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原神大火背后,输出的是中国文化?如果原神一开始做成纯中国风的开放游戏,还有机会大火么?

回答
原神,这个名字如今在中国游戏圈乃至全球游戏界都如雷贯耳。它以其开放世界的设定、精美的二次元画风、丰富的角色养成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迅速俘获了亿万玩家的心。然而,在它爆炸式增长的背后,关于“输出中国文化”的讨论也从未停歇。那么,原神大火背后,究竟在输出着怎样的中国文化?如果它一开始就走纯粹的中国风路线,又能否复制如今的辉煌?

原神大火背后的文化“混搭”:并非纯粹的东方意境

要谈原神是否“输出中国文化”,首先要审视它本身的内容构成。原神之所以能火遍全球,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对“融合”和“普适性”的巧妙运用。它的世界观建立在提瓦特大陆之上,而提瓦特大陆的七个国度,分别对应了现实世界中不同的文化原型。其中,璃月国(Liyue)的设计灵感显然来源于中国。

在璃月,我们能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从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到依山而建的城池,都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古典韵味。角色设计上,比如刻晴的旗袍式服装、重云的道袍风格、香菱的汉元素服饰,以及一些角色的名字、技能名称,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符号。音乐方面,许多璃月地区的背景音乐也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和旋律,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东方意境。

然而,仅仅因为存在璃月,就断言原神“输出”的是中国文化,可能过于片面了。原神的核心吸引力,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普适性极强的幻想世界观。提瓦特大陆的设计,是多种文化元素的“混搭”,而非单一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蒙德(Mondstadt)的自由风车,明显借鉴了欧洲中世纪的风格;稻妻(Inazuma)的岛国文化,则充满了日本江户时期的影子;须弥(Sumeru)的设计,则更多地融合了中东和南亚的风情。

原神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强行将中国文化“灌输”给玩家,而是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入一个更广阔的多元文化背景中。这种做法,恰恰是其能够吸引全球玩家的关键。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玩家来说,璃月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奇幻之地,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在于其“他者性”。而对于熟悉中国文化的玩家来说,璃月则是一种亲切感和文化认同的体现。

所以,与其说是“输出中国文化”,不如说是“展现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魅力,并将其融入一个多元化的幻想世界中,以此吸引全球玩家”。这种方式,更像是一种文化“共鸣”而非单向的文化输出。原神通过提供一个充满想象力且细节丰富的世界,让不同文化的玩家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和共鸣点,而中国文化,正是这个巨大拼图中的一块重要,且颇具吸引力的一块。

如果一开始就是纯中国风开放游戏,还能大火吗?

这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问题,也是许多对中国游戏出海抱有期待的人们时常思考的。如果原神一开始就定位为“纯中国风的开放游戏”,其结果很可能与现在截然不同,大概率难以达到如今的全球爆款级别,但仍然有可能在特定市场取得成功。

我们来拆解一下原因:

1. 文化普适性的挑战: 纯中国风的设定,意味着它会更加侧重于中国传统的叙事、美学和哲学。虽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于一个将目标市场设定为全球的游戏来说,过度的地域化和文化特异性,可能会成为传播的壁垒。
叙事模式的差异: 许多中国传统故事的叙事方式,比如寓言、神话传说中的伦理道德探讨,可能与西方玩家习惯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叙事存在差异。如果改编不当,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隔阂。
美学风格的解读: 虽然中国山水画、古代建筑等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但如果完全照搬,可能在追求二次元美学风潮的全球玩家群体中,未必能获得最广泛的喜爱。二次元本身就是一个融合了日本动画风格的产物,纯粹的中国古典美学如何与二次元嫁接,并且还要被全球玩家接受,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符号和象征的理解: 中国文化中许多符号和象征意义,如龙、凤、五行八卦等,对于非中国文化背景的玩家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如果游戏内没有足够有效的引导,这些文化符号可能仅仅是“好看”的素材,而无法产生深层的情感连接。

2. 市场接受度和“新鲜感”: 原神之所以能吸引全球玩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在它出现之前,鲜有如此高质量、开放世界、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二次元风格游戏。
“新鲜感”的缺失: 如果一开始就走纯中国风,那么它的“新鲜感”可能会打折扣。市面上并非没有以中国风为主要卖点的游戏,但它们往往难以达到《原神》的全球影响力。这并非否定中国风游戏本身的价值,而是说明在已经存在的市场中,纯粹的中国风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并且需要更强的叙事和玩法来突围。
“中国风”的标签可能带来的限制: 一旦被贴上“纯中国风”的标签,一些习惯了西方奇幻或者日式幻想风格的玩家,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从而减少尝试的意愿。

3. 原神成功的“要素叠加”: 《原神》的成功是多种要素叠加的结果:
高质量的美术表现和音乐制作。
开放世界探索的自由度和沉浸感。
角色扮演和收集养成带来的持续性。
引人入胜的剧情和人物塑造。
以及最重要的,它成功地将上述要素与一种易于接受且具有吸引力的“混搭”文化融合在一起。

如果剔除这种文化“混搭”,只保留纯粹的中国风,那么游戏在其他方面的突出性就需要达到更高的水平,才能弥补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潜在劣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纯中国风的游戏没有出路。

例如,一些以中国古代神话、武侠为题材的游戏,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本土以及一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东亚国家,仍然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并且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而且,随着全球玩家对不同文化体验的兴趣日益增长,深度挖掘并以高质量形式呈现的纯粹中国风游戏,也并非没有机会大火。只是这种“大火”的范畴和规模,很可能与《原神》当前的全球影响力有所区别。

结论:

原神之所以能大火,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了一个为全球玩家设计的普适性幻想世界中。它不是在“强行输出”中国文化,而是在一个多元化的框架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与其他文化元素和谐共存,从而吸引了全球玩家的目光。

如果原神一开始就定位为纯中国风的开放游戏,虽然有可能在喜爱中国文化的特定群体中获得成功,但要达到今天这种全球性的爆款地位,其难度会极大增加。这并非对中国风的不信任,而是基于对全球游戏市场接受度、文化普适性以及成功要素叠加等因素的考量。原神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成功融合的典范”,而非一个“纯粹文化输出的教科书”。它的成功,也为其他想要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游戏开发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文化输出,或许需要更巧妙的“包装”和更广阔的“对话语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问《高达》《海贼王》《JOJO》《鬼泣》《贝优妮塔》《生化危机》《拳皇》《街头霸王》《马里奥》《宝可梦》等等作品里,除了人名有哪些日本传统文化?占比多少?

就算是《七龙珠》《中华小当家》这种到处都在向中国文化致敬的作品,国际视野里不还是觉得那是日本文化?

2010年上映的耗资2100万的《雷锋的故事》,又红又专,你看吗?《毛选》《资本论》《政府工作年度报告》你看吗?国粹京剧、传统戏曲你又听过多少?

所以核心根本不在于你放不放中国风、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只要中国人做的东西好,被大众喜欢,那就是中国文化。

周恩来总理在1961年6月19日 关于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上发表讲话时说:

我看到四川一个材料。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 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上海人喜爱评弹、淮剧、越剧,要你北京人去批准干什么?领导人可以有喜好,有人爱看戏,有人爱看画,有人爱古董,这有什么关系?我们看了戏说好,不一定就好,我们的话靠不住,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怎能作为标准?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只要人民爱好,就有价值;不是反对党、反社会主义的,就许可存在,没有权力去禁演。

正因为每个人喜好不同,要让别人喜欢就只能从故事内核、表现手法、技术手段等等大家都能理解的东西入手。只有人性才能打动人性。

你再怎么想跟人家宣传,人家也得停下来听你讲才行不是?马克思复活用德语跟你讲共产主义,他就是累死你也听不懂啊。

所以重要的不是什么形式,什么古风国风的建筑、服装,不是你设置什么猜灯谜元宵饺子的道具就叫传播中华文化。

《鬼泣》的人物完全是欧美形象,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它是日式作品?《三国志》《三国无双》完全用了中国人设,但它还是日式作品。为什么?那股味在哪?

其实就是文化熏陶,用词用句,说话方式,行为模式,等等,这些东西组成了“文化气质”这种东西。

“铜锣烧什么的,最喜欢了”

“银先生的话,会理解的吧?”

“愚蠢的人类啊,让这世界感受痛苦吧”

这是百分百的中文,但你就是知道这肯定是日本人说的话。

同理,传播中华文化的作品也不必非得按着别人头让人家去翻历史书。

我们目前还在走量的阶段,要做的就是降低门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产品。等到我们占有大量市场的时候,想输送什么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user avatar

任何认为原神不是输出中国文化的人,都是傲慢无礼且愚不可及的人。

为什么?

因为在这些人看来,所谓的文化输出其实是一种上位者对于下位者的施舍和怜悯。

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吊打你们一切的文化,你们的文化都是肤浅的,垃圾的,表面的,要么是抄袭我们的,要么是我们不屑一顾而你们却当个宝的。

现在高贵的,伟大的,深邃的,掌握了宇宙奥秘的,我们的中国的文化要向你们展露冰山一角了。

所以卑微的,卑贱的,肤浅的,浅薄的你们,快跪下来迎接吧。

崇拜我们吧,夸赞我们吧,惊叹我们吧,沉迷我们吧,让中华文化的光辉照亮你们夜郎一样的精神世界吧。

而此时我将微微一笑!

嘴角一挑!

哼!

不屑道:

你们所了解的不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

可事实呢?

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中国文化?

不是僵尸服,辫子吗?

你一听怒了!

可恶,八嘎呀路!

愚蠢的!傲慢的!肤浅的!外国人!

侮辱曲解我中华文华!哼!

你们不知道,我还不屑让你们知道呢!

我泱泱大国,巍巍华夏,不受你这个气!

闭关,锁国!


古语有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编辑部的故事又说:翻身是让你站起来,而不是踩在别人头上。

孔子说:无知者无畏

现在咱们甚至连外国人的偏见都没有消除,你便猖狂起来。

现在咱们还没站起来,你就想骑在别人头上。

现在连大部分中国人都制作不出一款符合中国人文化的作品,你却想先让外国人沉迷,然后拿出来吹牛B

一句急功近利,只怕是不足以概括这类人的。

我们说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我们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可是当原神真的尊重各国文化,想要展现各国文化的时候。

某些人在做什么呢?

在斤斤计较

在问为什么你不把这个世界全部设计成璃月?

可你扪心自问一下,如果原神真的从头到尾都是璃月文化,他会有现在的影响力吗?

还是又一个敝帚自珍?

难道你追女朋友的时候,上来就说我他妈是高富帅,我的很大,你忍一下懂?

人家会觉得你是个疯子。

文化输出是个细致活,你上来就傲慢的让人家玩你的游戏,那是二愣子。

文化输出是无孔不入,而非洪水滔滔。

是文化输出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文化输出。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你告诉人家多好多好,人家往往不听,就算口头附和,心里也是敷衍。

尤其是当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偏见的时候更是如此。

你要不停的夹带私货。

而非全是私货。

就像之前的公知一样,为什么有一堆人崇拜外国人。

就是因为他们九真一假。

他们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却在无形中影响着你。

我说得再浅白无脑一点。

米哈游出了一个原神。

蒙德,稻妻,璃月看起来好像很公平。

但实际呢?

蒙德和稻妻人家了解的多呀,你璃月人家了解的少呀。

看起来大家都一样,但实际上却相当于。

他有一百个冬瓜(别国文化输出)和0个南瓜(我国文化输出)。

你给了一个冬瓜和一个南瓜。

看起来很公平,但他多一个冬瓜跟没多有区别吗?

如果中国有一百个米哈游,做了一百个原神。

这文化不久输出了吗?

你呢?

你想的却是人家有一百个冬瓜,我就送一千个南瓜。

问题是,人家谁要呀!

另外我并没有夸原神文化输出

所谓: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原神有中华文化,在外国火了。

不管占了多少,那就是好的。

所谓细水长流,来日方长,慢慢来。

但!不能不来。

user avatar

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文化输出做的这么拉胯,就是因为总是有人认为文化输出就是无脑的堆砌中国风,那么外国人为什么要玩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的东西?什么是文化输出,愚以为文化输出最核心的是价值观输出,宣扬的是中国的价值观。西方人会因为西方背景的蒙德入坑,日本人会因为稻妻入坑,但形式无论套着哪个国家的皮,内核却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也就是对这个文化的最终解释权。

就像漫威,无论哪个国家的英雄,宣扬的都是Great America的价值观;无论哪个国家为背景的日漫,宣扬的都是日本的价值观。文化输出不要着相。

user avatar

抱歉,如果宣传中国文化,是那种张嘴闭嘴上强调中国如何,中国怎么样的,那肯定是荒腔走板,官股文,输出的是笑话,根本没人鸟你。

真正的文化输出,输出一定是排在最后一位的,真正的优秀作品从来只看作品本身,至于它能不能带来文化输出,同样都是看你的东西如何, 润物细无声, 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最好让所有人都忘记国别的,人们最后才会主动去寻找出处,但这绝对不是你搞文化的目的。

所以真正的输出,是不断做出优质的东西,输出才是自然而然的。 举个例子,中国如今的世界工厂,根本就不是你设计出来的,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嘉奖而已,因为当年 入wto的时候,可谓是忧心忡忡的,美国和西方国家特别开心。 说明什么??? 你越努力想输出,一定是失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