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普通人拥有陈佩斯的条件,再努力也很难达到陈佩斯的成就;但普通人拥有赵本山的出身,这辈子也不可能成为赵本山,哪怕1%都做不到。
陈佩斯的父亲陈强老先生自是不用我多说。连哥俩取名,也是父亲为了纪念随中国青年艺术团到匈牙利演出《白毛女》,特意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拆成两个儿子的名字。新中国刚成立,能代表国家出国演出的得是什么人?别说去过,你现在大街上拉一个人问他匈牙利首都是哪我寻思有些人都能懵。陈佩斯本人,不到20岁就考进八一电影制片厂,而后在表演这条路上,他是受过正统训练和前辈诸多提携的。虽然早年因为父亲在wg被打成黑五类吃了很多苦,但是论受教育程度,陈佩斯一点都不低。
反观赵本山。赵本山年幼母亲病逝父亲远走,他是跟着盲人二叔走街卖艺学的本事。同样是20岁左右,赵本山的最高成就是进了县文艺宣传队。
一个是青出于蓝,一个简直是鸡窝里飞出的凤凰。
刨去创作者的水平,单说两个人的表演,为什么会有人觉得陈佩斯水平高呢?因为陈佩斯水平就是高,陈佩斯是天赋+知识双重开大的碾压型选手。能说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样话的人,对戏剧对表演的理解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拥有如此天赋和深度的陈佩斯依然没有“端着”,他演小人物,每一个都刻画的入木三分;即使到了今天,郭德纲才成名多久就已经老气横秋一副开山祖师的架势了,但你什么时候看陈佩斯,都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大爷。
而赵本山,我个人认为,他能有今时今日,天赋应该是超出陈佩斯的,他受的教育和家学的环境,跟陈佩斯比起来简直一个在天外九重九一个在地狱十八层。一个穷乡僻壤没文化的大老粗,靠着自己的理解能把喜剧演绎成这样,只能说赵本山的天赋是百年一遇的,他是为喜剧而生的。
至于题主说,觉得赵本山的小品低俗,我只能说不能这么比,《卖拐》三部曲的讽刺不可谓不高明。如果你觉得这样是在嘲笑残疾人,那我也可以过分解读说陈佩斯《羊肉串》是在丑化xj人搞mzfl,你推荐给国际友人是什么意思,人家可都盯着xj问题呢!
陈佩斯是懂戏剧的,也是懂表演的,他的大部分喜剧是采用了经典而又讨巧的方式——在看陈佩斯喜剧的时候你是全知全能的:二子和姐夫矛盾冲突的时候、主角配角矛盾冲突的时候、警察小偷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们彼此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内心活动全都告诉你了,你是在提前预知事情发展的情况下看喜剧。这种上帝视角下,所有演喜剧的人都是凡人,是傻子,你知道怎么回事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个预设本身就很好笑。
而赵本山大部分喜剧中人物是有强弱关系的,尤其在《卖拐》三部曲里,大忽悠是处在绝对主导的强势地位上操控大脑袋厨子,这个时候上帝不再是你而是大忽悠,而你一旦代入到弱人物视角再看,你自然对强人物产生一定的反感。
最后,两个人的路子也恰恰决定了,陈佩斯的喜剧套路是可以传承的,不仅可以传承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良进步。我也看过陈大愚的话剧,虽说还没有超越陈佩斯,但是小伙子(我比他大,应该可以这么叫)舞台表演稳扎稳打没毛病,喜剧也是真的好笑,唯一的问题就是陈佩斯老师基因也太强大了,陈大愚不光是长相,连声音都跟他爹一毛一样,爹地光环太强了。
反观赵本山,他这种天赋超强的大师,就宛如……误闯琅环玉洞的段誉?偶然捡到易筋经的游坦之?强是真的强,但很难开宗立派,他的成功实在无法复制。你看看现在赵本山徒弟以及徒弟的周边连带关系那些男男女女在抖音上的短视频和直播
那叫什么玩意儿啊!
一个暴露人性的黑暗面,一个揭示人的弱点;一个让你感觉无力,一个让你感到可爱;一个给你同流合污的冲动,一个给你匡扶弱小的勇气;一个让你活得很累,一个让你活得平淡;一个会让人烦,一个会令人厌。
别的不多评论,就说《卖拐》,我看到赵本山那句:“没病走两步!”的时候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和当年的那帮大师们有过面对面的交流,简直形象到复刻的程度!
90年代,中国气功大师们一个个崭露头角,四处招摇撞骗,路子很简单,就是先说你有病,给你用神功治病,后来呢?因为你根本没有病,于是他就把你治好了!
当时我遇到的大师比赵本山夸张,他直接说我同学两只手不一样长!然后通过比较、用尺子量等方法(都是江湖手段),最后成功说服我的同学练他们的那个功,不用紧张,是中华养生益智功,简称中功,然后各种收钱,今天卖你一本书,明天卖你一盒茶叶,后天卖给你一个吊坠……
这些东西因为“开过光”,所以价格很贵。
当时我是亲眼见到人家说,不服你拿两只手比量一下!那口气和赵本山在春晚上的“没病走两步”的语气神态相当地一致,用超级自信的态度打垮你的自信!
至于说嘲笑残疾人,这个很可笑,赵本山的小品中哪个是残疾的?范厨师么?范厨师只是被他俩用江湖手段迷惑了而已!要说残疾人,只有赵本山之前出车祸腿骨折,打过钢板!
至于嘲笑弱小什么的,更是可笑,赵本山的哪个小品中他是强势一方呢?
同样的,陈佩斯的小品中也有装成残疾人的,也有装扮成少数民族的,但是因为这些并不是陈佩斯要刻意去嘲笑的,毫不影响陈小品的精彩。
这么多赞,始料未及,这里稍微做一点说明,《卖拐》这部作品不是所谓的“骗子骗傻子”的故事。
至少在《卖拐》中,范伟的智商不低!至少和正常人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他和赵本山之间的差别是信息上的差别,并且赵本山拥有相当完善以及纯属的江湖套路!
赵先是让高乱喊:“卖拐、拐卖”什么的,吸引范伟的注意,这个算是江湖中的“圆粘子”
等到引起了范伟的关注,这关注对范伟来讲是很安全的,范伟不必有任何戒心,看看大过年的两口子没事儿卖媳妇玩,好奇嘛!
然后赵就使用了“拴马桩”,这也是江湖术语,意思就是提高你的关注力度,不要走!
赵通过和高秀敏聊天,用很惊悚的什么“不行了”、“晚期植物人!”这些语言让范伟感觉到略有麻烦,而又和自己相关,更加关注。
再接下来对范伟聊天,根据范伟回答的语言、范伟的身材以及气味,来判断范伟的职业等信息,并且取信于范伟,这个叫做“把簧”!
再接下来就是逐步引导,比如你的腿受过伤!什么叫做受过伤?摔倒磕破膝盖那是受过伤,粉碎性骨折也是受过伤,正常人谁的腿没受过伤呢?
如果猜错了,那好办,偷换概念“转移了”这个过程中赵的举动都不带有任何功利性!
我没有求你,没有借你,没有卖任何东西给你!范伟即使对赵有些话半信半疑,但是因为赵不是利益相关人,所以赵的话可信度比较高,参考赵做的一个逻辑学上的稻草人绑定:
范伟质疑,两腿长度 不一样,那么卖裤子的肯定会讲,而自己买过裤子,卖裤子的也没有说,那么赵说的两腿长度不一样就不正确,毕竟卖裤子的人是有尺的!
然而赵做了一个绑定“卖裤子的如果告诉你,你还买裤子么?”把卖裤子的人定义成利益相关方,从而在根源上否定卖裤子的人讲的话的可信度!
(此处可以参考某些理论,比如正常人吃茄子绿豆就能百病不生,有病也能吃好,为何医生还要开药?为何还要建药厂?不是那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是为了黑患者的钱啊!把医生、药品生产商等设定为利息相关者,让患者对医生和药品生产商产生不信任,都是这个套路!)
再后来赵要给范伟的腿调理一下,用抬高、落下的动作让范伟的脚产生麻的感觉
趁热打铁,赵用“没病走两步”,用超级自信的语气,进一步敲碎范伟的自信与怀疑。
然后就在范伟相信了自己的腿确实不一样长的时候,赵本山拿出了双拐……
可是这时候赵如果直接卖拐,范伟很容易产生怀疑,这么半天不就是为了让我买拐么?
赵本山是精明的江湖中人,不卖,直接送!
“兄弟架拐!卖什么卖?送给他就得了!”非常的豪爽,这样的举动会让范伟刚刚泛起的一丝疑心也被打消了,对自己曾经怀疑这样一位热心的大哥而感到有些羞愧!
再接下来,赵借用高,让范伟发现自己很为难!
既然赵这么仗义,范伟也不能太抠搜了,这是赵用共情的方式获得了范伟的信任!
这叫使“杵门子”
于是范伟乖乖地掏钱,掏光了所有的钱
可是这里出现了问题,赵费了半天劲,骗到了钱,但是不够!
于是赵继续跟进,用高的“多少是多”刻意改成了“要什么自行车!”
让范伟再次出血,又骗到了一辆自行车!!!
这个也有个说法,叫做“翻缸叠杵”
赵是拥有完美骗局技巧的江湖骗子,赵还是有心算无心,从心理上每一步都让范伟很安全的往里走,一步一步的走进圈套,最后开开心心的掏钱,还认为自己遇到了好人,还要“谢谢啊!”
现在人们对陈佩斯和赵本山的评价,总是有些厚古薄今的味道。
首先来讲,陈佩斯是位出色的喜剧演员,他留下了很多非常经典的作品。有人说陈佩斯是小品的创造者,这句话虽有很大争议,但也有些道理。过去,小品是电影学院训练学员的一种方式,是陈佩斯、朱时茂二位将小品填充喜剧元素,搬上了1984年的春晚舞台。在节目审看时,二位的小品曾被批评没有教育意义、笑料低俗,甚至在直播前面临着被毙的风险。是当时的春晚导演黄一鹤顶着压力让《吃面条》上了春晚,这也成就了春晚上第一个正式的喜剧小品。
后来,二位又在春晚上相继推出了《羊肉串》、《胡椒面》(怎么全和吃的有关系……)、《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姐夫和小舅子》等小品,佳作虽占多数,但个人认为,不如人意的作品也有不少。比如《大变活人》、《宇宙体操选拔赛》、《王爷与邮差》,这些多集中于陈朱二位在春晚的后几年,也明显能够看出二位在创作上进入乏力期。
赵本山首次正式登上春晚是在1990年,小品《相亲》反映了农村老人的婚恋问题。它与后来的《小九老乐》和《我想有个家》,蝉联三届春晚的戏剧小品类节目第一名。要知道当年春节晚会的最受欢迎节目,是全国观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这虽不能说明赵本山的小品是最好的,但至少能印证赵本山小品受到广大观众的厚爱。这一阶段也可以说是赵本山春晚小品的第一个时期,反映的是普通的中老年人的情感世界 。
1995年到2000年,个人把它划为赵本山小品的第二个时期,《牛大叔提干》、《三鞭子》、《拜年》,直击腐败,它们无论从节目效果上还是讽刺力度上,都是春晚上后无来者的。这当然要感谢小品的编剧导演,但不可否认赵本山的作用。《红高粱模特队》是一个歌颂劳动者的小品,但里面也夹杂着对“装洋范儿”的人的种种鄙视。《昨天今天明天》不但是赵本山小品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春晚小品的代表作。它用了当年热播节目《实话实说》的外壳,通过农村老人的幽默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这个小品开始,赵本山的小品连续获得了13次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此外在这里推荐三个90年代中后期,赵本山在地方台表演的小品《乱收费》、《年前年后》和《儿子大了》,均是和范伟搭档,其作品喜剧效果颇强,而且深度更是惊人。
自从2001年的《卖拐》起,赵本山的小品开始广受争议,被批“讽刺残疾人”。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无中生有。以《卖拐》为例,它的内核是讽刺某些不法行为,简单说就是展现那些轻易被骗的人。它和后来的《卖车》、《功夫》等作品,从头至尾没有出现过一个歧视侮辱残疾人的桥段。
2004年开始,何庆魁不再参与创作赵本山的小品(2010的《捐助》、《就差钱》是个例外),赵本山的小品剧本质量有所下降,但笑料依然充足,依旧没有动摇赵本山小品在春晚上零点前压轴的地位。想当年,多少户人家在除夕夜守着电视盼赵本山,等赵本山小品演完再煮饺子放鞭炮,这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不否认赵本山在后期,由于身体等原因,小品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在最后一年的《同桌的你》,但它们仍是每年很多春晚观众最期待的。而且赵本山的小品衍生的很多流行语一直流传到现在:“学会扯淡了”、“要啥自行车”、“穿马甲”、“改革春风吹满地”、“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这个可以有”等等。反观现在的小品,大段说教,套用网络段子、洒狗血、刻意煽情……自赵本山2012年起退出央视春晚之后,观众们对于春晚的期待值越来越低。不能说赵本山退出是春晚衰败的唯一原因,但确实是主要原因。
很多人说何庆魁成就了赵本山,更有甚者把赵本山小品的成功全部归功于何庆魁、宋丹丹、范伟等人的身上,对赵本山本人进行全盘否定。须承认何庆魁的创作能力出众,但也不可否认赵本山以及其他演员的二度创作能力。小品绝不是编剧写好剧本演员背背台词就能上去演的。小品的创作过程,尤其是赵本山的小品,通常都是赵本山自己主导,编剧立意执笔,大家集思广益,每排练一次,都会扩充很多内容,还会有许多即兴的发挥。赵本山很多的优秀作品,比如《相亲》、《牛大叔提干》、《三鞭子》、《说事儿》、《不差钱》等并不是出自何庆魁之笔,且何庆魁写的很多作品并不是由赵本山出演,效果并不好。
之前还有一种言论,称“陈佩斯以肢体语言取胜,赵本山靠语言包袱耍贫嘴”,这种观点至今仍有一些观众跟风附和。陈佩斯的表演有肢体语言吗?当然有,譬如《胡椒面》、《宇宙体操选拔赛》,但个别作品说明不了全部。他的大多数作品还是依靠故事的推进而产生笑点。与之相比,赵本山也不缺乏肢体表演的成分,比如他模仿的盲人、老太太,再比如他的《卖拐》都有很多肢体表演的元素,而且其大部分作品都是有完整的结构,比如《拜年》、《心病》,他的作品绝不是随便堆砌几个包袱就应付了事的。
恕我直言,观众们对陈佩斯的评价高,主要是因为他“敢于向权威反抗”、“对荣誉拒之门外”。可事实上,陈佩斯也曾获得春晚小品类节目的一等奖以及一些电影奖项,且“被封杀”之后的2002年,陈佩斯和朱时茂为春晚准备了几个小品,可最终因为作品质量的问题,未能登上春晚。陈佩斯确实是春晚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员,但有时候,观众们把他严重神化了。
观众们对于赵本山的一些负面评价,主要是他“奢华生活”、“广收徒弟大搞封建礼教”、“作品低俗下流”。前两个暂且不谈,因为这是带有主观仇富性质的。我们谈谈他的作品,我看过他所有的作品,包括央视春晚和地方台的,我至今未发现他的哪一部作品的哪一句台词或情节,有辱骂他人或者黄色三俗的东西。至于模仿嘲讽残疾人,我想说,表演并不代表嘲讽,模仿并不代表丑化。说赵本山嘲讽弱势群体的,无非是想要获得某些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也有一些人通过对比,说赵本山小品是单纯搞笑,这也是一种误区,可以这么说,赵本山作品的讽刺性在小品领域上也是无出其右的。作为一名演员,能让观众们在十几年的除夕之夜在电视前齐齐守候,在他退出舞台后每逢春节还能让大家想念,对于赵本山来说,值了。至于他的评价,交给时间吧,相信后人会给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文艺作品就是文艺作品,它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有限,如果一味上纲上线,就没意思了。
可能我的评论有些主观 ,但很多内容确实是事实。陈佩斯也好,赵本山也罢,他们都不会再回到春晚的舞台上。我们也可能不会再有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哈哈大笑,为相声小品记录流行语的时候了。这是一种进步,还是落寞呢?问号很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这个舞台上,肯定不会再享受到如此高的赞誉。
赵本山比陈佩斯高多了。
看这两人的小品陈佩斯确实表演艺术要高一点。尤其其无实物表演《吃面》。
但是陈佩斯虽然和春晚叫板确从未在表演节目上对生活有一丁点的牵扯。
赵本山《相亲》,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是,强壮年或老年想再婚。不单单社会批判,亲人反对,儿女阻挠。甚至还有部分地区私刑(对女性)。但是赵本山站出来在春晚这个全国舞台表演讽刺批判。即使是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存在。
赵本山当年《扯蛋》,即便现在在看依然是讽刺十足。基层单位吃拿卡要现在杜绝了?现在基层不扯蛋了?
这两个春晚小品放在这里陈佩斯有那个能对抗的?
这么多年的春晚所有语言节目。能在笑中带哭,带苦。能真正反应基础层次的问题。
只能问一句。还有谁?
实际上无论巩汉林和赵丽蓉老师。还是陈佩斯朱时茂,他们作品更多的是人和人的互动,情趣。没有设计大众生活以及基础zz。
印象中反应基础的还有黄宏的作品。不过还是比不上赵本山的扯蛋。
憋说了,赵本山现在b站上的小品视频,照样无数人看,无数人笑。
你举的例子,纯粹是家教不严的问题,加上你自己的无端联想。
赵本山有指着一个瘸子嘲笑他瘸吗?
没有,范伟并没有瘸。
仅仅是利用了一个背景,传销人员哄骗老年人,让他买东西。这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相当常见,所以赵的小品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同时卖拐三部曲最后也点明了,老实人只有变聪明才能不被大忽悠坑蒙拐骗。
那您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在小品或者文艺作品里出现任何可能带来歧视的内容吗?残疾人,孕妇,小孩,女性,最后,连人都不允许出现了吗?
那劝你早日活在石器时代,因为那个时代大概是没有残疾人出现在小品里的,毕竟没有小品了。
或者说,您觉得现在直接指着观众鼻子说: 单身是狗,您才觉得不被歧视吗?
另,有人考证最开始指责赵本山歧视残疾人的,是某邪教团体,毕竟这种邪教团体就是通过忽悠你 有病然后来练我们的x,吃我们的药,来传播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看起来很合理,毕竟踩了传销人员的尾巴。
另,忽视是最大的歧视,比直白的歧视还深的歧视。参考如今美国华裔现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