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文艺界屁股稍微正一点,绝对能认识到赵本山是不低于张艺谋和莫言的存在。
能够开创并领导一种文艺类型,使之能够在获得大范围的认可,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大师。
二人转,小品,乃至独立开创了影视类型。美国人有西部片,我们有东北剧。
怎么?洋人脏话连篇的西部片叫风格类型,我们东北剧有点荤段子就是低俗丢脸了?
洋人的钢管舞都有人说是艺术,二人转就是俏皮一下就叫土,就是丢脸?
《乡村爱情》从导编演都是绝对一流,形成独特类型,怎么就丢脸了?
想用吴京那句话送给某些人。
先说结论:赵本山是天才,天才都是不可复制的,他弘扬了东北文化,他的徒弟们只是普通人,一定程度上毁了东北人的形象。
只说小品的话(其实他在电影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电视剧在有何庆魁加持的那几年也很好)赵本山早期和中期的作品淳朴而不恶俗,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对一个小学文化,农村出身的人而言,只有用天才二字可以形容。
徒弟们就没有办法了,受限于经历以及受教育程度,即便偶有灵光一现,终究是逃不开恶俗二字。连我们这种纯正的东北人,看着也很尴尬。
并且你可以看一下他徒弟们的表演你就会发现,只要跟他搭戏,就不那么尴尬,没有他的时候,别说表演了,说正经事的时候的东北话听起来都那么尴尬。
普通人跟天才的区别,没办法。
东北有两种文化。
一种是工业文化。代表形象就是产业工人王进喜。一种是农业文化。代表形象就是赵本山。
赵本山的兴起是东北工业文化衰退的必然结果。
工业文化其实是看不起农业文化的。认为二人转淫秽色情,又土又下流。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父母从来不让我去看二人转。虽然我外公生活的村庄有很多二人转表演,很多甚至都是免费的。但是我从来不去。
因此上,从客观来说,赵本山是发扬了东北的农业文化,但是毁了东北人的形象。
赵老师前期的作品还是很深刻的反映了农村的生活,让我感觉很亲切,农村就是那个样子,农民就是那个样子。虽然作品有夸张,有小品式的搞笑,但是至少80%是农村的真实写照。这是发扬了东北文化,后期的作品就不行了,可能赵老师成名后没在农村呆过,尤其乡村爱情系列,那是想象中的农村,舞台上的农村,演给城里人看的农村。
赵本山的很多表演看起来平淡无奇,换一个演员来,就是满脸尴尬
举个例子,卖拐里,赵本山演了一段脑血栓的患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见到过,可以说这段表演惟妙惟肖,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失真,不是表演大师根本做不到。换邓超,换吴京来,让他们这些百亿票房影帝挨个演一遍试试,我敢打包票能看的也没几个,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我个人作为一个东北人,完全不觉得赵本山给东北抹黑了,他本身已经是一个表演大师了,成名二十年之后依然可以不费力的表演出最接近生活本身的表演,对比一下有多少人成名二十年已经完全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了。
赵本山绝对担得起表演天才表演大师的名号,春晚二十年,年年压轴,年年能获得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难道这也是给东北丢脸么?
如果不是风向转了,赵本山获得一个人民艺术家也是实至名归。
只能说时也命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