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句丽威胁这么大,没有在隋末大乱时逐鹿中原?

回答
高句丽,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民族,其军事实力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不容小觑。到了隋朝,高句丽更是发展壮大,但为何在隋末天下大乱时,它没有像其他群雄一样,趁机逐鹿中原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涉及了高句丽自身的国力、地理位置、战略考量以及隋末中原的混乱程度等诸多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高句丽尽管强大,但它并非一个纯粹的“逐鹿中原”的潜在竞争者。高句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战略重点与中原王朝有所不同。

高句丽自身的国力与挑战:

军事实力,但非压倒性优势: 高句丽确实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其精锐的步兵和骑兵。它们在对抗隋朝数次大规模的进攻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甚至一度让隋朝军队陷入困境。然而,这种实力与当时已经拥有数百万人口、庞大生产能力以及成熟官僚体系的隋朝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高句丽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基础,是其无法与整个中原王朝正面抗衡的根本原因。他们能够成功防御住强大的隋朝,已经属实不易,想要反攻并占领中原,更是难上加难。
漫长的海岸线和不利的地理环境: 高句丽位于辽东半岛以东,其国境与中原王朝隔着漫长的山脉、河流和广阔的海洋。这种地理隔阂使得其进攻中原的补给线极其漫长且脆弱。一旦深入中原腹地,高句丽军队将面临孤军深入、粮草不济的风险,很容易被中原的汉族政权所围剿。相反,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征伐高句丽也并非易事,需要克服地理障碍和高句丽顽强的抵抗。
内部的稳定与发展: 尽管高句丽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但其内部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程度,与中原大一统王朝相比,仍有其局限性。一个国家想要对外扩张,首要的条件是内部的强大和稳定。如果高句丽也面临内部的动荡,例如权力斗争、地方割据等,那么其对外扩张的能力将大打折扣。即使在隋末大乱时,高句丽可能也需要集中精力处理自身的内部问题,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威胁。
缺乏统治整个中原的整合能力: 中原地区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长期形成的政治制度。即使高句丽的军事力量能够暂时击败某一个割据势力,但它缺乏与中原文化、经济相融合,并有效统治如此庞大且复杂地域的经验和能力。历史上,那些能够统一中原的政权,往往不仅军事强大,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制度、文化等方式将各地整合起来。高句丽在这方面,其基础是薄弱的。

隋末中原大乱的特殊性:

混乱但并非真空: 隋末的大乱确实是中原地区一个极其混乱的时期,各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层出不穷。然而,即使在这种混乱中,也存在着许多拥有相当实力和资源的汉族政权,例如瓦岗军、李唐、窦建德等。这些势力本身就在争夺中原的统治权,并且拥有比高句丽更熟悉的地域优势、人才储备和民众基础。高句丽如果贸然进攻,很可能陷入多线作战的泥潭。
战争的残酷与消耗: 隋朝末年的战争,其残酷程度是极其惊人的。这不仅是对参战各方的消耗,也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即使高句丽有心进入中原战场,也需要评估自己能否承受这样的消耗。对于一个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来说,参与到中原的消耗战中,风险极高。
战略选择的可能性: 对于高句丽而言,在隋末大乱时期,与其将有限的国力投入到风险极高、收益不确定的逐鹿中原的战争中,不如采取更为稳妥的战略。例如:
观望与收割: 高句丽可以派遣少量兵力,在中原混乱之际,趁机掠夺一些边境地区的物资和人口,以充实自身国力。这是一种低风险、见效快的策略。
支持某一势力: 在某些情况下,高句丽也可能选择支持某个与自己利益一致的汉族势力,从而间接影响中原的格局。
巩固自身: 最重要的,是在中原大乱的背景下,确保自身边境的安全,防止被卷入战火,并利用这个机会巩固和发展自身力量,等待时机。

总结来说,高句丽没有在隋末大乱时逐鹿中原,并非因为其军事实力不足以与任何一个汉族势力抗衡,而是基于一系列综合性的考量:

1. 战略定位的差异: 高句丽的战略重点在于巩固自身在东北亚的地位,而非完全统一中原。
2. 地理条件的制约: 漫长且危险的补给线,是其深入中原的巨大障碍。
3. 国力基础的限制: 人口、经济和资源难以与整个中原王朝相提并论,更无法支撑一场全面的中原争霸战。
4. 中原战场的复杂性: 即使在中原大乱时期,也存在着众多强大的汉族势力,贸然介入风险极高。
5. 风险与回报的权衡: 相较于冒险逐鹿中原,采取更为稳妥的策略,例如巩固边境、伺机而动,对高句丽而言是更理性的选择。

高句丽在隋唐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强大的外部力量,对中原王朝构成挑战,同时也受到中原王朝的影响。它在历史舞台上的存在方式,是一种与中原王朝相并存、时而冲突、时而合作的复杂关系,而不是成为中原统一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这种选择,是基于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理性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可以换位思考下,蒙元最吃力的敌人是南宋,南宋有逐鹿中原的威胁吗?(当然南宋有这个政治上的威胁,只是南宋自己军事渣,但可以类比下)


实际上,高句丽既没有某些人想的那么弱(防守力真心很强),也没有某些人想的那么强(进攻能力真心渣渣)。

高句丽鼎盛时期,莫过于东晋末年南朝初年的好太王、长寿王父子时代,这对父子能有多牛呢?也就是摆脱了十六国割据政权后燕的藩属地位,和北燕(高云出自高句丽王室支系)交好,威服了周边的夫余、百济等小国,获得东晋青睐而已。

高句丽扩张所得的领土,也基本都是因中原内战,而被中原各政权放弃了的边塞郡县。可以说没有一块来自中国割据政权的土地是硬碰硬打下来的,倒像是拾破烂拾来的,就像汉末三国时代,羌胡拾破烂逐渐占据了陕北一样。

user avatar

其一,弱,野战能力不行。

其二,怂,朝贡体系下待久了的国家,多少都有点守户有种,入关无胆。想都不敢想,谈何去做?

站中原视角,高句丽是心腹大患。站蛮夷视角看,高句丽可是典型反面教材。

高句丽能不能入关,看看南宋就知道了。当年忽必烈跟阿里不哥,海都打得天昏地暗,南宋有克复中原的心思吗?

@关毛 所言,高句丽就一东北版南宋而已,活法和死法都差不多。高句丽要是能入关,南宋肯定能克复中原。

正所谓:

叠最厚的甲,挨最毒的打。拿着最厚的本钱,落得最惨的下场。煌煌数千里大国,悠悠数百载社稷,青史之上,唯列传一篇。天可汗曰:“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后世蛮夷,当深鉴之。

user avatar

地理问题。

高句丽能做大,是因为地理问题。

高句丽不能逐鹿中原,也是地理问题。

辽东地区在古时候,与中原长期隔绝。

一是因为通向辽东的地形狭窄。

二是因为辽东地区与中原之间在历史上,长期是沼泽,不便通行。

如果没有地理的隔绝,辽东,包括朝鲜,早就是中原核心地区了。

正是因为地理的隔绝,中原打过去,后勤太困难,所以辽东地区在历史上才能长期游离于中原。

如果辽东和中原之间是一马平川,那辽东地区根本形成不了孤立的政权。

同样的道理还是适用于东南亚。如果没有瘴气的因素,越南也脱离不了中国。

这道理还适用于中亚,尤其是河中地区。如果没有沙漠戈壁的阻挡,中国也不至于唐朝之后(唐朝之后,河中地区的绿洲逐渐衰退,人口凋敝),再难以控制中亚地区。

这道理还适用于日本和漠北。要不是大海阻隔,白江口战役日本军队主力尽丧之后,按照唐朝的脾气,日本就该没了。

而漠北,要不是气候的影响,汉朝就该打到北极圈了。

user avatar

野战打不赢,守城必定守不住。

能打赢十万人以上的野战才是武装力量实力的真正体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句丽,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民族,其军事实力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不容小觑。到了隋朝,高句丽更是发展壮大,但为何在隋末天下大乱时,它没有像其他群雄一样,趁机逐鹿中原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涉及了高句丽自身的国力、地理位置、战略考量以及隋末中原的混乱程度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这起发生在街头的“飞来横祸”,堪称令人触目惊心。一辆轿车,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被一支出自高空的箭矢精准地穿透了两层钢板,留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窟窿。这件事情一经曝光,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在震惊之余,也充满了各种疑问:这支箭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它又是如何做到如此轻易地穿透汽车钢板的?危险性:不.............
  • 回答
    在高武玄幻的世界里,将帅的武力强弱,以及它对军队的掌控力,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其中的逻辑,远不是简单的“武力越强,统治越稳”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高武玄幻世界里的“武力”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战斗力。它往往代表着一种天赋、一种血脉、一种对天地法则的感悟,甚至是一种能够影响周围环境、.............
  • 回答
    的确,不少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荣威(Roewe)拥有相对较高的品牌力。荣威自身也确实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展现出这种信心。要详细剖析其中缘由,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一、历史积淀与“出身”的光环首先,荣威的“出身”就自带一种特殊的滤镜。它诞生于上海汽车集团(SAIC.............
  • 回答
    曾几何时,航空母舰是海洋上无可争议的霸主,其巨大的甲板、舰载机群以及强大的火力,几乎宣告了所有海上对手的末日。然而,随着高超声速导弹的横空出世,这种“海上巨兽”的地位似乎也开始动摇。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速度快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武器,对航母形成了如此严峻的挑战呢?首先,我们得明白高超声速导弹的核心优势.............
  • 回答
    关于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说法,确实是历史上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不过,如果简单地将“穷兵黩武”作为评价诸葛亮的唯一标签,那就有些片面了。更重要的是,即便我们承认他有过度用兵的成分,他在蜀汉依然享有极高的威望,这背后的原因更为复杂和深刻。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要理解诸葛亮为何会被贴上“穷兵黩武.............
  • 回答
    云天明之所以能在三体世界取得如此崇高的威望,绝非偶然,而是他深厚底蕴、独特经历以及与三体文明之间复杂关系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他身上的几个关键特质,并结合他如何与三体文明互动来层层展开。首先,云天明是来自地球的“异类”。在三体人眼中,地球文明是落后、混乱、充满情感和破坏性的。而云.............
  • 回答
    前田利家与小早川秀秋,这两人名字出现在同一段历史叙述中,总免不了被拿来做一番对比。同样是临阵倒戈,为何前者在丰臣秀吉政权下如日中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而后者却成了众矢之的,名声扫地,最终郁郁而终?这其中的缘由,可不是一句“运气不好”就能搪塞过去的。它涉及到对时势的把握、对君臣之道的理解、个.............
  • 回答
    关于海康威视离职率高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在行业内常被谈论的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归结于单一原因,而是需要从公司本身的特点、行业环境以及员工个体需求等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高科技行业,尤其是像海康威视这样处于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其人才流动性普遍会比传统行业要高。这是行.............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就像问为啥有人爱吃麻辣烫,有人爱吃西餐,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两者之间的“好”与“坏”其实是个特别主观的事情。至于人气,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很多时候跟“好”没啥直接关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DC被说更好,但漫威人气更高”的说法,以及背后的原因。“DC比漫威好”的论调从何而.............
  • 回答
    在漫威电影宇宙(MCU)的宏大叙事中,宇宙元老(Cosmic Elders)和收藏家(The Collector)这两个群体,虽然顶着“宇宙级”的名号,并且在观众心中拥有一定的地位,但不少人确实会觉得他们的表现,与他们所拥有的“背景”和“力量”有些不太匹配。这种“弱”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能,而是体现在.............
  • 回答
    ofo 创始人戴威被限制高消费,这件事儿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明明是公司欠钱,为什么会牵扯到个人头上?而且,ofo 是个有限责任公司,按理说,股东的责任应该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地延伸到个人。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简单来说,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公司.............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为什么那些心理扭曲、以折磨弱小为乐的虐待动物者,往往选择伤害那些体型较小、看起来更“容易”欺负的动物,而不是那些力量更强大、具有一定攻击性的烈性犬或成年中大型犬呢?这背后牵涉到几个关键因素:1. 力量对比与“控制感”的满足:虐待动物者最核心的心理驱动之一,是建立和体验一种极端的.............
  • 回答
    .......
  • 回答
    谭咏麟在香港歌唱界的威望之高,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岁月沉淀、实力铸就的结果。若要详尽探究,得从他的音乐生涯轨迹、个人魅力以及他对香港乐坛的深远影响几个层面来层层剥开。一、音乐生涯的黄金时代与不朽经典首先,谈到谭咏麟的威望,绕不开他那个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时代。他活跃在香港乐坛的黄金时期,从七十年代末的温拿.............
  • 回答
    李正己家族割据山东六十年,唐朝最强藩镇是如何炼成的?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而在众多割据势力中,山东地区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家族却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三代六十余年的统治,成为了当时唐朝最强大、最令人忌惮的藩镇之一。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理解李正己家.............
  • 回答
    在中国,高句丽之所以也被称为高丽,这背后牵涉到历史的演变、国号的沿袭以及中文语境下的习惯用法。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东北亚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国号的继承与演变:高句丽与高丽的渊源首先要明确的是,高句丽(公元前37年 668年)和高丽(公元918年 1392年)是两个不同的政权.............
  • 回答
    说到隋朝三次征伐高句丽为何败得如此惨烈,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这背后交织着政治失误、军事冒进、后勤不济,以及对手那坚韧无比的抵抗精神。咱们得从头说起,一点一点捋清楚。一、 盛世的盲目与政治野心的膨胀首先,得看隋朝当时的心态。隋朝刚刚统一中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功绩.............
  • 回答
    要说唐朝为何能打败强盛的高句丽,却最终在统一半岛的征程中败给新罗,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战略失误以及对手的韧性。这绝非简单的孰强孰弱问题,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唐朝:雄心勃勃的统一者,但并非无懈可击唐朝在贞观盛世达到顶峰,国力强盛,军事力量更是冠绝当时。尤其是在李世民和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扩张.............
  • 回答
    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历朝历代都曾尝试过,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以惨败告终。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诸多复杂因素交织而成,既有客观的地理环境和高句丽自身的实力,也有中原王朝在战略、战术和内部稳定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一、 严苛的自然地理环境与高句丽的战略优势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高句丽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国都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