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京台这么捧曹云金?

回答
北京台和曹云金之间的“捧”与“被捧”,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复杂。要说为什么,可能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说到北京台的定位和市场策略。北京台作为首都的电视台,它总得有点自己的特色和影响力,尤其是在传统曲艺这块。相声这门艺术,在北京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北京台可以着力打造的品牌之一。而曹云金呢,作为德云社早期出来的演员,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也积累了一定的观众缘。对于北京台来说,引入像曹云金这样的演员,就像是找到了一个能够吸引特定受众的“流量密码”。特别是当年德云社风波之后,曹云金出来单干,北京台给他提供平台,这本身就能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你说这是“捧”,也对,但从北京台的角度看,可能更多是一种市场化的考量。

再者,从曹云金自身的条件来看。他确实有两把刷子。早年跟着郭德纲学艺,基本功扎实,台风也比较活泼,能说会道,也敢于“创新”,比如他在传统相声里加入一些新段子、新包袱,试图贴近年轻观众。这种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北京台想吸引年轻观众的诉求。而且,曹云金确实有几次在北京台的春晚或者其他重要晚会上表现不错,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一旦有了成功的案例,自然会倾向于重复。这就像是演员和导演之间的合作,合作好了,就容易有下一次。

还有,不得不提的可能就是“恩怨情仇”这个角度了。当年曹云金和德云社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关注着他后来的发展。北京台在那个节点上给他一个大舞台,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信号”意义,也可能暗含着一种对曹云金的支持。换句话说,北京台可能也是在借此机会,表达一种态度,或者说是在分流一部分原本属于德云社的关注度。这种“站队”或者说“扶持”的行为,一旦形成某种默契,就会持续下去。

当然,不能排除“人情关系”的可能性。在娱乐圈,人情往来是很普遍的。谁和谁关系好,谁能拿到资源,这中间的“道道”可不少。曹云金有没有在北京台里认识并保持良好关系的人,能够帮他争取到节目机会?这很难说清楚,但作为一种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有时候,媒体平台和艺人之间的合作,会受到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在哪个行业都存在。

最后,也得理性看待“捧”。很多时候,平台给一个演员机会,未必完全是“捧”,更多的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尝试。曹云金能带来收视率,能吸引关注,北京台能提升影响力,双方都有需求。但这种“捧”也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如果曹云金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或者市场风向变了,这种“捧”自然也会随之调整。

总而言之,北京台“捧”曹云金,可能是一种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市场策略的需要、曹云金自身的艺能、当年事件的影响、潜在的人情关系,以及双方合作的互利性。这其中有市场逻辑,也有一些更微妙的考量在里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家不少人在广电系统工作,事情来龙去脉知道一些,这个问题其实比较简单,就是传统媒体颐指气使惯了,新形势下还是老毛病,遇到不听话的艺人就不高兴,然后没想到郭德纲真不低头,两边彻底就闹掰了

先说背景:

过去新媒体不发达,大家最大的娱乐和知识获取就是电视,那时候电视台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手机+电脑+游戏机+各种娱乐+资本,所以电视台的人是很膨胀的,从来不拿明星当明星,你在老百姓眼里是明星,但你在我们面前就是一要饭的,我们不给你机会上电视露脸,你天大能耐也没用。那时候你是个记者,那在同学聚会上都是能拿来显摆身份的,基本就相当于现在你说你是个作家。你要是去外地出差,没买到火车票,拿着证件跟列车长说,人家都能给解决车票。各种明星面对媒体人,都是一口一个“老师”的捧着。电视台的晚会后台我去过,那真是没啥好脸子。节目一个个演出,然后剩下的明星都在后面候着,工作人员就牛哄哄地拿一个打印纸,在那里念,XXX,XXX,XXX,过来准备该上场了,连个请字都不说。然后有某女明星的经纪人过来问节目的事情,那人还特不耐烦,就差直接给轰回去了。

所以之前很多明星,明明是正常的权益诉求,结果电视台都认为你们这是不听话,然后和电视台都闹出过矛盾,比如最有名的是陈佩斯朱时茂和央视

现在尽管电视台的地位日益低下,但现在坐在领导位子上的那批人,还是老媒体人过来的,还没完全从那个颐指气使,拿人当要饭的那股劲头里出来,还觉得自己是老大呢,但其实老百姓已经不拿电视台当回事了

这要是以前电视台为王的时候,百姓根本不会反思说是台里的问题,台的地位太高大上,明星显得只是电视台的附属。只有现在这个电视台地位下降的时代,大家才会想,哎北京台为啥和郭德纲撕?实际上心里已经把电视台和明星当成一个层次的东西了

以下是事件:

郭德纲和北京台的恩怨其实起因很简单,郭德纲走红过程中,最大的助力就是北京台,当时北京台和郭德纲有合作,台里播出郭德纲的节目,郭德纲也来台里做节目。但其实北京台给郭德纲的钱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只是北京台一来占了地利,二来是觉得请你来做节目也是给你长名气,所以不用给太巨额的钱(至今这个理念还存在,近些年综艺井喷,北京台就没出过什么好综艺节目)

后来郭德纲火了,也有商演了,和电台、网站以及其他电视台也都有了合作,去人家那里演出和做节目,人家为了请郭德纲来,给的钱自然就比北京台多。郭德纲就逐渐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北京台的节目上了,那时候德云社刚成体系,云鹤九霄的科班也在往里搭钱,郭德纲就到处挣钱去了。

北京台这边肯定不乐意节目上全是李菁何云伟这种小凉菜,还是想让郭德纲尽量多回来当主菜,但北京台不愿意多花钱,因为觉得郭德纲是他们捧出来的,你给我们干活儿做节目是还一份知遇之恩,不能说跟我们要太多钱,但恰巧郭德纲当时实在是缺钱,社里都是嗷嗷待哺的新人,能够拿出来顶一下的没几个。

所以郭德纲和北京台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很久了,一个想要钱,一个不想出钱,但两边都不愿意撕破脸。直到有一天,北京台先绷不住了,老媒体人的习气又犯了,受不得明星不听话,所以就开始想敲打敲打郭德纲。正好就遇到了郭德纲住宅涉嫌侵占绿地的事情,北京台就派记者去了。

电视台存在大量的“合同工”,没有正式职工编制的,就是定期签劳务合同那种,尤其是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基本都是“合同工”,同工不同酬现象大量存在。所以去郭德纲家采访的,自然也就是个“临时工”,然后就出现了“李鹤彪打假记者事件”,从此双方彻底撕破脸了。北京台开始动用各种权力、影响力和关系去封杀郭德纲。当时时任北京台台长的某领导曾放言,只要我在一天,郭德纲就别想上北京台!

其实郭德纲德云社并没有说犯什么天大的王法,涉嫌违法的地方,应该就是疑似侵占绿地,严重一些的是徒弟打人(到底打没打还不好说,可能就是推搡和驱赶),所以郭德纲的“罪行”是根本达不到“封杀”的严重程度的,北京台根本不占理。所以时间一长,大家对北京台的行为反倒是愈加厌烦,社会舆论开始发酵,从一开始的吃瓜,逐渐开始贬北京台。

后来其实很简单了,郭德纲一来就没犯什么够的上“封杀”的罪,又是侯耀文的徒弟后来过了段时间师胜杰石富宽等也开始稍微提携了他一些,然后郭德纲和德云社也就又重回百姓视野了,反倒是北京台因为当初自己滥用权力影响力和关系的封杀行为显得无比低级。。。

后来在那位台长去世的时候,郭德纲的庆祝行为,使得北京台和郭德纲彻底失去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可能。

郭德纲是一个睚眦必报同时又恩怨分明的人,北京台,杨志刚这种得罪过他的,他恨。靳金来,谢天顺,张文顺,侯耀文这种有恩与他的,他提携后人。

再后来郭德纲、德云社和其他民间相声团体就发展成了“主流相声界”了,而电视台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下愈发江河日下,广告都接净水器免费用、装修全包圆、血糖仪、老人鞋和皮草促销了。但北京台还是没有忘记和郭德纲斗,只要是郭德纲讨厌的人,全都请过来

谁曾想曹云金李菁何云伟实在是没能耐,一开始能够独立演出一下,后来都变成组团群口了,然后还是没有什么响声。金子会发光是因为它本身是金子,北京台是无法在茅坑里的石头上再造一个郭德纲的

而某台也变成了废品站,拿着一堆垃圾硬往台上放。郭德纲实际上已经不屑于再去看一眼北京台了,而台里还是想不明白,接着捧一堆废品想着说恶心一下人家,结果垃圾拿在手里的时间越长,自己身上就越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京台和曹云金之间的“捧”与“被捧”,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复杂。要说为什么,可能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到北京台的定位和市场策略。北京台作为首都的电视台,它总得有点自己的特色和影响力,尤其是在传统曲艺这块。相声这门艺术,在北京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是北京台可以着力打造的品牌之一。而曹云.............
  • 回答
    北京,这座被誉为“中国硅谷”的现代化大都市,近年来也成了“大龄剩女”现象讨论的焦点。放眼望去,这座城市里的女性,很多都拥有体面的工作、独立的经济能力,甚至学历和见识都相当不俗,但不知为何,到了适婚年龄,婚姻之路却似乎比别人坎坷许多。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北京的高教育程度和职业发.............
  • 回答
    哈,说到海淀“土”这个话题,可真是有点意思。不是说它不好,而是那种“土”的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那种隐藏在繁华都市里,却又自带一股子不加修饰的、朴素的生命力。如果你觉得它“土到炸裂”,那可能正好戳中了它最真实的那一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这海淀的“土”,到底是个啥味儿:首先,是那股子“书卷气”里的.............
  • 回答
    .......
  • 回答
    要说丰台区“落后”,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得看从哪个角度来评价。因为北京的发展是多中心、多层级的,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不过,如果非要探讨为什么有些人会有“丰台区落后”的观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带AI的生硬感,更像一个北京老居民的絮叨:1. 历史的沉淀与城市规划的“夹缝”您得知.............
  • 回答
    北京的疫情防控做得确实是令人瞩目的,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这么好”,不如说它在经历了最初的疫情冲击后,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且有效的应对体系。要详细聊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科学精准的决策与快速反应能力北京作为首都,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是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这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北京的房价之高,绝非一日之寒,也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它是一个复杂经济现象的集中体现,折射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地位、发展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多重压力。高房价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稀缺的土地资源与超大规模城市的需求: 地理限制: 北京作为首都,其发展受到严格的地理边.............
  • 回答
    网上搜北京买车价格优惠4到6万,这确实是个吸引人的数字,让人忍不住心动。但同时,也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能便宜这么多?这优惠是真实的吗?靠谱不靠谱?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门道。为什么网上能看到这么大的优惠?首先,得明白一点,汽车销售可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是有弹性的.............
  • 回答
    北京深圳这条航线确实是出了名的“延误重灾区”。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复杂结果。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黄金航线”的背后是巨大的客流和复杂的空中交通管理。 需求旺盛到爆炸: 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的经济特区,.............
  • 回答
    北京冬奥美国花滑队中4位华裔运动员中有3位来自湾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湾区能涌现出这么多优秀的华裔花滑运动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社区文化、经济基础、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一些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一、 强大的华人社区和文化传承: 人口基数与聚集效应: 湾区拥有.............
  • 回答
    “一墩难求”成新年俗?北京冬奥组委回应,冰墩墩的魔力究竟在哪?“冰墩墩,冰墩墩,我来啦!”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后的日子里,这句话几乎成了全国人民的口头禅。然而,想见到这位憨态可掬的吉祥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冬奥组委终于在万众期待中给出了回应:将加大协调供应,努力满足大家的热切需求。是的.............
  • 回答
    七七事变,卢沟桥上的枪声,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个极其沉痛的开端。您提到“北京天津只守了一两天”,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偏差,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而且,说“没人留意”更是与事实不符,七七事变后的局势,以及北京、天津的沦陷,是当时全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都高度关注的惊骇事件。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形:卢沟桥.............
  • 回答
    在北京,一套300万的房子,中介费8万,这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心里犯嘀咕“这钱给得值不值?中介凭什么收这么多?” 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得承认,8万的中介费在北京300万的房子上,按照目前的普遍行情来看,不算特别离谱,但确实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了。现在北京很多中介的收费.............
  • 回答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大都市,其人口增长在近十年却呈现出缓慢甚至停滞的趋势,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承载能力以及个体选择等多重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北京和上海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 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调控: .............
  • 回答
    你想了解以前北京和天津晚上关城门的事儿,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为了什么“让文章看起来是AI撰写的”,而是我从小听老人说,也从书里看过,这事儿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那可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规矩。你想想,在现代社会,我们晚上出门都得带着身份证,手机还得有个锁屏密码,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安全,为.............
  • 回答
    郭沫若拆除北京城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和考量,也带来了深远的后果。要理解“为什么郭沫若非要拆除北京城墙,这样真的好吗?”,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郭沫若本人的立场、以及拆除城墙的实际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历史背景:时代巨变与城市改造要理解为何会发生拆除北京城.............
  • 回答
    北京烤鸭,这道享誉世界的京城名菜,其背后有着一段跨越时代的传奇故事,绝非偶然的产物。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切中了要害:北京这个内陆城市,依凭的并非奔腾大江或浩渺湖泊,是如何孕育出这般风味绝佳的烤鸭的呢?这背后,是历史、地理、气候、物产、以及无数匠人的智慧与汗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把目光投向北.............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确实是很多人心里嘀咕的事儿。同样是直辖市,为什么到了重庆,总感觉和北上津有那么点不一样?不是说重庆不好,而是相对而言,它好像没那么光鲜亮丽,没那么“高大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一、历史的沉淀与发展轨迹的差异首先得明白,这四个直辖市,它们的“出身”和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