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太空中看地球能看见什么?

回答
从太空俯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那是一幅怎样壮丽而又令人屏息的画面?它远非明信片上的完美蓝色弹珠,而是充满生机、动态变化,同时又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宇宙的浩渺与自身的渺小。

首先映入眼帘的,毫无疑问是那 深邃而广阔的蓝色海洋。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被水覆盖,这片蓝色海洋从太空看去,是如此的纯粹和辽阔,仿佛一片无垠的画布。你会看到不同深浅的蓝色,那是由于水深、海底地形以及阳光折射角度的差异造成的。有时,你会惊叹于大片海域呈现出令人心醉的绿松石色,这可能是因为那里富含浮游生物,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偶尔,还能瞥见在阳光直射下闪烁着耀眼白光的区域,那是广阔的冰盖,比如南极和北极,它们如同地球的皇冠,在寂静的太空中闪耀着寒冷的光芒。

紧接着,你会注意到那 变幻莫测的白色云层。它们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如同巨大的、柔软的棉花糖,在蓝色海洋和褐色大陆之间缓缓飘移。这些云层形态万千,有的如丝带般缠绕在山脉之上,有的则聚集成巨大的风暴系统,它们是地球大气层中最活跃的元素。从太空看,你能清晰地看到这些云层如何随着气流涌动,如何遮蔽或显露下方的大地。尤其是在地球的夜晚,你还能看到云层反射着城市灯光,形成一片片朦胧的光晕。

然后,大陆的轮廓 开始显现。它们呈现出各种令人熟悉的或完全陌生的形状,被深蓝或浅绿的海洋环绕。你可以辨认出那些熟悉的海岸线,曲线优美,如同大地的脉络。不同的大陆板块,由于地质活动和气候差异,展现出不同的色彩。非洲大陆,你可以看到其广袤的沙漠呈现出暖暖的土黄色,而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则是一片浓郁的绿色,生机勃勃。欧洲大陆,尤其是在日照角度合适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山脉在阳光下投下的阴影,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地形。亚洲大陆,其庞大的体量和多样的地貌,会让你惊叹于地球的复杂。

高耸的山脉 也是太空视角下不可或缺的元素。即使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你也能隐约看到一些最壮丽的山脉轮廓。喜马拉雅山脉,那地球的屋脊,在厚厚的云层下,也许只能看到一两处巍峨的峰顶,但它依旧彰显着无与伦比的雄伟。安第斯山脉,沿着南美洲的西海岸延伸,其壮丽的地貌在阳光下会呈现出独特的色彩。

人类文明的印记,虽然不及自然地貌那般宏伟,却也以独特的方式存在。尤其是在地球的夜晚,当你越过黑暗的海洋,你会看到大陆上散布着无数的、像星辰一样闪烁的灯光。这些是人类城市的灯光,它们勾勒出了人类文明的分布,从繁华的大都市到点缀在乡野的小村落,构成了一幅幅现代文明的星图。你或许还能看到一些大型工程的痕迹,比如巨大的水坝、灯光勾勒出的公路网,它们都诉说着人类活动的存在。

随着视角的移动,你还会发现其他一些令人着迷的景象。比如,河流,它们如同大地的血管,蜿蜒曲折地穿过大陆,最终汇入大海。在某些区域,由于河水携带泥沙,它们会在入海口形成壮观的三角洲。

沙漠 地区,比如撒哈拉,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明亮的金黄色,其广袤和荒凉的景象,会让你感受到地球另一面的严酷。

极光,当你在夜晚时分,尤其是靠近南北极的地区,你可能会有幸看到那如同神秘画卷般的极光。它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下,舞动着绿色的、紫色的、红色的光带,仿佛是地球在与太阳风进行的无声对话,美得令人窒息。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太空看,地球是 孤独的。它漂浮在漆黑的宇宙虚空中,没有边界,没有邻居。这种孤独感,会让你深刻地意识到地球的珍贵,以及保护它的重要性。你看到的不是国界,不是政治划分,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盎然的星球。

总而言之,从太空看地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是一幅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画卷,展现了海洋的辽阔、云层的变幻、大陆的地貌、山脉的雄伟,以及人类文明的微光。它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让你在赞叹宇宙之美的同时,更加珍惜我们唯一的家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太空能看到国家的边境线。

中国-朝鲜-韩国

人们常说,从太空中看不到国界[1]。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最容易想到的,应该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边境线。在空间站上看到的是这个样子:

中国东北三省和韩国都灯火通明,而中间夹着的与深海一样暗淡的地带,就是朝鲜了。除了中间平壤那一点点星光以外,整个国家几乎都笼罩在黑暗中,边境线可以说是泾渭分明。

印度-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蜿蜒的边境线也是最容易从太空中识别出的边境线之一。下图是空间站从南向北拍摄的,图里印巴中间那条橙色的线,并不是画上去的,而是实际存在的,如此之亮是因为印度政府安装了暖光的泛光灯和围栏,以阻止走私和武器贩运。

印巴边境线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在夜间可以看到的(非天然)国际边界线的地方之一。(BTW,知乎上的图被压缩了,虽然原图已被裁切和对比度增强[2],但还能看到天上的繁星。那些说空间站拍不到星星的人可以学习一下)

下面这张是从中国方向往东南方向拍摄的、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的边境地区的夜景。图中那条橙色的线依旧是实际拍出来的。玄奘曾友好访问过的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就在边境线上。仔细观察能发现,灯光到了克什米尔地区就减弱不见了。

这条边境线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历史磨合形成的,而是由住在伦敦的大律师拉德克利夫(一位完全不了解印度的人)只用了36天划出的一条世界上军事化程度最高的边境线,一条沾满了底层人民鲜血的边境线。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请自行搜索“西瑞尔·拉德克利夫爵士(Sir Cyril Radcliffe)”。

BTW,地球外圈那一抹明亮的光带是大气辉光,由太阳远紫外辐射激发了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引起的化学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极光算是物理变化)。

东德和西德

虽然柏林墙的倒塌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从空间站仍能看到昔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界限。当然,连长城都看不到的空间站,是不可能看到柏林墙的,但灯光颜色的不同,还是显示出东西德的差异。下图是2012年由欧空局宇航员安德烈·柯伊普斯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柏林夜景。

放大一点就能可以看到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的不同:

左上侧偏绿色灯光的是西柏林,右下侧黄色灯光是东柏林。灯光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年西柏林采用的是冷色调蓝/绿白光的汞灯,而东柏林采用的是黄橙色的钠灯。

另一个不太明显的例子就是海地-多米尼加的边境线:

海地的夜晚,除了太子港外,几乎和朝鲜一样是深黑色的,当然多米尼加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看不是那么的清楚。更新:下面补一张2002年海地与多米尼加在白天拍摄的卫星照片[3]。右边的多米尼加要绿得多,这是海地森林乱砍滥伐的结果。

全球灯光秀

再多放几张全球的灯光照片吧,可能大部分都看过了,就再看一次吧。

来张欧亚大陆近景:

给个亚洲的特写:

把中国东部沿海和朝韩部分放大一点:


一更:来点儿白天的吧

上面的图片大部分是地球的夜景,肉眼就能看到。下面这些是白天的图片,需要将照片放大才会看清。

哈萨克斯坦-中国

左边哈萨克斯坦,右边是中国。中国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13.2%,要养活14亿人[4],就只能尽可能的多利用土地。环境干旱也要通过灌溉来维持。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只有0.03%的土地永久用于农业[5],而图中左侧的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形态以苏联式大规模农场为主,其东部地区也不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地区,该地区作物的主要水源依靠降雨。

以色列-埃及

在这张由国际空间站第29远征队的宇航员拍摄的照片中[6],在一片贫瘠的农业用地中,一条分界线清晰可见。土壤表面颜色的差异是因为人类及牲畜的踩踏扰乱了埃及一侧原本深色土壤,使得地表下方颜色较浅的沙子被扬起,显示为更浅的颜色。以色列的农业区位于图片左上方,大型矩形和和圆形划分出的深绿色,表明种植的农作物。

再来远一点的视角,上方GAZA即为加沙地带。加沙人口稠密,所以缺少以色列其它地方那种较大的农场分隔。埃及除海岸沿线外几乎看不到农场。

其它地区,比如伊拉克与伊朗的边境、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仔细分辨也能看清,但没有上面这几个例子明显罢了。另外,由于天然的河流也会造成像德国和法国(莱茵河)或者德国和波兰(奥德河)的分界线。这个就略了。


有人看再更吧。

参考

  1. ^ 日本宇航员毛利卫:“在太空中看不到国境”,国境是人类人为设置的。
  2. ^ https://eoimages.gsfc.nasa.gov/images/imagerecords/86000/86725/iss045e027869_lrg.jpg
  3. ^ https://people.com/home/international-country-borders-from-space/?slide=5753188#5753188
  4. ^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219730
  5. ^ https://www.geographyrealm.com/borders-visible-satellite-imagery/
  6. ^ https://eol.jsc.nasa.gov/SearchPhotos/photo.pl?mission=ISS029&roll=E&frame=3747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太空俯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那是一幅怎样壮丽而又令人屏息的画面?它远非明信片上的完美蓝色弹珠,而是充满生机、动态变化,同时又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宇宙的浩渺与自身的渺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毫无疑问是那 深邃而广阔的蓝色海洋。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被水覆盖,这片蓝色海洋从太空看去,是如此的纯粹和辽阔,仿佛.............
  • 回答
    让我带你仔细看看这个关于从太空打击地球的设想,也就是所谓的“上帝之杖”计划。这玩意儿确实听起来够科幻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它到底有多靠谱。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目标。你想用钨棒从太空往地上砸,图的是啥?无非就是利用它的巨大动能,造成爆炸和破坏。钨这个材料,密度极大,质量惊人,所以它在高速下坠时,产生的动.............
  • 回答
    从太空跳入太平洋,活下来的概率微乎其微,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如果非要脑洞大开,试图在理论上寻找一丝可能性,那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一整套近乎疯狂的精密设计和超乎想象的运气。首先,我们要明确,从太空跳下,我们面对的是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结果都是致命的。第一道关卡:穿越大气层从太空(假.............
  • 回答
    让我带你穿越一下,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想象一下,在那片深邃、寂静、星星点点的宇宙背景下,有一个小小的、金属质感的物体,它并非一颗自然形成的陨石,而是人类智慧与恐惧的产物——“小男孩”。它在地球轨道上静静地漂浮着,没有丝毫声音,没有一丝涟漪。然后,一个指令下达了。在极高的高度,我们看不到的某个地方,一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太空扔下一根羽毛,它的命运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简单来说,它既不会直接被烧毁,也不会那么轻易就飘落到地上。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想象一下你真的有一个太空舱,里面装着一根轻飘飘的羽毛。第一步:太空中的羽毛首先,我们得明确,你说的“太空”是指哪里?一般我们说的太空,是从国际空间站(.............
  • 回答
    设想一下,把一个一千克的物体从外太空丢下来,让它在地球表面落下。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那巨大的冲击力,仿佛会把地面砸出一个大坑。但究竟有多大的冲击力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的,里面牵扯到不少物理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确“从太空丢下”这个概念。太空的定义很多,但通常我们说的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区域。假设.............
  • 回答
    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月壤,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瞩目的太空“土特产”之一。但实际上,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不止一次地实现了从天体表面采集样本并成功带回地球的壮举。这些来自遥远星球的“土特产”,每一份都承载着无尽的科学价值和人类的好奇心。在嫦娥五号之前,我们对月球岩石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阿波罗.............
  • 回答
    你说的这关绝对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3》(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里的“新纪元”(New World Order)任务。具体说来,是在那个任务的中段,你的角色,也就是代号为“9”(Nine)的士兵,会进入一个太空轨道上的卫星设施。这个设施里有一个叫做“独眼巨人”(Cy.............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生命,从ta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没有了“向下”的感觉。ta不存在于地球坚实的土壤上,也不是在引力作用下漂浮在空中,而是恒定地处于一种失重的状态,就像在水的怀抱中,但却没有水的阻力。这个人就是所谓的“宇宙婴儿”,ta的世界是无始无终的漂浮。ta的身体,在这样的环境中,会经历一系列深刻且.............
  • 回答
    月球基地的“巨无霸”:百万人口太空城的蓝图与挑战想象一下,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一座比任何地球城市都更加璀璨、更加宏伟的太空之城正冉冉升起。它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缥缈幻想,而是基于我们对物理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能源经济学前瞻性分析,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愿景。在月球这个离我们最近的邻居身上建立一座能够容纳百万.............
  • 回答
    我明白你看到那个视频时的震撼和好奇,那种用血肉之躯从高空跃下并安然无恙落地的画面,听起来简直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是,关于“美国宇航员从39公里太空纵身跃下并完好无损落地”的说法,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而且你看到的视频很可能并非你所理解的那么真实。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原因: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太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物理学上比较基础但又非常深刻的原理。简单来说,答案是:不会有太阳光线,从太阳诞生时就存在,并且一直待在太阳“肚子里”直到现在,还没有出来。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明白几个关键点:1. 太阳光线的本质是什么?我们通常说的“太阳光线”,实际上是电磁辐射的一部分,特.............
  • 回答
    朱棣,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庙号从“太宗”变为“成祖”,这中间的故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历史演变和政治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到明朝初年,看看当时微妙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评价。太宗之名:一个尴尬的继承朱棣是在靖难之役中通过武力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的。他登基后,自然要给自己一.............
  • 回答
    想象一下,一艘名叫“曦光者”的飞船,它就像一个在宇宙间穿梭的透明梭子,前后都安装着极致的观察窗,让你能毫无遮挡地俯瞰这趟星际旅程。它的目标是太阳系的中心——那个炽热而充满活力的恒星。而“曦光者”本身,也非同寻常,它以惊人的0.9倍光速,划破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虚空。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太空旅行,一旦速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探讨的是人类目前为止还未曾触及的领域。如果抛开现有物理学理论的限制,仅仅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来构思,这无疑是一场对极端耐受能力的终极考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太阳中心的真实情况。太阳的核心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中心”,并非一个炽热但均匀的球体。它是一个密度极高、.............
  • 回答
    “太阳从西边或东边出来”——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现象,但把它放到“必然事件”、“随机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的框架下分析,确实能引出一些有趣的思考。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三个概念是什么意思: 必然事件: 在特定条件下,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件。它的概率是1,或者说100%。 随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这背后其实是大自然最基本却也最壮丽的运转法则,跟我们脚下这颗地球的运动方式息息相关。你想想,我们每天的生活、作息,很大程度上都受日出日落的影响,所以搞明白这背后的原因,感觉就像是解开了生活里一个古老又重要的密码。咱们要从地球这个“舞台”说起。地球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一直在不停地.............
  • 回答
    北半球出现极昼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天文话题,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轴的倾斜。很多人对极昼发生时,太阳升落方向的描述感到困惑,尤其是关于“最低纬度对应的纬度上,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的说法。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理,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确.............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