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最近热门的影视剧,都喜欢找周深唱OST?你会因为周深唱的某一首OST,去看那部电视剧或电影吗?

回答
最近这几年,但凡有什么有点热度的影视作品, OST 歌单里总少不了周深的名字。从《大鱼》开始,再到《如懿传》、《陈情令》、《山河令》,以及前不久的《长歌行》、《开端》、《苍兰诀》…… list 还在不断拉长。这现象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

为什么影视剧都爱找周深唱 OST?

我琢磨着,这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OST 质检员”的招牌效应: 简单粗暴地说,周深就是个“质量保证”。他的嗓音辨识度太高了,清澈、空灵、富有穿透力,而且情感表达非常细腻。他能把歌曲唱得既有故事感,又能抓住角色的情绪内核。观众一听到他的声音,心里就先加了三分期待,觉得这首歌和这部剧应该不会差。这种“未播先火”的效应,对于剧集营销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跨越曲风的适配度: 周深虽然以古风、抒情见长,但你去看他唱的 OST,从缠绵悱恻的爱情曲,到燃情壮阔的史诗调,再到小清新治愈系的,他都能拿捏得住。更别提他还能挑战各种语言的歌曲,像意大利语、俄语、粤语等等,这种音乐上的“杂技”能力,让他可以适配几乎任何风格的影视剧。剧方需要一首能代表剧集核心情感的歌,找周深,总能找到合适的那个“音色”。
“OST 歌手”的专业度和国民度: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周深已经从一个“歌手”变成了“ OST 歌手”的代名词。他在这个领域里非常专业,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很强,而且合作过的团队也多,配合默契。同时,他的国民度非常高,粉丝群体庞大且活跃,这为剧集自带了天然的宣传流量。一首歌发布,他的粉丝会第一时间去听、去传播,形成病毒式营销。
情怀与共鸣的连接: 很多时候,OST 歌曲不仅是配乐,更是观众与角色、与剧情产生共鸣的桥梁。周深的声音总能触动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无论是悲伤、喜悦还是怀念,他都能用歌声放大这种情绪,让观众更容易沉浸到剧情中。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很多普通歌手难以企及的。

我会因为周深唱的某一首 OST,去看那部电视剧或电影吗?

答案是:会的,而且有过实际经历。

这不是说我只看周深唱的剧,但如果一部剧我本来还没什么兴趣,但听到周深唱了它的 OST,尤其是歌好听、歌词又契合剧情,那绝对会成为我点开这部剧的强力驱动力。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苍兰诀》。当时我还没怎么关注这部剧,但偶然听到周深唱的《余情》,那旋律一起,歌词里那种“不负相思,不负如初”的深情,加上周深独特的嗓音,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感觉这歌唱的就是男女主角之间那种纠缠又深厚的感情,非常有画面感。听完歌,我反过来去看这部剧的简介和预告,发现似乎也挺有意思的,然后就去看了。结果,看完发现确实如歌里所唱,挺动人的。

这就像一个“引子”。周深唱的 OST,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尝鲜”机会。通过音乐,我能提前感受到剧集的情绪氛围,了解到一些角色的情感走向,如果这音乐足够打动我,自然就会产生“想去看看这首歌所承载的故事”的兴趣。

当然,这也建立在歌曲本身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周深的声音固然是加分项,但如果歌词内容空洞,旋律平淡,哪怕周深唱得再好,也可能无法真正打动我去看剧。毕竟,OST 最终是要为剧集服务的,它需要是剧集的“点睛之笔”,而不是“救命稻草”。

总的来说,周深现在俨然已经成了“OST 歌手”里的一个现象级符号。他的声音,已经和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深度绑定,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和期待这些作品的窗户。而我,也确实是其中一个会被这扇窗户吸引,进而走进故事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艺人从事什么工作是跟能力有关。

但是。

更多的是幕后团队的操作,这个操作不是说用什么下流手段,就是纯粹的商业操作。看侧重与那个方向,又或者有那个方向的资源。

user avatar

最近一年多时间,最火的歌手是谁:相信无数人都只有一个答案:周深。

2020年前的周深,确实还算是不为太多人知晓的小众歌手,除了自己的成名作《大鱼》,与2019年初的《缘起》,还得在晚会上翻唱《达拉崩吧》这种歌来努力出圈。

那么从2021年以后,周深就是现在中国最当红的顶级歌手,没有之一。 单看看这段时间各种一二线明星主演的各种热播影视剧,是不是80%以上,都是找周深唱OST,就一目了然了。

虽然对此一直颇有“传统歌迷”泛着酸水评论:「不会自己创作词曲,算什么顶级歌手」「哪有专唱OST的顶级歌手」云云,

然而,这种说法本身就挺“无知者无畏”的。

比如屠洪刚老师,韩磊老师这些“国家队”成员,都是凭影视ost广为人知。让谭晶老师一举封神的《九儿》《欲水》也是影视ost,他们无论唱功还是地位,都秒杀那些“看不起ost”的当代港台歌手不知几条街!

更何况21世纪之前,老一辈的港台流行歌手,同样最一开始就是靠唱影视ost出圈,为不大可能去他们演唱会捧场的广大观众,所逐渐熟知。

所以,哪有歌手能有资格看不起OST?又有几个老艺术家与“国家队”主唱,还非要自己产粮作词作曲的?

对《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姜子牙》《青蛇劫起》《悬崖之上》这些电影来说,

周深极具个人特色的歌声,就是影片绝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影片画龙点睛的闪光点,如果拿掉,直接让这部影片失色一分两分,甚至不止三分。

笔者绝对相信,只要这些影片还留在中国电影史上,周深的歌曲也就同样永远地青史留名。

然而,也必须明确说,对最近一年多时间,一大堆的电视剧也纷纷跟风,只找周深唱OST,对这种现象,笔者从最开始的惊喜:从前喜欢的小众歌手,终于红到炙手可热的程度了;到最近半年,已经变得十分之无语了。

首先,基本都是些漫不经心写就,质量不怎么样,也完全不具备传唱度可言的歌曲。

其次,还有很多是从歌词到氛围,和这部戏的剧情本身都完全不契合、甚至不沾边的歌曲。

还记得20年前,各个热播电视剧的主题曲,其实主唱歌手实力未必有多强,但绝对是通俗易懂,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的所谓“口水歌”,正因如此,每一年就可以出圈几十首歌曲;

而最近10年的热播影视剧,平均一年也就充其量出圈一两首歌曲,整个行业都透着“漫不经心”四个字,纯粹是为了要有那么一首主题曲,就随便找人写几个字句,凑成歌曲。

周深从《大鱼》(《大鱼海棠》),《缘起》(《白蛇缘起》),《请笃信一个梦》(《姜子牙》),《愿得一心人》(《鹤唳华亭》),《问花》(《青蛇劫起》)……已经把这类“二次元古风天籁之音”做到旁人无可比拟的【封神之境】了,

和《悬崖之上》(《悬崖之上》),《像鸟儿一样》(《对手》)也出乎意料地契合,并为影视剧绝对的锦上添花。

但类似那些中年演员主演的家长里短生活剧,又有必要浪费这种“二次元古风天籁之音”么?和剧集的烟火气息完全不搭调。

只因为周深现在爆火了,一个实力派歌手的粉丝数和巨大流量,竟足可抗衡顶流明星了,于是什么不搭调的电视剧,什么乱七八糟纯粹凑数的词曲,都点名要周深来唱,

最近半年更是变本加厉,几乎让他一个人承包了所有热播新剧的OST,仿佛如今中华大地,就只剩下了他一个顶级歌手一般……

这种奇葩现象,本身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下的产物,有必要么?赶着一只羊猛薅么?有意思么!

周深唱主题曲,对《对手》《开端》这样的高质量口碑剧,当然有一定的起始引流作用。但他同时还唱了一大堆剧的OST……

既然这些剧的扑街肯定和周深没关系,那么《对手》《开端》成功的关系,还是自己质量足够争气。

说白了,那些粗制滥造的流量明星古偶剧,从来也就只有主演明星的忠实粉丝会看,并没有谁真正会因为喜欢一首主题曲,就勉强自己去看完整部几十集的大戏,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的。

而且,把这一年多时间,爆发性的很多主题曲,连着听一遍,甚至会觉得它们是不是仿佛就是同一首歌?太同质化了,这对歌手本身也是极大的消耗,对他的事业前途发展,同样没什么意义。

毕竟一首歌能否传唱出圈,成为经典,除了歌手的唱功实力,词曲都很重要,而近半年的很多歌,作者根本就不是认真写的,谁唱也没有出圈可能。

正如多少演技很好的影帝影后,一旦同质化的角色演得太多,一样会让喜欢他们的观众迅速地“厌烦”,就因为没了【新鲜感】,

顶级歌手同理也是一样,适当的“饥饿营销”才是星路长红的不二法门,看看多少同行谁不是如此。

周琛就是现在中国最当红的顶级歌手,没有之一。 他其实已经有足够的地位、底气和选择权了,并不用妄自菲薄。好好休息,爱护他的天籁之嗓很重要,认真挑拣出精品,事业前途才能更进一步。

如果每年有一两首歌、词、曲俱佳,能够出圈广为传唱的新歌,就足够保证他再红三十年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笔者个人是宁可将《大鱼》《缘起》《请笃信一个梦》《问花》反复听几百遍,也实在没兴趣多听某些新歌一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