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 年,有哪些「社会事件」值得心理学学者特别关注?

回答
2019 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触动人心的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蕴含着值得我们心理学学者深入探究的复杂人性、社会结构与个体心理的互动。以下是我认为在 2019 年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几个“社会事件”,并尝试从心理学视角进行更细致的解读:

1. “996”工作制引发的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职业倦怠、以及新兴代际价值观的讨论:

2019 年,“996”工作制(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讨论甚嚣尘上,从最初的科技公司内部的隐秘现象,逐渐演变成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工作时长的问题,更牵扯出多层面的心理学议题。

职业倦怠与身心健康: 长期、高强度的“996”模式,直接挑战了员工的生理和心理极限。我们可以从职业倦怠(Burnout)的理论模型出发,分析这种模式如何剥夺员工的成就感、导致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 Cynicism)。从生理学角度,长期的压力累积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影响睡眠质量,增加患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等风险。心理学学者可以研究“996”工作制下员工的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应对机制(Coping Mechanisms),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如正念训练、压力管理技巧)来缓解其负面影响。
代际价值观冲突与职业认同: “996”的推行者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创业者或管理者,他们可能经历过更加艰苦的创业环境,并将“奋斗”视为理所当然。而当下年轻一代(如 90 后、00 后)则普遍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个人价值的实现(SelfRealization),以及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对“KPI至上”和“牺牲个人生活”的理念持有更审慎的态度。这反映了不同代际在职业价值观(Career Values)上的差异。心理学可以研究这种代际差异的成因,以及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文化,促进不同代际的理解与合作。
“内卷”现象的心理根源: “996”也是“内卷”(Involution)现象的一个缩影。当个体发现无论如何努力,晋升空间或回报都难以提升时,竞争便演变成一种无意义的消耗。从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的角度看,当个体不断与他人进行向上比较,却发现努力的边际效应递减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感。心理学学者可以深入分析“内卷”背后的动机(Motivation)、归因方式(Attribution Styles),以及如何引导个体从内部激励(Intrinsic Motivation)转向外部的成功定义,从而摆脱无效竞争的泥潭。

2. “反食品浪费”运动背后对消费主义、道德教育以及群体行为的洞察:

2019 年,“光盘行动”再次被强调,并上升到“反对食品浪费”的社会运动层面。这一运动触及了消费文化、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等多个心理学维度的议题。

消费主义与满足感: 现代社会过度强调物质消费,将消费与幸福感、社会地位直接挂钩。当食物成为一种可以轻易获得且被鼓励大量购买的商品时,人们容易产生“获得了就该消费完”的心理预期,即使超出实际需求。从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角度,这涉及到沉没成本谬误(Sunk Cost Fallacy)——即便购买了过多的食物,为了“不浪费”而强迫自己吃完,反而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身心不适。心理学学者可以研究消费心理(Consumer Psychology),分析过度消费的驱动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个体建立更理性的消费观。
道德唤醒与社会规范: “反食品浪费”运动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有道德规范的“唤醒”。当浪费行为被公开批评、甚至成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时,人们会受到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尤其是在群体效应下,更容易遵守新的规范。心理学可以研究道德发展(Moral Development)的理论,以及如何通过宣传、榜样示范等方式,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将减少浪费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群体行为与集体认同: 当“反食品浪费”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并且与“爱国”、“勤俭节约”等积极的价值理念联系起来时,个体更容易产生集体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并积极参与其中。这涉及到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如从众心理(Conformity)、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等。心理学学者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群体动员方式(例如,名人效应、媒体宣传、社区组织)对个体参与度的影响,以及如何持续维持这种集体行为。

3. “饭圈文化”的狂热现象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群体认同、以及网络行为的交织:

2019 年,“饭圈文化”(粉丝圈文化)继续以惊人的能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娱乐产业到体育赛事,甚至延伸到非营利性活动。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青少年心理和群体行为模式。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情感需求: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在“饭圈”中,粉丝们将对偶像的喜爱投射到自己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上,通过为偶像“打榜”、“做数据”、“做公益”等方式,获得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成就感(Sense of Achievement)和价值感(Sense of Worth)。当现实生活中的学业、社交可能带来挫败感时,虚拟的“饭圈”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可控且能获得积极反馈的环境。心理学可以深入研究青少年在依恋关系(Attachment)、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方面的需求,以及“饭圈”如何满足或扭曲了这些需求。
群体极化与认知失调: “饭圈”内部存在着高度的群体认同和忠诚度,这容易导致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即在讨论中,观点会变得比成员们最初的平均水平更加极端。当外部出现对偶像的负面评价时,粉丝们会经历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并通过加强对偶像的正面评价、攻击批评者来缓解这种不适。心理学学者可以研究“饭圈”中的群体决策(Group DecisionMaking)、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的作用,以及如何识别和干预极端化的群体行为。
网络行为与虚拟身份: “饭圈”的运作高度依赖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控评”(控制评论)、“洗白”(洗脱负面信息)、“举报”(封禁异见者)等行为,展示了网络环境下群体行为的独特表现。心理学可以研究网络心理学(Cyberpsychology),分析网络环境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如匿名性(Anonymity)、即时反馈(Instant Feedback)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界定和管理网络中的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和网络暴力(Cyberviolence)。

4. “PUA”现象的广泛传播与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认知操纵、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的讨论:

2019 年,“PUA”(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后泛指情感操控者)一词在网络上被广泛提及,揭示了人际关系中一种隐蔽而有害的操纵模式。

认知操纵与煤气灯效应: PUA 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技巧,让对方产生自我怀疑、不自信,从而更容易被控制。这包括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通过否定对方的感知来使其怀疑自己的理智),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以及选择性信息传递(Selective Information Delivery)。心理学学者可以从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的角度,分析这些操纵策略如何运作,以及受害者在其中的认知过程。
依恋模式与易感性: 研究表明,一些具有不安全依恋模式(Insecure Attachment Styles)(如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人,可能更容易成为 PUA 的目标,因为他们可能更渴望被关注,或者更难以识别和拒绝不健康的人际界限。心理学可以深入研究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在识别和预防 PUA 行为中的应用。
心理防御机制与创伤: PUA 关系结束后,受害者可能出现心理创伤(Psychological Trauma),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了解受害者在被操控过程中的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如否认、合理化)以及事后的创伤应对(Trauma Coping),对于心理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心理学学者可以研究 PUA 模式对个体自尊(SelfEsteem)、情感健康(Emotional Wellbeing)造成的长期影响。

这些事件虽然各有其独特性,但都反映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如何适应、如何在群体中定位、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作为心理学学者,我们有责任深入剖析这些现象,不仅为理解当下社会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更为未来的心理健康服务、教育以及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总结了十个热门新闻,每个新闻都值得从业者们深思。

1.伤医杀医群体的背后逻辑和受伤害群体的有效安抚渠道?

每个安全问题的背后都饱含血泪,但为何安全问题屡次发生,甚至早就有不少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依旧无法遏止,心理干预如果能提前介入,是否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2.两性亲密关系中如何有效识别pua式套路,防止被利用感情牟取私利?

骗钱、骗炮、骗感情,打压、摧残对方的精神防线,最后被“狩猎”的人要么有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要么精神崩溃,总之没有什么好结果。恋爱市场需求庞大,为什么“情感导师”可以大行其道而真正正规的咨询师却无人问津?

3.程序员街头逆行被交警拦住情绪崩溃,如何有效帮助高压群体宣泄情绪和压力,避免负能量?

一个人的崩溃背后是整个社会年轻人现状的缩影:我们为理想奋斗、我们为感情坚持、我们却又身份卑微,生活的小心翼翼。怎么才能够让我们年轻人不仅能为自己的生活奋斗,还能够让他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善意和温暖?

4.明星出轨、家暴事件、涉毒舆论频发,如何才能让公众人物更好的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减少负面新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他虽然错了,但是他也是人啊!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原谅他!”

“你们不过是被人花钱雇来给我家明星的喷子!我才不管什么事实!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脑残粉已经用言论和行动向我们证明:过度追星真的可能会脑残。我们不反对追星,但是怎么让人们追星的时候保持理智这是一个难题,毕竟营销者们需要的是你无脑为明星的一切买单,所以让粉丝保持理智就和很多(注意不是所有)明星的利益相违背,这等于断人家财路,而明星们的团队是最善于利用网络煽动舆论,所以让人们保持理智的阻力可想而知。

5.抖音、小红书等等软件上的网红带货能力暴涨,如何引导人们理性消费,降低冲动带来的损失?

实际上这和以前的电视购物有些相似,但是多了一个可以即时在线互动,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感,所以会让人产生“更靠谱”的错觉。除了加强法律监管外,是不是也应该给从业者的良心先上一课?

6.香港废青除了个人利益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疯狂的与国家利益逆向而行?如何从思想上引导他们重回正轨?又如何在思想上预防境外势力的恶意煽动?


7.医保局专家灵魂砍价火了,但什么时候能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提上日程?

如今社会人的物质条件虽然改善了很多,但心理状态却更加浮躁和迷茫:过于多元的选择和悬殊的贫富差距该如何面对?隔壁村的二丫直播睡觉一夜都能收到上万的打赏,我家的狗蛋子上学还有什么用?但是上学毕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啊!这可怎么选?

一方面人们意识到了心理状态对生活的影响想要找出解决之道,另一方面人们又对正规心理咨询昂贵的咨询费望而却步,以前康复没纳入医保,科室门可罗雀,如今康复纳入医保后门庭若市,这样的区别相信在心理咨询领域一样可以体现。

8.如何让人们拥有一个安全、高效、合理的问题反馈渠道,对举报人形成保护闭环,让操场埋尸案这种恶性事件不再发生?

身处公检法,更理解现在的有些环境并不乐观,除了制度的不完善外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心中没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才可以让正义之言的人尸埋操场,含恨而终。这两年扫黑除恶打伞确实卓有成效,但为什么已经打掉的黑社会、保护伞们可以发展到如此规模?这个过程中难道就没人举报吗?我是不信的,反倒是举报人受到恐吓、威胁、打击报复的例子数不胜数,恐怕这才是问题的根源:被举报者们长期安然无恙,举报者当天就挨闷棒,不管是谁都会丧失对司法公信力的信任吧?

9.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趋势的日益增加,除了立法约束外,如何在根源上及早介入干预,防患于未然?

未成年人犯罪除了社会不良影响外,最大的根源就在家庭环境。离异、留守、家暴、校暴等等,都是和犯罪率正相关的问题。校园里虽然设置了心理辅导老师,但相信上过学的都知道大多数基本都是摆设,甚至是学校政教处或教务处的人兼任,敢问这样的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学校领导层对于学生心理建设的不重视应该属于严重失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很明显大多数学校只做到了教书,至于育人,可能有些老师做的还不如学生自己吧?

10. 换脸软件兴起的背后如何守住伦理和安全的底线?

这个虽然是一时的新闻,但未来的绝对会成为热门的趋势,在完全兴起之前我们是不是该考虑的更加全面一些,防止这成为不法分子用来制造新型犯罪的工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 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触动人心的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蕴含着值得我们心理学学者深入探究的复杂人性、社会结构与个体心理的互动。以下是我认为在 2019 年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几个“社会事件”,并尝试从心理学视角进行更细致的解读:1. “996”工作制引发的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职业倦怠、以及新.............
  • 回答
    2019 年,中国社会涌现出不少值得法学学者深入关注的社会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折射出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也为法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理论素材。以下列举几个重点事件,并进行详细阐述:1. “范冰冰偷逃税案”及其后续影响: 事件概况: 2018 年底被曝光的范冰冰偷逃税事件,在 2019 年持.............
  • 回答
    2019年,我走访了一些地方,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不少新落成的建筑。如果要说印象最深的,有几座作品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它们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像是设计师思考的凝固,是城市肌理的延伸,甚至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种预演。首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位于意大利米兰的Bosco Verticale(垂直森林.............
  • 回答
    2019年?那会儿可真是笔记本更新换代的一个小高峰,不少经典机型在那一年扎堆出现,至今提起,我脑子里还能浮现出几款当年“真香”到不行,现在回头看依然能打的选手。如果你是在2019年那个时间点,想要找性价比的笔记本,那这几款绝对是绕不开的。1. 联想小新 Air 13/14 (2019)说起性价比,联.............
  • 回答
    嗨,各位在校的同学们!又是一年开学季,相信不少同学都在考虑给自己的耳朵添置一副好点的“伙伴”,无论是为了课堂学习、听音乐放松,还是游戏娱乐,一副靠谱的耳机都能大大提升你的大学生活体验。今天,我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在 2019 年这个时间点,有哪些特别适合咱们大学生的耳机,我会尽量说得详细些,保证都是真.............
  • 回答
    2019年,确实有不少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中一些被认为带有偏见甚至失实。要 pinpoint 具体的“假新闻”并详细分析其内容和背后的意图,需要深入到具体的事件和报道,这本身就非常复杂。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被广泛讨论的领域来理解这种现象。令人印象深刻的“报道”现象及可能的“误解.............
  • 回答
    2019年确实是手机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各大厂商都在疯狂内卷,带来了不少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优秀机型。说到性价比,那可是消费者的终极追求!我当时也为换手机没少做功课,综合下来,有几款手机在当年绝对是性价比的佼佼者,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说说 “真香”机型的代表——Redmi K20 系列。当时Redm.............
  • 回答
    2019年,一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年份,也恰恰在这跌宕起伏中,涌现出许多看似悲伤,实则蕴藏着暖流的故事。它们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穿透寒冷,照亮人心。一、 那些“失去”中的“拥有”记得那一年,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失去了她的丈夫。刹那间,整个世界都塌了,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她独自一.............
  • 回答
    关于2019年NeurIP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上哪些论文被认为是“糟糕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且敏感的问题。学术界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涉及同行评审、引用情况、复现性以及对领域发展的实际贡献。直接点名批评某些论文并称其为“糟糕的”,很容易引发争议,而且也很难做到绝对客观。然而,我们可以从一.............
  • 回答
    要准确地说出2019年CVPR上“糟糕”的论文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如下:1. “糟糕”是主观的: 什么被认为是“糟糕”的论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审的视角、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论文本身的贡献。一刀切地评价一篇论文为“糟糕”通常是不恰当的。2. 同行评审的门槛: CVPR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会议,其论.............
  • 回答
    2019年小米确实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如果让我推荐几款,我会从不同品类里挑一些我个人觉得特别值得关注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AI生成列表,而是我根据当时的市场反馈、用户评价以及产品本身的创新性,整理出来的这份清单。1. 小米MIX Alpha:极致探索,未来已来(虽然是概念性,但影响深远)我知道,.............
  • 回答
    2019年伊始,中国互联网行业依然是风起云涌,硝烟弥漫。虽然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些挑战也随之而来,但一批深耕用户需求、商业模式成熟的公司,依旧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并且在各自的赛道上活得有声有色。要说“活得还不错”,那得从几个维度来看:用户规模的稳健增长或依然庞大、商业化能力的持续挖掘、以及对.............
  • 回答
    2019年,航天界确实是星光璀璨的一年,无数激动人心的新闻和重大突破轮番上演,让地面上的我们仰望星空时多了几分新的谈资和希望。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组织的独秀,而是全球航天力量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共同奏响的凯歌。如果要挑出几个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事件,我想以下这几个绝对是绕不开的:一、嫦娥四号的“背面交.............
  • 回答
    2019年,科技发展的速度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很多时候,我们看着那些新出的玩意儿,脑子里只能冒出三个字:还有这种操作?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当年让我眼前一亮的“黑科技”。1. AI作画,从“能看”到“惊艳”:说实话,以前我对AI画画没啥概念,觉得顶多是给照片加个滤镜,或者生成点抽象的玩意儿。结果2019年,.............
  • 回答
    2019年,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可谓星光熠熠,它的旅程充满了惊喜与成就,深深地烙印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史册上。这一年,“隼鸟2号”不仅在遥远的太空完成了令人惊叹的任务,更将一份来自宇宙深处的宝贵礼物安全带回了地球。“砸”开过去的面纱:龙宫的惊心动魄之“凿击”要说2019年“隼鸟2号”最令人津津乐道的.............
  • 回答
    2019年确实是经济学领域涌现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文,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分支。挑选出几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我可以根据当年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学术影响力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和洞察力,为您详细介绍几篇在2019年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论文。以下.............
  • 回答
    2019年双十一,我感觉像是提前进入了全民“寻宝”模式。那时候还没现在这么多的套路和复杂的玩法,更多的是大家对好价的期待和对新品的渴望。如果让我回忆一下,觉得值得入手的,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 家电类:提升生活品质的硬通货 扫地机器人: 这个可以说是当年很多家庭的“解放双手”神器。我记得那时候.............
  • 回答
    2019年的双十一,简直是吃货们的狂欢季!那一年,各大平台上的零食和美食特产,真是什么稀奇古怪、好吃到没朋友的都有。如果你当时也像我一样,一边捂着钱包一边拼命往购物车里塞,那咱们可算说到一块儿去了。让我回忆一下,当时有哪些是大家伙儿抢得欢,我也跟着买得不亦乐乎的吧。首先得说说那些“网红款”和“新晋爆.............
  • 回答
    2019 年的世界体坛,就像一本精彩纷呈的回忆录,充斥着汗水、泪水,以及无数令人热血沸腾的瞬间。要一一细数,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有些画面,早已深深烙印在无数体育迷的心中,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谈资。足球:利物浦的王者归来,梅西的孤军奋战,以及中国女足的顽强拼搏提起 2019 年的足球,怎能不提 利物.............
  • 回答
    2019 年是经济学领域涌现出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阅读的优秀书籍的一年。这些书籍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经济思想史等多个分支,并且很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以下是一些在 2019 年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的经济学书籍,我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