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华为选择了先喊口号后落实。而且,这符合C语言的用法……
@我鸿 ,你这ID很有意思。
当初鸿蒙的ppt别说代码了,就是设计思想本身,也就是几个空泛的“分布式软总线”这种叫法。假如当初鸿蒙就是个完成度很高的东西的话,那么至少会像“方舟编译器”一样给“分布式软总线”取个名字,比如说什么“九头鸟分布式软总线系统”这样。
如果用更加产品化的思路来看,当初的ppt仅仅是“存在可行性”,但“缺乏具体的要求”。比如说“分布式软总线”,要是按华为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成熟的东西肯定会讲“延迟小于xx毫秒”这样精确的参数目标的。但是当初ppt连量化指标都没有,说明大概率是“一个还未深入讨论的设想”,甚至连“产品的大方向都没得到共识”。
很可能是余承东玩了一手“下克上”,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发布了这玩意,架着全公司跟着调转方向。也正是如此,余承东话才说的如此满,当然也有他一贯大嘴的习惯在里面。
后面包括任正非的态度都是反复横跳的,可见华为内部并没能统一思想。甚至我认为在2020年,华为内部仍然只是一部分人坚定地想做鸿蒙,但另外的人犹豫,同时还没有别的解决方案。
用《流浪地球》做比喻,就是面临太阳要炸这个问题:飞船派事实上不可行,仅能保存人类的冷冻精子卵子,同时这也和流浪地球基本不冲突;流浪地球派尽管看着荒唐,但反对派和其他派连荒唐都不如,所以先行一步为流浪地球做准备;反抗军不满,但没什么有用的建议,只是拼命证明太阳不会爆炸。
对于华为来说,HMS就是个飞船,而鸿蒙就是流浪地球计划,内部外部肯定有反抗军的存在,但最终并不能提出什么除了等死之外的任何解决方案。于是HMS这边大家做,都认同;鸿蒙这边只有一部分人坚定地做,另一部分人惶惶;反对派这边寄希望于美国不制裁,而这几乎是不可能……
但是余承东在年初信里讲的很清楚了,他也很明白,不做鸿蒙长期来看死路一条,但做鸿蒙又是九死一生。
那么只能祝他好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