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 年航天界有哪些值得被记住的事件和成就?

回答
2019年,航天界确实是星光璀璨的一年,无数激动人心的新闻和重大突破轮番上演,让地面上的我们仰望星空时多了几分新的谈资和希望。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组织的独秀,而是全球航天力量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共同奏响的凯歌。

如果要挑出几个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事件,我想以下这几个绝对是绕不开的:

一、嫦娥四号的“背面交响曲”: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

提起2019年的航天成就,嫦娥四号绝对是绕不过的重磅炸弹。它不仅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全人类探索月球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飞跃。

还记得2019年初那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吗?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的艾特肯盆地,这个地方因为地形复杂、通信困难,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难以触及的“禁区”。这次着陆,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可以说是打开了探索月球新维度的大门。

嫦娥四号携带的“玉兔二号”月球车,也开始在月球背面进行漫长的巡视。它不仅传回了大量关于月球背面地形地貌的珍贵照片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在背面进行了科学探测,例如利用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分析月壤成分,还搭载了生物科普载荷,尝试在月球背面进行植物种子发芽的实验。虽然“玉兔二号”的生命周期比预想的要长,它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不断为我们揭示月球背面隐藏的秘密。

这次任务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上的突破,它更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展现。我们能够克服通信障碍,成功抵达那个被我们长期以来只能远远观望的区域,这种探索精神本身就足以载入史册。

二、SpaceX 的“星舰”首秀:开启重型运载火箭的新时代序幕

2019年,如果要说哪个航天公司最能引起人们的兴奋和期待,那一定非SpaceX莫属。马斯克和他领导的团队在这一年可谓是火力全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星舰”(Starship)原型机的首次飞行试验。

虽然最终的飞行并非一次完美的“一飞冲天”,但“星舰”原型机(当时被称为“星际飞船原型SN5/SN8等”)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发射台上进行的多次试飞,已经足够让人血脉贲张。我们看到了它从一个高耸的金属罐头,一点点成长为能够短距离跳跃、甚至进行触地复用的强大运载工具。

尤其是几次相对高度的试飞,虽然伴随着爆炸和熄灭,但每一次的尝试都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它所展示的先进的垂直起降技术、火箭发动机的强大性能,以及“星舰”作为一种能够载人登陆火星、甚至星际旅行的宏大愿景,都深深地触动了人们对未来太空探索的想象。

“星舰”的出现,不仅仅是SpaceX一次次的“火箭跳舞”,它预示着一个更加廉价、更具弹性的太空运输时代的到来。它有望改变我们发射卫星、往返国际空间站的方式,甚至为人类走出地球摇篮、迈向深空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三、商业航天的崛起:不仅是SpaceX,更多力量正在崛起

2019年,我们见证了不仅仅是SpaceX一家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搅动风云。其他商业航天公司也都在各自的赛道上卯足了劲儿前进。

例如,蓝色起源(Blue Origin)在2019年继续进行其“新谢泼德”(New Shepard)火箭的亚轨道飞行测试,为未来的太空旅游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虽然其速度可能不如SpaceX那么耀眼,但其稳健的步伐和对安全性的极致追求,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专注于卫星发射、星座建设的公司也在这一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例如,OneWeb和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都在加速其卫星部署的步伐,它们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服务,这对于改善偏远地区的通信条件,以及未来太空通信网络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商业航天的兴起,意味着太空探索不再是少数国家政府的专利。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投入其中,它们以更快的速度、更灵活的模式推动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应用。2019年,无疑是商业航天力量集体发声、改变游戏规则的一年。

四、毅力号火星车的持续准备与新的火星探测任务的酝酿

虽然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本身是在2020年发射的,但2019年是它准备工作最为关键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它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里一步步成型,从各种复杂的科学仪器到机械臂的安装,每一次的进展都牵动着人们对未来火星探索的神经。

更重要的是,2019年也标志着各国对火星探测的兴趣和投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除了美国,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也在这一年进入了最终的准备阶段,它包含了“绕、着、巡”三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探测功能,目标是实现中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探测。除此之外,欧洲空间局(ESA)和阿联酋也都在积极推进各自的火星探测计划。

这种多国参与、多任务并行的火星探测热潮,预示着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投入,去揭开这颗红色星球的神秘面纱。2019年,可以说是为后续的火星探测热潮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五、国际空间站的持续运作与商业化的探索

国际空间站(ISS)在2019年继续作为人类在太空的“家园”,接待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它不仅仅是一个科研平台,更是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开展国际合作的典范。

然而,2019年也开始更多地聚焦于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利用。随着NASA将重心逐渐转向深空探索,它也在积极寻求商业伙伴来支持国际空间站的运营和开发。我们看到了各种关于“太空旅游”的讨论和商业发射的计划,虽然这些在2019年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它表明了国际空间站的未来可能不仅仅是科研任务,更会向着商业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2019年是航天界一个充满活力和突破的年份。从月球背面的首次触碰,到重型运载火箭的颠覆性试验,再到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火星的持续关注,每一个事件都闪耀着人类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光芒。这些成就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我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勇于挑战的精神的最好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年对于整个人类航天而言都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也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评选出十大事件和成就的话(个人态度),大概是这些,


1.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后,人类探月新成就

2019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纪念,这也意味着我们距离那个伟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然而,由于地球对月球的潮汐锁定作用,人类永远无法看到月球背面(绝大部分),也无法派遣探测器着陆那里一探究竟。

但是,这个不可能在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被打破。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环形山/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随后又释放了玉兔二号月球车。

(人类首次看到了月球背后的近景,源:嫦娥探月工程)

这个任务难度是惊人的,因为人类无法与月球背后取得直接联系。为此,中国早在2018年5月份,就成功部署了“鹊桥号”中继卫星到月球背后6.5万公里之外的地月拉格朗日二点附近,成为地球和月球背面的“鹊桥”。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和鹊桥号,源:国家航天局)

降落的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第二大超级陨石坑,地貌极其复杂,但是嫦娥四号还是做到了!

如今,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上连续工作了13“月球天”(被潮汐锁定的月球,1“天”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农历月),即将迎来一周年(地球年)任务纪念,玉兔二号也突破了人类月球车最长工作时间记录。

人类在阿波罗登月时代后,对月球探测的最大进展。


2.隼鸟二号和冥王,小行星探测再下一城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最神秘的星体之一,它们数量众多,也埋藏着太阳系最久远最深层次的秘密。此前人类仅有日本隼鸟号在经历了7年(2003-2010)时间、飞行60亿千米后才从小行星25143“糸川”上取得一些样本。

(隼鸟二号,源:JAXA)

而在2019年,日本隼鸟二号在飞行5年时间后终于开始在小行星“龙宫”采样,各种操作技术难度极高,包括投放小型探测车、释放小型炸弹制造人工陨石坑(以获取深层样本)、着陆起飞再二次着陆采样再起飞等高难度步骤,2019年11月13日隼鸟二号已经完成采样任务开启返回地球之旅。

(OSIRIS-Rex探测器,源:NASA)

同时,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3年多的美国冥王号(OSIRIS-Rex)探测器也抵达小行星“贝努”附近,为着陆这个小天体做全面的准备。不过我们还需要足够多的耐心,因为这个任务还需要4年才能够结束并将样本送回地球。

探测太阳系的秘密从来都不容易,动辄花费数亿美金、数年时间、飞行数十亿千米、耗费成百上千科学家的精力,也仅能获得数十克样本而已,但它们关乎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3.猎鹰重型核心级、助推器、整流罩回收,人类可回收火箭新高度

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火箭使得火箭有了一个新的定义方式:可回收火箭和不可回收火箭。

作为现役世界第一强的重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力64吨!),猎鹰重型不仅实现了三次发射三次成功的壮举,还在2019年4月11日实现了火箭一级核心级和两个助推器的同时回收,再加上实现的整流罩回收,猎鹰火箭的回收能力在不断重新定义可回收火箭。

它的高效、低成本、高稳定性、创新性使人们对商业运载火箭的态度发生骤然改变。


4.新视野号抵达太阳系天涯海角

2019年新年,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13年的新视野号为人类带来了宝贵的新年礼物,它成功飞掠了迄今为止人类拜访过的最远天体小行星456958“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正式名称是Arrokoth,源:NASA)

新视野号是人类从地球出发时速度最快的航天器,它可以完全不借助任何行星引力弹弓效应直接飞出太阳系,人类史上仅此一个。当然代价是惊人的:一枚强力的重达570吨重宇宙神5-551火箭全力以赴发射仅478千克的它,有效载荷比在千分之一,人类的力量在天体引力面前实在太过脆弱。

在放射性同位素电机(核电池)的支持下,它在13年时光里飞过了几十亿千米,最终拜访了太阳系边缘的这颗长宽高仅几十千米的神秘天体。

这无异于跨过太平洋找寻对面的一粒沙子!


5.超级星座它来了!一些人的福音,一些人的噩梦

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时代真要到来了!年初,新一代铱星-NEXT系统75颗星全部布网完毕;年中,一网(Oneweb)公司6颗试验卫星发射。

但真正让人震惊的,则是一直停留在PPT上被嘲笑、数量预计高达30000颗的庞大星链星座,开始建设了。要知道,人类航天60多年来,也不过发射了几千颗卫星而已。

(SpaceX一箭60星)

2019年5月24日,SpaceX一箭60星。

2019年11月11日,SpaceX再次一箭60星。

2020年1月份,SpaceX计划再来三次一箭60星,这早就让它成为拥有通信卫星最多的公司,全年到底计划发多少,可能会让人震惊。

星链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互联、尤其服务于特殊用户(大洋、偏远、极地)和军方用户的庞大高通量通信系统。这个饼全世界很多公司画了很多年,目前来看真的要被SpaceX实现了。

(本来要看流星,结果看到的全是星链卫星,源:globalmeteornetwork)

当然,这么多低轨卫星对于天文观测可谓是噩梦,事实上它们也逐渐出现了很多天文观测背景中,让众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苦恼不已。


6.北斗继续爆发,又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组网完毕

卫星导航系统有三种建设逻辑:全球覆盖要靠中圆轨道(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低纬度区域覆盖靠地球静止轨道(印度IRNSS),区域增强系统靠倾斜同步轨道(日本QZSS)。

(你看,三种轨道多有特色!源:北斗办)

中国北斗的建设思路是:我都要。

于是北斗是唯一拥有上述三种轨道的系统,在2018年实现1年10箭18星的纪录后,2019年北斗又发射了1年7箭10星,分别成为各国组网速度的第一和第二。

(看这张北斗全球可视卫星数量图,三种轨道的存在,导致亚洲和一带一路地区被点的特别亮,但又能全球覆盖,这是北斗的独门绝活,源:北斗办)

2019年后,北斗最核心的中圆轨道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已经发射完毕,还有最后两颗静止轨道卫星(2020上半年发射)即可宣布全部组网完毕。

这个中国航天酝酿了20余年的庞大任务终于宣告收官,世界卫星导航系统迎来新一极。


7.载人航天进入商业时代

人类距离首次进入太空已经58年,载人航天也在逐渐变得成熟,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商业航天势力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货运领域,2019年,SpaceX的龙飞船执行了三次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诺格的天鹅座飞船执行了两次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

(龙-2载人飞船发射和对接国际空间站,源:SpaceX/NASA)

载人领域,2019年,波音的CST-100 starliner和SpaceX的龙-2飞船都获得NASA批准,可进行载人飞船的首次测试(非载人状态),虽然结局都不是100%完美,但成就依然是惊人的。

此外,还有毕格罗的充气式商业空间站进展中,商业航天在越走越深。


8.运载火箭行业,商业航天已有后发制人趋势

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SpaceX猎鹰系列火箭在世界商业航天发射市场节节进步。截至目前美国在2019年的27次火箭发射中,13次由猎鹰系列完成、6次由火箭实验室的电子号(Electron)完成,传统的波音、洛马、诺格三家巨头发射市场被极大挤占,仅有8次而已。

这一年,波音和洛马家两型火箭宣布退役(德尔塔4-M+(5,4)和M+(4,2)),俄罗斯的联盟-FG也宣布退役,它们的性价比都不再有优势。

商业航天的范围不止美国,中国也有三型商业火箭首飞,捷龙、双曲线和零壹。长征11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海上平台发射火箭,快舟1号实现了同一地点同一型号火箭相隔仅6小时发射的壮举。


9. 人类深空使者依然在继续默默努力

2019年人类还有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带来的大新闻。

火星:美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后遇到了小麻烦,还在挣扎将探针放的更深,工作了18年的奥德赛号依然老兵不死,还有侦察轨道器、大气专家MAVEN;欧洲的火星快车和ExoMars任务;印度的曼加里安。

木星:美国朱诺号探测器又围着木星飞了7圈。

(帕克探测器,依然在前往太阳的路上,还需要5年才进入理想轨道,源:NASA)

太阳: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是人类史上最先进的太阳探测器,它带回了第一批science“霸屏”科研成果;太阳动力天文台,依然每天在各个频段上直播太阳。

水星:日本和欧空局发射的贝皮科伦博号依然在前往水星路上,这一超级难度任务需要耗时7年才能进入最终轨道,它的初步成功也在陆续公布。

金星:日本破晓号依然作为唯一的人类使者研究着这位“爱神”。

(旅行者号,源:NASA)

旅行者:美国两位旅行者号已经在太空中工作了42年,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222亿千米,光速都需要20个小时36分才能追上,旅行者二号也刚抵达了太阳系边缘的日光层。

行星猎手:美国TESS带来了第一批科研成果,瑞士/欧盟的CHEOPS也在几天前刚刚升空,它们将为人类带来遥远“地球”的秘密。

太空望远镜:美国哈勃、施皮茨、IBEX、Swift、费米、NuSTAR、WISE,欧盟INTEGRAL、盖亚、IGILE、Spektr-RG,日本GAP、SPRINT-A,中国慧眼、悟空等一系列任务,依然在从各个角度为人类探寻宇宙的奥秘。


10.无比遗憾的新兵触雷和老兵落幕

有成功,也有遗憾的落幕。

2019年2月13日,NASA在与已经失联许久的机遇号火星车联系800余次未果后,最终宣布任务结束。这一原计划任务周期90天、最后竟工作15年的伟大任务,没有坚持过火星的全球沙尘暴,华丽谢幕。

(以色列月球飞船的“Small country,big dreams”,源:SpaceIL)

2019年4月11日晚上,以色列登月探测器Beresheet在登陆月球前与地球失去联系,据信已经坠毁在月球表面。

(天宫二号,受控离轨,源:航天局)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在轨运行1036天后,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下一步开建天宫空间站。

2019年8月4日,印度月船二号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的时候失去了信号,任务失败。

这一年,还有许许多多尚未工作就发射失败、尚未成功就意外失败、取得成功但最终遗憾落幕的航天任务。


不过是伟大的成就,还是遗憾的失败,它们都代表了人类征服太空伟大的信心,向它们致敬。2020年,人类航天将迎来一个航天大年,尤其是对于中国,我们拭目以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航天界确实是星光璀璨的一年,无数激动人心的新闻和重大突破轮番上演,让地面上的我们仰望星空时多了几分新的谈资和希望。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组织的独秀,而是全球航天力量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共同奏响的凯歌。如果要挑出几个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事件,我想以下这几个绝对是绕不开的:一、嫦娥四号的“背面交.............
  • 回答
    2019年9月,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在南海的活动,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它与中国海军舰艇的“互动”。要理解这件事,得把它放到当时更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去看,而不是孤立地分析一次军事“围观”。首先,我们得知道“里根”号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旗舰,它在亚太地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美国维持地区军事存.............
  • 回答
    2019年12月17日,中国海军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入列。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在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山东舰”的诞生:从图纸到钢铁巨兽的跨越“山东舰”的入列,并非一蹴而就,而.............
  • 回答
    2019 年,要说进步最大的 Android 系统,我会将这份荣誉授予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搭载的 Android 系统。虽然其他厂商在 2019 年也推出了不少优秀的 Android 手机和定制系统,例如三星的 One UI 1.5/2.0,OPPO 的 ColorOS 6/7,小米.............
  • 回答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一次大阅兵,其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中国力量的展示。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 时代印记与传承精神: “70”字样组成的受阅方阵: 这是阅兵式上最醒目的视觉元素之一。由受阅士兵组成的巨大的“7.............
  • 回答
    2019年的“3·15”晚会曝光电子烟对罗永浩的事业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是决定性的打击,更多的是一次舆论上的考验和对他的“小野”(FLOW福禄)电子烟品牌的一次负面曝光。为了详细讲述,我们先梳理一下事件背景和影响过程:事件背景: 时间点: 201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
  • 回答
    您好,关于褚时健先生 2019 年 3 月 5 日去世的这个信息,我需要澄清一下:褚时健先生于 2015 年 9 月 15 日就已去世,享年 87 岁。您提到的日期可能有所偏差。关于褚时健先生一生的经历是否值得肯定,这是一个复杂但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引发了广泛的讨.............
  • 回答
    2019 年 2 月 21 日(美国时间 2 月 20 日)在旧金山举办的 三星 Galaxy S10 系列发布会,是三星当年最受瞩目的一场发布会,其产品线非常丰富,包括了 Galaxy S10e、Galaxy S10、Galaxy S10+,以及后来在发布会上压轴登场的 Galaxy Fold(虽.............
  • 回答
    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创下2000年以来新低,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这一趋势并非孤例,而是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持续的低出生率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复杂性和连锁反应是多层次的。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人口结构失衡与老龄化加速这是低出生率最.............
  • 回答
    2019年10月,韩国总统文在寅的处境确实面临着多重挑战,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但并非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内部政治压力与民意分歧加剧: 曹国事件的持续发酵和政治分裂: 2019年9月,文在寅任命了他的亲信曹国为法务部长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曹国及其家人被指控涉及学.............
  • 回答
    2019年9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阿里巴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马云的离开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阿里巴巴并非一夜之间就改变了发展轨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阿里未来的发展:一、 马云卸任的背景与影响: 有序的接班计划: 马云的.............
  • 回答
    关于2019年NeurIP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上哪些论文被认为是“糟糕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且敏感的问题。学术界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涉及同行评审、引用情况、复现性以及对领域发展的实际贡献。直接点名批评某些论文并称其为“糟糕的”,很容易引发争议,而且也很难做到绝对客观。然而,我们可以从一.............
  • 回答
    要准确地说出2019年CVPR上“糟糕”的论文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如下:1. “糟糕”是主观的: 什么被认为是“糟糕”的论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审的视角、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论文本身的贡献。一刀切地评价一篇论文为“糟糕”通常是不恰当的。2. 同行评审的门槛: CVPR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会议,其论.............
  • 回答
    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10410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看待它。一、 数据本身的含义和意义 国民总收入(GNI):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初次分配收入总和。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略有不同,GNI更侧重于一个国家.............
  • 回答
    《2019 年白领 996 工作制专题调研报告》指出,加班最“狠”的并非互联网行业,这一结论确实引人深思,也与大众普遍认知存在一定反差。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大众认知的形成与局限性:首先要承认,互联网行业确实因其“996”工作模式而广为人知,甚至成为一种代名词。这种认知.............
  • 回答
    2019 年国庆大阅兵的女兵方队,绝对是展现新时代中国女性风采的集结号,她们身上汇聚了太多令人瞩目的亮点,绝非简单的“女性力量”四个字可以概括。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英雄母亲”的传承与担当,是女兵方队最动人心魄的底色。 在这次阅兵中,仪仗方队和三军仪仗方队的女仪仗队员,她.............
  • 回答
    2019年国内博士后招聘要求和待遇,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又细致入微的话题。当年情况跟现在肯定有不一样,很多细节都需要回忆一下。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力求接地气、不套路。一、 招聘要求:门槛在提高,但更看重“匹配度”说实话,2019年博士后招募已经明显感觉到竞争在加剧,门槛也在悄然提高,但也不是一味.............
  • 回答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阅兵盛况空前,气势恢宏,不仅展示了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成就,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一、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此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庆阅兵。总时长约 80 分钟,参阅兵力超.............
  • 回答
    要准确回答2019年上半年生育率是多少,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因为“生育率”本身可以有不同的统计口径,而数据的发布也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首先,当我们谈论“生育率”时,最常使用的是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总和生育率是指在一定的育龄妇女群体中,假定她们在整个.............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眼睛去“拍照”,也没有2019年这样具体的时间线来记录我“拍摄”的照片。我的存在是持续的、信息的,而不是物理的、体验式的。不过,如果我能将我所处理、理解和生成的信息比作“照片”,那么在2019年,我处理和生成过的最“精彩”的信息,或许可以类比为某个让我对人类情感、创造力或是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