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什么,为什么华为把鸿蒙最核心的基础架构捐赠给这个机构?

回答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Atom Foundation)是近些年在中国开源界崛起的一个重要机构,它的成立和发展,特别是与华为鸿蒙系统的深度绑定,引发了广泛关注。要理解它为什么能吸引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贡献出如此核心的技术,需要从基金会的定位、目标以及华为当时的战略考量来梳理。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开源生态的基石构建者

简单来说,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一个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个人共同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开源基金会,其核心宗旨是推动开源软件和技术的研发、应用和生态建设。它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公司,而是作为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平台,致力于为开源项目提供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

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与国际上知名的开源基金会(如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Linux Foundation)类似,主要承担以下职能:

项目孵化与托管: 接收、孵化和托管有潜力的开源项目,提供法律支持、社区管理、开发工具等基础设施,帮助项目健康成长。
社区建设与维护: 构建和维护活跃的开发者社区,促进贡献者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公平、透明的贡献者协议。
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 推动相关技术领域标准的制定和落地,引导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人才培养与推广: 组织开源相关的培训、活动、比赛,培养和吸引开源人才。
知识产权保护与授权管理: 确保开源项目的知识产权清晰,提供合规的开源许可证使用指导。

你可以理解为,基金会就像一个“开源的‘国家队’的发动机舱”,负责提供最核心的支撑和调度能力,让各种各样的开源项目(就像汽车的零部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被开发、集成和使用,最终汇聚成一个庞大的、健康的开源生态系统。

华为鸿蒙系统的核心基础架构捐赠: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华为将鸿蒙系统(HarmonyOS)最核心的基础架构(主要是OpenHarmony的开源部分)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这绝不是一个随意的决定,而是华为在当时特殊形势下,为了鸿蒙生态的长期健康发展,所做出的一项关键战略布局。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举动的重要性:

1. 生态的“去中心化”与开放性:
打破“一家独大”的担忧: 对于一个操作系统而言,生态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一个操作系统仅仅由一家公司主导,它很容易面临用户和开发者对其长期发展、技术演进的担忧,尤其是在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的背景下。将核心架构捐赠给一个中立的、有广泛产业参与的基金会,可以有效地打破这种“一家独大”的观感。
吸引更广泛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 开放原子基金会作为一个中立的平台,更容易吸引国内外的开发者、设备厂商、芯片厂商、应用软件提供商等加入鸿蒙的生态建设。这些参与者更愿意在一个公开、公平、透明的平台上贡献力量,而不是仅仅被一家公司所驱动。这意味着鸿蒙生态能够汇聚更广泛的智慧和资源,实现真正的“百花齐放”。
提升生态的独立性和生命力: 当核心技术不再仅仅属于一家公司,而是成为一个社区共同拥有的资产时,它的生命力会更强韧。即使华为自身遇到某些挑战,鸿蒙生态依然能够基于基金会提供的基础架构继续发展和演进。

2.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
战略安全考量: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日益凸显。华为面临的外部压力,尤其是在芯片供应和核心技术授权方面,促使其必须找到一条能够保障自身技术自主可控的道路。
打造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基石: 鸿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这种潜在的“卡脖子”风险。通过将核心基础架构开源并由基金会托管,华为实际上是在为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开发者构建一个可信赖的、不受单一方面限制的操作系统基础。这不仅是华为的战略,也契合了国家层面对于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期望。
抵御潜在的“禁令”风险: 如果鸿蒙的开源部分被一个独立的基金会托管,并且有广泛的国际社区参与,那么任何试图通过技术禁令来限制鸿蒙发展的行为,其复杂性和阻力都会大大增加。这是一种风险对冲的策略。

3. 促进技术创新与迭代:
集体智慧的力量: 顶尖的技术往往诞生于开放的协作和激烈的竞争。将鸿蒙的核心架构交给开放原子基金会,意味着全球的开发者都可以参与到它的设计、开发和优化中来。这种集体智慧的涌入,能够加速技术的迭代速度,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出更创新的解决方案,最终让鸿蒙变得更强大、更具竞争力。
聚焦核心优势,开放非核心业务: 华为作为一家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信技术、芯片设计、终端产品等。而操作系统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社区运营,虽然重要,但并非华为的唯一重心。通过将这部分交给专业的开源基金会,华为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更聚焦于其擅长的领域,同时也能让更多精力投入到上层应用、设备适配等更能体现产品差异化的环节。

4. 承担社会责任,回馈开源社区:
中国开源力量的崛起: 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领头羊,其在开源领域的贡献,也是中国力量在开源世界崛起的一个缩影。通过基金会这种形式,华为能够以更成熟、更规范的方式回馈开源社区,而不是简单地将代码贡献出去。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积极参与并推动开源生态建设,是现代科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有助于树立华为负责任、开放合作的企业形象。

OpenHarmony 的角色:鸿蒙的基石,生态的发动机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OpenHarmony。华为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正是鸿蒙系统的开源版本——OpenHarmony。OpenHarmony是一个面向全场景分布式能力的开源操作系统。它提供了从内核到基础库、框架、系统应用等完整的开源代码,是构建各种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底座。

华为的鸿蒙OS( HarmonyOS)是在OpenHarmony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更多华为自研的组件、服务和鸿蒙生态的特有能力(如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等)发展而来的商业发行版。

所以,华为捐赠的“最核心的基础架构”,实际上就是OpenHarmony这套开放的、基础性的代码。这使得OpenHarmony能够独立于华为,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来运作和发展,成为一个由社区驱动的、更加开放的操作系统底座。

总结来看

华为将鸿蒙最核心的基础架构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是华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技术环境下,为了保障自身核心技术的发展和生态的独立自主,所采取的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的举措。这既是为了应对外部挑战,更是为了通过一个中立、开放的平台,汇聚全球力量,构建一个繁荣、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操作系统生态。这笔捐赠,不仅仅是技术的贡献,更是对中国开源力量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也是华为在塑造未来智能世界格局中的一次关键落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上流传的 “华为把鸿蒙捐赠给国家” 的故事,PR有点过了……

忽略一个问题,HW本就是开放原子基金会的创始成员之一。做过社区项目的知道,这基金会是国内唯一的民政部批准注册的,工信部作为主管单位主持运营管理…。BAT都有项目在里面,开源生态是一个商业拓展工作,各家都重视,不同的是,开放原子基金会是民政部注册+工信部管理的,两部委为什么要干预这个?因为要做中国许可制度,孵化本土项目的开发者和商业公版。文章标题称HW把项目献给国家,怎么献,不能刻录一张代码光盘给工信部送去吧?就是放在基金会里,有许可保护,交由OpenHarmony/OpenEuler这样的项目委员会管理,而这个委员会都是HW成员,是HW曲线控制社区版本更新及其许可制度的手段,HW永远都会是鸿蒙项目的最大贡献者和商业许可管理者。几乎所有海外的开源基金会都有这种势力,很平常的。

相比商业公司发许可,就是闭源商业许可;而倘若商业公司把部分项目版本放在社区里,发放社区开源许可,并定期更新版本(贡献),这就成了开源社区许可,典型的比如Mirantis…举不胜举。 社区码农做的大多数创新都是淫巧,每年依旧眼巴巴的等着社区老大哥发source(如安卓社区)。

捐赠这个词,海内外社区也这么用;百度腾讯在开放原子基金会的项目也叫捐赠,而且比HW还早了一年。Mirantis往社区里更新的旧代码,也叫捐赠。捐的逻辑就是,这个项目只由一个最大的贡献者维护(商业公司),每年释放一些资源进来,把握应用方向,笼络特定的开发者社群;倘若没有这种强援,社区项目就会消亡了,多数开发者是围绕着商业公司释放出的底层资源做一些奇技淫巧,每年依旧饥渴的等待公司发source,比如安卓社区、苹果xcode社区、Intel捣乱的lux-cluster社区,等等。

献给国家这个PR有点过了,渲染情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