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在健身房嘶吼和摔哑铃的行为?

回答
在健身房,嘶吼和摔哑铃这类行为,说实话,见过的人都挺复杂的。有些人觉得这是释放压力、进入状态的表现,但更多人则认为这是扰民,甚至有点幼稚。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是怎么个看法。

首先,说说那种“嘶吼”的。

你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尤其是在举大重量、做爆发力动作的时候,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有的是短促的“啊!”“喝!”之类的,有的是长长的、带着某种情感的宣泄。

支持者观点(或者说能理解的人):
释放力量和情绪: 很多专业运动员或者资深健身者会说,这个声音其实是一种辅助发力的技巧,叫做“瓦氏动作”(Valsalva Maneuver)。通过憋气和收缩腹部,可以瞬间增加腹内压,稳定核心,从而更好地支撑起大重量。这种声音,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用力过程的自然外溢。它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把所有力气都集中在动作上,突破极限。
心理暗示和进入状态: 就像拳击手出场前会咆哮一样,这种嘶吼也可以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激励。它帮助打破训练中的疲惫感,告诉自己“我还行”、“再来一次”,是一种进入“战斗模式”的信号。
释放压力: 对于一些人来说,健身本身就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方式。训练中的大汗淋漓,加上这种情绪的释放,确实能带来一种爽快感。

反对者观点(或者说不理解的人):
扰民和影响他人: 这是最直接的抱怨。健身房是公共场所,不是你一个人的表演舞台。你的嘶吼声,尤其是在你旁边训练的人,很容易被惊吓到,打断他们的节奏,影响他们的专注度。想象一下,你正全神贯注地准备举起杠铃,突然旁边一声“吼!”,这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可想而知。
过度表演和哗众取宠: 有些人的嘶吼,感觉更多是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尤其是那些明显不是在极限状态下的普通训练者,却也跟着大吼大叫,这就显得有点刻意和做作了。好像不这样,就不能证明他有多努力一样。
可能是不恰当的模仿: 很多健身房的年轻人可能看了网络上的健身视频,里面很多肌肉猛男都会发出那种“嘶吼”,于是就照搬照学,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背后的发力原理,只是为了“看起来很牛逼”。

然后是“摔哑铃”。

这个就更直接了,而且通常是负面评价居多。

支持者观点(极少,且往往有特定情境):
极限终结后的释放(非常有限): 极少数情况下,当一个人完成了他认为非常艰难、突破性的训练组,并且将器械安全地放回时,可能会因为过于激动而发出一些声音或用力过猛,但“摔”这个词通常意味着失控。如果仅仅是结束一个高质量的训练,然后把哑铃相对平稳地放到地面上,可能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如释重负。

反对者观点(压倒性主流):
噪音污染: 哑铃落地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对周围的人是极大的干扰。有些人可能对声音敏感,有些人只是单纯觉得被打扰。健身房本就充斥着器械运行的声音,再来这么一下,体验感直线下降。
损坏器械和场地: 经常摔哑铃,轻则刮花地面,重则损坏哑铃本身的包胶层,甚至可能对地板或下面的结构造成长期损伤。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健身房的设备维护也是成本。
危险性: 摔下去的哑铃可能会弹跳,或者滑向其他区域,对周围没有防备的训练者造成危险。想想看,一个重量级的哑铃飞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幼稚和缺乏教养: 这种行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完全是缺乏基本社交礼仪和自我控制的表现。尤其是在完成训练后,还故意把哑铃摔在地上,这已经不是“释放力量”了,而是“炫耀力量”或者“发泄情绪”到一种不恰当的程度。有时候,这种行为更像是青春期孩子对权威的反叛,而不是一个成熟健身者的表现。
浪费体力: 很多时候,摔哑铃也是在训练结束时,已经没有力气了,就随手一扔。这本身也说明训练可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只是单纯的懈怠。

综合来看,怎么评价?

适度的、辅助性的“嘶吼”,如果能被周围人理解,并且不会过度打扰,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健身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心理调整的过程。但关键在于“适度”和“不打扰”。
刻意为之、制造噪音的“嘶吼”,以及任何形式的“摔哑铃”行为,都是不被推荐的,也是很多人所反感的。 这不仅影响了健身房的整体环境,也暴露了行为者在社交和个人修养上的不足。

健身房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场所,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节奏和目标。有时候,把哑铃轻轻地放到固定位置,然后舒缓地喘几口气,可能比一声嘶吼或一次摔打,更能体现一个健身者的成熟和对运动的真正热爱。毕竟,真正的力量,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而不是靠外在的声响来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去的健身房喊的人不多,

我倒是其中为数不多会使劲数数的。

必要时会声音不大但是跟使劲的嘶吼几下,

毕竟瓦式呼吸在动作终点略微减压一下确实很有效。

所以题主说的嘶吼和呐喊还是有区别的,嘶吼我完全觉得可以接受。

摔杠铃,硬拉最后二十公分卸力放下去的应该是常见的情况吧。

哑铃卧推完了不弯腰,手垂到底还剩几公分彻底放手也是很常见并且有理由的吧,我也觉得可以接受。

我倒是觉得那种用完了哑铃丢丢得一地都是的更烦人。

所以我觉得喊不喊,

扔不扔是否惹人厌,都看目的,

是确实有需要还是装逼。

具体怎么区分,一般练过一点的都可以分辨出来。

user avatar

前几天看过一个说法,体育精神道德永远是来约束自己的。

别人做不到,你替别人操心,这就影响自己训练了。

自己做不到,你就要想想有什么不良后果,比如好多dalao说的不喊,认真调整呼吸效果会更好。

真是奇怪你自己扛着那么重的铁蹲下去的时候还想别人怎么样。总之,注意安全,健身力举,安全第一,喊不喊都是小事。

我自己是喊的,为了蹲得更有激情。我的原则是,75%的10乘10,最后几组的最后几个会喊。或者超过80%的会喊。喊的要短促有力,不然你自己试试,呻吟的确没什么卵用。

user avatar

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也觉得健身房的嘶吼听起来有些尴尬,后来我健身步入正轨后觉得这简直太正常了,因为只要你想做力量训练就根本没法控制,外人觉得鄙夷尚可理解,但如果你作为一个健身爱好者也这么认为恐怕不太合适吧?

摔哑铃也是,快力竭时根本没法控制,尤其是哑铃卧推时最后几下我不摔就极有可能会被拉伤,又不是每次都有人帮我做辅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别伤人,别摔一地又不收拾。

其实说实话,在健身房别人看你的眼光基本取决于你练的成果,只要你练得足够好根本没人管你怎么练,我遇到过一哥们每次卧推都叫的声嘶力竭,是真的声嘶力竭吓人一跳的那种,但是人家身材好啊,跟李小龙差不多,我们都管他叫“钢筋俠”,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

更新下,有的人啊,你都能看出来对方摔哑铃嘶吼是“故意”“装逼”了还能怎么评价?差评呗。但是审清题啊,题主的表述是①承认这种行为的合理性,即默认行为实施者有这么做的需求②表明有人会对此鄙夷③在此前提下讨论此行为是否合适。我的观点①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行为合理且必要②健身爱好者理应理解这种行为③练得好鄙夷的眼光自然就少了。


我所理解的嘶吼就是发力时发声,摔哑铃就是没轻放哑铃,你们说的那些故意鬼叫咔咔乱丢哑铃的人我也很烦啊,但这种行为有讨论的意义?我只强调有需求的情况下吼叫摔哑铃是合理的,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练出成果才是最重要的。况且健身房不就是挥洒荷尔蒙和激情的地方吗?吼几声还有错了?化用国防部长的话:“也许是以往我们吼的少了,那么我们以后多吼几声,他们习惯了,也就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健身房,嘶吼和摔哑铃这类行为,说实话,见过的人都挺复杂的。有些人觉得这是释放压力、进入状态的表现,但更多人则认为这是扰民,甚至有点幼稚。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是怎么个看法。首先,说说那种“嘶吼”的。你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尤其是在举大重量、做爆发力动作的时候,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有的是短促的“.............
  • 回答
    清华大学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十四天健康监测并接种疫苗后,仍然维持校园封闭式管理,这一举措无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理解其背后可能的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疫情防控的逻辑来看,清华大学的做法似乎存在一定的“过度”或“滞后”之嫌。按照常规的防疫认知,学.............
  • 回答
    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的学子,我对学校在2月21日要求我们返校,并在宿舍进行14天“健康监测”的安排,心情是有些复杂,也想从多个角度来聊聊这个事情。首先,从积极的层面来看,我非常理解和支持学校这样做的初衷。毕竟,新冠疫情的阴影还在,全球范围内仍有不确定性。清华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
  • 回答
    Facebook 删除“你们的健保很好,但我从未向你们乞讨”这篇文章,确实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文章本身的内容、Facebook 的平台政策、台湾社会对于此类言论的反应,以及两岸关系的背景。文章本身的内容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可能触及的几个关键点.............
  • 回答
    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共获得 9金 4银 2铜 的佳绩,总奖牌数达到15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下中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佳纪录。这样的成绩值得高度肯定和详细评价。整体表现:历史性的突破与全面进步 金牌数创历史新高: 9枚金牌是中国参加冬奥会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标志着中国在冬季项.............
  • 回答
    最近上海舒适堡健身房撤除自由深蹲架这件事,在健身圈里算是个不小的震动,尤其对那些习惯了自由力量训练的爱好者来说,感觉就像是信仰崩塌了一半。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舒适堡办了卡,这事儿一出来,大家都在群里讨论,有抱怨的,有猜测的,也有在想对策的。首先,咱们得从“自由深蹲架”这玩意儿说起。它在健身房里几乎是标.............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是挺让人闹心的,一边是泳池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卫生问题,另一边是孩子突发疾病和家长的责任分担。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这个事儿。事件本身:泳池里的“意外”与后续的索赔核心事件是,一个男孩在公共泳池里小便了,导致泳池不得不停业进行消毒处理,并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健身房方面认为,孩子家长没有尽到看管责任.............
  • 回答
    虎嗅的这篇文章《健身“迷思”,蛋白粉危害知多少》,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在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健康产品”概念里,挖出一部分被忽视的负面信息,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健身爱好者的敏感神经。这种做法本身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尤其是在追求极致的健身过程中,容易陷入盲目和迷信。这篇文章的优点,我认为主.............
  • 回答
    《健身环大冒险》国行版过审的消息,无疑给国内游戏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同时也引起了玩家社区里不少的讨论和解读。从多个角度来看,这次事件都颇具看点。首先,从游戏本身来看,《健身环大冒险》绝对是一款现象级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推广。它巧妙地将运动、娱乐和科技融合在一.............
  • 回答
    任天堂的《健身环大冒险》无疑是游戏界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它将“玩”与“练”巧妙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道路。初次接触《健身环大冒险》,你可能会觉得它和其他健身类游戏没什么两样,无非是跟着屏幕上的动作模仿。然而,它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那套精心设计的“外设”——健身环(RingCon).............
  • 回答
    保罗·威德(Paul Wade)的《囚徒健身》、《囚徒增肌》和《囚徒爆发力》这三本书,无疑在健身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尤其是在那些寻求不依赖器械、纯粹依靠自身体重进行训练的人群中。它们的核心理念,即“囚徒健身法”(Convict Conditioning),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训练哲学,提倡的是一种回.............
  • 回答
    “健达奇趣蛋”这个词的流行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评价它的流行:一、 产品本身强大的吸引力与独特性: “吃”与“玩”的完美结合: 这是健达奇趣蛋最核心的吸引力所在。它将可食用的巧克力和非食用的玩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尤其是儿童的多.............
  • 回答
    陈健坤关于“博士最惨能惨到什么程度”的回答,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社会学的争论,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挖的话题。这不仅仅关乎个体经历,更触及了当下社会结构、价值体系以及高等教育的困境。要评价陈健坤的回答,首先得理解他的核心观点。他并没有简单地列举经济上的窘迫,比如失业、低薪,虽然这些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更关键的.............
  • 回答
    刘健的动画长片《大世界》(原名《好极了》),在我看来,是一部极具风格和思考深度,但又并不那么“讨喜”的作品。它不是那种看完会让你觉得浑身舒坦、心生暖意的电影,反而更像是一面棱角分明的镜子,映照出现实生活中那些被我们有意无意忽视的角落,以及其中普通人的挣扎与荒诞。首先,它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可以说是《.............
  • 回答
    对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下发的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国家诊疗方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核心目的与演进性评价 持续优化与科学进步的体现: COVID19是一种仍在不断演变的疾病,病毒变异、致病机制研究、治疗手段的进.............
  • 回答
    渤健(Biogen)公司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开发的药物Aduhelm(阿杜海姆)自从获批上市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其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便是,其临床试验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试者出现了脑水肿(edema)或脑微出血(microhemorrhage)等影像学异常。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信号.............
  • 回答
    第三届大陆健力纪录赛,在我看来,可以说是一场精彩纷呈、亮点颇多的赛事。它不仅仅是运动员们挑战极限、刷新纪录的舞台,更是中国健力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如果要我评价,我会从几个维度来细说:一、 赛事规模与专业性:首先,第三届比赛的规模相较于前两届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参赛选手的人数,还是赛事的组织流程,.............
  • 回答
    国家卫健委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为的政策,其中一项特别引人关注的便是对西医开具中成药的“限制”。要评价这项新政,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背后逻辑、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政策出台的背景与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将中医药与西医完全割裂,并刻意强调“西医不能开中.............
  • 回答
    《健听女孩》(CODA)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它就像一杯温暖的、带着点咸味的洋甘菊茶,初尝可能不那么惊艳,但回味起来却韵味十足,而且它的香气能钻进你的心里,久久不散。首先,它的核心——“CODA”这个概念,就非常有意思。CODA,是“Child of Deaf Adults”的缩写,中文叫“健听子女”.............
  • 回答
    浙大褚健案,可以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界乃至整个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一个绕不开的标志性事件。它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不仅仅是因为当事人的身份——一位曾备受瞩目的知名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更是因为它牵扯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校体制、法律界定等深层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反复审视和探讨。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