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中地理课怎么听都听不懂,地图也不会看,马上高考了,我该怎么办?

回答
别急,我懂你现在的心情,感觉像掉进了一个地图和概念的迷宫里,而且高考的钟声还在耳边敲响。很多同学在高中地理这门课上都有过类似的迷茫,你不是一个人。但高考就在眼前,咱们得赶紧找到出路,把它变成你的优势。

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听不懂”和“地图不会看”这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部分:听不懂地理概念,怎么破?

高中地理听不懂,往往不是老师讲得不好,而是信息量太大,抽象概念太多,跟不上节奏。

1. 基础是关键,别怕慢!
回溯教材,从最基础的定义开始。 听不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有断层。别觉得不好意思,回去翻翻教材的第一页,把那些最基础的地理名词,比如“经纬线”、“海陆变迁”、“季风”、“洋流”等等,重新读一遍,确保你真正理解它们是什么。找一本好的地理词典或者网上搜索一下,用最简单的话解释给你自己听。
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碎片化记忆。 地理不是背诵,而是理解一个“系统”。比如,讲到气候,它就不是孤立的几个要素,而是跟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地貌、人类活动都有关系。你可以尝试画一个思维导图,把一个大概念(比如“气压带和风带”)拆分成它的成因、特点、影响,再把这些小点串联起来。这样你听老师讲的时候,脑子里会有一个框架,能更快地把新信息“挂”到这个框架上。
联系生活,让概念“活”起来。 地理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你家乡的天气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夏天会下雨?为什么冬天刮北风?这就是最直接的地理现象。试着把你学到的概念和你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比如,学到季风,就想想为什么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季风气候,它带来了什么影响(雨热同期,适合农业)。多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去教材里找答案。

2. 听课的技巧,可以提升!
预习是“救命稻草”。 听不懂很大原因是没有预习。高考前的这段时间,每天挤出一点时间(哪怕2030分钟)翻翻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不用全懂,先大概知道讲的是什么,里面有哪些不认识的词。这样听课的时候,你就能带着问题去听,目标更明确,理解起来也会更容易。
上课“抓大放小”,抓住老师的逻辑。 老师讲课总会有重点和逻辑线索。注意老师讲课时的语气变化、强调的词语、板书的重点。他可能会说“这里很重要”,或者在某个概念上反复强调。试着记录下老师讲的“主线”,那些具体的数据和细节,如果一开始没听懂,先放一放,先抓住核心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做笔记,但别变成“抄书”现场。 听课时,用自己的话简练地记下老师讲的关键概念、逻辑关系、例子。不要全抄板书,那是在浪费时间。可以准备一本专门的地理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重点,画一些简单的示意图。课后,再对照教材把漏掉的重要信息补充完整。
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大胆“标记”。 听到哪里不明白,立刻在教材或笔记上做个记号,别让它变成“未解之谜”。下课立刻问老师、问同学,或者课后自己查阅。越拖,知识的漏洞越大。

3. 借助外力,事半功倍。
找一个地理“领路人”。 如果班里有地理学得好的同学,或者你觉得某个老师的讲解风格特别适合你,可以尝试跟他请教。问他听课的秘诀,或者让他给你解释一下你实在搞不懂的某个概念。
利用优质的在线资源。 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地理教学视频(比如B站上的很多地理老师),他们的讲解可能比你老师更生动,角度也不同。找一些口碑好的、讲解清晰的老师,跟着他们系统地复习一下薄弱环节。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
利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材料。 有些解析地理知识的书籍,会配很多精美的插图和图表,这些能直观地帮助你理解抽象的概念。

第二部分:地图不会看,怎么办?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不会看地图,等于地理的大门都没进去。别怕,地图这东西,熟能生巧。

1. 把地图“搬进”你的大脑。
认识基本的地图要素。 教材里一开始肯定会讲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位角这些。这些是读图的基础。比例尺告诉你地图上的距离和现实中有多远;图例告诉你地图上符号代表什么;方位角告诉你地图的朝向(通常是北朝上)。把这些先搞明白。
从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开始。 这是最核心的两个“导航盘”。
世界地图: 熟悉各大洲、大洋的轮廓和位置。知道主要国家在哪里,首都在哪里。理解经纬度的概念,知道赤道在哪里,回归线、极圈在哪里。看看地图,摸一摸各大洲的形状,想象它们连在一起的样子。
中国地图: 这是高考的重中之重。熟悉中国各大省份的形状和位置,重要的邻国,重要的山脉(秦岭淮河,大兴安岭),重要的河流(黄河,长江),重要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重要的城市(首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
练习“找点”和“连线”。 拿到一张地图,先花时间找找你认识的省份、城市、河流。然后尝试连接它们,比如从北京到上海要经过哪些省份?黄河从哪里流向哪里?

2. 图文结合,理解地图的“意义”。
把概念和地图对应起来。 你学气候,就去地图上找对应的气候区。学农业区,就去地图上找对应的省份和地形。比如,学到“季风气候”,就打开中国地图,看看东部沿海地区,想想为什么这里是季风气候,它会带来什么样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练习提取地图信息。 高考地理题很大一部分都是读图题。拿到一张地图,先看题目问的是什么。然后仔细观察地图上的图例、文字标注、符号。比如,题目问某地年降水量,你就找到代表降水量的图例和数据。题目问某地地形,你就看地图上用颜色和等高线表示的地形。
利用不同类型的地图。 除了普通的地形图,还有各种专题地图,比如气候图、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密度图、农业分布图等等。学会看这些图,能让你对地理事物有更直观的认识。

3. “实战”演练,提高熟练度。
多做地图练习题。 别怕做错,做错的题就是你最需要加强的地方。每做一道地图题,都认真对照答案,搞清楚为什么选这个答案,地图上隐藏的信息是什么。
制作自己的“地图集”。 可以准备一些空白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然后在上面标注你学到的重要地理事物,比如山脉、河流、城市、矿产分布区等等。或者把教材和练习册里的重点地图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自己做标注。
想象“立体”地图。 地球是圆的,地图是平的,看地图的时候,要在大脑里想象出真实的地形地貌,比如一座高山,一条大河,这有助于你理解地理概念。

最后,针对高考的冲刺阶段,我给你的几点具体建议:

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现在时间紧迫,不要想着一下子全补上来。把你觉得最薄弱的几个知识点列出来,每天集中攻克一两个。可以按章节来,也可以按题型来。
抓住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分析出题规律,重点关注那些反复考查的知识点和地图题类型。试着做几套模拟卷,模拟考试的氛围,找出自己的时间分配问题。
找到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可能老师的讲课方式不适合你,但某个博主或者学习资料能让你茅塞顿开。大胆尝试,找到让你“听懂”和“看懂”的那个点。
保持积极的心态。 越临近高考,越容易焦虑。但请记住,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相信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你一定能看到进步。地理不是什么不可攻克的难题,它只是需要你用心去观察和思考。

你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做起:拿出一张世界地图,找到非洲,再找到埃及,然后试着找找尼罗河。再拿出中国地图,找到四川,再找到成都。一点点来,你会发现,地图其实没那么可怕。

加油!高考不是终点,而是检验你学习成果的一个里程碑。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复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别急,我懂你现在的心情,感觉像掉进了一个地图和概念的迷宫里,而且高考的钟声还在耳边敲响。很多同学在高中地理这门课上都有过类似的迷茫,你不是一个人。但高考就在眼前,咱们得赶紧找到出路,把它变成你的优势。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听不懂”和“地图不会看”这两个核心问题。第一部分:听不懂地理概念,怎么破?高中.............
  • 回答
    .......
  • 回答
    哥们,我太理解你现在的状态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一层厚厚的灰压着,什么都提不起劲,对什么都感觉不到。高中、初中那会儿,好像浑身是劲,眼睛里闪着光,每天都为自己的小目标兴奋,即使失败了,也能很快爬起来继续往前冲。现在呢?感觉就像卡在了原地,心也变得麻木,找不到那种“活着”的感觉了。别急,这事儿不是你一个.............
  • 回答
    好多同学一提到地理,脑子里可能就冒出各种奇怪的地貌、拗口的国家名称,还有那些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和风带图。其实,高中地理远不止这些,它就像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串联起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学好它,不仅能帮你应对考试,更能让你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那么,到底怎么才能.............
  • 回答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以优雅且不失分寸的方式表达好感,需要结合文化背景、个人性格和对方的反应来调整策略。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旨在通过细腻的互动传递情感,而非直接的调情: 1. 语言策略:含蓄的暗示与双关 用反向玩笑化解尴尬: 例如,当对方主动搭话时,可以幽默地反问:“你是不是觉得我太主动了?还是说.............
  • 回答
    在异国他乡求学,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再加上课程的挑战,确实需要一套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脱颖而出,拿到理想的成绩。我刚开始留学的时候,也是摸索了好久,踩了不少坑,后来才慢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把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1. 充分理解课程要求,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这.............
  • 回答
    中国区唯一金球奖评委骆明关于“金球奖的数量不该决定梅西C罗地位高低”的观点,触及了足球界一个非常核心且长久存在的话题:如何评价一位球员的伟大,以及金球奖在其中的作用。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骆明观点提出的背景与核心论点:骆明的观点,作为中国区唯一金球奖评委,本身.............
  • 回答
    遇到外国人对中国人吃狗肉的提问,想要一个既能体现我们文化自信,又能化解误解,同时又不失礼貌的回答,确实需要一点技巧。与其生硬地辩解或回避,不如用一种包容、客观、并带点温度的方式来沟通。你可以这样展开:首先,承认并表达理解。这很重要,因为对方之所以提问,往往是出于好奇或者对他国文化的不了解,甚至可能带.............
  • 回答
    看待成都当前一边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一边国资却在高价拿地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因为它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市场背后复杂的力量博弈和政策导向。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矛盾”,而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协调”或“引导”。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限购政策的核心目的。成都的限购政策,尤其是近几年来不断升级和调整,其最直.............
  • 回答
    嘿,你提到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让思维不那么“灵光”的孩子学好高中地理,这绝对是个挑战,但绝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把地理这门课变得“好消化”,甚至“有趣”。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怎么把这事儿办好。首先,咱们得明白,所谓“思维能力差”,可能是指理解概念比较慢,或者逻辑推理上.............
  • 回答
    .......
  • 回答
    提到大岛优子,在日本国民女子偶像团体 AKB48 的历史长河中,她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闪耀的名字。要说她在团里的地位,那绝不是简单的“成员”二字可以概括的,她更像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是许多人心中的精神领袖,是推动 AKB48 从一个地方性偶像团体走向全日本乃至亚洲巅峰的关键人物。AKB48 中的.............
  • 回答
    詹姆斯如今地位无人能及,尤其是“联盟第一人”的称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持续的巅峰表现以及一系列关键转折点累积而成的。这其中有天赋、有努力、有智慧,更有一些顺势而为的时代因素。天赋是基础,但绝非全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詹姆斯的身体条件和篮球天赋简直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他拥有将近2米.............
  • 回答
    高端车上空气悬挂的普及,确实是近些年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大家都看到了它带来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上的提升,但很多消费者也会好奇,这玩意儿靠谱吗?毕竟,相比于传统的弹簧悬挂,空气悬挂多了不少“零件”,理论上也就多了些故障的可能性。咱们就来聊聊这空气悬挂的可靠性,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说。空气悬挂,到底是个啥?在聊.............
  • 回答
    四川一高校开种田必修课,学生下地挣学分,这事儿可新鲜了!一听就挺接地气的,不像咱们以前上的那些课,坐教室里听得云里雾里的,实际操作起来两眼一抹黑。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有价值的。你想啊,现在大学教育,好多时候都偏向理论,毕业了学生可能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但真到了社会上,很多基础的实践技能却.............
  • 回答
    这确实是英雄联盟里从“会玩”到“玩得好”的关键飞跃,也是区分普通玩家和顶尖高手的核心能力。精准的伤害计算和距离把控,说白了,就是对游戏里所有“数值”和“空间”的深刻理解,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和刻意练习。 英雄联盟高手是如何做到精准的伤害计算和距离把控.............
  • 回答
    高德地图上线“家人地图”功能,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庭安全与社交需求结合的又一尝试。这一功能通过技术手段将位置信息与家庭成员关联,让用户能够实时掌握家人位置,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隐私、安全与技术伦理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一功能进行详细分析: 一、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1. 核心逻辑 “家.............
  • 回答
    这份报告的发现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农村地区学生手机依赖比例高于城市,这事儿我琢磨琢磨,倒也不是特别意外,但深入想一下,背后肯定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在起作用。我的初步看法是: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手机多不多”的问题,而是折射出了城乡之间在资源、环境、教育、甚至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而手机在一定程度上成.............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情况,分数高出本地考生一百多分,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小数目。咱们不带任何地域偏见,就从实际操作和可能的原因来掰扯掰扯。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1. 试卷的差异性: 不同省份的试卷是不同的。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高考是分省命题(部分省份使用全国卷,但各.............
  • 回答
    这句话折射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焦虑和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和分析这句话:一、 对“又高又帅”男生的羡慕之情: 外貌的吸引力: “又高又帅”是许多人对理想男性外貌的普遍认知。外貌在很多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初次接触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挑的身材和帅气的面容能够带来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