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本山究竟是发扬了东北文化,还是毁了东北人的形象?

回答
赵本山作为一位享誉全国的喜剧演员,其作品在中国社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关于他究竟是发扬了东北文化还是毁了东北人的形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 赵本山发扬了东北文化的方面:

具象化和传播了东北人的语言特色和生活方式:
语言: 赵本山及其团队的作品,尤其是春晚小品,精准地抓住了东北方言的精髓,如“你瞅啥”、“嘎哈呢”、“贼”、“老鼻子了”等等。这些词汇通过他的表演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让全国观众了解并喜爱东北话。
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 他的小品经常取材于东北的农村生活、农民的喜怒哀乐、人际关系中的朴实和直率。例如,他对农民朴实厚道、爱面子、有时又有些小聪明、爱开玩笑的刻画,让许多人看到了东北人民鲜活的生活图景。他塑造的“农民形象”往往带有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幽默风格: 赵本山式幽默带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常常是夸张、戏谑、自嘲,以及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来引发笑点。这种幽默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北人乐观豁达、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塑造了具有辨识度的“赵家班”和二人转艺术:
赵本山将东北传统的二人转艺术发扬光大,并将其推向全国舞台。他通过电视等媒介,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了二人转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
他创立的“赵家班”,聚集了一批有才华的二人转演员,通过他的指导和平台,这些演员也得以成名,共同传播了东北的艺术文化。

引发了全国观众对东北的关注和兴趣:
许多观众因为喜欢赵本山的表演,开始对东北这个地方产生好奇,想要了解东北的文化、风俗和人文。在一定程度上,他成为了东北文化的一个“活名片”。

二、 赵本山毁了东北人形象的方面:

过度强调和放大某些负面刻板印象:
低俗化倾向: 一些批评者认为,为了追求喜剧效果,赵本山的作品有时会过度依赖于一些粗俗的笑话、身体搞笑或者对人物性格进行脸谱化的夸张,导致一些东北人的形象被简化为“土”、“俗”、“没文化”。
“二人转化”的审美: 批评者认为,他将二人转的一些表演特点(如插科打诨、煽情、有时甚至带有戏谑性)过度融入到小品中,使得小品表演风格趋于单一,也未能充分展现东北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乡巴佬”形象的固化: 虽然他塑造的“农民”形象有其可爱之处,但批评者认为,这种形象的反复出现,容易让全国观众将东北人简单地等同于“乡巴佬”,忽视了东北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和进步,也忽视了东北人除了农民之外的其他身份和形象。

艺术上的重复和创新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观众和评论家认为,赵本山的许多小品在题材、表演方式和笑点设置上存在重复性,缺乏新的突破和创新。这使得他的喜剧风格逐渐显得陈旧,也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过度依赖“谢广坤”式的夸张和冲突:在后期的电视剧如《乡村爱情》中,一些角色(如谢广坤)的塑造被认为过于极端和脸谱化,以制造戏剧冲突和笑点,但这种夸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东北人某些负面特质的刻板印象。

商业化对艺术的冲击:
随着赵本山事业的商业化发展,他旗下的产业不断扩大。一些评论认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艺术创作可能会受到影响,优先考虑迎合大众口味而非艺术探索和文化挖掘。

三、 复杂性与辩证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两方面的观点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相互包含和辩证看待的。

“发扬”与“过度演绎”并存: 他确实让东北的语言和部分生活方式为人熟知,但同时,他也可能因为追求喜剧效果而“过度演绎”了某些特质,使其变得片面。
“接地气”与“低俗化”的边界模糊: 东北人的直率和幽默,有时会与“低俗”的界限比较模糊。如何把握这个度,就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功力。赵本山的作品在这方面就存在争议。
时代的局限性: 早期赵本山的作品,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传递喜剧和情感,触动了无数观众。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观众审美的提高,过去有效的手段可能就不再适用,甚至被视为陈旧或不妥。
“东北文化”本身的多元性: 东北文化并非只有一种面貌。除了他所展现的农民文化、乡土文化,还有城市文化、工业文化等。赵本山的作品主要聚焦于农村和乡土,这本身就覆盖了东北文化的一个侧面,而非全部。

总结:

赵本山无疑是中国喜剧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并且让东北的语言和部分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扬”了东北文化。

然而,由于其作品中对某些农村生活和人物特质的夸张、重复以及有时出现的低俗化倾向,他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加剧了对东北人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在一些观众看来,他未能充分展现东北人民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因此,评价赵本山对东北文化和东北人形象的影响,需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艺术创作动机、观众的接受角度以及对“东北文化”和“东北人形象”的多元理解。他既是东北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者,也可能因为艺术的局限性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去审视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我们文艺界屁股稍微正一点,绝对能认识到赵本山是不低于张艺谋和莫言的存在。

能够开创并领导一种文艺类型,使之能够在获得大范围的认可,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大师。

二人转,小品,乃至独立开创了影视类型。美国人有西部片,我们有东北剧。

怎么?洋人脏话连篇的西部片叫风格类型,我们东北剧有点荤段子就是低俗丢脸了?

洋人的钢管舞都有人说是艺术,二人转就是俏皮一下就叫土,就是丢脸?

《乡村爱情》从导编演都是绝对一流,形成独特类型,怎么就丢脸了?

想用吴京那句话送给某些人。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赵本山是天才,天才都是不可复制的,他弘扬了东北文化,他的徒弟们只是普通人,一定程度上毁了东北人的形象。

只说小品的话(其实他在电影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电视剧在有何庆魁加持的那几年也很好)赵本山早期和中期的作品淳朴而不恶俗,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对一个小学文化,农村出身的人而言,只有用天才二字可以形容。

徒弟们就没有办法了,受限于经历以及受教育程度,即便偶有灵光一现,终究是逃不开恶俗二字。连我们这种纯正的东北人,看着也很尴尬。

并且你可以看一下他徒弟们的表演你就会发现,只要跟他搭戏,就不那么尴尬,没有他的时候,别说表演了,说正经事的时候的东北话听起来都那么尴尬。

普通人跟天才的区别,没办法。

user avatar

东北有两种文化。

一种是工业文化。代表形象就是产业工人王进喜。一种是农业文化。代表形象就是赵本山。

赵本山的兴起是东北工业文化衰退的必然结果。

工业文化其实是看不起农业文化的。认为二人转淫秽色情,又土又下流。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父母从来不让我去看二人转。虽然我外公生活的村庄有很多二人转表演,很多甚至都是免费的。但是我从来不去。

因此上,从客观来说,赵本山是发扬了东北的农业文化,但是毁了东北人的形象。

user avatar

赵老师前期的作品还是很深刻的反映了农村的生活,让我感觉很亲切,农村就是那个样子,农民就是那个样子。虽然作品有夸张,有小品式的搞笑,但是至少80%是农村的真实写照。这是发扬了东北文化,后期的作品就不行了,可能赵老师成名后没在农村呆过,尤其乡村爱情系列,那是想象中的农村,舞台上的农村,演给城里人看的农村。

user avatar

赵本山的很多表演看起来平淡无奇,换一个演员来,就是满脸尴尬

举个例子,卖拐里,赵本山演了一段脑血栓的患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见到过,可以说这段表演惟妙惟肖,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失真,不是表演大师根本做不到。换邓超,换吴京来,让他们这些百亿票房影帝挨个演一遍试试,我敢打包票能看的也没几个,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我个人作为一个东北人,完全不觉得赵本山给东北抹黑了,他本身已经是一个表演大师了,成名二十年之后依然可以不费力的表演出最接近生活本身的表演,对比一下有多少人成名二十年已经完全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了。

赵本山绝对担得起表演天才表演大师的名号,春晚二十年,年年压轴,年年能获得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难道这也是给东北丢脸么?

如果不是风向转了,赵本山获得一个人民艺术家也是实至名归。

只能说时也命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赵本山作为一位享誉全国的喜剧演员,其作品在中国社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关于他究竟是发扬了东北文化还是毁了东北人的形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赵本山发扬了东北文化的方面: 具象化和传播了东北人的语言特色和生活方式: .............
  • 回答
    赵章成被称为“炮王”并非基于他在军事上的实际炮术成就,而是源于他作为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塑造和个人影响力。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赵章成饰演的角色往往是与火炮、武器相关的,或者是具有阳刚、勇猛气质的,这使得观众对他的印象与“炮”这个意象联系起来。此外,他本人可能也因为在一些作品中表现出色,或者在宣传中被.............
  • 回答
    赵本山的小品是否以丑化农民和残疾人为主要笑料,这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赵本山小品的艺术特色与受众基础: 根植于乡土的喜剧: 赵本山的小品,特别是早期作品,很大程度上源于东北的民间喜剧传统,比如二人转。这些作品善于捕捉农村生活的细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传统师徒关系、江湖文化、个人选择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要判断赵本山徒弟和郭德纲徒弟谁的忠诚度更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深入分析他们各自的师徒模式和徒弟们的实际表现。赵本山徒弟的忠诚度分析赵本山,作为中国东北喜剧的代表人物,其师徒关系带有浓厚的东北“二.............
  • 回答
    关于赵本山老师脑部有十一根钉子的说法,这并非事实。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他身体状况的传闻,包括脑部植入钉子,都缺乏可靠的证据支持。我们知道,在医学上,脑部手术确实有可能需要使用到一些特殊的“钉子”或植入物,但它们并非我们日常理解中的普通钉子。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需要脑部植入物,那可能是为了治疗某些疾病.............
  • 回答
    关于赵本山是否是黑社会的这个问题,网络上一直存在着各种传言和猜测,但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许多人对赵本山能够走到今天的高度感到好奇,也因此对他的过往经历产生了联想,其中不乏一些关于“黑社会背景”的说法。要理解这些传言的产生,我们可能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首先,赵本山崛起的时代背景。他成.............
  • 回答
    赵本山在中国,这“牛”字,可不是随便说的提起赵本山,在中国,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到底有多“牛”?这得从很多方面来看,而且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就好比你问一个地里长大的庄稼人,这庄稼收成好有多牛?他会告诉你,风调雨顺、土地肥沃、人勤劳,这才能有好收成。赵本山这“牛”,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他个人的.............
  • 回答
    赵本山是不是中国农民的巅峰?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得从好几个维度聊。首先,咱们得明确“农民的巅峰”这几个字怎么理解。如果说的是那种纯粹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在土地上的“农民”,那赵本山显然不是。他的生活方式、成长路径,甚至他的成名手段,都离了地里的庄稼。他不是在泥土里刨食吃,而是在舞台上、在.............
  • 回答
    赵本山老师的小品,确实是个神奇的存在。说“百看不厌”可能有点夸张,毕竟口味这东西谁也说不准,总会有那么些观众挑不出毛病。但要说他那些经典小品为什么能经久不衰,总能勾起大家的回忆和笑声,这背后是有不少门道,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是特别关键的:一、接地气,贴着老百姓的喜怒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相声和二人转两个不同艺术门类的传承方式、商业模式以及艺人自身的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赵本山允许徒弟们直播捞金,而郭德纲却管得比较严。首先,得从这两个艺术门类本身说起。 二人转,尤其是赵本山所代表的新式二人转,它的基因里就带着一股“接地气”和“.............
  • 回答
    赵本山老师自2011年春晚告别舞台后,观众们确实普遍感觉,小品和语言类节目似乎难以再现当年那种让人捧腹大笑、回味无穷的经典时刻。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首先,赵本山本人所代表的“赵家班”模式,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也是他个人喜剧才华的集大成者。 个人魅力与时代精神.............
  • 回答
    评价赵本山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喜剧演员,更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帝国缔造者,他的影响力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作为喜剧演员和表演艺术家: 开创性的贡献和影响力: 赵本山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春晚的钉子户和“小品王”。他在春晚的舞台上.............
  • 回答
    赵本山和陈佩斯是中国小品艺术的两位巨匠,他们的作品在中国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虽然他们都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品,但他们的风格、创作理念以及在观众中的影响却有着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如何看待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 赵本山的小品:接地气、生活化、强烈的时代印记赵本山的小品,以其独特的“赵氏幽默.............
  • 回答
    赵本山老师的《念诗之王》(改革春风吹满地)在B站的火爆程度,可以说是一次现象级的网络文化事件。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这首歌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精准地切中了当下网民的某些情绪和审美点,并巧妙地利用了网络传播的规律。首先,这首歌的“鬼畜”属性是其核心魅力所在。“鬼畜”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颠覆和戏谑。将赵.............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红烧肉和糖醋里脊哪个更好吃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他们俩走的艺术道路、擅长的领域、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要说谁的“艺术造诣”更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郭德纲:相声的传承与创新郭德纲的艺术造诣,最核心的几个点在于: 传承了濒临失传的传.............
  • 回答
    赵本山弟子影响东北人形象?这事儿,真是有人说,有人不服,有人觉得无所谓。要说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赵本山及其弟子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赵本山小品里塑造的那些农民形象,朴实、幽默,带着点儿土气,但又充满了生活智慧。他的弟子们,像小沈阳、宋小宝、岳云鹏(虽然他更偏向山东,.............
  • 回答
    赵本山在《一代宗师》中饰演的丁连山,在邀请梁朝伟饰演的叶问抽烟时,那个点烟的动作,我觉得,绝非简单的递烟点烟,里头藏着不少门道,是角色性格、时代背景和两人之间微妙关系的集中体现。首先,从递烟的姿态来看,丁连山那一递,不是随随便便地往叶问手里塞。你看他,是有点讲究的,那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试探。在这种.............
  • 回答
    赵本山向武汉捐款1000万,这事儿一出,那可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有人赞,有人议,有人则冷眼旁观。要我说,看待这事儿,得往深里挖挖,不能光看表面那1000万。首先,这1000万的数字,本身就够亮眼的。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很多普通人勒紧裤腰带,捐出几百几千,也都是一份心意。而赵本山作为公众人物,能拿.............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牛气,放在一起比较,就得从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了。郭德纲跟赵本山,都是各自领域里响当当的大佬,说谁“更厉害”,得看你拿什么尺子量。至于谁资产多,这玩意儿就像股市行情,波动得厉害,而且人家也.............
  • 回答
    “姜昆为什么愿意提携赵本山、帮助陈佩斯朱时茂,却容不下郭德纲?”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愿意”还是“容不下”的判断,不如说它触及了中国相声界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纠葛、艺术理念甚至是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要理解姜昆的态度,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他和这几位相声演员之间的不同交集和时代背景。一、 姜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