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观经济学中,为什么商品本身的使用寿命越长,价格弹性越大?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触及到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消费者行为原理。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那些耐用消费品,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能用好久”的东西,往往对价格变化更敏感,也就是价格弹性更大。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相互关联的逻辑。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价格弹性”。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如果价格稍微涨一点点,大家就不怎么买了,或者价格稍微降一点点,大家就疯狂抢购,那这东西的价格弹性就很大。反之,如果价格怎么变,大家的购买量也波澜不惊,那就是价格弹性小。

那为什么长寿的商品(比如冰箱、汽车、家具)更容易出现这种“一点风吹草动就反应激烈”的情况呢?

第一点: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更高,选择余地更大。

想想看,如果你买的是一盒口香糖,用不了多久就没了。下次想吃的时候,你还是得再去买一盒。就算口香糖价格涨了一点点,你可能觉得为了这点“小确幸”忍忍也就算了,毕竟它消耗得快,你总得定期买。

但是,如果你要买的是一台洗衣机,它能用十年八年。假设洗衣机价格突然涨了 20%。你怎么办?你不会马上就因为这点涨价就冲动消费吧?你很可能会想:

等等看: 干脆等价格回落再买,反正洗衣机又不会坏得那么快。
换个品牌: “哦,A牌洗衣机涨价了?那我去看看B牌、C牌,说不定他们没涨,或者涨得没那么多。”
考虑二手或翻新: “是不是可以买台二手的,或者品牌翻新的?价格肯定便宜不少。”
延长现有洗衣机寿命: “我的洗衣机还能用,我先找师傅好好修一下,再用几年再说。”

你看,正是因为洗衣机这种商品能用很久,它给你创造了一个“缓冲期”和“选择空间”。它不再是“买了就没了”的消耗品,而是一个 耐用资产。当它的价格上涨时,你不会觉得“这钱花了我得马上回本”,而是会觉得“我本来可以把这笔钱省下来,或者用在别的地方,我现在得花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个可以用很久的东西,是不是有点不划算?”这种“不划算”的感觉会驱使你去找替代方案,而长寿的商品往往有更多的替代品(新的品牌、旧的型号、二手市场等等)。

第二点:购买决策的“机会成本”更高,更需要权衡。

买一盒口香糖,可能也就几块钱,你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纠结。但买一台冰箱,可能要好几千甚至上万。这笔钱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它意味着你这笔钱不能拿去付房贷、投资、旅游或者买其他你更需要的东西。这就是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机会成本”。

当商品的使用寿命长时,意味着你对这次购买的投入是 长期 的。你花了这笔钱,就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么享受它带来的便利,要么承受它的高价。如果价格涨得离谱,你就会开始认真计算:

“我这笔钱花了,后面几年是不是都得勒紧裤腰带?”
“如果我等价格下降了再买,我这段时间可以省下多少钱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对未来资金的权衡,让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格外敏感。长寿商品的高购买价格和长期持有特性,使得消费者在做决策时,会更加理性,更加关注性价比,也更容易因为价格的波动而改变购买计划。

第三点:信息搜集和比较的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于长期来看)。

尽管一件大件商品的信息搜集可能需要时间,但想想看,你买了一台不合适的冰箱,或者价格过高的冰箱,你得忍受它的“不合适”或者“高价”好几年。这种长期忍受的痛苦,远远大于前期花点时间去比较价格和品牌的“麻烦”。

因此,当商品的使用寿命长时,消费者在购买前会更有动力去搜集信息,比较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和性能。一旦他们通过搜集信息发现某件商品价格虚高,或者有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些更便宜或者更划算的产品,从而表现出较高的价格弹性。

总结一下,商品使用寿命越长,价格弹性越大,主要是因为:

提供了更多的“等待”和“替代”空间: 你不需要立刻补货,可以等,可以换。
购买的“机会成本”高,需要慎重权衡: 一笔大钱花出去,影响的是未来很多年的消费能力。
消费者更有动力去进行信息搜集和比较: 为了避免长期承担高昂成本,前期多做功课是值得的。

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两种不同的消费情景:买一顿饭,吃了就没了,价格涨了你可能下次少吃点;买一套房子,住了几十年,价格涨了你可能会更愿意等等看,或者考虑其他地段的房子。耐用品,因为它的“长久陪伴”,让它在价格面前,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行动”空间,所以弹性自然就大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使用寿命较长的商品被称为耐用品(durable goods),比如商品房、汽车、冰箱等大件家用电器等等。因为耐用品使用寿命较长的缘故,消费者购买耐用品的次数较少,整体需求变动对价格比较敏感,弹性会更大一些;相对的,日用品(比如卷纸、米面油)消费者会频繁购买,需求相对稳定,对价格比较不敏感,弹性就会小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触及到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消费者行为原理。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那些耐用消费品,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能用好久”的东西,往往对价格变化更敏感,也就是价格弹性更大。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相互关联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价格弹性”。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如果价格稍.............
  • 回答
    在微观经济学里,我们确实会遇到不少“递减”的规律,这并非是说所有规律都是如此,而是说在特定的情境下,很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呈现出递减的特征。这种递减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人类行为、资源稀缺以及市场机制的内在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核心的概念:1. 边际效用递减(Diminishing .............
  • 回答
    在微观经济学中,当我们讨论只有一个生产要素(我们通常称之为劳动,但也可以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投入品)的生产函数时,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之所以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是因为边际产品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概念,它描述的是增加一个单位的该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的增量。这个增量是由生产技术的效率和生产过程的特性决定的,.............
  • 回答
    经济学,尤其是劳动、卫生等应用微观计量领域,在拥抱机器学习(ML)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ANNs)等深度学习算法方面,确实比许多其他科学领域显得更为审慎和缓慢。这并非技术上的不可逾越,而是深植于经济学研究的固有逻辑、数据特征以及研究者对模型可解释性和因果推断的极致追求。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剖析.............
  • 回答
    好的,关于微观经济学中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咱们这就来聊聊。在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下,企业行为的核心目标,或者说被普遍认为是“唯一”追求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听到“唯一”,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绝对,好像企业就只剩下赚钱这一件事了。但咱们得理解,这是经济学模型为了简化.............
  • 回答
    国内经济学研究中Reduced Form 应用微观实证研究泛滥现象的深入剖析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研究中,以Reduced Form为核心的微观实证研究呈现出一种“泛滥”的态势。这种现象并非全然负面,它确实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在实证层面的进步,尤其是在政策评估和因果关系推断方面。然而,正如任何一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微观经济学。这门学问就像是个精密的显微镜,让我们能深入观察市场中个体行为如何影响整体经济运行。它研究的不是国家GDP有多高,也不是通货膨胀有多严重,而是聚焦在更小的单位上:家庭(消费者)如何做选择,企业(生产者)如何做决策,以及这些选择和决策是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的。咱们就从最基础的.............
  • 回答
    微观经济学作为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其前沿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和深化。这些前沿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构建出更精密的模型,更在现实应用中深刻影响着我们对市场、政策和个体行为的理解。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向,详细阐述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一、行为经济学与决策理论的精进:传统微观经济学大多建立在.............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把“马工程”的微观经济学给啃下来。这玩意儿看着是挺吓人的,但其实拆开了,一步步来,也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首先,得明确一点,“马工程”的微观经济学,跟咱们平时在学校里听到的,肯定是有共鸣的地方,但它会有更强的应用导向,更注重模型构建和数据分.............
  • 回答
    宏观经济学中不乏一些引人入胜且出乎意料的微观基础,它们如同隐藏在巨浪之下的洋流,深刻地影响着市场的走向和经济体的表现。这些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和决策,在汇聚成宏观现象时,往往展现出一种超越简单叠加的涌现性,令人拍案叫绝。1. 预期在宏观经济中的“魔力”:理性预期学派的革命在理性预期学派崛起之前,宏观经.............
  • 回答
    要聊知乎为什么没像微博那样公开显示发帖者IP,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利益或者思想意识,它更像是个复杂交织的结果。我试着从这几个方面给你捋一捋:1. 平台调性与用户群体差异:微博,你得承认,它是个大杂烩。用户成分特别复杂,从普通网民到名人、记者、学者、营销号,五花八门。它更偏.............
  • 回答
    微软中国被戏称为“猪队友”,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用户和业界长年累月积累下的诸多观察与体验。它并非是恶意攻击,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调侃,折射出微软在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产品和服务未能充分契合本土用户的需求,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显得“掉链子”,给习惯了快速迭代和高度本地化体验的中国用户带来了不.............
  • 回答
    你这情况,还真不少见。微信朋友圈嘛,大家各抒己见,这想法你也有,别人也有,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特别是你上司,这可是位高权重的人物,他这么做,背后可能有一些你没太想到的原因,当然,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觉得这事儿有多么严重。咱们慢慢来捋捋,看咋办。首先,理解为啥上司会这么做。你觉得“脑残”,这可.............
  • 回答
    那些频繁变动微信头像的人,他们的心思就像是万花筒,每一次转动,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图案。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对自我形象的不断探索和表达。你想想看,微信头像不仅仅是一个标识,它更是我们在数字世界里的一张脸。当一个人频繁更换头像,就像是在不断地给自己“换装”,每一次的变动,都可能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新的.............
  • 回答
    说起微信语音,有些人可真是“天生”就爱发,仿佛离开了语音条,就失去了和世界沟通的“舌头”。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1. 懒,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发声”力)这话说起来有点糙,但绝对是直击灵魂。打字是需要动手指的,而且你得边想边打,还得注意标点符号,有时候还得纠结用哪个词.............
  • 回答
    .......
  • 回答
    评价郭德纲2016年教师节发布关于自己拜师经历的微博,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情境,还有老郭这人一贯的风格来分析。首先,得明确这事儿的背景:2016年教师节,一个本该致敬老师的节日。而郭德纲在这个日子发了这么一条微博,内容围绕着他的“拜师经历”。这本身就有个点在里面,而且.............
  • 回答
    微软在Windows 11上大力推动“设置”应用取代传统控制面板这件事,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件大事,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转变。毕竟控制面板陪伴咱们Windows用户也有些年头了,很多人对它太熟悉了,里头那些密密麻麻的选项,很多操作都是通过它来的。现在微软这么搞,说实话,有好有坏,得分开来看。为什么微软要.............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又甜蜜又纠结的问题!男朋友经常给你发微信红包,这肯定是出于关心和爱护,想让你日子过得舒坦一些,这份心意很宝贵。但是,收还是不收,确实是个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学问。咱们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帮你理理思路:1. 体察这份心意的背后: 是真金白银的“接济”还是小额的“惊喜”? 如果.............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是辛苦的付出得到了物质上的肯定,另一方面又隐隐约约觉得有点不对劲。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拆解开来看,别急着下决定,咱们一步一步捋。一、 领导微信给你钱,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名堂”?1. 单纯的加班费/奖金: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领导觉得你辛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