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绝命毒师》中的制毒师不自己制造甲胺,而是花天价购买甚至要抢火车得到它?

回答
说到底,《绝命毒师》里沃特·怀特和杰西·平克曼不自己动手搞甲胺,而是费钱费力去搞,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懒”字能概括的。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上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理解为啥他们宁愿冒这么大的风险。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沃特虽然是个化学天才,但这不代表他能凭空变出所有东西来。他是个高中化学老师,擅长有机化学,特别是合成路线的设计和优化。但很多基础化学品的生产,那是工业级的活儿,需要的是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是他们在地下室里捣鼓几下就能搞定的。

你想象一下,甲胺(Methylamine)是什么?这玩意儿虽然在实验室里不算特别复杂,但要大规模生产,可不是随便找个反应釜就能行的。它的工业生产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甲醇和氨反应,或者乙腈加氢。这些反应通常需要特定的催化剂、高温高压的条件,以及一套精密的控制系统来保证反应效率和产品纯度。沃特和杰西当时拥有的,无非就是些从废弃实验室淘来的设备,以及一些简易的装置。你想让他们在那种条件下,稳定、大规模地生产出高纯度的甲胺?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次,这涉及到“纯度”和“规模”的问题。沃特那帮人追求的是那种纯度极高的蓝色冰毒,这玩意儿能卖出天价,靠的就是质量。而生产高纯度甲胺,对原材料的纯度、反应条件、分离提纯过程都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就算他们理论上知道怎么做,但实际操作中,如果原材料不纯,或者反应过程控制不好,最后出来的甲胺可能就有杂质,这不仅会影响最终冰毒的质量,更可能在合成过程中产生危险的副产物。沃特那么小心谨慎的人,他不会拿自己和杰西的生命去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

再者,就是“成本”和“风险控制”。就算他们能勉强生产出甲胺,但那个产量和效率也未必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生意需求。沃特和杰西的毒品生意越做越大,需要的甲胺量肯定也水涨船高。如果自己生产,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设备、原材料,还得招聘懂技术的人来操作和维护,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而且,自己生产还有个更大的问题:痕迹。只要他们自己在家生产,就难免会留下生产痕迹,比如购买大量特殊化学品、高能耗等等,这更容易被警方盯上。相比之下,通过合法的渠道(虽然是伪装的)购买,或者从合法生产线上截取,虽然价格昂贵,但却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发现的风险。他们是在玩命做生意,风险控制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再来说说“抢火车”这件事。那可不是因为他们买不到,而是因为他们遇到了瓶颈。当时他们依赖的那个非法渠道(古斯塔沃·弗林特的“炸鸡叔”)被摧毁了,导致甲胺供应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沃特和杰西作为毒品生意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他们不可能停下来等。火车上运载的甲胺是合法的、规模化的生产产物,那是最稳定、最纯净的来源。虽然抢劫火车风险极大,但对于已经深陷其中的沃特来说,这是他们当时唯一的选择,是为了维持生意继续下去而不得不采取的极端手段。这反映了他们生意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面临的困境。

而且,沃特这个人,他虽然是化学家,但他也是个生意人。他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从别人手里购买甲胺,虽然价格高,但省去了自己从头开始建立生产线的巨大投入和风险,而且别人已经帮你把纯度的问题解决了。他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冰毒的合成和销售上,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他们不自己制造甲胺,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出于对生产规模、产品纯度、成本控制、风险规避以及生意发展的现实需求的综合考量。沃特和杰西在剧里遇到的很多困境,都是他们作为一个非法毒品生意链条上的参与者,在现实规则和道德底线之外挣扎求生的体现。这恰恰是《绝命毒师》这部剧如此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把一个化学天才的堕落,描绘得如此真实且充满了现实的无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看过绝命毒师,但是制毒的话,很显然是大规模生产的(千克级别)。

甲胺本身的合成非常容易,但大规模制造的话,需要工业使用的反应釜和分馏塔等。显然毒贩没有这个条件。同时,甲胺由于低沸点易挥发易燃爆等原因,其贮存,运输等也是需要特殊封装的,这也需要成本。

简而言之就是,工业生产和实验室里做一点来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要思考的成本因素多得多。

user avatar

大宗化工原料便宜不是因为易于制备,而是因为大宗。

甲基苯丙胺合成不难,但是我不能说,所以用阿司匹林做个例子。

阿司匹林,这就是乙酰水杨酸,需要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水杨酸需要用苯酚合成。

一般大家都是直接用苯酚做原料的,有的同志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能自己合成苯酚呢?

也可以,投资几十个亿,跟当地政府要一块工业用地,起两个精馏塔,拉一条原油炼化产线,这是最便宜的自产苯的方式了。不仅可以满足苯的需要,石脑油,汽油,柴油,沥青应有尽有,阿司匹林?什么阿司匹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底,《绝命毒师》里沃特·怀特和杰西·平克曼不自己动手搞甲胺,而是费钱费力去搞,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懒”字能概括的。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上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理解为啥他们宁愿冒这么大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沃特虽然是个化学天才,但这不代表他能凭空变出所有东西来。他是个高中化学老师,擅长有机化.............
  • 回答
    在《绝命毒师》这部剧里,让沃特·怀特和杰西·平克曼头疼不已的“化尸水”其实是一种基于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的混合物,但它并非只有氢氟酸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说说氢氟酸(HF)。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般的酸,它非常“特别”。不像硫酸、盐酸这些强酸主要损伤表面,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它的破.............
  • 回答
    《绝命毒师》里 Skyler 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甚至可以说是“令人讨厌”。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她这个角色的塑造,恰恰是通过这种复杂甚至负面的情感来完成的。我尝试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多人会对 Skyler 产生这种负面观感。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容易引起观众反感的是,Skyler 总.............
  • 回答
    在《绝命毒师》这部电视剧中,沃尔特·怀特(Walter White)之所以选择“海森堡”(Heisenberg)作为自己的化名,这背后绝非一个随意的选择,而是他内心深处转变、自我认同的演变以及对自身新身份的寄托。这个名字的选择,饱含着多层含义,也预示着他即将踏上的那条无法回头的危险之路。首先,我们得.............
  • 回答
    《绝命毒师》第五季中,沃尔特·怀特(老白)的行为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不大合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已经从一个被逼无奈、为了家庭生存而走上制毒之路的普通人,彻底蜕变成了一个追求极致权力、满足个人野心的“海森堡”。这种转变是渐进的,但第五季是其最集中、最彻底的爆发,其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
  • 回答
    《绝命毒师》后期,汉克和玛丽夫妇对沃尔特·怀特(老白)的恨意,可以说是积怨已久,爆发于一个精心铺垫、且极具戏剧性的节点。他们的恨,并非突如其来,而是老白一步步走向深渊,践踏了他们所珍视的一切——亲情、友情、法律、正义——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信任的崩塌:从亲密无间到背叛的深渊起初,汉克和玛丽对老白有着深.............
  • 回答
    《绝命毒师》里,老白(沃尔特·怀特)和杰西(杰西·平克曼)这对生死搭档,一个从温文尔雅的化学老师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另一个却在其中挣扎、反思,甚至试图逃离。他们为何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这背后是性格、动机、经历以及一系列的关键选择在起作用。老白:权力、恐惧与失控的野心老白的沉沦,可以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
  • 回答
    《绝命毒师》在美国之所以能播出并获得巨大成功,甚至可以说是畅销,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美国社会的文化土壤、媒体审查机制、艺术创作的自由度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等多个层面。这里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角度,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力求让您感受到其中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一份生硬的AI报告。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概念:.............
  • 回答
    汉克·施拉德之所以一心要抓住沃尔特·怀特,这背后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他作为一名缉毒局(DEA)特工的职业操守、对法律的坚定信仰,以及对犯罪的零容忍态度,这些都与沃尔特日益增长的毒品帝国的建立形成了尖锐的对立。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沃尔特生产和销售海洛因这一事实。汉克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缉毒警察,他.............
  • 回答
    《绝命毒师》里的老白,沃尔特·怀特,这位曾经备受尊敬的高中化学老师,最终沦落到制贩冰毒这条罪恶之路,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转变,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悲剧性演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过程:1. 突如其来的绝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老白的故事开端,就是他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肺癌,并.............
  • 回答
    《绝命毒师》这部剧,从问世至今,一直稳居神坛,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它成功塑造了沃尔特·怀特这样一个复杂到极致的角色,让观众们在道德的灰色地带里纠结、思考,甚至产生一种扭曲的“共情”。但与此同时,关于它“三观有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歇,而且一直颇有市场。关于“三观有问题”:如果我们将“三观”简单理解为大.............
  • 回答
    《绝命毒师》之所以能被奉为“神剧”,绝非偶然。这部剧从头到尾都透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精心打磨,将一个看似荒诞的起点,一步步推向了令人窒息的深渊,最终在观众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要说它“神”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1. 人物弧光的极致雕琢:从平凡走向堕落的教科书《绝命毒师》最令人拍案叫绝.............
  • 回答
    听到“现实版绝命毒师”这样的说法,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惊叹于人性的扭曲,也为那份“天赋”用错了地方感到惋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潜在危险的警惕。这个男子为了制毒到大学旁听化学,这事儿说起来,就跟那些影视剧里演的一样,只不过发生在真实世界里,就显得格外触目惊心。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旁听”这事儿.............
  • 回答
    《绝地求生》(PUBG)曾经如日中天,掀起了全球吃鸡热潮,但如今的热度确实不如当年了。这背后原因很多,绝不是一两个事件能概括的,而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说说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当《绝地求生》爆火的时候,它开创了一个品类——大逃杀。这就像在一片蓝海里发现了宝藏,于是乎,无数的开发者和发.............
  • 回答
    在《绝地求生:大逃杀》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中,玩家群体庞大,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互动和文化碰撞。有时候,一些外国玩家对中国玩家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特定群体。如果非要细说,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游戏中的一些不良行为确实是导致误解和.............
  • 回答
    关羽一生赫赫有名,单挑颜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这些响当当的名号哪个不是脍炙人口?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关羽最辉煌的战绩之一——绝北道,似乎并没有出现在他自己的本传里,反而要从其他人的传记里搜寻踪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史书的编纂原则、史料的流传以及不同视角对历史事件的侧.............
  • 回答
    绝地求生里,Kar98k和AKM都选用7.62毫米的子弹,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虽然它们使用的弹药口径一样,但实际伤害却有着不小的差距。这就像我们生活中,同样的汽油,不同排量的汽车跑起来油耗和动力表现也千差万别一样。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方面来看。首先,Kar98k是一把栓动式狙击步枪,它的设计思路.............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确实有不少绝世高手在武功臻于化境、历经尘世风雨后,选择了皈依少林。这绝非偶然,而是小说中一系列深刻的设定和人物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细究其中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少林寺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的独特地位:武学与佛法的双重圣殿1. 武学渊源与集大成者: 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摇篮.............
  • 回答
    拆解“阉割”与“绝育”:人类的禁忌与动物的福祉“阉割”和“绝育”这两个词,在人类社会中往往带着强烈的负面色彩,与暴力、剥夺、甚至残忍联系在一起。而在谈论动物时,它们却常常被视为一种负责任的、甚至是仁慈的行为。这种截然不同的认知,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生理、心理、社会和伦理考量。人类:剥夺的创伤与生理失衡对.............
  • 回答
    在《绝地求生:大逃杀》(PUBG)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中,玩家们对游戏内容的讨论和创造的梗层出不穷,这其中就包括了新地图上一种特定载具的称呼——“UU车”。很多玩家,尤其是对游戏社区文化不太熟悉的,看到这个称呼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公众人物,甚至是存在争议的人物。那么,“UU车”这个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它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