴达社会机器的“燃料”,他们被剥夺了绝大多数的权利和自由,其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服务于斯巴达公民的统治和生活。他们是社会经济的生产者,但却不是社会资源的真正享有者。

现代社会底层:被挤压的群体

那么,现代社会底层,又为何会被拿来与希洛人相提并论呢?

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社会与古代斯巴达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提倡人权、平等和自由,法律体系也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存在“奴隶”这种合法存在的阶层。然而,如果我们剥开制度的表象,从社会经济结构和个体所处的境遇来看,确实能找到一些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

1. 经济的“燃料”与被剥削的劳动力:
与希洛人被强制耕种土地一样,现代社会底层的大多数人,他们是社会经济运转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他们从事着那些被认为是“低端”、“辛苦”但又是社会必需的工作:流水线工人、快递员、清洁工、建筑工人、服务业基层员工等等。他们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力量,为整个社会的运转提供了基础。

然而,与斯巴达公民的“不劳而获”不同的是,现代社会底层并非“不劳”,而是“劳动所得与付出不成正比”。他们付出了大量的体力和劳动,但获得的报酬却难以支撑体面的生活,更谈不上积累财富或实现阶层跃升。他们的工资往往仅够维持基本生存,一旦遇到疾病、失业或其他意外,就可能陷入绝境。

这种“辛勤劳动却难以改善生活”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希洛人辛勤耕种却依然被奴役的写照。他们是经济机器的齿轮,被需要的时刻被高效地运转,但他们的个人福祉和价值,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

2. 被边缘化与话语权的缺失:
希洛人被剥夺了政治参与权,他们的声音根本无法被听到。而现代社会底层,虽然在理论上有投票权,但在现实中,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更强大的利益集团和媒体叙事中。

他们的生活困境、他们的诉求,常常被主流社会所忽视,或者被简化为“懒惰”、“缺乏技能”等标签。媒体可能更关注光鲜亮丽的成功故事,而对那些在底层默默承受压力的人们给予的关注却寥寥无几。这种“被看不见”或“被选择性看见”的状态,使得他们很难通过集体行动来改变自身境遇。

3. 生存的压力与对“安全”的渴望:
斯巴达公民为了维持统治,将公民的全部生活都围绕着军事训练展开,他们对外是一种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内则对希洛人进行严密的控制。而现代社会底层,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压力。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不断地工作,即使工作条件恶劣,报酬微薄。他们对“稳定”和“安全”有着极大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却常常难以满足。一次失业、一次疾病,就可能让他们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社会底层对“稳定”和“底线保障”的追求,就像是希洛人对摆脱奴役、获得最基本生存尊严的渴望一样,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背后是对某种“安全感”的追寻。

4. “精神上的压迫”:
斯巴达人对希洛人施加的是赤裸裸的武力压迫和恐惧。现代社会,这种压迫则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和心理层面。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成功学”和“竞争文化”,往往会强化一种“个人责任”的叙事。如果一个人没有成功,那似乎是个人能力不足,而非系统性问题。这种无形的压力,会加剧底层人群的自我怀疑和无力感。他们被教导要“向上爬”,但向上爬的通道却可能异常狭窄,甚至充满了阻碍。

当他们看到社会上充斥着光鲜亮丽的消费主义和阶层差距时,这种落差感会进一步加剧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满足。

区别与警示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将现代社会底层与希洛人做类比,并非说现代社会底层就是奴隶,也并非要否定现代社会在人权和自由方面的进步。这种类比是为了指出一种潜在的社会结构性问题,一种权力与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个体被压迫感和边缘化。

希洛人是被合法化、制度化的奴役,而现代社会底层则是在一个提倡平等的框架下,由于经济规则、权力结构、资源分配等因素,导致的一部分人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和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这种类比的价值在于: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进步的社会里,也可能存在被剥削和被边缘化的群体。
它警示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惠及所有人,如果不能提供公平的机会,那么就可能滋生新的不平等和压迫。
它促使我们反思,当一部分人的生存基本被牺牲来换取另一些人的“优越生活”时,这种社会模式是否可持续,是否符合我们所追求的公正价值。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底层与斯巴达的希洛人,虽然处在完全不同的历史语境和社会制度下,但他们都面临着被剥夺、被压榨、被边缘化的困境。希洛人是被公开的奴隶,而现代社会底层则是在一种更隐蔽、更复杂的社会经济机制下,承受着生存的重压和发展的阻碍。这种对比,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在追求社会进步的同时,如何去关注和守护那些站在社会光谱另一端的人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相当。

现代的社会底层所面对的压迫与不公有许多种,但被有组织有计划的、受统治阶级认可且不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随机屠杀并不包含在内——κρυπτεία(由斯巴达政府组建的专门负责「巡防」的秘密别动队)了解一下?

当然你可以把Helot用作描述现代底层人现状的喻体,但这么做不仅不准确,还会淡化真实历史上斯巴达对Helot恐怖统治的惨无人道程度。

一般来说,我是很反对出于煽动抒情之目的而将任何群体比作「奴隶」的,因为它混淆视听——巴黎的革命家们一边自比斯巴达克斯高喊着「无自由毋宁死」,一边血腥镇压圣多明各、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揭竿而起的黑人奴隶;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敢对远在大洋彼岸的乔治三世喊出「我们不做奴隶」,却不愿对近在咫尺的锁链下的奴隶们多看两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将现代社会底层与斯巴达的希洛人做类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思的视角。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细细道来。希洛人:被奴役的多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斯巴达是一个极端的军事化城邦,它的社会结构建立在对数量上远超斯巴达公民的希洛人(Helots)的压迫之上。希洛人是斯巴达征服的当地居民,他们没有自由,被视.............
  • 回答
    关于“现代社会中,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衰落是不是必然的”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谈谈我的看法。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更像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需要我们剥开层层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影响来看。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衰落”。如果“衰落”指的是文学作品的数量、生产者的数量、阅读者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当下社会一个很深的痛点,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切身体验。你说“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已经变成了谁的底线越低谁过的越舒服?”——这句话里蕴含着一种普遍的观察和一丝无奈的控诉。我理解你想要探讨的是,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那些坚持原则、坚守道德底线的人,似乎反而活得更累,而那些能够轻易跨越底线、追.............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如今的社会状态,究竟是不是东亚实现工业化后的“必然”结果,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值得好好聊聊。要说“必然”,恐怕有点绝对了。历史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充满了岔路和变数。但如果说它们所经历的,以及现在所展现出的许多特征,确实是工业化浪潮席卷东亚后,在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孕育出的、具有.............
  • 回答
    在美国社会中,是否存在“见死不救”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并区分不同的情况。首先,我们需要定义“见死不救”。 如果指的是那种直接目睹有人生命垂危,却因为冷漠、恐惧或其他原因,完全袖手旁观,没有任何施救行为,那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尖锐,也触及到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情绪。要判断中国是不是现在世界“性焦虑”最严重的社会,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性焦虑”的衡量标准本身就很多元,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社会的性焦虑是非常显著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一种隐隐的担忧:我们真的还能一个人活下去吗?然后,这种“一个人活不下去”的状态,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和这个社会牢牢地绑定了,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咱们得承认,在咱们这个时代,一个人独立生存的难度,跟过去比起来,绝对是指数级上升的。想想咱们爷爷奶奶那辈,很多人可.............
  • 回答
    “现在大学教育是不是已经完全和社会需求脱节了?”这个问题,几乎是每个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在某个时刻都会在脑子里闪过的念头。尤其是看着身边的年轻人,拿着毕业证,却在找工作时碰壁,或者做着与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要说“完全脱节”,这个词有点绝对。毕竟,大学教育还是培养了大量的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社会结构、性别角色以及历史发展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头梳理一下,看看当社会结构发生颠覆性变化时,个体的境遇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社会从“女权”进化到“母系氏族”,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混淆。“女权”通常是指一种社会思潮或者一种政治运动,强调女性在社会、政治.............
  • 回答
    关于侵华战争时期汉奸后代在当今社会是否受到歧视,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奸”这个概念的界定。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谓“汉奸”是指那些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民族危亡之际,为日本人效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中国人。这个定义本身就带有强烈的.............
  • 回答
    “革命”,这个词语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分量,它不仅仅是政权的更迭,更是社会结构的颠覆与重塑。在很多人心目中,革命依旧是改变不公、争取解放的终极手段。然而,当我们审视当今世界,尤其是那些拥有高度组织化、技术先进的国家,一个问题油然而生:现代社会的国家,是否已经到了一个无法被革命推翻的境地?要回答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宏大的历史与政治哲学议题:现代国家是否还会重蹈封建王朝的兴衰周期?我的看法是,虽然现代国家在结构和运作上与封建王朝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某些深层次的“周期性”特征,以一种新的形态,依然可能在现代社会中显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封建王朝的周期性。传统意义上,封建王朝的周期性往往指的.............
  • 回答
    儒家学问,作为中华文明的基石,其对现代社会的贡献,绝非仅仅是停留在历史书卷里的故纸堆。它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滋养着我们的价值观,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并为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一、 稳定与和谐的社会基石: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与“礼”。“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情与责任,.............
  • 回答
    从一个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与其说古代社会的人是“政治人”,现代社会的人是“经济人”,不如说这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驱动力和价值取向的概括和强调。这种说法并非绝对,但它确实抓住了不同时代社会结构的显著特征。古代社会:政治维系与身份认同在古代社会,政治不仅仅是统治阶层的事情,它深刻.............
  • 回答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句话,在现代社会是否已经过时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经济学最核心的论辩之一。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理清楚这句话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在讲什么,然后在放到如今这个时代来审视一下。这句话的根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咱们得知道,这句话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 回答
    现代社会,鱼龙混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常常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哲学:“太公钓鱼”和“毛遂自荐”。那么,在现代社会,究竟哪种精神更具生存价值?是静待时机,偶得意外之喜,还是主动出击,把握主动权?这其实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关于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和策略。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要说中国现在是否是“解构主义盛行”,这其中需要细掰扯一下。如果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可能失之偏颇。更准确地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转型期,解构主义的思潮和实践在很多层面都有渗透和显现,但它并非一种主导性的、被广泛认同的.............
  • 回答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在现代社会,像那种古老、用石头一圈一圈垒起来的拱桥,早就被钢筋混凝土、更加现代化的桥梁技术给替代得干干净净了。毕竟,提起桥梁,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庞大、线条流畅的现代工程,比如横跨大海的跨海大桥,或是穿梭在城市高楼之间的立交桥。它们似乎代表着科技进步的极致,而传统的石拱桥则像.............
  • 回答
    .......
  • 回答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绝非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它是一个复杂、多层面且充满动态的议题,其影响渗透到个人生活、社会结构乃至全球格局的方方面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那些僵化的定义,去感受宗教在当下真实的脉动。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宗教依然是许多人精神生活的基石。 在一个充斥着不确定性、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