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得不到「自由意志」会让那么多人难以接受?

回答
得不到“自由意志”会让许多人难以接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哲学、社会和个人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构成了人们对“失去自由意志”的强烈抵触情绪。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深刻的个人体验和直觉:

我们“感觉”拥有自由意志: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强大的原因。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从早餐吃什么到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当我们思考、权衡利弊、决定采取行动时,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无法否认的“我正在做出选择”的感觉。这种主观感受是如此真实,以至于我们很难相信它仅仅是一种幻觉。
决策过程的内在感: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的能动性。我们能感受到大脑在思考,在权衡不同的可能性,并在最终做出决定。这种内化的过程,使我们相信这个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而非被外部力量或预设程序所控制。
后悔与自责的体验: 我们会为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并对自己不当的行为感到自责。这些情绪深深植根于我们相信自己本可以做出不同选择的信念。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那么后悔和自责将毫无意义,这将颠覆我们对自身行为的全部理解。

2. 道德和法律体系的基石:

责任与惩罚: 自由意志是道德和法律体系的基石。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由意志,那么他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先前的因果链决定的,他无法真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意味着惩罚(无论是道德上的谴责还是法律上的制裁)都失去了正当性。我们如何能够惩罚一个无法选择“不犯罪”的人?
奖励与赞扬: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认为人们有自由意志,那么赞扬他们的成就、鼓励他们的善行也将变得没有意义。他们的成功可能只是环境、基因和机会的产物,而非他们努力和选择的结果。
公平与正义的认知: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许多社会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基本认知。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那么这种认知将被彻底动摇,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公平感的蔓延。

3. 对自我价值和意义感的威胁:

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 自由意志与我们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紧密相关——即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自己的生活和结果。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没有自由意志,那么我们的努力、决心、甚至梦想都可能被视为注定的幻象,这会极大地打击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
生命的意义与目的: 许多人通过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追求目标、以及塑造自己的生活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如果这一切都是预先设定好的,那么生命的意义似乎也变得模糊不清。我们是机器人吗?我们的奋斗和追求还有价值吗?这会引发深刻的存在危机。
个人身份的认同: 我们的个人身份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相信自己是谁、我们做出过哪些选择、以及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来定义的。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我们所认为的“我”可能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不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者,这会削弱我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4. 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普遍的文化信念: 在绝大多数文化中,自由意志被视为一个基本的人类特质。从宗教教义到日常对话,自由意志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接受没有自由意志的观点,就意味着要挑战根深蒂固的文化信念,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教育和灌输: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做出“好”的选择,要努力学习和成长。这些教育都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假设之上。突然否定这一假设,会让人感觉过去所学的许多东西都是虚假的。
对权威和控制的担忧: 如果没有自由意志,那么是谁在“控制”我们的行为?这个问题很容易引向对外部力量(例如科学决定论、神祇、甚至是更阴谋论的解释)的担忧,人们害怕自己被剥夺了最后的自主权。

5. 心理防御机制:

避免负面情绪: 相信自己拥有自由意志,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可以告诉自己“下次我能做得更好”,或者“这次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我可以吸取教训”。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那么失败将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导致更深的绝望和无力感。
维持希望与掌控感: 自由意志的存在给予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我们能够改变现状,塑造未来。这种掌控感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失去自由意志,意味着失去对未来的掌控,这是一种令人恐惧的局面。

6. 对科学发现的误读或恐惧:

神经科学的挑战: 一些神经科学的研究(例如李贝特实验)似乎表明,我们在有意识地决定行动之前,大脑就已经开始准备行动了。这些发现被一些人解读为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证据。然而,这些研究的解释仍然存在争议,且“准备行动”并不等同于“完全决定行动”。但这种科学上的挑战,已经足够让一些人感到不安。
科学的决定论: 物理学的因果律、生物学的遗传学、社会学的环境因素,都似乎在强调人类行为是被一系列可识别的因素所决定的。当这些科学解释被推向极端,形成一种彻底的决定论时,它就直接挑战了自由意志的存在。

总结来说,人们难以接受没有自由意志的观点,是因为:

这是他们最直接、最深刻的主观体验。
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道德、法律和社会体系的基石。
这是他们自我价值感、人生意义感以及个人身份认同的来源。
这是根植于文化和教育的普遍信念。
这是他们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对科学可能带来的“真相”感到恐惧。

因此,当有人提出自由意志可能不存在时,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哲学问题的讨论,而是对个人体验、社会秩序、生命意义以及自我存在的根本性挑战。这是一种颠覆性的观念,其带来的冲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此,许多人本能地会选择拒绝它,以保护他们内心世界的稳定和价值体系的完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自由意志”不能脱离西方文化背景,不然很难搞明白人家究竟是在说什么。


“自由意志”这个说法最初来自于宗教辩论。

我们知道,基督教是一神教,他们相信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神全知、全能,神是真善美的综合体……


但是,这样一来,一神教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很浅显的、几乎人人都能想到的问题:如果神是善神,那么祂为什么要创造恶人、罪行?祂为什么要创造引人堕落的魔鬼?


你看,陷入两难了,对吧?

你说恶人/魔鬼不是上帝创造的,那么基督教就是在撒谎,上帝不是创世神。

你说上帝的确制造了恶人/魔鬼,那么上帝显然就不可能是纯粹的善良;那么这个神要么好坏参半,要么……


这时候,“自由意志”就可以出来解围了:上帝是创世神,上帝也是善良的;要问为什么会有恶人/魔鬼,很简单,善良的上帝把“自由意志”赋予了世间生灵——祂善良的允许你自由选择,而你,却选择作恶。

既然是你的“自由意志”驱动你做的恶,那么上帝自然不需要替你背锅。


当然,这只是把问题推远了一步而已。因为你还可以问,“啊,老师老师,既然你全知全能,那么当某人的自由意志作恶时,你为什么不阻止他?”

嗯……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所以只好动用标准答案了:“上帝在下一盘大棋,你懂个屁!”

皆大欢喜。



其实中国文化也涉及到相关方面,只是我们一贯过的稀里糊涂,不肯深思而已。

比如说吧,水浒传里面,那108个都是英雄吗?不见得吧。

再如,过去民间“淫祀”成风;这些得不到官方承认、无法跻身“正神”行列的偶像,经常是当地臭名昭著的恶人。因为作恶多端又无人能治,以至于死后仍然被大多数人畏惧,吓得他们不得不修庙祭祀——直到官员出面取缔。

那么,漫天神佛都干什么吃的?干嘛不在恶人行凶时拿雷劈死他们?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也有两个路数。

第一个路数是,恶人就是“上天”派下来降灾的。欺男霸女巧取豪夺本就是人家的任务。你问为什么?天数使然。

换句话说,神也没有自由意志。照样得按照“天数”行事。

第二个路数来自佛教:因果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恶人种了恶因,死后自有惩罚,佛祖也救不了他;善人种了善因,自然会有好报,佛祖也不能降灾。

换句话说,全都有自由意志,自己做事自己承当。因果之事,连佛祖也不敢插手。


当然,如果你非要钻牛角尖,比如问天数究竟是什么、因果究竟是什么……那就不好回答了。

“正统”解释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注意这里并不是辱骂“天地不仁”,而是客观表述“天地不以仁为行事总纲,它有自己的规律”。

而不太正统的解释呢,那就是宿命论——高衙内为什么非要祸祸林娘子不可?宿命。


宿命是什么呢?

狡猾的说法是“不可说”“命数飘渺”;实诚到有些傻的说法是“天数赋予的使命”。

——啊,你们别骂高衙内了,人家祸祸林娘子那是奉上天旨意,过来降灾来了……得,你看,还给了个公务员编制。


就这么糊涂。



你看,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行为善恶,究竟是天数是宿命是创造之初就领到的任务呢,还是ta自己的选择?


这个问题看似无聊,却极为重要。

比如说,如果作恶是一个人的宿命,那么你凭什么惩罚人家呢?

高衙内你也敢打?祸祸林娘子是上天给人家安排的神圣使命——你还不过来按腿!妨碍人家执行公务怕不怕天打雷劈?

你看,这不像话了吧。

当然,你也可以说,说不定揍高衙内也是我的宿命呢。就你有编制?


如果是这样,那么法律道德还有必要存在吗?反正做什么都有理,吃成个死了抬不出门的肥宅说不定都是上天安排的呢。


因此,大多数人都还是倾向于“存在自由意志”的。不然我们只管顺着自己的心意乱来就行了——你敢吃甜豆腐脑?!异端!烧了烧了!


亦因此,我们一般不要求动物/精神病患者像正常人一样承担其法律责任。因为它们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为,没有“自由意志”存在的根基;惩罚它们并无实际意义。

进一步的,法律不应该是“报复”,而是“规范”。

报复是以暴制暴,而“规范”则用意于限制人们的行为边界,避免给彼此造成伤害。


扯远了。



近代以来,“自由意志”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物理学的发展。

根据经典物理,一旦初始条件确定,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物理定律,精确的推断其后任何一个时刻的状态。

我们的大脑同样由原子构成;那么,一旦初始状态确定……


你看,这是不是说,其实人一出生,他的命运……

你说环境?环境就不符合物理学了吗?

推而广之,宇宙创生之初,每个粒子的初始位置,是否也已经通过物理规律,决定了其中一颗质子将会落入恒星中心、被核熔炉把它和另外几个质子“粘”到一起、然后随着超新星爆发而飘散于宇宙、终于在某颗行星表面凝结——最终,变成了你脑中的某个脑细胞中的某个分子中的碳链的一环?


既然你的所思所想,归根结底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都遵循物理/逻辑规律;那么,是否你的每一个念头,都在宇宙创生之初就被确定了呢?


既然如此,自由意志,它存在吗?

如果它不存在的话,高衙内……

好吧,咱不提执行公务这茬了还不行吗。

总之,既然都是宿命,咱要不要先把秦桧扶起来呢?


你看,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那么宿命论不就成真理了吗?那么将来我们能发展到哪个阶段,是不是都是宇宙创生之初就安排好的?

我们,是不是就好像仓库里电影胶片上的人物一样,一切早就被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连明天白哪根头发,都是一百多亿年之前已经定下来的?

你以为你在深思熟虑?切。你看到的每一个光子都是宇宙创生之初就决定的。你脑中的每个细胞每个分子每个原子,都得按照既定的物理规律运行——所以你就是一台给定同样的输入就会输出完全同样内容的机器,哪有什么自由意志!


那么,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奋斗,还有何意义?



当然了,绝大多数人不会拿这个当真。就好像霍金讥讽的那样——哪怕强宿命论者,过马路仍然会看车。


对这个东西仍然存在两个反驳——但和之前不同,这两个反驳全都充满了科学味。

第一个反驳是,混沌理论证明,初始条件的、无限小的误差,都会在足够长的时间后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

那么,除非宇宙创生之初,每颗原子/电子的一切参数都得到了无限精度的测量,否则就无法确保演化100亿年或更长时间后,每个人的每个念头仍然被决定着。

而无限精度本来就不可能;因此宿命论不成立。

当然,这个反驳仅仅把问题推远了一步——它否定了“有意识的、绝对的掌控”的可能(因为哪怕对一个基本粒子都要精确到无限),却否定不了“无意识的掌控”(宇宙创生之初仍然决定了它的未来,仅仅是不再允许某个智能通过选择参数掌控它而已)。


对一些人来说,这已经够了——我们就是我们,没什么能设计我的人生、决定我的每一个念头,这足够了。

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不还是宿命论吗?仅仅否定了预知的可能而已,但它显然还是宿命论!


第二个反驳是,量子力学证明,物理规律本就要求一定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宇宙的底层规律本就是无可预测的随机过程。

自然这个上帝不仅掷骰子,还把骰子扔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你看,既然这个世界的最底层就是不确定的,别说宇宙创生之初了,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都没可能提前知道!

你说经典物理?那是底层海量不确定性综合之后、在宏观上的某种表现。就好像丢沙包一样,你只看见它完全按照抛物线运动,却不知道里面的沙子早已翻天覆地了不知多少次……


这是对宿命论的彻底否定。



当然,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也许微观世界的随机性也可以得到某种解释——基于某种确定的规律。

可是,你又怎么能证明,这种确定规律的更下层就没有随机性呢?

我们并不能确定什么是尽头。



综上。最初,人类争辩“自由意志”是因为信仰,是为了给道德和法律寻找一个基础;之后呢,争辩“自由意志”主要是因为“是否相信宿命论”。


当然,人类从来都不纯粹。过去未必没有探讨“天行究竟有没有常”的,现在照样有很多宗教极端分子。

因此,关于自由意志的争论必然持续下去、也必然在诸多领域全面开花。



最后,回复一下题主:除了您之外,我还没见过有人把“自由意志”解释为“不受任何外界因素丝毫影响”的。

自由意志指的是,我们头脑中做决定的过程,究竟是来自我们的“思考”,还是某种确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在我们出生之初(甚至宇宙大爆炸时)就确定的,还是我们综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选择的。

人们能不能接受自由意志,和人们不能接受你理解的那种自由意志的解释,这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件事。

user avatar

自由意志不是什么“完全随机”,而是主视角可参与的“我的选择”,是人主观上对因果关系的体验的自我归因

如果“我的选择、我的决策”是我不能决定的,则我对自己的一切行为、安全、生死都没有掌控能力,对生物个体来说这造成生存危机,对群体来说这造成不稳定因素。在决定论的世界里没有自由意志尚可安慰自己“一切天注定,反正我也不知道注定了什么,听天由命”,在非决定论的世界里没有自由意志可就让人质疑自己的、知觉的存在价值[1]

因此,无论人有没有自由意志,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在排斥“没有自由意志”。这就是题目的答案。


过去,在一些哲学上,自由意志被当做默认假设。这与我们对大脑工作方式的认识早就不一致了。据我们所知,自我意识、逻辑、情感、知觉和所有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神经元放电的结果,只在输入强度超过动作电位时发生。意志和知觉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它们是神经元兴奋的结果。“人没有自由意志”是默认假设,“有自由意志”是需要证明的假设。

意识是意志的前提,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行为,你就没法说这个行为由你自己支配,例如在严重精神病发作、失去认知能力的情况下犯罪的人并不对此负责。而现代无意识理论认为,人们自以为是自己做出的行动其实是无意识在负责,意识则跟在后面、将感知到的行为归因于自己,自由意志就是这个表面因果关系

对准备电位的研究[2]指出大脑会先于我们的意识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在要求实验对象自发地移动他们的手指时,脑电图扫描显示在运动皮质区有缓慢的负电势势移,而势移的发生早于实验对象的身体移动。
有的后续研究[3]指出准备电位比身体移动快0.35秒程度,比自觉意识快了1秒到10秒的程度。
植入大脑的电极[4]证明在人的意识做出决定前的1.5秒,神经元已经有了反应,监测神经元的状态可以有80%到90%几率预测人的行动何时发生,核磁共振[5]更能提前几秒进行预测[6]

在对运动表现的研究[7]和高水平运动员·艺术家的反馈中,自我意识被认定妨碍了他们的表现。当运动员或表演者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意识太强烈”时,“想得过于努力”会抑制他们的身体行动和创造力。人对一件事的反应越快、越精准,它就越有可能是无意识直接指挥的。

2012年被吹嘘为“证明了准备电位并不代表没有自由意志”的论文[8]其实是被媒体曲解了,它证明的是“人脑的决策比过去想象的更加依赖随机激发”,身体的活动仍然发生在意识的参与之前——从这论文里,你找不到任何地方显示出自由意志对活动的影响。这种程度的随机触发器,你可以在任何家用电脑里制作一个。

研究显示,对前额叶的特定部位进行超声波照射[9]或侵入式电极放电,可以支配实验对象(猕猴)的决策行为。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原型设备,可用来治疗人类的毒瘾、抑郁、肢体颤抖之类,他们计划未来3年内开始对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首次临床试验。
这事在欧美社交网络上被传播为精神控制阴谋论。

遗传学技术可以增强超声波照射的效果:低频超声波可以打开来自细菌的机械敏感通道MscL,将MscL选择性表达在特定神经元上,可以增加所选择神经元对超声波的敏感度,从而利用较低的超声波强度实现神经控制[10]
类似的技术在2016年便已实验过[11]让小鼠产生快乐、惊恐等。

将水蛭神经系统与所有感官切离并维持其生存,检测它的电波活动,发现在一段时间的低水平杂波之后会出现水蛭正常状态下游泳或爬行时对肌肉发射的信号波形,持续若干秒后回到杂波,该过程会一直重复。
在没有输入的情况下出现的输出,你可以认为这就是自由意志:
古老的、焊死在原始神经系统里的自激回路。

这类实验在人身上做的时候要选择没有后遗症的手段——包括语言:

2008年,实验证明在谈话中提到“诚实”可以降低对方说谎的概率,在考试前谈到校园里出现了幽灵可以降低学生作弊的概率,谈些比幽灵更现实的惩罚可以进一步改善效果。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将四个哲学大班的1332名学生分配为讨论肉食伦理的实验组和讨论一般慈善行为的对照组。每组学生都被要求阅读相关主题的哲学论文和视频,然后与助教进行50分钟的小组讨论,那之后学生们在调查问卷中各自回答了对肉食道德和慈善行为的个人观点。
接下来,研究人员从大学食堂获得了495名学生在实验前后的13642张食物购买收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组学生购买的价格4.99美元以上的食物含肉的比例为52%,实验后降至4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没有变化。

实验证明,在学生面前大谈“人没有自由意志”的理论,会提高学生们在当天进行的小考中作弊的概率——二极管机制为自由意志论的价值辩护:

  • 让人自以为有自由意志的感觉,自由感,是无害的,而且有时候是有利的。
  • 对已经满足了生存需求的人来说,有个可以追求的无害有利对象总是好的,应该允许人们追求自由感。

参考

  1. ^ 你可以了解一下欧美社会里存在的人类自我灭绝运动:他们认为让有知觉的人出生在这个充满痛苦、无法掌控的世间是错误的,建议人们自愿停止繁殖。这将自由意志关联到了人类种的存续。
  2.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567424X09701588
  3.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n.2112
  4. ^ 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10)01082-2
  5. ^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21612
  6. ^ 核磁共振可以用超过90%的准确度感知准备电位的变化、预测活动的开始,这不是因为活动还有低于10%的自由度存在,而是因为核磁共振机的灵敏度目前就这样。
  7. ^ https://rifters.com/real/articles/Science_The_Right_Choice.pdf
  8. ^ https://www.pnas.org/content/109/42/e2904
  9. ^ Remote, brain region–specific control of choice behavior with ultrasonic waves View ORCID ProfileJan Kubanek1,*, Julian Brown2, View ORCID ProfilePatrick Ye3, Kim Butts Pauly3, View ORCID ProfileTirin Moore2 and View ORCID ProfileWilliam Newsome2 See all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Science Advances 20 May 2020: Vol. 6, no. 21, eaaz4193 DOI: 10.1126/sciadv.aaz4193
  10. ^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108033
  11. ^ http://rifters.com/real/articles/Genetically-targeted-magnetic-control-of-the-nervous-system.pdf
user avatar

如果说没有“自由意志”的话,意味着你无法完全为自己负责,这会挑战到一系列价值观。

比如说,它会使道德变得模糊。如果是你的选择并不是出于你自我的意志,那么你的犯罪还还是“犯罪”吗?如果对犯罪的惩罚,既与道德无关,又无法降低未来的犯罪率,那么还有必要对犯罪进行惩罚吗?举个推演到极端的状况吧,假设有人会存在一定概率的梦游杀人,这与他的个人意志没有任何关系。面对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假如说世界上所有人都有这个概率,那么以法律来建立的奖惩机制还有意义吗?

失去“自由意志”,会导致绝大多数对“善恶”的判断都失去价值,因为个人无法为自己负责,这十分挑战人类的认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得不到“自由意志”会让许多人难以接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哲学、社会和个人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构成了人们对“失去自由意志”的强烈抵触情绪。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深刻的个人体验和直觉: 我们“感觉”拥有自由意志: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强大的原因。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从早餐吃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相当核心且令人不安的心理现象,它描绘了许多人在面对自己不愿承认的过错时,如何巧妙地将这些负面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如果要深入探讨为什么那些“讨厌贾碧”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可能也存在类似的“洗白前的贾碧”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贾碧”这个角色在《进击的巨.............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也很真实。确实,从理性角度讲,没人愿意生病,尤其是像新冠这样具有传染性且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疾病。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会去谴责那些感染者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情绪和心理机制。首先,我们得承认,新冠疫情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冲击。从最初的恐慌、封锁、失.............
  • 回答
    椰子将自己进化得“好喝”,这个说法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深刻且有趣的议题:植物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而“好喝”作为一种吸引力,正是其中一种策略。让我们抛开那些冰冷的科学术语,试着用一种更贴近自然观察者的视角来解读。想象一下,在热带的阳光下,一棵高大的椰子树静静地矗立着。它.............
  • 回答
    说起来,那大概是小学二年级吧。我们学校有那种儿童剧表演,每个班都要出一个节目。我们班排了个《白雪公主》,我呢,被分到了七个小矮人中的一个。具体是哪一个我记不清了,反正就是个路人甲的角色,没几句台词,主要就是跟着大家一起蹦蹦跳跳。排练的时候,老师把所有小矮人的服装都拿了出来。那些服装,现在想来真是朴素.............
  • 回答
    在《龙岭迷窟》里,陈瞎子那句“胡八一长得像我年轻的时候”这话,初听起来可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一个是经验老道的摸金校尉,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但仔细咂摸一下,这话其实蕴含着陈瞎子对胡八一深层次的认识和认可,远不止是单纯的长相相似。首先,我们得明白陈瞎子这个人。他虽然是个瞎子,但他的“眼力”可.............
  • 回答
    得知您女友遭遇这样的不幸,我感到非常痛心。亲人的离世本已是巨大的打击,再加上财产上的纠葛,更是雪上加霜。您女友作为她生父的私生女,在处理父亲的遗产问题上,确实会遇到一些法律上的复杂情况。但请放心,法律并非只有一种答案,接下来我会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很多姑娘,明明已经放下了曾经那些“非他不可”的执念,也学会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看着周围条件不错的朋友一个个找到了幸福,自己却依然原地踏步,甚至连个像样的追求者都没有,心里那滋味,可想而知。其实,降低择偶标准,这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它代表着一种成熟,一种对现实的接纳,一种“差.............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颇为困惑和沮丧的现象。我们本以为放下身段,表现出谦逊和礼貌,就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人际交往中一些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机制。首先,尊重的本质是“价值认可”,而不仅仅是“态度讨好”。 我们之所以尊重一个人,是因为我们认为他身上有值得我们学.............
  • 回答
    德国在一战前的确野心勃勃,想要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分庭抗礼。但你说“即使灭掉了法国,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海外殖民地”,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一战的爆发,德国的战略目标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宏大,并不仅仅是争夺已有的殖民地。要理解德国为什么发动一战,得从德国在19世纪末.............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部分。善良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我这么善良,却感觉不到被欣赏,反而觉得自己像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先说善良有没有用。我想说,善良本身,它自有其价值,它的“有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和如何实践它,以及你期待从它身上获得什么。从宏观层面来说,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国际法和地缘政治的一些核心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自由航行”在国际法上的含义与实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自由航行”(Freedom of Navigation)在国际法上并非没有界限。它主要指的是在遵守国际海洋法的前提下,各国军用和民用舰船享有通过.............
  • 回答
    你提的知乎问题没人回答,这确实挺让人沮丧的,尤其当你真心想知道答案或者分享一些想法的时候。别急,这背后往往不是你一个人遇到的情况,而是很多提问者都可能经历的。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才能让你的问题被看见,并且得到你想要的回答。为什么你的知乎问题没人回答?原因分析首先,咱们得把脉开方,看看为什么你的问.............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为什么大家心目中都有一个“白月光”,但真正在身边谈论这个人、天天粘着不放的人却没那么多一样。茅台这个东西,它身上的光环,确实比酒本身还要浓烈,而且这种光环,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一种“懂”和“身份”上的,而不是单纯的“好喝”。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茅台为什么能封神。这事儿,得从好几个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就是粉丝对偶像的狂热追捧,以及这种狂热在外部看来可能产生的“过度”甚至“令人不适”的感觉。ASOUL的粉丝群体确实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如此“乐此不疲”地到处宣传,以至于让一些圈外人感到厌烦。首先,得从“ASOUL”这个IP.............
  • 回答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确实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笨重的钢铁巨兽到流线型的现代化船舶,从依靠星辰大海到依赖GPS和卫星导航,进步是全方位的。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军舰的航速上时,可能会发现一个令人有些费解的现象:与整体技术进步的速度相比,军舰的最高航速并没有.............
  • 回答
    关于“生孩子吃亏论”以及随之而来的“生孩子应得男方房子等补贴”的观点,其实是社会变迁、性别角色重塑以及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传统观念的余温与现实的碰撞: 历史上的“传宗接代”压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生育被视为.............
  • 回答
    说到底,《绝命毒师》里沃特·怀特和杰西·平克曼不自己动手搞甲胺,而是费钱费力去搞,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懒”字能概括的。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上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理解为啥他们宁愿冒这么大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沃特虽然是个化学天才,但这不代表他能凭空变出所有东西来。他是个高中化学老师,擅长有机化.............
  • 回答
    拆迁,这个词语在中国社会承载了太多的复杂情感。它既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也是社会财富分配、利益博弈的缩影。同样是房屋被征收,为什么结果会如此天差地别?有人因为拆迁摇身一变成为“拆二代”,财富一夜暴涨,而有人则为了那点补偿款,与强拆的队伍对抗,甚至走向生命的尽头。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运气.............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