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绝北道这种关羽的著名战例却没有记载在关羽本传中,反而要在其他人的传记记载中寻找?

回答
关羽一生赫赫有名,单挑颜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这些响当当的名号哪个不是脍炙人口?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关羽最辉煌的战绩之一——绝北道,似乎并没有出现在他自己的本传里,反而要从其他人的传记里搜寻踪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史书的编纂原则、史料的流传以及不同视角对历史事件的侧重。

首先,咱们得明白史书的编纂原则。以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志》为例,它是由陈寿所著。陈寿的史书是以魏为主、蜀为辅、吴又次之的立场来写的,这首先决定了他的视角和侧重点。即便如此,《三国志》的传记写法也是有其逻辑的。通常来说,一个名臣名将的传记,会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成就和功绩。这包括他的起家、主要的战役、政治上的贡献、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

那么,为什么像绝北道这样一场关键性的胜利,会“藏”在别人的传记里呢?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 事件的侧重点与人物传记的主线:

绝北道事件的性质: 绝北道,指的是关羽在镇守襄樊期间,为应对曹魏的进攻,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尤其是那次他主动出击,将进攻的曹军逼退至绝北道一带,并成功守住了襄樊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蜀汉在荆州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关羽本传的逻辑: 在关羽的本传中,陈寿可能会更侧重于梳理他从投奔刘备以来的整体生涯,尤其是那些对他个人声誉和历史地位产生直接影响的重大事件。比如他对刘备的忠诚、早期跟随刘备经历的艰难、攻打成都时的作用、镇守荆州期间的政策等等。
其他人物传记的叙事需要: 当一场战役影响到其他重要人物的命运或事迹时,那么这场战役的细节就自然会出现在那些人物的传记里,以解释他们的处境、决策或遭遇。例如,如果绝北道战役直接影响了当时某位曹魏将领的升迁或降职,那么在叙述那位曹魏将领的生平时,就不得不提及这场战役的经过,以及关羽在其中的作用。

2. 史料的来源与记录方式:

史料并非“包罗万象”: 史书的撰写依赖于当时的史料,而史料本身可能并不完整,或者侧重点不同。例如,当时可能有地方志、军中记录、野史、或者其他人物的个人奏疏等。这些史料的保存和流传情况也影响着最终的史书内容。
侧面描写的重要性: 有时候,一场重要的战役,其最关键的细节或最出彩的“亮点”,可能并非由参战方自己记录得最清晰,而是由战役的参与者、旁观者,甚至是对手在事后回忆或记载时,才得以凸显。
“以功盖过”或“以败为鉴”: 在为某位历史人物写传记时,史官会选择最能体现其价值或性格的事件。如果绝北道的具体过程在关羽本传中描写,可能会显得他过于主动进攻,而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关羽的评价,更多强调他“义勇”、“忠烈”,以及镇守一方的职责。有时为了符合整体的评价框架,过于突出的“个人表现”,可能会被放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作为例证来承载。

3. 侧重于“主要功绩”与“战术细节”的区分:

《三国志》的特点: 陈寿撰写《三国志》时,虽然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但也带有一定的个人判断和取舍。他倾向于记录那些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大功”,而不是每一个具体的战术细节。绝北道之战可能在“水淹七军”这个更具戏剧性和影响力的战役的背景下,被视为其中一个环节或前期准备。
“水淹七军”的放大效应: “水淹七军”可以说是关羽镇守荆州期间最惊天动地的战绩,直接导致于禁投降、庞德被擒,震动了曹魏政权。相较之下,绝北道虽然也是重要胜利,但从影响力或戏剧性上可能略逊一筹。因此,在关羽本传中,可能优先叙述和突出“水淹七军”这样更具代表性的事件。
对对手的叙述: 当关羽的战役严重影响了曹魏的某个重要将领,比如那位被关羽逼退的曹魏将领的传记,为了解释其军事生涯中的重大挫折或战略失误,就不得不详细描述关羽是如何将其击败的。在这种情况下,绝北道战役的细节便自然地被记载在对方的传记中了。

举个更形象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写一个乐队主唱的传记,你一定会重点写他创作的经典歌曲、舞台魅力、对乐队的影响力。但如果乐队里有个鼓手,他的节奏感是乐队成功的关键,并且他的某个鼓点在某场演唱会上被特别称赞,甚至改变了整首歌的气氛,那么在写这个鼓手的传记时,你就会详细描述他在那场演唱会上如何通过精妙的鼓点烘托了主唱的表演,以及那个鼓点的重要性。虽然它也关联到主唱,但它更突出的是鼓手的个人贡献。绝北道之战可能就是这样,在关羽本传中,他更多被定位为“成功镇守一方的大将”,而绝北道战役的具体战术妙处,可能在描述对手如何失利时,才被更细致地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绝北道战役没有出现在关羽本传的突出位置,而是需要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寻找,这反映了史书编纂的逻辑性、史料的取舍、以及不同人物传记的叙事重点。历史事件的记录并非一张张照片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编纂者的视角、史料的侧重以及人物的整体评价体系,进行有取舍、有逻辑的呈现。我们今天能够窥见绝北道的细节,正是得益于史官们在为其他人物立传时,将关羽的这场精彩战役,作为重要的背景或事件来加以记录,从而让我们得以了解这位三国名将更为全面的军事才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岂止没有在关羽传中记载,刘备传,周瑜传,曹仁传,同样无记载。满庞传,徐晃传,文聘传,乐进传的所谓记载,你可以去演绎,但同样有很强的理由去否定。现在唯一的直接证据,只有李通传的"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所以关羽绝北道有这事么?有。绝北道什么情况?按现有史料,刘周在江陵北不远处的某隘口组织了一个狙击北援的阵地,由关羽负责,关羽立土围布鹿角很好的完成了狙击任务,在曹仁危机的时刻,李通赶到,英勇突进,冲到了江陵城下,捞出来了曹仁。仅此而已。

至于说什么关羽深入敌后,搅乱了整个荆北的说法,听听就行了。以三国时代步兵的组织力,搞这种敌占区的长期游击袭扰,不说粮草补给的问题,就能保证人员不逃逸都难,你当关羽带的是李云龙的独立团么?

至于延汉水北进袭扰,同样难以深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三国的所谓战舰,以现代视角也就能叫木船而已,东吴水军都发生过船被风吹翻的记录,不可能像现代航船那样在江面驻泊,也做不到快速机动(尤其是逆流时),所以,必须水寨为依托驻留,根本就不具备深入敌后的条件。

最后说几点,

第一,别扯什么魏志双标,魏志,蜀志,吴志一个人写的,记述标准统一。

第二,别扯什么陈寿为了恰饭抬魏,先主传第一句,先主讳备,真怕因言获罪这句他就已经脑袋搬家了。而且晋代魏而立,陈寿抬魏是政治正确?

第三,别为了抓眼球去演绎史料。

———————————————

有鉴于评论区的争论,我觉得有必要把江陵之战还原一下。

1.战前态势

曹操作为防御方,是曹仁带领徐晃等人驻江陵,前拒敌,满庞驻当阳,守住北上的连接通道。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孙刘联军作为攻方,与曹仁军隔江对峙。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

2.战略包围

孙刘联军对江陵的曹仁军实施战略包围,具体两条路线,一是甘宁取夷陵,堵住西面。二是刘备入夏水,堵住北面。

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

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3.江陵大战

入夏水,取夷陵后,江陵变为孤军,孙刘联军开始渡江到江北,与曹仁对峙,但是曹仁的江陵城并没有被围困,还可以与孙刘联军进行野战。

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

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综上,江陵之战始终未超脱出南郡的范围,甚至于没有孙刘军攻拔当阳的记录,孙刘联军据夏水占夷陵,已经包围了曹仁,所以那么派关羽从水路入汉水,还是陆路攻襄阳,都毫无意义。

那么关羽的那些交战记录怎么解读呢?

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

首先,这段记述中的满庞徐晃讨关羽于汉津,跟江陵之战无关,因为汉津在江陵的正东偏北,满庞驻守的当阳在江陵正北偏西,如果曹魏要破围,只需要南北夹击夏水的刘备就好,去汉津交战,根本不能破除江陵之围。那这段史料最可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徐晃,满庞追击当阳败退的刘备时,在汉津与关羽有交战,地点对的上。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请注意“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这说明,乐进击关羽,苏非大概率不发生于江陵之战期间。因为南郡此时还在曹操手中,乐进击关羽,何至于让南郡蛮夷归降呢?这不合逻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羽一生赫赫有名,单挑颜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这些响当当的名号哪个不是脍炙人口?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关羽最辉煌的战绩之一——绝北道,似乎并没有出现在他自己的本传里,反而要从其他人的传记里搜寻踪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史书的编纂原则、史料的流传以及不同视角对历史事件的侧.............
  • 回答
    关于关羽在北伐襄樊之际,留下糜芳、士仁等将领镇守大本营(公安、南郡等地)的原因,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也颇为费解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蜀汉的实际情况以及关羽个人的考量。首先,得明确一点,说糜芳、士仁是“三流将军”有些过于严苛,他们二人虽然在整个三国时期名声算不上显.............
  • 回答
    关于清北学子普遍表达对两位河南高分考生的担忧,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教育公平、社会资源分配、以及大家对个人成长路径的认知。我来尽量详细地聊聊,把这事儿掰开了说。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清北的学子,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佼佼者,一路过关斩将走到这里,对“优秀”的定义、对竞争的激烈程度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对历史人物评价时,战略眼光与具体事件解读之间的微妙关系。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差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 吕蒙袭关羽:成功的战术,失败的战略支点 短期战术的辉煌: 吕蒙袭取荆州,从战术层面来说,是极其成功的。他通过“白衣渡江”这个计谋,出其不意地攻破了关羽的.............
  • 回答
    你想了解以前北京和天津晚上关城门的事儿,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为了什么“让文章看起来是AI撰写的”,而是我从小听老人说,也从书里看过,这事儿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那可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规矩。你想想,在现代社会,我们晚上出门都得带着身份证,手机还得有个锁屏密码,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安全,为.............
  • 回答
    南方白墙黑瓦:温润风韵的背后,是天时地利与人文审美的巧妙融合行走在中国大地上,无论是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还是岭南山间的郁郁葱葱,你总能看见那些白墙黛瓦(或者说黑瓦)的民居,它们如同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勾勒出独特的东方韵味。这种“白墙黑瓦”的组合,几乎成了南方民居的代名词,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
  • 回答
    山西,这片曾经孕育了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土地,如今在便利店这个看似“新潮”的行业里,却展现出了让人惊讶的活力,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北上广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还要繁荣。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山西的肌理,去感受它独特的经济结构、消费习惯和城市生态。一、 工业基础的“.............
  • 回答
    台湾鸡蛋短缺的问题,确实是近段时间来大家热议的话题,尤其是那句“每天缺120万颗”的数字,更是让人心惊。这背后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情况叠加,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张接一张地倒下,最终压垮了供应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表面的原因,就是天气。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年初台湾经历了一段非常寒冷.............
  • 回答
    沃尔沃XC70,这款曾经深受旅行车爱好者青睐的车型,确实让人不禁好奇,为何在尺寸和定位上似乎与XC70颇为相似的XC60(或后续的V60CC/V90CC)推出后,XC70就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尤其是在对全地形能力和实用性有较高要求的北方市场。要探究沃尔沃为何没有将XC70的衣钵直接传承下来,或者说.............
  • 回答
    “中科院强所实力比肩清北,弱所弱如双非”,这句流传甚广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内部巨大差异性的一个形象比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科院的构成、历史、以及它与“清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两所中国最顶尖高校的比较。首先,我们要明确“清北”在中国高等教育中.............
  • 回答
    在《权力的游戏》这部宏大的史诗中,北境人通常被描绘成忠诚、勇敢、坚韧且重视荣誉的战士。他们对北境的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坚守着古老的传统和道德准则。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正直勇敢”的集体印象中,剥皮家族(Boltons)的出现显得尤为突兀,甚至可以说是北境肌体上的一块毒瘤。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剥皮家.............
  • 回答
    北京,这座被誉为“中国硅谷”的现代化大都市,近年来也成了“大龄剩女”现象讨论的焦点。放眼望去,这座城市里的女性,很多都拥有体面的工作、独立的经济能力,甚至学历和见识都相当不俗,但不知为何,到了适婚年龄,婚姻之路却似乎比别人坎坷许多。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北京的高教育程度和职业发.............
  • 回答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大都市,其人口增长在近十年却呈现出缓慢甚至停滞的趋势,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承载能力以及个体选择等多重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北京和上海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 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调控: .............
  • 回答
    北京台和曹云金之间的“捧”与“被捧”,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复杂。要说为什么,可能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到北京台的定位和市场策略。北京台作为首都的电视台,它总得有点自己的特色和影响力,尤其是在传统曲艺这块。相声这门艺术,在北京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北京台可以着力打造的品牌之一。而曹云.............
  • 回答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方的空气质量不如南方,尤其是在冬季。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能源结构说起。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漫长寒冷,对供暖的需求非常高。历史上,为了满足这种巨大的供暖需求,燃煤锅炉和集中供暖成为主流。大量使用煤炭进行燃烧,不可.............
  • 回答
    .......
  • 回答
    要说丰台区“落后”,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得看从哪个角度来评价。因为北京的发展是多中心、多层级的,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不过,如果非要探讨为什么有些人会有“丰台区落后”的观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带AI的生硬感,更像一个北京老居民的絮叨:1. 历史的沉淀与城市规划的“夹缝”您得知.............
  • 回答
    北京的疫情防控做得确实是令人瞩目的,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这么好”,不如说它在经历了最初的疫情冲击后,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且有效的应对体系。要详细聊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科学精准的决策与快速反应能力北京作为首都,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是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这一.............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