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沈腾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人,是否实至名归?

回答
沈腾在中国影史票房第一人的地位,可以说是 实至名归,但背后也伴随着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因素。

要论证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

一、 辉煌的票房成绩:

压倒性的数据: 沈腾主演的电影票房总和已经超越了许多常年活跃的资深演员。他主演的电影,尤其是喜剧片,屡屡刷新票房纪录,贡献了多个“国民级”的爆款作品。
代表作:《你好,李焕英》、《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飞驰人生》、《独行月球》 等,这些电影不仅票房高,很多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现象级的文化事件。
“沈腾效应”: 如今,观众一看到沈腾主演或出演,往往会产生较高的期待和观影意愿,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票房号召力”,甚至有人称之为“沈腾效应”。这种效应是许多演员梦寐以求的。

喜剧的国民性与普适性: 沈腾擅长的开心麻花式喜剧,其幽默感往往来源于生活,贴近大众,不带过多的门槛,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的观众。这种普适性是其电影票房能够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在情感和现实压力之下,观众渴望在电影中获得轻松和快乐,沈腾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

从配角到主角的成功转型: 沈腾并非一开始就是票房保证的主角。他在《夏洛特烦恼》等影片中从配角脱颖而出,展现了强大的喜剧天赋和观众缘,随后才逐渐挑起大梁,并一步步攀升至票房第一人的位置。这显示了他持续的努力和个人魅力的积累。

二、 实至名归的论据:

稳定的质量输出(相对而言): 虽然不是每一部沈腾主演的电影都达到顶尖水准,但总体而言,他的作品在喜剧类型中具有较高的平均质量。观众对他的作品基本有稳定的预期,不容易出现“踩雷”的情况。
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贡献: 沈腾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和市场繁荣。他证明了高质量的本土喜剧片能够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也激励了更多优秀喜剧人才的涌现。
国民度的认可: 沈腾不仅仅是电影领域的成功者,他更是当下中国最具国民度的艺人之一。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亲和力十足,这使得他的电影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非“一次性”的成功: 他的成功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通过多部作品持续积累而来的。这种持续性是衡量一个演员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三、 需要更深入探讨的方面(不影响实至名归,但可以丰富理解):

“票房第一人”的定义与衡量: 需要明确是“主演电影总票房”还是“主演单片最高票房”等不同的衡量标准。通常我们讨论的是主演电影总票房,这反映了演员长期的市场号召力和作品积累。
合作与团队的加成: 沈腾的许多成功作品离不开“开心麻花”的团队支持,以及诸如马丽、常远等优秀演员的配合。这说明他的成功也是团队合作和优质内容创作的成果,而非完全“一人独秀”。当然,作为核心人物,他的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
时代红利与市场环境: 中国电影市场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为所有头部演员提供了巨大的红利。沈腾恰逢其时,并抓住了机会。当然,这种成功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和才华。
对“演技派”的讨论: 有些观点认为,沈腾的表演风格相对固定,偏向于“本色出演”。然而,在喜剧领域,“本色出演”且能够引发观众共鸣,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演技。他的成功在于能够准确把握喜剧节奏,并且能够将角色的情感融入幽默之中,让观众在笑声中产生共情。
“票房”的定义是否唯一标准: 艺术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票房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衡量一个演员商业价值和市场影响力的一个维度。当然,沈腾的很多电影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并非纯粹的“烂片高票房”。

总结来说,沈腾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人,是其多年来在喜剧领域深耕、作品质量过硬、个人魅力爆棚以及时代市场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他用一部部高票房的喜剧电影,证明了自己在商业上的巨大价值和强大的观众号召力。

他是实至名归的,因为:

1.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他主演电影的总票房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2. “沈腾效应”真实存在。 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品质保证和票房保证的代名词。
3. 对观众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电影能够吸引大量观众走进电影院,为中国电影市场贡献了重要的票房收入。
4. 他在喜剧类型中的领导地位无人能及。 他重新定义了中国现代喜剧电影的票房天花板。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位成功的演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的成功往往是天赋、努力、团队合作以及时代机遇共同塑造的。但毫无疑问,沈腾是那个把握住机遇,并将自身才华发挥到极致,最终站上中国电影票房之巅的杰出代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累计电影票房最高的中国演员还是成龙,沈腾只是中国内地影史票房第一。

在写这个答案的时候,我也翻了一下手机里的购票App。

2018年我回家过春节的时候,看《唐人街探案2》我花了26.9元。

今年看《唐人街探案3》,票价是48元。

这是同一家影院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场次的变化。而在北京、上海等地方,我印象中能买到的电影票也从当年的19.9涨到了30~40以上,这个变化大概也就发生在过去几年之内。

当年《战狼2》上映的时候,19.9的票还不算少见,但到今天再想找19.9的电影院已经很困难了。

如果再从硬件设施来说,黄渤当年出演的现象级电影《疯狂的石头》上映于2006年,彼时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是3000块出头,《让子弹飞》上映于2010年,当时中国的银幕是6000块左右。而到吴京《战狼2》上映的那一年,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是5万多块。2020年我国电影的总银幕数则突破了7万块。也就是说当下中国电影的银幕数是当年的20倍以上。

2006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县城没有一家电影院,整个市里也只有一家由以前的工人文化宫改成的影剧院。当时《疯狂的石头》在报纸上的口碑很好,但我们却看不到,而我们也犯不上为了看这么一个电影去附近的省城——去那里这一趟,成本比看电影要贵好几倍。到最后,我们只能到网上去找资源下载。如果说当时我们县城里就有一家电影院,我想我也不至于那么折腾。

制约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核心就是银幕数。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26亿元,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642亿元。但如果按照平均数来算,2006年我国银幕块均年票房是80万元左右,而2019年我国银幕的块均年票房是90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或者说,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电影过去20多年的增长,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有多好,而是因为电影院越来越多。

如上面所说,我国电影2020年的银幕数是7万块,而2017年是5万块,仅仅三年间银幕数就增长了40%。有这个银幕数量打底,如果没有疫情的话,那么2020年一部国产电影想要真正超越《战狼2》的56亿票房的话,它的票房至少应该达到78亿元左右。而在今年,如果一部电影的票房达不到80亿,是不能说“真正”超越了《战狼2》的。

沈腾在当下国内喜剧市场的影响力毋庸多言,但所谓的“票房”也是跟着通货膨胀在走的。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年国内的电影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很多电影人表面的票房实际上仅止步于一个有限的市场。比如说周星驰,在上世纪90年代,周星驰的许多作品在内地都是通过VCD或者录像厅放映的方式被观众所看到的,而这部分观影是无法列入票房统计的。但即便如此,到《西游伏妖篇》上映之后,周星驰的全球票房累计也突破了百亿,更不用说上世纪80、90年代几千万、几亿票房的价值远比今天要值钱。

而如果不局限于“中国”这个范围,那么累计票房最高的中国演员是成龙,其累积的票房已经达到了200多亿——这还是在近几年成龙电影票房普遍比较一般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但如果看海外票房的话,成龙目前仅在美国获取的票房就达到了18亿美元以上——并且,这里统计的还只是成龙主演的电影,类似《我的我的祖国》这种集锦式的不算。

如果你所谓的“中国影史票房”是指“中国内地影视票房”,那么只看数字的话,沈腾当然是第一名。但如果“中国影史票房”指的是中国电影演员在全球收获的总票房,那么目前的沈腾,暂时还有一点距离——不过目前看起来,在票房上,沈腾超越成龙也就差着一部电影的距离。

沈腾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少有的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也是中国喜剧片市场的中流砥柱之一。但如果与周星驰做对比的话,沈腾到底是不是实至名归,大家的心里都还是有数的。

user avatar

四大金刚: 沈腾,黄渤,吴京,王宝强

按演技我个人给的排名是

王宝强≧黄渤>沈腾>吴京

吴京比较特殊,对于演技要求相对底,功夫动作男儿英雄气概是硬核

沈腾和徐峥是一个类型,把一个角色演得极致。沈腾他人站在那不动,就是搞笑。他的喜剧轻松快乐同时又针砭时弊,周星驰的喜剧是人物角色的悲剧呐喊。徐峥几句台词就能表现出: 一脸压力山大,车贷房贷,父母生病,挨老婆数落,工作不顺的中年油腻脱发男。

王宝强和黄渤这对双黄连,能驾驭不同角色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王宝强。

1.《天下无贼》《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老实人演得很好。

2.《Hello,树先生》一个底层可望被重视的悲剧人物,每个村子都有一个树先生。

3. 《天注定》《一出好戏》《一个人的武林》角色都是一个字: 狠!冷酷无情!

4. 《唐人街探案系列》贪钱好色爱吹牛,贱贱的小心机男,整部电影最形象人物。

王宝强能进驾驭老实人,悲剧人,贱贱心机男,sha手,狠人,功夫动作,喜剧,华语影坛你拿不出第二个!不讨一些人喜欢无非是长得不好看

观众常说的梁朝伟其实也就只能驾驭文艺男,年轻时候有喜剧天赋。梁家辉能驾驭几乎所有类型角色,文艺油腻,好人坏人,警察绑匪,小弟老大....都能演得妥妥的,但他不能演功夫动作。

1. 演什么都尴尬的是不及格演员,比如吴亦凡

2. 演什么都像自己的是一般演员,比如很多流量明星

3. 演什么都像一个类型是良好演员,比如黄晓明。

4. 演什么都把一种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是优秀演员,比如沈腾,徐峥,梁朝伟

5. 什么角色都演出不同风格的是超优秀演员,比如王宝强梁家辉。

演员要靠演技,但是不是单靠演技的,关键是你给观众提供了什么不一样的体验。李小龙演技其实很差的,但他提供全新功夫时代。

沈腾演技好,唱歌又好(没发现他每部剧唱歌都不错么),提供了新时代的喜剧欢乐,我认为实至名归。

user avatar

实至名归!喜剧天王,正式登基!

5年前,2015年国庆档,沈腾主演的大男主电影《夏洛特烦恼》(14.5亿票房),得以一举成名。

2017年国庆档,沈腾客串20分钟+主扛票房《羞羞的铁拳》(22.1亿票房),巩固他在影坛的地位,彻底打响了“开心麻花”的招牌。

2018年暑期档,沈腾主扛的大男主电影《西虹市首富》 (25.5亿票房),一部8000万成本的翻拍狗血片,让投资方在分账票房以后净赚8亿以上, 充分证明了沈腾逆天的个人号召力。

能将一部本身质量平平、槽点不断的影片,凭个人演技和号召力,生生让其票房大爆,这样的本事,华语影坛,前有周星驰,而今唯有沈腾。

2019年春节档,沈腾主演的大男主电影《飞驰人生》(17.3亿票房)与双男主电影《疯狂的外星人》(22.1亿票房)双片齐飞,合计砍下40亿票房。

4年时间,连续五部票房爆款电影,让沈腾瞬间就赶上了同辈其他巨星十几二十年的打拼,将个人主演总票房成绩刷新到了120亿,个人一番主演票房也达到近60亿,均位列华语影坛前三名。

在踏足成为电影圈之前,沈腾在每年春晚上的历练与磨砺,既让自己的演技愈发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国民度和路人缘,给自己主演电影的票房爆发,打下坚实基础。

时至今日,仍然许多人又根深蒂固的偏见:「主持人没有演技」「相声小品二人转不需要演技」,殊不知每年的春节连欢晚会,无不是万众瞩目的聚焦点。候选节目最终能不能上,即使明星大腕们不到最后一刻同样心中无底。为了争一个上节目的有限名额,各个单位之间的竞争向来激烈甚至残酷。

一部春晚小品的时间长度短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要在高度浓缩的时间内,包含尽可能多的笑点,演员表现力就必须极度精练,临场发挥应变就必须极度快捷, 同时使尽全部气力,令剧情层层推进,高潮纷呈迭起,包袱笑料不断, 方能在激烈的一轮轮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在最后登场表演时,方能令各个知识层面和年龄段的观众,都看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而凭借着不断爆炸的票房,沈腾更成为近年来华语影坛的最大奇迹之一, 或者说,就是因为他的加入,原本的中生代“票房五绝”(吴京、邓超、徐峥、黄渤、王宝强)才变成了如今大家一致公认的“六大超一线”。

2020年国庆档,沈腾与老搭档马丽再次合作,主扛的《我和我的家乡/神笔马亮》单元,其实就是将一部90分钟的喜剧影片,浓缩成了半小时的单元电影,亦是这部五单元拼盘电影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单元,为该片获得28.3亿票房,贡献良多。

或者说,这部影片在统计成绩时,给多达11位“领衔主演”都计算了个人票房,但比起某些自己单元完全拉胯、蹭了个票房成绩的参演者,沈腾绝对是“被蹭”的那位。

而2021年元旦档,常远自导自演的《温暖的抱抱》,同样是把客串10分钟的沈腾当做男二号和票房主要卖点来宣发,

也就是沈腾个人的恐怖票房号召力,让这么一部(豆瓣5.5分、猫眼8.6分)、本身质量乏善可陈的影片,上映首日抢走25%的排片,首日票房2亿,5天票房5亿,最终票房8.6亿,让出品方同样赚得盆满钵盈。

而谁都知道,该片如果没了沈腾,只会和开心麻花小伙伴们近几年主演的各种其他电影一样,票房能不能过5000万都是问题。

而比起常远,同样自导自演的贾玲确实要更争气得多。

她的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上映前8天,票房达到34.8亿,更以豆瓣8.2分,猫眼9.5分的口碑反馈,一路领跑2021年春节档。

目前,该片预期票房已经锁定40亿以上,并被各个预测平台一致看好,冲击50亿以上的票房记录,而沈腾这个男主角,对这部影片的票房大获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正如导演贾玲自己,接受采访时也坦率承认,她和张小斐两位女主,在大众印象中都是小品演员,如果没有沈腾这个百亿票房天王的加盟,这部小品影视化、新人处女作的电影,甚至根本没有被各方资本加盟支持,跻身寸金必争的春节档的可能。

而2021年春节档7部影片的竞争,除了《唐探3》作为推迟一年上映的大热ip续作,预售遥遥领先,

《你好 李焕英》作为一部小成本剧情片,之所以从宣发力度、预售票房到首日排片(20%),都能力压《刺杀小说家》《哪吒重生》这样的特效大片,以及《侍神令》(陈坤/周迅)《人潮汹涌》(刘德华)这样大牌明星主演的同期电影,

在上映前,就被广泛看好可以取得15~20亿票房,在《唐探3》后的公认第二号热门,最大的底气,同样完全来自于沈腾。

所以,对某些水军散布的关于「沈腾只是客串,戏份不到8分钟」的谣言,片方也在第一时间就予以驳斥与澄清。——这对影片起始的票房走势,确实至关重要。

事实上,沈腾虽然在影片开始后超过1小时才登场,但确实是这部双女主影片无争议的第一男主角,出场戏份超过40分钟,而且正是他的醒目存在,让这部主打亲情的电影,有了极大的喜剧色彩,他的出场段落,也让整个影厅笑声不断。

《你好 李焕英》能创造目前的票房奇迹,固然是贾玲用几十年人生积累、4年话剧打磨出来的心血之作,张小斐的生动演技,以真挚用心打动观众,引发的强烈共鸣,当然是影片广受好评,票房一路逆跌,排片节节升高的主要原因,

但首先,这样优裕的竞争平台,确实首先就是沈腾的友情加盟带来的。这点和吴京之于《流浪地球》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如出一辙。

可以说,《你好 李焕英》的前10亿票房,是沈腾直接带飞整部电影,而此后的票房成绩,就是贾玲、张小斐与沈腾共同成就了。

而拿自己的个人票房号召力,为朋友两肋插刀,换得最后丰硕的票房成绩,让个人的主演总票房成绩,已经超过了吴京与黄渤,甚至有望在华语影坛第一个突破200亿票房大关。

这当然是【好人自有好报】,2年前是吴京义助《流浪地球》,现在轮到了《你好李焕英》与沈腾。可喜可贺!

当然,作为当今公认的喜剧天王,已经2年时间都没有真正自己作为大男主的影片,对广大喜欢沈腾的观众,确实是一大遗憾。

好在,沈腾的大男主剧情片《光天化日》(搭档张雨绮、蔡文静),今年上映已经提上日程;

开心麻花史上最大制作,特效喜剧片《超能一家人》,沈腾饰演戏份极多的反一号“乞乞科夫市长”,已经宣布定档2022年春节档。

而真正的重头戏,是今年拍摄,明年陆续上映的《独行月球》与《全民狂欢》这两部大男主电影,前者与老搭档马丽重组“沈马组合”,

后者再次合作《夏洛特》《西虹市》的编导(闫非、彭大魔)这对黄金组合,

显然,这几部影片如果质量过硬,让广大观众满意,每部都有30亿以上的票房潜力……

也就是说,到了2022年,沈腾就可能成为恐怖的“300亿喜剧天王”了……

user avatar

名头都是虚的,关键是能进自己腰包多少钱。天天看到各种报道,什么百亿导演,百亿演员,五十亿俱乐部,没有多少意义的。

user avatar

我是真的讨厌透了这个莫名其妙的排名。

因为这个排名当年之所以出来,是因为《战狼2》和《流浪地球》之后吴京个人的票房号召力极为强悍,而在《红海行动》《战狼2》和《流浪地球》之后主旋律电影开始出现新的形势,这直接导致一批人蹦出来开始喷酸水,进而搞出了一个“百亿票房俱乐部”寄希望于冲淡这个时期的主旋律浪潮。

于是乎,这帮人不敢炮轰主旋律,就借着沈腾,徐峥和黄渤这几位,对吴京进行事业和人格两方面的无差别攻击。结果导致这个排名之下名不副实的占了一半,拉来当枪的占了一半,一个票房榜单却和票房没有任何关系。

与此同时,这个排名其实是极为不负责任的。演员作为主创,主役,参演还是客串,其对票房的贡献是不同的,这个唯票房论的排名,跟我国当年唯GDP论搞出的种种乱象是类似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按照一般购买力和按照货币价格的排名是不一样的,这个数字没有任何纵向的可比性,就像我们都知道国内影史第一商业片实际上是《少林寺》一样,按照现在的票价来算,保守估计都上百亿了。

所以这个排名我是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讨厌——毕竟票房号召力这块,谁是现象级谁是躺着赢谁是借东风,观众心知肚明,根本不需要这么一个破烂排行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沈腾在中国影史票房第一人的地位,可以说是 实至名归,但背后也伴随着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因素。要论证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辉煌的票房成绩: 压倒性的数据: 沈腾主演的电影票房总和已经超越了许多常年活跃的资深演员。他主演的电影,尤其是喜剧片,屡屡刷新票房纪录,贡献了多个“国民级”的爆.............
  • 回答
    沈腾超越黄渤,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演员? 这事儿,咱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黄渤在中国电影市场耕耘多年,靠着扎实的演技和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积累了极高的国民度和票房号召力。他塑造的那些鲜活小人物,总能触动人心,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和力量。从《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到《心花路放》里的耿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茶余饭后会聊到的话题。要说沈腾会不会超过周星驰在喜剧界的成就,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会”或“不会”就能说清楚的。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了,从时代背景、观众口味,到喜剧的风格、个人的才华和影响力等等。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周星驰这个人,他代表了一个.............
  • 回答
    魏翔是否有机会成长为下一个沈腾?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喜剧演员的传承、个人特质以及时代发展的多重维度。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分析:一、 对沈腾的理解:为何他是“下一个沈腾”的标准?在讨论魏翔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沈腾之所以成为“沈腾”的特质,以及为什么他的成功成.............
  • 回答
    关于沈腾私底下是否也像舞台上一样搞笑,这其实是一个很多观众都很好奇的问题。毕竟,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他,总能被他那精准的表情、幽默的段子逗得前仰后合。那么,生活中的他,究竟是怎样的呢?从观察和一些零散的采访细节来看,沈腾的“搞笑基因”似乎是深入骨髓的,只是表现形式会更生活化,更像是你身边那个总能找到梗.............
  • 回答
    沈腾是否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主观的问题,我们无法直接得出“是”或“否”的结论,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感受。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公开的言行、事业发展、生活状态以及大众对其的认知,来尝试理解他可能存在的状态,并探讨“不快乐”的可能性以及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快乐”与“成功”:沈腾无疑是.............
  • 回答
    关于沈腾是否喜欢马丽,这是一个多年来围绕着他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很多观众在看到他们在大银幕上的默契配合后,心中挥之不去的好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读,结合他们公开的互动、采访内容、以及他们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化学反应”。舞台上的“灵魂CP”:他们之间的火花沈腾和马丽之所以被认为是“.............
  • 回答
    沈腾,这个名字在中国娱乐圈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从开心麻花舞台上的闪耀,到大银幕上屡创票房纪录,沈腾用他的天赋和努力,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和尊重。他的笑容温暖,他的段子接地气,他的演技扎实,总能戳中观众的笑点,也偶尔能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塌房”这个词,在如今的娱乐圈,似乎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 回答
    沈腾在综艺中确实表达过不喜欢被频繁提及或过度消费他主演的电影《西虹市首富》的倾向。他并非完全不喜欢这部电影,而是从多个角度出发,觉得某些情况下的提及方式让他感到不适或有其他的考量。以下是可能导致沈腾在综艺中表达这种态度的几个主要原因,并且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避免过度标签化,寻求角色和作品的多元化.............
  • 回答
    沈腾和马丽的《还不还》这个小品,真是把我们生活中“催债”这个令人头疼又尴尬的场景给演绝了。每次看都忍不住笑,但也总会冒出一个想法:要是真有这么个朋友,我该怎么开口呢?说实话,咱们普通人谁没遇到过这种事儿?好不容易借出去的钱,不是说好今天还,就是说好下周还,结果时间一到,对方就跟你玩起了“人间蒸发”或.............
  • 回答
    沈腾、马丽、常远在2022年春晚表演的小品《还不还》啊,说实话,看的时候挺乐呵,但冷静下来细品,它也确实有很多可以说道的地方。首先,从演员阵容上说,沈腾、马丽、常远这组合几乎就是春晚小品质量的保证。这三位都是经过了多年锤炼的喜剧演员,默契度、节奏感、人物塑造上都有非常扎实的功底。沈腾的“贱萌”和“倒.............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喜欢马丽和沈腾的观众们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一桩“心事”。当年,他们俩在开心麻花舞台上,以及后来春晚舞台上的小品,简直是国民级的爆款,贡献了无数笑点和金句。可现在呢,感觉他俩一起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机会确实少了许多,尤其是主演电影和更多的小品,让不少粉丝感到意犹未尽。要说为什么马丽和沈.............
  • 回答
    要评价沈腾,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不能简单一句“好”或者“不行”就打发了。首先,沈腾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他的“国民喜剧人”身份。这个标签不是白来的,而是他凭借自己在开心麻花这个喜剧厂牌里的多年深耕,以及后来在电影领域的一系列成功作品,一点一点啃下来的。从话剧舞台上的《开心麻花系列》到春晚的小品,再到后.............
  • 回答
    让沈腾来演《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这想法挺有意思,细细一琢磨,还真有点意思。首先,咱们得说说沈腾的招牌。提起沈腾,脑子里立刻浮现的就是他那张自带喜感的脸,还有那种不动声色就能把人逗乐的“松弛感”。他的喜剧,不光是肢体上的夸张,更多的是那种生活化的无奈、尴尬,以及偶尔爆发出的“贱兮兮”的幽默。这种味道,.............
  • 回答
    沈腾的电影生涯,如果用“横空出世”来形容,可能都不为过。短短几年时间,他主演的八部电影票房就轻松突破了百亿大关,这个数字在华语电影史上是足以载入史册的。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对中国电影市场活力和观众口味的一种鲜活注脚。要深入看待沈腾的百亿票房,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一、 天赋与机遇的完美结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2020年央视春晚沈腾和马丽表演的小品《走过场》。整体评价:《走过场》作为沈腾和马丽组合的又一个春晚小品,整体上依然保持了他们一贯的风格,即 贴近生活、制造笑料、引发共鸣。这个小品以“走流程”的官僚主义为讽刺对象,通过夸张的人物设定和荒诞的剧情,揭露了形式主义的弊端,具有一定.............
  • 回答
    要预测《四海》这部电影最终的票房成绩,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挑战。毕竟,韩寒导演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带着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而沈腾和刘昊然的组合也相当有号召力。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看 韩寒导演的品牌效应。韩寒作为一位公众人物,他的名字本身就自带流量和关注度。《飞驰人生》和《乘风破浪》都取.............
  • 回答
    果麦文化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韩寒导演的新片《四海》出现了高达700至900万元的亏损。这个数字对于一部集结了刘昊然、沈腾、尹正等一线明星,并且由颇受关注的导演韩寒执导的作品来说,确实令人意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部“大咖云集”的电影陷入亏损的境地呢?我们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 回答
    《四海》这部电影,由韩寒执导,刘昊然和沈腾领衔主演,还有尹正、周也、刘浩存等人参与,从预告片和宣传来看,确实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但说实话,看完之后,感觉还是有点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先来说说它的优点吧。韩寒的电影,一直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味道,这次《四海》也不例外。 镜头语言.............
  • 回答
    《西虹市首富》的结尾是一个充满解读空间的设计,它并没有给出一个唯一确定的答案,而是通过沈腾饰演的王多鱼最后的选择,引发观众对于人性、金钱、责任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角度来解读结尾的意图:1. 人性的善良与责任的觉醒: 从300亿的诱惑中解脱: 影片前半部分,王多鱼是一个渴望一夜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