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很明确,只是一场有限的惩罚性战争,并没有全面占领越南的的战略企图。美军深陷越南泥潭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没必要重走这条老路。占领越南,推翻越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战略意义。小朋友不听话,吊起来打一顿就行了,没必要杀他全家。越南要矿没矿。要油也没油,除了一堆烂森林和一群光脚不怕穿鞋的越共以外啥也没有。也不是什么战略重地。就这么一块被日本人,法国人,美国人用战火轮番蹂躏了几十年的破地,对于中国来说完全没有占领的欲望。全面占领的话,还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占领军,很明显投入比回报要大很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买卖可没人做。
当年打越南,并未用到精锐的兵力,主要是在战争前一个两个月才突击扩编为甲类部队的乙类部队,真正的精兵还在北方提防着苏联。
当时的目的就是把越南揍一顿,直接打个半死,把越南北部的工业基地全部摧毁,然后又展开了长达十年的轮战。目的就是拖住越南的发展,也是为了牵制苏联,因为只要战火一天不停,越南就无法安心搞建设,苏联的军援也停不了。 这也是为了防止如果万一中苏开战,越南从背后捅刀子,也能让苏联放血,以前越南打美国,苏援都是走中国过,中越交战,苏援物资就得绕道 ,成本颇高。 所以到了90年代,苏联一解体,北方没威胁了,苏联对越援助也就停了,也就不用继续提防越南了。所以中越战火就彻底平息了。
主要就是盲信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总觉得苏联会遵守这个条约帮越南揍中国,所以在得手后赶紧收兵,暴露了做题家本质。
在西方人眼里,类似《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这样的协定,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越南在一开始就不被中国侵略,其本质是一种威慑力。但是一旦中国真的开始教训越南了,这个条约就立刻失去了意义。
苏联不会为了一个体量极小的小弟,跟拥有两弹一星的世界级大国开战。其实只要细细研究欧洲的历史,包括苏联的外交史,你就会发现条约这种纸糊的东西,尤其是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发明出来就是用来找个适当时机撕毁的。
早在1932年,苏联就与芬兰、波兰等国签订了双边《互不侵犯条约》。其实在签订的时候,他们就想好了到时候如何毁约。短短七年后苏芬战争爆发,苏联和德国又赶紧签了互不侵犯条约,然后瓜分了波兰。
1941年,日本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有效期五年。然后到了1945年,苏联又毫无意外地毁约了,把日本关东军揍了半死。
可以说,西方的契约精神放到国家层面,是需要用对等的武力来保证的,而绝非单纯做题家式的盲目遵守。凡是有毁约余地的,那毁约就会成为必然。
中国从晚清开始,在国际外交上就没签订过几个正常的条约,对于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也一直唯唯诺诺地遵循着。所以对于正常条约的分量和界限极度缺乏经验。以至于到了1960年,苏联撕毁条约从中国撤走全部的核工业驻华专家的时候,我们还是一脸懵逼,并指责苏联违约。
实际上,这是他们的正常操作。当条约给他们带来的正面利益已经差不多的时候,也就到了该撕毁条约的时间点了。
由于自身工业产能落后,中国从晚清以来对于违约有着极大的恐惧——怕因为失去国家信誉被制裁。这种惯性思维一直遗存到我们实现工业化后。当今世界的国家信誉,本质是航母和核弹,而不是遵守条约。我们被制裁的案例,比如芯片,也不是因为违反了任何一条约定。
如果让盎撒人接盘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那么他们100%,注意是严格的100%会赖在越南不走并且扶植自己的傀儡政权。然后迅速给苏联台阶下(参考古巴导弹危机),并礼让出一部分越南的利益给苏联使其存留脸面。
要是我们能做到那样的话,今天的南海就是中国人的小澡盆。
当今的越南虽然不是强国,但依然是一个彻底的反华国家,给我们的南海造成了无尽的困扰。我们虽然胜利了,但是本来可以胜利得更有价值。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租借了金兰湾整整23年,接下去他们很可能会租借给美国。但是唯一把它打趴下的中国,却偏偏租不到那么好的军港。
以史为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