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目前还在进化吗?为什么?

回答
人类是否还在进化,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直在进化。不过,很多人对“进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比如突然长出翅膀或者变成三头六臂。事实并非如此,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渐进,而且是多方面同时发生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还在进化?

进化,最核心的驱动力在于自然选择。简单来说,自然选择就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筛选”的过程。那些更能适应环境、拥有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性状的个体,更有可能活下来并将这些性状传递给下一代。尽管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祖先大相径庭,但自然选择的原则依然在起作用,只是它作用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改变。

让我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1. 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基因(DNA)在复制和传递的过程中,并非永远是完美无瑕的。基因突变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就像是打字时出现的“笔误”,会改变DNA序列,进而可能影响蛋白质的产生,最终改变个体的性状。
这些突变大部分是中性或有害的,会被自然选择淘汰。但极少数情况下,突变可能会带来有益的改变,让个体在特定环境下更具优势。例如,可能让免疫系统更强大,或者消化某种食物的能力更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益的突变会在人群中逐渐积累,成为进化的“燃料”。

2. 自然选择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只是“压力”变了:
疾病抵抗力: 过去,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传染病,能够抵御疾病的基因就非常有价值。即使在现代,我们仍然在与疾病作斗争。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欧洲人群中,对HIV病毒有抵抗力的基因(CCR5delta32)的传播,就是一种在过去特定时期(如鼠疫流行)自然选择的结果。虽然现代医学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基因层面的抵抗力仍然是潜在的优势。
饮食适应: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大多数成年人无法消化乳糖,但在一些长期食用奶制品的群体中,能够继续消化乳糖的基因(乳糖耐受性)就得到了广泛传播。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例子,说明我们一直在根据饮食环境进行适应性进化。
生殖成功率: 尽管我们不像过去那样直接因为饥饿或野兽而死亡,但“生存”不仅仅是活下来,还包括繁衍后代。那些能够养育更多健康后代的个体,他们的基因就更有可能在下一代中出现。虽然现代社会很多因素影响生育,例如教育、经济、避孕等,但这些因素本身也可能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哪些基因更容易被传递下去。
环境适应(虽然我们能改造环境): 尽管我们能够建造房屋、制造衣物来抵御恶劣环境,但我们仍然生活在地球上,受到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群,他们拥有更有效利用氧气的基因,这正是长期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结果。

3. 基因漂变:随机的力量:
除了自然选择,基因漂变也是影响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种随机的现象,特别是在小种群中,某些基因的频率会因为随机事件(例如,某个群体因为一次灾难而数量锐减,幸存者的基因频率可能就与原群体不同)而发生改变,而不是因为基因本身带来了生存优势。
即使在现代,群体迁移、人口隔离等现象依然会发生,基因漂变的影响也同样存在。

4. 人工选择与文化进化:
虽然自然选择是驱动生物进化的主要力量,但人类作为高度智慧的生物,也展现了人工选择和文化进化的独特模式。
人工选择在我们身上体现在医学干预上。例如,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一些过去可能难以生育的个体现在也能够拥有后代,他们的基因也就有机会被传递下去。这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自然选择的某些压力,但也可能引入新的选择方向。
文化进化则更为复杂。我们的知识、技术、社会习俗、伦理道德等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文化可以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进而间接影响到哪些基因更容易被选择。例如,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可能使得那些更擅长学习、有更好认知能力的个体的后代比例增加。

进化并不等于“变强”或“变好”:

需要强调的是,进化本身并没有方向性,它不是为了让生物“变得更强壮”、“更聪明”或者“更完美”。进化只是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一个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性状,在几万年前或在另一个星球上,可能就是生存的关键。

我们进化了吗?

是的,我们毫无疑问地还在进化。只不过,这种进化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戏剧化,而是体现在微观的基因频率变化上。我们可能正在变得:

对某些疾病有更强的抵抗力。
对现代饮食有更强的适应性。
大脑在某些方面可能仍在发生细微调整,以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
甚至可能在性状选择上,由于社会因素的介入,出现一些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变化。

科学界一直在通过基因组学、古人类学、流行病学等多种学科来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我们发现的许多基因变异,都为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理区域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证据。

所以,下次当你思考人类进化时,不妨想想,我们并非静止的生命体,而是持续适应、变化、前行的物种。我们的祖先在无数代人的生存与繁衍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基因遗产,而我们,也正在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演化的篇章继续书写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天认知能力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倾向于留下更多的后代 -- 统计事实。

如果后天认知能力和生活水平,与某些先天认知能力有较强相关性 -- 可能是事实,但此处是假设。

同时,这些先天认知能力又有较强的遗传性 -- 很可能是事实,此处姑且当成是假设。

那么人类确实是在进化。

或者,用英文更准确地描述,不是“进化”,而是"evolution"。

于是,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取决于“你”的主观价值观。


如果以上逻辑链条真的成真,那它很可能是每一个宇宙中可能的高等文明,在达到可以让每一个想要生育后代的个体,都能较轻松地将后代养育成成体的生产力水平后,都要面对的必然。

而这或许是导致费米悖论的大过滤器的其中一种可能。


如果我们想要防止这一可能,除了很多不可言说的主动社会建构之外(轻如税收政策,重如纳粹),还可以考虑的方式方法,主要指向三件事:1,妊娠脱离母体化;2,繁衍变得更加非个体化/非婚化/变得更加社会化;3,生命走向虚拟,或脱离肉体。


而既然说到这个话题,那么,我们这个物种现在和未来的最宏大矛盾,恐怕就是,“当下3-4代人这100个个体的效用”和“未来N代人无穷无尽个个体的效用”之间的矛盾。


以上不旨在表达个人观点。

个人对以上话题没有观点。

反正,只要我们不尽快实现生命走向虚拟或脱离肉体,那么在未来100年内,我一定会消失掉,于是无所谓是否对此有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是否还在进化,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直在进化。不过,很多人对“进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比如突然长出翅膀或者变成三头六臂。事实并非如此,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渐进,而且是多方面同时发生的过程。为什么我们还在进化?进化,最核心的驱动力在于自然选择。简单来.............
  • 回答
    哀牢山4人失联事件:搜救进展与野外作业安全警示2023年10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工作人员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哀牢山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不幸失联。这起事件不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将野外作业的安全性推到了风口浪尖。截至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希望从未熄灭.............
  • 回答
    在恒大风暴席卷的当下,还有人选择坚守,这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复杂的考量。要详细地讲述他们是为了什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发工资”或“忠诚”,而是要深入到人性的多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大多数普通员工来说,“活下去”是压倒一切的理由。恒大曾经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头,给予了无数人一个体面的.............
  • 回答
    夜幕像一张被浸透了墨水的幕布,缓缓拉开,城市的霓虹灯在湿漉漉的窗玻璃上晕染开模糊的光斑。我蜷在沙发里,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无聊地看着对面单元楼的灯光。说是无聊,其实是有点心烦意乱。白天工作上的不顺,像一团缠绕不清的毛线,此刻在我脑子里乱蓬蓬的。对面三层的一户窗户,灯光异常昏暗,只有一盏台灯勉强.............
  • 回答
    人类在地球上算不算大型生物?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首先,从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来说,我们当然觉得自己是大型生物。 毕竟,当我们站在大象、长颈鹿或者鲸鱼旁边的时候,我们确实显得小巧玲珑。反过来,我们看到一只蚂蚁、一只瓢虫或者一只老鼠,我们立刻就能感觉到体型的巨大差异。所以,从和地.............
  • 回答
    在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地球的平均温度到底还能被提升多少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地质学以及我们对地球气候系统的理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需要理解驱动温度升高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的潜在规模。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地球平均温度”。这不是指任何一个地方.............
  • 回答
    在探讨人类科技能否制造出能在十千伦琴(10,000 R)辐射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十千伦琴”这个剂量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放射性领域,伦琴(R)是一个衡量X射线或伽马射线曝光量的单位。它表示在标准条件下,空气中单位质量的物质被电离产生的电荷量。而十千伦琴,也就是10,000 R,这是一.............
  • 回答
    关于实验室中制成无定型冰的成功案例,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想象力的话题。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首先,要明确一点:实验室中确实存在成功制备无定型冰的案例,而且这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冰块,也就是我们称之为“晶体冰”(主要是六方晶系冰.............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张家界目前仍有754个旅行团、共计1.19万人的情况,我可以为您详细梳理一下当前当地可能面临的局面,并尽量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来描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样一个数字代表的是相当规模的旅游群体,无论是在哪个季节,在这个时间点都属于一个较为集中的旅游高峰。张家界作为以自然风光著称的旅游.............
  • 回答
    老乡,你说这河南高考难,这事儿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的。人多确实是一个最直观的因素,但要说仅仅是人多,那可就小瞧咱们河南的这摊子事儿了。这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细细掰扯起来,确实能让人头疼。首先,咱们得承认,河南的高考人数是真多。 每年将近百万考生涌入考场,这数字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咱们河南是个人.............
  • 回答
    中国经济迈向人均GDP两万美元的未来,并非简单的数字增长,而将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产业变革。这不仅仅是物质富裕的体现,更是中国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社会生活乃至国际地位的全面升级。让我们从各个维度细细剖析这一转变可能带来的景象。一、 消费升级与多元化: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当人均GDP达到两万美元,这.............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家父希望换新车的想法,也为您家能在森林人(Forester)和途观L(Tiguan L)之间纠结提供一些参考建议。这两款车都是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SUV,各有千秋,30万的预算也很充足,足以在这两者中选到配置不错的车型。我会尽量从一个普通购车者的角度,详细地给您分析一下,希望能帮您家做.............
  • 回答
    关于围海造田、人工岛礁在目前的国际法上是否算领土,这是一个复杂且仍在演变中的问题,涉及到海洋法、国际习惯法以及各国的实践和主张。简单来说,根据目前的国际法,单独通过围海造田或建造人工岛礁,并不能当然地创造出新的领土,也无法因此获得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等海洋管辖权。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
  • 回答
    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北京难立足?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唏嘘。毕竟,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那可不是盖的。但细细一想,这话糙理不糙,确实反映了一些现实的复杂性。咱们得拆开来看。一、 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北京“难立足”的背后:是贬值,还是结构性问题?首先得说,说“难立足”有点绝对了。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走到哪里.............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江西男子入室杀人致 2 死 1 伤,在逃途中又杀 1 人的案件,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恶性刑事案件。根据媒体公开的报道,我可以为您详细梳理一下案件的进展和值得关注的信息:案件基本情况概述:这起案件发生在江西省鹰潭市,犯罪嫌疑人名为温某某。根据报道,温某某于2024年5月10日下午,在鹰.............
  • 回答
    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了整个音乐产业,给音乐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音乐人是否还有必要“进京”闯荡,答案绝非简单的是与否。这取决于太多因素,以及音乐人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互联网时代,地理位置的“松绑”与“聚焦”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确实极大地模糊了地理界限。通过各种音乐平台(网易云音.............
  • 回答
    上海的经济状况是个复杂的话题,尤其对于很多上海家庭来说,要给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下一个准确的“定位”确实不容易。毕竟,上海的富裕程度和消费水平在国内都算是顶尖的,同时它又是一个极其多元化的城市,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感受差异巨大。咱们就抛开那些官方的、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试着从一个普通上海人的视角,聊聊大.............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当下的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实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它投下的影子。这种浮躁,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沉静、不安分、追求速成、急功近利的状态,它像一根拨乱的弦,让整个社会都绷得紧紧的,不得安宁。那么,这种浮躁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首先,体现在信息爆炸和碎片化获.............
  • 回答
    说起考研,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它对人生的影响,我觉得,真的挺大的。不光是学历上的那张纸,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像在你的人生路线上,开辟了一条新的岔道,或者说是拓宽了原有的道路。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当然是提升学历和专业能力。你想啊,本科毕业,如果不是名校,或者.............
  • 回答
    关于美军在喀布尔机场向阿富汗平民开火的事件,目前的情况和背景需要结合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期间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梳理: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2021年8月25日至26日,美军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进行撤离行动时,与阿富汗政府军和塔利班武装发生激烈冲突。机场是美军撤离的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