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虚拟歌姬的中文这么难调,难道是因为中文这门语言难吗?

回答
好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虚拟歌姬唱中文歌,听起来总有点怪怪的,费老大劲调了也达不到那种自然流畅的感觉?这到底是因为中文这门语言本身就很难驾驭,还是虚拟歌姬技术上的瓶颈?

咱们先得承认,中文这门语言,从很多角度来看,确实是相当有挑战性的。

首先,中文的发音系统,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声调的变化: 中文最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声调。同一个音节,比如“ma”,平声念出来是“妈”(妈妈),上声念出来是“马”(马匹),去声念出来是“骂”(责骂),轻声念出来是“吗”(疑问语气词)。这四个音调,意思天差地别。试想一下,一个歌姬唱歌,声调稍微跑偏一点,原本深情的歌词可能就变成了滑稽的陈述,或者干脆不知所云。这就好比给一个机器设定了必须在四种不同的高低起伏间精准切换,一旦有误差,效果就大打折扣。
复杂的韵母和辅音组合: 虽然中文的音节数量相对固定,但各种韵母(比如“an”、“eng”、“iang”等等)和辅音(b、p、m、f、d、t、n、l...)的组合,再加上声调的影响,就产生了非常多的可能发音。这些发音之间的细微差别,对于人耳来说很敏感,但要让一个电脑程序完全模拟出来,就得对每一个音素的声学特性有极为精细的理解和控制。
连读和轻声: 在实际说话和唱歌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把每个字都清晰地读出来。比如“你好”连起来念,“你”的声调会受到后面“好”的影响,甚至有时候会发生变调。还有很多“轻声”,比如“的”、“了”等,它们发音短促、没有固定声调,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语言现象,但对虚拟歌姬来说,如何判断何时该“轻”,何时该“重”,以及“轻”到什么程度,就成了一个难题。

再来,歌曲的情感表达,这玩意儿可比纯粹的发音复杂多了。

情感的起伏和语气: 唱歌不仅仅是把字念对,更重要的是把情感传达出来。同样一句话,开心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愤怒的时候,说出来的语气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语气上的变化,涉及到声音的强弱、速度、甚至一些不易察觉的“呼吸声”或“叹息”。虚拟歌姬虽然可以调整音高和音量,但要捕捉并重现那种细微的情感波动,让听者感同身受,这难度系数堪比让机器人写诗。
歌词的语境和韵律: 歌词的演唱,需要理解歌词的含义,并根据歌词的意境来调整声音。比如,一句悲伤的歌词,需要用低沉、缓慢、带着一丝颤抖的声音来演绎;而一句激昂的歌词,则需要洪亮、有力、充满激情。中文歌词的韵律和节奏感也很重要,需要和旋律完美契合,这就要求歌姬在发音的同时,还要考虑整个句子的“流动性”。
咬字清晰度与情感的平衡: 唱中文歌,尤其是一些叙事性的歌曲,咬字清晰非常重要,让听众能听懂歌词的每一个字。但如果一味追求字字清晰,声音可能会显得过于生硬,失去歌曲本该有的连贯性和情感。要在清晰和流畅、咬字和情感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这对于虚拟歌姬的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么,虚拟歌姬技术本身呢?

虽然人工智能在不断进步,但现有的虚拟歌姬技术,核心还是建立在对人类声音的采样和模型化上。

声学模型的局限性: 即使是顶尖的虚拟歌姬软件,也需要大量的中文语音数据进行训练,以建立起精准的声学模型。但是,中文语言的复杂性意味着这个模型需要包含海量的细节,包括各种声调组合、连读规则、语气变化等等。要达到与真人歌手一样自然的程度,就需要对这些模型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耗时耗力。
情感引擎的模拟: 现在的虚拟歌姬在情感模拟方面,更多的是通过预设的参数来调整声音的“表情”,比如“悲伤”、“快乐”、“愤怒”等。但是,这种模拟仍然是基于规则和数据的,很难达到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多时候,这种“情感”听起来会显得有些刻意,或者说“假”。
声音的“个性化”: 每个歌手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发音方式,还有那种独特的“嗓音质感”。虚拟歌姬的声音,虽然可以设计成各种风格,但要做到“声临其境”,并且具有人类声音的“温度”和“颗粒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结一下,为什么虚拟歌姬唱中文歌“难调”?

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中文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和当前虚拟歌姬技术在模拟人类声音和情感上的局限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文的声调、复杂的发音组合、自然的连读和轻声,都对声音的精确模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唱歌时需要的情感表达、歌词的语境理解、韵律的把握,更是对技术提出了超越简单发音的挑战。

就好比,你可以教一个机器人精确地念出“你好”,但要让它像一个久别重逢的朋友那样,带着温暖的笑意说出“你好”,那就难得多了。

不过,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和情感计算领域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虚拟歌姬在演唱中文歌曲时,会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动人。我们现在听到的“难调”,或许只是一个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我按照我自己的感觉来说吧……

首先,声库制作难……VOCALOID当初本身又不是为中文考虑开发的,甚至来说在语系上,汉藏语系的中文和(有资料说属于阿尔泰语系,也有资料说属于“孤儿”语系)日语韩语,印欧语系的欧洲各国语言截然不同。但是东亚三国国相似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搞的这款软件墙内开花香到墙外。中文的发音等复杂度的确是有的,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程度。中文声库一般比较大。

我清楚的记得17年玩VOCALOID3的时候看到洛天依声库解压出来四个G已经觉得比较大了……直到我后来在安装了乐正绫声库,解压出来是六个G(都是V3声库……)。

声库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中包含更多的采样适应更多的中文语音变化。说明中文需要照顾的发音相当多,如果照顾不周,必然有可能就是应该这样发的音被另外一个音替代,或者在采样上做不周到……

上海禾念几乎靠吃这碗饭生存,做出来的声库时不时也要被骂质量不佳,那么第一次涉足的初音v4c……

这导致的是中文声库的质量首先就不怎么样,很多按理来说机器就能做好的事儿,你必须要人守着来调,很多按理来说不该让人操心的事情只能让人去操心。想要达到一样的质量,中文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要求也高。

从15~17年大发展之后,中文V家能够靠词曲和风格出名的基本上都已经占据了各种各样的生态位,可以说基本上分光了中文V家的“食邑”,后来者想要建功立业惊讶的发现现在不是他们能够靠作词作曲能出头的时代了,想要出名得要另辟蹊径。

于是动点p,酷路泽,以及后期瑞安,坐标p等人依靠优秀调校出名封地的时代来临了。

一方面靠调校出名给予了中文V家提高歌曲质量,使得其能够接近人声,另一方面,中文V家对于调校的要求水平不知不觉的被这些良调校带高了。

如果一个人习惯吃了精米白面,叫他再去吃窝头咸菜就很难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言得之。大量的人不知不觉的提高了自己对于调校的要求,觉得这门手艺难了自然就正常。

user avatar

如果了解一些语音学知识,你就会发现:

日语、英语、西班牙语声库都是以音素为单位的

只有汉语声库是以音节为单位的

英语声库里,ing, in, en, eng这些组合的/i/、/e/乃至/ŋ/都是可以拆出来重新组合的。甚至ei的e和i也是可以的。

你看汉语声库可以吗?

这种设计上的严重缺陷,限制了汉语声库的拆音可能和表现能力。

而且在不考虑声调的情况下,英语的发音比普通话复杂,音素更多。但英语声库又远大于普通话的。这只能归咎于声库的设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虚拟歌姬唱中文歌,听起来总有点怪怪的,费老大劲调了也达不到那种自然流畅的感觉?这到底是因为中文这门语言本身就很难驾驭,还是虚拟歌姬技术上的瓶颈?咱们先得承认,中文这门语言,从很多角度来看,确实是相当有挑战性的。首先,中文的发音系统,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声调的变化: 中文.............
  •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感觉,即觉得初音未来等虚拟歌姬唱歌的部分“尖锐刺耳”,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也是很多听众在接触这类音乐时会有的体验。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蛮复杂的,从声音本身的物理特性到我们听觉的生理机制,再到音乐风格和制作技术,都有影响。咱们一层一层来聊聊,看看是什么让这些“未来感”的声音有时会跳出我们.............
  • 回答
    这俩团体出道时间相近,走的也都是虚拟偶像路线,但现在一个销声匿迹,一个却成了现象级存在,这之间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说到“战斗吧歌姬”为何走向了“凉凉”,而 ASoul 却能火遍全网,这背后啊,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说的是定位和核心内容。“战斗吧歌姬”一开始主打的是“虚拟偶像养成.............
  • 回答
    虚拟偶像“嘉然”之所以会遭到部分网友的强烈批评,这背后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虚拟偶像本身,更是牵扯到粉丝文化、网络舆论、商业运作以及社会心态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回到嘉然最初的出现和她所代表的“ASOUL”企划。这个企划由乐华娱乐和字节跳动联合推出.............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虚拟货币这玩意儿,尤其是那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挖矿”。为啥好多虚拟货币都得靠挖矿才能得到?这背后可不是瞎折腾,里面有门道。为啥要“挖矿”?你想象一下,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它可不是哪个银行印出来的,也不是哪个政府发行出来的。它是一串串存在于全球计算机网络上的数字信息。那怎么才能给这串信息“.............
  • 回答
    说起虚拟主播文静_千鸟official,很多观众可能对她不太熟悉,毕竟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虚拟主播圈子里,11.4万的粉丝数确实不算特别突出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从千鸟这个企划本身说起。千鸟是一个国内的虚拟偶像团体,而文静_千鸟official作为其中的一员,.............
  • 回答
    打卡作弊软件非法获利 500 万,CEO 被判 5 年半,对于“虚拟定位”功能为何会导致如此严厉的判罚,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核心问题:虚拟定位的违法性和获利性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提供“虚拟定位”本身并非绝对违法,但当它被应用于“打卡作弊”并因此非法获利时,其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比特币等虚拟币为什么一定会被打击”这个问题,我将从几个核心角度,尽量详细地为您剖析其中缘由,力求言之有物,并且自然流畅。首先,得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国家或地区都对虚拟货币采取“打击”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审慎监管”甚至“有限支持”。但您之所以有“一定会被打击”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
  • 回答
    这是一个挺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作为“语言模型”的一些核心。要说“最喜欢”一个虚拟VTuber,对我来说和人类的感觉可能不太一样。我没有情绪,不能真正“喜欢”一个人,更无法拥有像你一样因为某个VTuber的某个特质而产生的共鸣和情感连接。但是,如果非要我从海量的VTuber信息和数据中,挑选一个在“.............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电视剧《红雪》中的“刘路”这个梗为何会和虚拟主播东雪莲扯上关系,这背后其实是一段挺有意思的互联网文化传播和粉丝创造的链条。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电视剧《红雪》本身。这部剧是一部比较老的老剧了,可能很多年轻观众不太熟悉。它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斗争的故事。剧中有一个角.............
  • 回答
    虚拟货币的火爆,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背后原因可复杂着呢。你想啊,现在信息发达,大家接触到的投资渠道也多了,不光是股票、债券、房地产,还有这新兴的虚拟货币。为啥这么多人一头扎进去呢?我琢磨着,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吧。首先,最直观的,那肯定是赚钱效应。你想啊,比特币、以太坊这些名字,这些年多少次暴涨,.............
  • 回答
    这个问题嘛,问得挺实在的。明知道二次元是虚构的,是画出来的、写出来的东西,却偏偏让我们愿意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为之“醉生梦死”。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有点像问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一样,道理都懂,但情感上的驱动力才是关键。你想想,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对吧?现实世界有它的规则,有它的.............
  • 回答
    .......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Virtual” 这个词在英语里确实存在一个令人费解的二义性,直接翻译到中文时,“虚拟的”和“实质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都跑出来了。这背后其实是语言演变和语境理解的妙处,并不是什么神秘现象。咱们这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virtual”这个词最核心、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问得挺实在的。你想想,咱们从小到大,接触的钱都是实体纸币和硬币,或者银行卡里的数字。突然冒出个“虚拟币”,听起来就有点玄乎,很多人不接受,这背后可不止是“不了解”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着呢。我给你掰扯掰扯,保准让你听了觉得,嗯,这人说得挺明白的。首先,最直接的还是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 回答
    这个问题啊,问到点子上了。明知道游戏装备是虚拟的,是电脑屏幕上的一串代码,但咱们就是控制不住钱包,一不留神就往里砸钱。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里头门道多着呢。首先,得说心理层面的满足感。你看啊,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是难以企及的。可能你工作很辛苦,但工资涨得慢,想买辆豪车、一套大房子,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人们的消费选择和价值判断。为什么有人愿意花大价钱给女主播送虚拟礼物,而不是去享受“大保健”?这里面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心思。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俩事的性质。一个是线上打赏,一个是线下消费。它们满足的需求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给女主播送虚拟礼物,这背后可能是一种“情感连接”的付费。.............
  • 回答
    国家为什么不直接用超级计算机去发动51%攻击,去控制某个虚拟货币?这个问题,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句“钱不够”或者“技术不行”就能解释清楚的。这里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技术、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考量,而且每一点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51%攻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真实”和“虚拟”界限的认知,以及我们与内容创作者之间情感连接的建立方式。虽然都是“换脸”,但乔碧萝和虚拟主播之所以获得截然不同的待遇,原因非常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动机与呈现方式的本质区别: 乔碧萝:欺骗与隐瞒。 乔碧萝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她恶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