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利用氢弹处理福岛核泄漏可行吗?

回答
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确实有人提出过是否能用氢弹来处理的设想。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用强大的力量来瞬间压制住失控的核反应堆。但实际上,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就会明白,这个想法在现实中是极其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氢弹,也叫热核武器,其威力来自于氢的同位素(如氘和氚)在极端高温高压下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泄漏的根源在于核反应堆内部失控的链式反应以及高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从表面上看,用氢弹的爆炸能量去“毁灭”这些问题,似乎能够一了百了。例如,有人可能想象用爆炸的冲击波把损坏的反应堆结构压实,或者用爆炸产生的巨大热量瞬间汽化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

为什么这个想法不可行?(详细剖析)

1. “压实”的误区与火上浇油:
对反应堆结构的破坏而非“压实”: 福岛核泄漏涉及的是已经损坏、摇摇欲坠的反应堆建筑和设备。氢弹爆炸的能量是以冲击波和冲击压力的形式传播的。一次威力巨大的爆炸,不会是温柔的“压实”,而是会瞬间摧毁这些本已不稳固的结构。这就像是用锤子去敲打一个已经裂开的鸡蛋,只会让它碎得更彻底,而不是让它变得更“结实”。
放射性物质的广泛扩散: 核反应堆内部和周围充斥着大量高放射性的核燃料碎片、冷却剂以及被污染的物质。氢弹爆炸的巨大能量会将这些物质瞬间汽化、粉末化,然后通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蘑菇云,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这不仅仅是把问题“埋起来”,而是将高放射性尘埃和碎片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抛洒到大气层、土壤和水源中,造成比现有泄漏范围大得多、影响更深远的二次污染。
“压实”了什么? 即使爆炸能将一部分散落在地面的放射性物质“压”到地下,但它同样会把它们与地下水、土壤进行更剧烈的混合,并伴随着裂缝的产生,可能将污染扩散到更深的地下层,甚至污染地下水系。

2. 火上浇油,引发新的灾难:
二次核爆炸风险(非常低但理论上存在): 虽然核电站的反应堆不是为制造核武器设计的,但其内部仍然含有核裂变材料(如铀)。在极端的高温和压力下,理论上存在极低的、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的诱发二次核裂变或更复杂的核反应的风险。即使这个风险极小,一旦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能导致比最初泄漏更严重的核污染。
溶解堆芯物质?不,是蒸发和扩散: 爆炸的能量确实会产生极高的温度。有人可能会设想高温能将熔化的堆芯物质“蒸发”掉。但实际上,所谓的“蒸发”是指将物质转化为气体或极细小的颗粒。这意味着原本相对集中的放射性物质将被分解成无数更小的、极易扩散的颗粒,随爆炸气流飘散。这无异于把一个“定时炸弹”炸成一团“放射性烟雾”,扩散范围更大,控制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释放更多中子和伽马射线: 爆炸本身就会产生强烈的辐射,包括中子流和伽马射线,这将对周边环境和任何试图接近进行处理的人员造成致命的伤害。

3. 对现有辐射的控制问题:
爆炸无法“净化”辐射: 核泄漏的本质是放射性物质释放出衰变粒子(α、β、γ射线)和中子,这些粒子具有穿透力和破坏性。氢弹爆炸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辐射源,它并不能“中和”或“净化”已有的放射性物质。爆炸只会将这些物质打散、气化,让它们以更分散、更难追踪的方式传播。
“封存”的误解: 即使爆炸能够在爆炸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坑,理论上可以“封存”一部分物质,但爆炸的冲击波和热量会摧毁坑壁,将大量被抛起的放射性尘埃带到空中。这不是“封存”,而是“撒播”。

4. 政治、伦理和国际条约的障碍:
核禁试条约: 任何核爆炸都违反了国际上普遍遵守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使用核武器,即使是为了处理事故,也会引发严重的国际政治后果,可能导致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伦理和人道主义灾难: 这样一个爆炸,其直接后果就是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死亡和长期健康问题(癌症、基因突变等)。这是一个极其不人道的解决方案,违背了人类生命至上的基本原则。
“先例”的危险: 如果一个国家使用核武器来处理类似事故,这将打开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在面临危机时也倾向于使用核武器,从而加剧全球的核风险。

实际的处理方法为何如此复杂?

福岛核事故的处理之所以如此艰难和漫长,正是因为核污染的特性。处理原则是:

遏制泄漏源: 尽力修复或隔离损坏的反应堆,阻止放射性物质继续释放。例如,注入混凝土、搭建临时围阻体等。
收集和处理泄漏物: 收集被污染的水、空气和土壤,并对其进行净化处理或安全储存。
冷却和稳定: 确保反应堆核心得到充分冷却,防止发生新的失控反应。
长期监测和清理: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长期监测,并进行逐步的、有计划的清理和修复工作,这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总结:

用氢弹处理福岛核泄漏,从技术原理和实际操作来看,都是一个极其糟糕且危险的想法。它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大、更不可控、更广泛的灾难。它违背了科学的解决思路,也触碰了国际法和人类伦理的底线。福岛核事故的处理需要的是精密的技术、长远的规划和极大的耐心,而非爆炸性的、短视的“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扯淡呢。

  • 福岛废水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含有氚(T),而氢弹产生的中子不仅不能消耗T,还会把水中无害的氘(D)变成T (很大一部分T其实就是这么来的)——你这是灭火还是火上浇油呢?
  • 聚变产生的中子确实能消耗部分核废料,但这需要可控的环境,不可能用氢弹来完成——火焰还能用来焚烧垃圾呢,你往垃圾堆里丢个炸弹试试?看看到底是烧掉的垃圾多,还是炸出来的垃圾多。
  • 即使有非爆炸性的、稳定的中子源可以用来消耗核废料,那也得先把核废料富集起来,进行集中辐照才行。否则中子反而会让大量的稳定元素变成放射性物质(例如上面提到的D变T)。而福岛废水恰恰是因为太稀了难以富集才不好处理。

看这些无良自媒体造谣传谣[1]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而且还把锅甩给俄罗斯科学家。我Google了半天也没找到俄罗斯专家提议用氢弹处理辐射的出处,感情是俄罗斯专家私底下偷偷告诉你的?

你想输出情绪,想蹭时事热点,我不置可否。但恳请不要一边打着科学的名号,一边通过散播谣言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

注:IAEA报告[2]里的hydrogen release(氢释放),指的是把水电解成氢气再排放[3],跟氢弹一毛钱关系没有。我实在想不通为啥有人能理解成氢弹释放[4][5]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704152/answer/1827002522
  2. ^IAEA Follow-up Review of Progress Made on Management of ALPS Treated Water and the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on Handling of ALPS treated water at TEPCO’s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Station https://www.iaea.org/sites/default/files/20/04/review-report-020420.pdf
  3. ^Yamanishi, Toshihiko, et al. "Discussions on Tritiated Water Treatment for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Station." Fu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6.4 (2020): 430-438.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361055.2020.1716454
  4.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841951/answer/1833560615
  5.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6625184/answer/154472000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确实有人提出过是否能用氢弹来处理的设想。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用强大的力量来瞬间压制住失控的核反应堆。但实际上,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就会明白,这个想法在现实中是极其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氢弹,也叫热核武器,其威力来自于氢的同位素.............
  • 回答
    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这玩意儿听起来是挺酷的,就是用光能直接把水拆开,变成氢气和氧气。这玩意儿要是真能大规模用上,那咱们能源问题可就大有改观了。但你想想,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里面门道多着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中间到底有哪些难啃的骨头。首先,光电极材料的“三宗罪”,这可以说是最核心的问题了。 光.............
  • 回答
    爬虫技术是一项强大的数据获取工具,它可以被用来做很多酷炫、有趣且非常有用的事情。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些具体的例子,并说明其实现思路: 酷炫、有趣、有用的爬虫应用 1. 个性化信息聚合与监测酷炫/有趣的点: 搭建自己的信息中心: 将来自不同网站的最新新闻、技术博客、GitHub Trending项目.............
  • 回答
    利用碎片时间能否学到新知识?这真是个太值得探讨的问题了!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身边就有不少例子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事儿也不是说你想就能做到的,里面有不少门道。首先得明白,“碎片时间”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它不是你正襟危坐、关掉所有干扰、专心致志看书的“大块时间”。它是你在通勤路上、排队等餐、午休间.............
  • 回答
    用“不可思议”的数字给你的数据瘦身?关于无理数压缩的畅想我们每个人手机里、电脑里都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照片、视频、音乐、文档……这些数字信息庞大得惊人,总是让我们在“空间不足”和“删除不舍”之间纠结。于是,我们想方设法地压缩这些数据,让它们更小巧,更易于存储和传输。大家熟悉的ZIP、RAR、JPE.............
  • 回答
    用1V的正弦交流电源产生大电压,并且利用这个大电压,这是完全可行的,关键在于利用“谐振”这个物理现象。很多人一听“谐振”就觉得是无线电或者高科技的东西,其实它原理很基础,就像你推秋千一样,找准时机用力,秋千就能越荡越高。谐振是如何“放大”电压的?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电路,它包含一个电感(L).............
  • 回答
    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探索许多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不仅能让我们观察到微观世界的奇妙,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基础的物理学原理。以下是一些利用放大镜可以做的有意思的实验,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一、 光的聚焦与能量传递实验核心原理: 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形成一个焦点。这.............
  • 回答
    “非天然核苷酸”的“半合成生命体”:一扇通往无限应用可能的大门设想一下,我们不再局限于生命自身演化的轨迹,而是能够主动地在基因组中引入全新的“乐高积木”,构建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形式。这便是“非天然核苷酸”(Unnatural Nucleotides)与“半合成生命体”(Semisynthetic Or.............
  • 回答
    酿酒过程中,我们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这个过程是否算“剥削”了酵母菌的剩余价值?这个问题,如果抛开那些生硬的科学术语,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去聊,其实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与其说是“剥削”,不如说是一种“互利共生”,只不过在其中人类扮演了更主动、更具目的性的角色。我们先来看看酵母菌在酿酒这个“工作”里扮演.............
  • 回答
    当然,我们可以探讨利用现代技术来“固定”一颗小行星的可能性。这并非简单的物理束缚,而更像是一种复杂的“轨道控制”和“位置维持”。想象一下,我们不是在用链条拴住它,而是用一种更巧妙、更具动态性的方式,让它待在我们希望它待的地方。核心挑战与思路:首先,我们要明白,小行星本身在太空中拥有巨大的动能和惯性。.............
  • 回答
    京沪铁路济南泰安段改造市域铁路可行性分析京沪铁路作为中国最繁忙的铁路线之一,其济南至泰安段的既有线路,在承担长途客运和货运任务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济南都市圈和泰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条线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区域交通需求方面,正面临新的挑战。在.............
  • 回答
    “永动机”的概念,一个吸引了无数梦想家和科学家的古老神话,在科幻作品和坊间传说中经久不衰。而“无工质引擎”——即不需要消耗任何介质或燃料就能产生动力的装置,正是这个概念在现代技术语境下的一个分支。人们不禁好奇,能否利用纯粹的热辐射来构建这样的引擎?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这个问题涉及到热力学定律,尤.............
  • 回答
    晚上房价一夜之间跌到1000元/平方米,而且所有人都能随便买三四套,第二天早上又猛地涨回34万元/平方米,这简直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要是真发生了,那世界估计会乱成一锅粥,绝对是场灾难性的事件。首先,我们得想想这“一夜跌价”是怎么发生的。这肯定不是什么正常的市场调整,而是有人或者某种力量在背后操控,而.............
  • 回答
    夜景摄影,尤其是用单反拍摄,是一门关于耐心、技巧和对光线深刻理解的艺术。它不像白天的阳光那样直观,而是需要我们去捕捉和引导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美。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解,如何用单反拍出令人惊艳的夜景照片,力求让你感受到其中每一个细节的操作和思考。一、 了解你的装备:单反不仅仅是相机首先,你需要明白,你的.............
  • 回答
    将α射线反冲作为深空发动机的动力源,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设想,也触及到了物理学中最根本的原理之一。要详细探讨它的可行性,我们得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物理机制、潜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在工程实现上会遇到的巨大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α射线反冲。简单来说,α射线是氦原子核,也就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微积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核心。简而言之,利用微分法(这里应该是指通过求导的逆运算,即求不定积分,然后再代入上下限来计算定积分)计算出的结果,在数学理论上是绝对真实的,是我们定义和理解定积分的精确方法。但是,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利用微分法计算定积分”这个说法拆解开.............
  • 回答
    利用性别因素和私人关系,主要依靠他人力量进行学术发表,这确实触及了学术诚信的红线,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界定为学术不端行为。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依靠他人力量进行学术发表”本身。学术研究和发表的根本在于研究者个人的思考、探索、实验、分析和写作能力。一.............
  • 回答
    关于曹原在石墨烯超导领域的研究,为什么没能获得2018年的诺贝尔奖,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科学发现、诺贝尔奖评选机制以及科学界对新事物的认知和验证过程的方方面面。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诺贝尔奖的评审标准与周期:诺贝尔奖,尤其是物理学奖,非常看重“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
  • 回答
    八天时间,在泳池里自学学会游泳,这事儿,能不能成?说实话,这事儿吧,挺悬的,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关键看你自己的悟性、身体协调性,还有最重要的——你愿意在这八天里付出多少努力。我得先跟你打个预防针,不是人人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会”游泳。所谓“学会”,咱们得有个标准。如果你指的是能像条鱼一样自由自在.............
  • 回答
    郭文思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内心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9次减刑,死里逃生,最后却因为一次冲突,一条人命,又回到了死刑的判决面前。这中间的曲折,令人唏嘘,也引人深思。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事实:郭文思最终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这是法律的严惩,是对生命权最根本的尊重。无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