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因为运动员太强而设立的运动规则?

回答
因为运动员“太强”而设立的运动规则,在体育史上确实存在不少有趣的例子。这些规则往往是为了 保持比赛的公平性、观赏性、以及确保其他选手的竞技机会 而诞生的。这些规则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运动员,而是当某项技术、战术或者某个方面的能力被某个或某几个运动员展现得炉火纯青,以至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时,规则制定者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因为运动员“太强”而设立的运动规则,并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 拳击类:限制技术和策略

禁止“粘抱”(Clinching)或限制其时长: 在一些早期的拳击规则中,比赛非常强调进攻和技术展现。当出现一些实力超群的拳击手,他们可能会利用娴熟的抱架技术(粘抱)来打断对手的进攻节奏,消耗对手体力,或者等待喘息机会。如果这种技巧被滥用,会让比赛变得沉闷乏味,难以观赏。因此,为了鼓励更积极的进攻,规则会限制选手连续抱架的时长,一旦超过一定时间,裁判就会强制分开双方。
详细解释: 粘抱本身是一项战术,但当一个选手在力量、耐力或技巧上处于绝对劣势时,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粘抱来避免被击倒。这就像一个象棋高手面对业余爱好者,但业余爱好者知道自己的弱点,就是不断地把棋子堆积在棋盘中间,让高手难以施展。为了让比赛有来有回,规则就限制了这种“消极”战术。

“十二回合规则”(也可能因为某些选手耐力超群): 虽然这不是直接因为“太强”,但有时为了避免某些耐力极佳且技术出众的选手,通过消耗战术逐步瓦解对手,比赛的总回合数会进行调整。在一些职业拳击比赛中,早期可能是8回合或10回合,后来一些选手展现了惊人的耐力,可以在后期回合依然保持高强度输出,而对手则可能因体能不支而失利。为了增加比赛的戏剧性和公平性,有时会增加回合数,让更多回合的对抗成为可能。
详细解释: 可以想象一个拥有超强心肺功能的拳击手,他在前几回合可以保持高强度进攻,然后在中后期仍然能维持高水平表现,而对手则开始疲惫。如果比赛回合数较少,这可能就不足以体现出这种耐力优势。增加回合数则能更全面地考验拳击手的综合能力,包括体能、意志力以及在疲惫状态下的技术执行力。

二、 篮球:对特定球员的“特殊照顾”

“砍鲨战术”(HackaShaq): 这是最著名的例子之一。由于沙奎尔·奥尼尔(Shaquille O'Neal)在篮下拥有统治级的力量和得分能力,但罚球命中率却非常低。对手球队为了限制他的得分效率,会故意在他持球(尤其是在低位或准备投篮时)犯规,让他去罚球。虽然犯规会给对方球队带来罚球机会,但奥尼尔罚球不进的概率远高于他轻松得分的概率。
详细解释: 这个战术的本质是利用规则漏洞来对抗一个在特定方面(低位进攻和得分)表现过于突出的球员。当一个球员的罚球命中率远低于他的两分球命中率时,通过故意犯规让他罚球,可以显著降低对方的得分效率。为了应对这种“战略性犯规”,NBA后来调整了规则,例如在最后两分钟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无意义的犯规会判罚技术犯规加罚球,以减少这种战术的泛滥。

“冻结”战术(Freezing the Ball): 在一些比赛中,如果一支球队拥有一个绝对核心球员,并且能够通过传球和跑位来保证该核心球员每次都能获得最好的进攻机会,对手可能会采取一种“冻结”战术。这种战术是指,当某支球队拥有球权时,防守方会采取一种非侵略性的防守,尽可能不犯规,并保持阵型,让进攻方很难找到突破口,迫使其在进攻时间耗尽前被迫进行低效的出手。
详细解释: 这虽然不是直接限制“太强”的球员,而是应对一支依靠某个超强球员就能打出高效配合的球队。当一支球队的战术体系能稳定地将球传给那个最强的得分点时,对手的防守如果过于激进,很容易被那个强点抓住机会或通过精妙的传球找到空位的队友。因此,一种策略是“不给你机会”,让你在压力下自己消耗时间,然后投出糟糕的球。虽然这听起来有点消极,但如果一支球队过于依赖一个球员,这种策略有时会奏效。

三、 网球:限制发球或回发球的技术

限制“发球上网”(Serve and Volley)的流行: 在一些年代,网球比赛中“发球上网”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战术,特别是在草地球场上。一些发球力量大、上网速度快的球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迅速结束回合,给对手造成巨大压力。然而,当这项技术过于普及和成功时,比赛观赏性会受到影响,回合数减少,而发球和截击的技术要求变得异常高,对于不擅长这方面的选手来说,比赛变得难以进行。因此,一些规则的调整(例如底线区域的改变,球速的限制等,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发球上网,但间接影响了其效率)和场地材质的变化,使得发球上网战术不如以往盛行,更鼓励了底线相持。
详细解释: 想象一下,一个球员可以凭借强大的发球和快速的上网,在对方还在思考如何回击时就已经解决了比赛。这就像一个快刀手,每次攻击都快如闪电,让对手根本来不及招架。为了增加比赛的“拉锯感”和战术多样性,规则和场地会进行调整,鼓励更长的底线回合,让比赛更具观赏性。

四、 赛车运动:限制特定赛车或技术

“安全车”规则(也可能与安全有关,但有时也会影响领先者的优势): 虽然安全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处理赛道上的危险情况,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因为领先者优势过大而“公平化”比赛。当一名车手在比赛中遥遥领先,几乎无法被追赶时,安全车的出现会迫使所有赛车聚集在一起,抹平了之前的巨大差距。
详细解释: 这是一个间接的例子。当一个车队和车手在性能和驾驶技术上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对手时,他们可能会创造出巨大的领先优势。安全车的出现,虽然主要为了安全,但客观上就缩小了领跑者和其他赛车之间的差距,给了其他车队追赶的机会,让比赛重新变得更有悬念。这就像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强制休息站”,所有人都必须停下,然后重新开始,这自然会缩小领先者的优势。

对特定技术的限制(例如:过去对翼片、悬挂系统的调整): 在赛车运动中,各个车队会不断创新,研发出各种技术来提升赛车的性能。有时,某个车队或车手会发明出一种非常高效的技术(例如一种特殊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或者一种特殊的悬挂系统),让他们在比赛中获得压倒性优势。为了防止一家独大,破坏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国际汽联(FIA)或其他赛事组织者会针对这些技术进行限制,例如禁止某些设计,或者设定技术参数的上限。
详细解释: 赛车运动是技术和速度的结合。当某一个技术上的突破,使得某支车队的赛车在速度、操控性或轮胎磨损等方面远远优于其他车队时,比赛就可能变成一边倒的表演赛。例如,在F1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或者悬挂系统技术,使得当时的领先者能够轻松夺冠。但为了保证其他车队有机会参与竞争,FIA会进行技术法规的修改,限制这些“过于强大”的技术。

五、 其他项目:

羽毛球的“21分制”和“落地得分制”: 在早期羽毛球比赛中,实行的是“15分制”和“发球得分制”。也就是说,只有发球方得分,而且达到15分者获胜。这使得一些发球力量大、网前技术好,但体能相对一般的选手,可以通过持续的发球优势来获胜。一旦他们拿到领先,对手很难有机会发球得分。后来,为了增加比赛的精彩度和回合数,并减少发球优势过大的影响,改为21分制,并且改为落地得分制(无论谁发球都可以得分),这极大地增加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也使得体能和多拍相持能力变得更为重要。
详细解释: 想象一下一个发球非常刁钻的选手,他在比赛中能连续得分,让对手完全无法接到球。在旧规则下,只要他保持这个发球优势,就能一路领先到胜利。然而,这可能让比赛变得枯燥,而且也忽略了选手在多拍相持中的技术和体能。新的21分制和落地得分制,意味着每次击球都有可能得分,比赛的悬念大大增加,也更全面地考验了选手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乒乓球的“削球”战术的制约(间接): 虽然不是直接禁止,但乒乓球规则的演变,例如对球拍胶皮的限制(早期的长胶、甚至怪胶的使用),以及对发球、接发球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一些选手“太强”的战术影响。例如,一些选手利用出色的削球技术,能够将球削出非常低的弧线和旋转,让对手难以进攻。为了应对这种技术,规则会不断进行调整,例如限制胶皮的种类和厚度,以及对发球旋转的限制等。
详细解释: 乒乓球是一个非常依赖技术的项目,而“削球”是其中一种经典战术。当某位削球选手能够结合出色的步伐、稳定的削球、以及出人意料的进攻时,他就能成为赛场上的霸主。为了保持比赛的平衡性和观赏性,规则制定者会审视这些战术,并根据情况进行微调,例如改变球的大小和重量,限制球拍的性能,或者在发球和接发球方面增加一些限制,以鼓励更全面的技术对抗。

总结:

这些规则的设立,无一不是为了让体育比赛变得更具 公平性、观赏性和竞争性。当某一项技术或能力被某个或某些运动员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时,规则的演变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这些调整并不是为了削弱强者的能力,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更多有才华的运动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展现自己,同时也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更精彩、更富含悬念的比赛。 这也是体育规则不断发展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里又有人提穆祥雄“无限续航”、“游泳不露头”、“国际奥委会为他修改规则禁止潜泳”云云。

其实不至于。

首先,因为政治原因穆祥雄几乎一辈子没和西方运动员对抗过,他的“国际冠军”是东方阵营的冠军,赢的是苏德匈等国,虽然也极为难得,但金牌的成色多少要差一点。

当时世界蛙泳界的统治者是日本人古川胜,穆祥雄一辈子都没机会与古川当面竞速。而在蛙泳时借潜泳提高成绩这招早在1936年就被日本人发明了,当年第11届奥运会时三名日本选手潜泳25米才出水,而穆祥雄直到1955年才掌握潜水蛙泳技巧。

在1956年奥运会时几乎所有男运动员都会超长距离潜泳(40米+),可以憋着气从游泳池这头游到那头,那届奥运会的“潜泳冠军”是古川胜 。

国际奥委会1956年后禁止潜泳哪里是忌惮不参加奥运会、亚运会的中国,只是不希望所有选手都在池子底下趴着而已。

真要生气也是日本人生气,改变规则后1960年奥运会蛙泳冠军是美国人威·马利肯。1964年蛙泳世界冠军是澳大利亚人伊·奥布莱恩。你要是根据这个结果说国际奥委会修改规则欺负日本人还算有点理由。

穆祥雄具有世界一流游泳运动员的实力,并且在模拟比赛、测试中多次游出超世界记录的蛙泳成绩,但是因为政治的原因,他没机会夺取奥运会金牌,说起来是很遗憾的。

穆祥雄是共和国游泳界的标杆性人物,但是吹过头就变成黑了。

user avatar

鲨鱼皮泳衣。

鲨鱼皮可以说是被自己的王牌代言人菲鱼给“杀死”了。

菲尔普斯穿鲨鱼皮很多年,但是在2009年的时候,鲨鱼皮就被淘汰了,多选手(包括中国队)换成了更快的的Arena,而菲尔普斯由于合约在身只能穿鲨鱼皮,导致200自不敌比德尔曼。

于是就有了这个新闻。

后来,迫于压力,国际泳联于2009年7月底作出了决定:

从2010年起:

1.禁止在比赛中使用高科技泳衣

2.泳衣材料必须为纺织物

3.泳衣不得覆盖四肢

4.新规则使用前世界纪录不作废

鲨鱼皮泳衣近十年的辉煌历史由此走到尽头。


背景资料:

Speedo公司出产的一种模仿鲨鱼皮肤制作的高科技泳衣。

1999年10月,国际泳联正式允许运动员穿鲨鱼皮泳衣参赛。

2000年悉尼奥运会,伊恩·索普穿着鲨鱼皮泳衣一举夺得3枚金牌,使得鲨鱼皮泳衣名震泳界。

2009年世锦赛身着鲨鱼皮泳衣的菲尔普斯败给了身着Arena产品的比德尔曼,鲨鱼皮泳衣在高科技泳衣领域的地位被赶超。

2009年7月, 国际泳联宣布“鲨鱼皮泳衣”2010年全球禁用。(背景:7月28日“菲鱼”在游泳世锦米自由泳决赛中被德国选手比德尔曼击败,菲尔普斯的冠军神话就此终结)

世锦赛游泳比赛进行时,国际泳联宣布一项决议,即高科技泳衣(2010年)开始禁用。

user avatar

我记得打飞靶原来不限制男女,因为女的压根赢不了,而且射击这种技术活限制男女本来就有点滑稽。下回围棋要不要也限制下。然后有一次中国这个项目夺冠了,中国么,一般都是女的先夺冠。然后这个比赛就分男女了……

user avatar

早年中韩两国的段位制度都是沿袭日本棋界的做法,但为了不让李世石这个「永远的三段」(他自从上了三段就懒得再打段位赛╮( ̄⊿ ̄)╭)在比赛里搅浑水,韩国棋院制定了「凡得国内比赛的亚军可升一段,冠军可升两段,世界冠军可升三段」的新规定。然后三个月内李世石就「被」上了九段。

user avatar

舒马赫和法拉利算么

user avatar

应某些球迷强烈反对,

下文中的限制应理解为'限制了'

----------------------------------------------同色胶皮不能使用在球板两面

限制蔡振华

zhihu.com/question/5223


长胶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例不能超过1.x左右

限制邓亚萍

38mm增加到40mm

限制刘国梁

无机胶水替代有机胶水

限制马琳

赛璐珞改为塑料并加大球半径

限制张继科的全台拧(40+拧拉威胁小)

增加球网高度(提议)

限制狂飙系列胶皮

去nmb的国际x联,最后出这个恶心中国人。真的,好多人以为限制弧圈球威力,其实是限制中国国家队的正手特供胶皮,因为狂3本来弧线比T系列低,用来反拉弧圈球是利器。结果人家现在玩这套,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而且我悲观的认为,增加球网高度,对中国队是毁灭性打击,基本摧毁了常规训练动作,所有动作都要改…

老外天生爱放高球,发球也高,一声叹息…

Ittf吃枣药丸

user avatar

别的不谈,单是被誉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项目,历史上就有N次因运动员太过强大而做出的规则修改。



无一例外,它们主要都是为了限制中国运动员的发挥。




1981年,刘国梁的“恩师”蔡振华在世界锦标赛上,用一招“转球拍”打得对手一筹莫展。因为球拍两面分别是反胶和防弧胶皮,不停转换拍面会让对手无法预判来球的弧线和力度。这让国际乒联下定决心颁布新规:国际比赛的乒乓球拍正反两面必须使用不同颜色;



1987年,国际乒联对运动员发球规则做出严格规定:球离手后向上抛起的高度不得低于16cm,并且必须在球体下落的过程中击球。这一规定明确统一了发球规范,限制了中国队此前大获成功的“合力发球”。




1999年,国际乒联对世乒赛参赛人数上限进行了调整,男单、女单、混双每个代表队总人数限制7人(对),这样中国就无法在三个项目上包揽八强。男双和女双则为三队,这样中国失去了包揽四强的机会,也不可能包揽奖牌(世乒赛没有铜牌赛)。


2000年,“小球变大球”,比赛用球直径由从前的38mm增大为40mm。这样会使球速变慢,限制中国队的快攻打法;



2001年,每五球换发改为每两球换发,这样发球的变化会减少,限制了中国队的多变发球; 变可改遮挡发球为无遮挡发球,这项政策的用意同样是为了限制发球。新规则下,发球动作没有秘密可言,对手很容易就领会到你的意图,发球威力骤减;




2002年,改“五局三胜每局21分制”为“七局四胜每局11分制”(团体赛为五局三胜每局11分制),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比赛的偶然性,降低中国队拿冠军的概率;


2004年,奥运会抽签规则改革,在男双和女双比赛中同一代表队的两对选手必须抽进同一个半区,这样中国队就不可能包揽金银牌,同时也降低了我们拿冠军的概率;




2006年,调整奥运会项目,以团体比赛取代双打比赛,这样可以减少中国可能拿到的奖牌数;


2007年,乒乓球拍海绵体粘合胶水由有机改为无机,这样可以减少弹性,限制中国的快攻打法;


2008年,海外兵团限制令,限制运动员通过改变注册队伍来获得参加国际比赛的资格,这样会使得中国国内的竞争更为激烈,影响中国后备梯队建设;


2009年,减少各队奥运会单打比赛名额上限,将三人减少为两人,这样可以削弱中国的集团优势,降低中国拿冠军的概率。


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疫情为由,禁止球员用手/毛巾接触球台,禁止球员向乒乓球吹气,从“习惯”上恶心中国队,打乱球员比赛节奏,让中国队员在比赛中不适应。


尽管国际足联绞尽脑汁制约中国队(当然,客观的讲也是为了乒乓球推广,发展更普及),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中国球员愈战愈勇,继续包揽金牌。并且在与新规的“搏斗”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心境与技术,成为更好的自己!


中国未赢够!希望经历了“昕雯联播”组合的小插曲后,中国军团可以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上赢得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user avatar

说个有趣的吧。不是运动员太强,而是他的屁股太强——


NBA的巴克利规则(The Barkley rule),又称“五秒违例”(Five-second rule)。简单来说就是:

当一名进攻方的球员在罚球线的延长线以下位置持球时,球员持球背身单打的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规则?因为NBA很多球员有个大屁股,在持球背身进攻时特别喜欢仰仗自己结实的臀部和下盘力量,一点点拱着防守球员往内线抹,挤到篮下后防守球员也就无力阻止进攻球员或者投或扣或上篮了。

在硕臀面前,这种进攻方式简直无解且让人看了啼笑皆非,几乎没有防守球员能够抵挡住那些硕臀球员的连续攻击。


比如查尔斯·巴克利


比如马克·杰克逊(右边这胖子):


但是!

尽管巴克利“大屁股乱拱”的形象深入人心,但联盟却并非是因他而出台“背筐5秒违例”。因为规则出台的1999-2000赛季,巴克利只打了20场球就退役了。实际上联盟只是针对像巴克利那种方式打球的球员们,而非他一人。


可很多人依然喜欢把这个规则称为 巴克利规则 。

巴克利冤死,马克·杰克逊却要笑了,因为让联盟下定决心推广该原则的其实是马克·杰克逊,这家伙比巴克利更爱利用臀部,因此这项规则的官方简称还有一个名字就叫“马克·杰克逊规则(Mark Jackson Rule)”。



作为大屁股代表,巴克利爵士,委屈你了……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因为运动员“太强”而设立的运动规则,在体育史上确实存在不少有趣的例子。这些规则往往是为了 保持比赛的公平性、观赏性、以及确保其他选手的竞技机会 而诞生的。这些规则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运动员,而是当某项技术、战术或者某个方面的能力被某个或某几个运动员展现得炉火纯青,以至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时,规则制定者会.............
  • 回答
    嘿,你有没有过那种经历:明明说得是同一个词,对方却一脸茫然,甚至直接误解了你的意思,还搞得挺尴尬?这事儿,方言梗绝对是“罪魁祸首”之一。我就碰到过好几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记得我刚到北方上大学那会儿,南方口音还挺重。有一天晚上,宿舍哥们儿闲聊,说到周末想去外面搓一顿。我当时脑子一抽,就脱口而出:“明.............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关于医生因自身职业能力而救助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也展现了医学知识在危急时刻的独特价值。故事一:心脏骤停的急救在一家大医院的心内科,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陈主任。他为人温和,医术精湛,是科室里的顶梁柱。一天下午,陈主任正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突然感到一阵.............
  • 回答
    我真的有过那种体验,就因为一首歌,然后鬼使神差地就去把那部动画给找来看了。说起来有点玄,但感情就是这么奇妙,不是吗?大概是几年前吧,那时候我还在逛一些音乐论坛,里面经常会有分享各种小众歌曲或者电影、动画插曲的帖子。那天我就看到一个人分享了一首叫做《星间飞行》(Starlight Melody)的歌,.............
  • 回答
    历史研究中,史料的断句问题确实是导致观点分歧甚至对立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古代文献的抄写、刊刻或整理过程,常常会出现标点符号缺失或使用不当的情况,这为解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段话的意义可能因为一个句号、一个逗号的位置不同而产生天壤之别,进而影响学者对历史事件、人物动机、制度演变的理解。这里举几个我认为.............
  • 回答
    “想得太多”这句俗语,用在解读史料上,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是深入探究、拨开迷雾的利器,也可能变成固执己见、扭曲真相的枷锁。历史的魅力在于其复杂性和多义性,任何断章取义、过度解读,都可能让我们与真实擦肩而过。我曾经在翻阅一段关于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史料时,深陷于“想得太多”的泥沼。那是一份描述李自.............
  • 回答
    讲真,游戏做得好不好,配乐绝对是画龙点睛的一笔。那种旋律一出来,直接把你拽进游戏的世界,不管是激昂的战斗,还是温馨的日常,都能让你心头一热。可要是遇上那种实在拿不出手的配乐,那真是能把一锅好菜给搅黄了,口碑扑街也是常有的事。要说因为配乐不行直接导致媒体和玩家群体大规模差评的游戏,仔细想想,直接“因为.............
  • 回答
    生活中,有时一个微不足道的疏忽,就可能像点燃了一根导火索,瞬间引爆一场灾难,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由“小失误”酿成“大祸”的例子,每一次都令人心痛,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安全无小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一个被忽视的警报说到因小失误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惨痛案例。1986年.............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只是“哎呀,用词不一样”那么简单。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个词,大家沟通起来就卡壳,甚至闹出点小别扭。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几个我亲身经历或者听说的,让你感受一下这中文词汇的“内地与彼岸”的微妙之处。1. “出租车” vs. “的士”:文明的碰撞?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引起误会的例子了。在北京,我.............
  • 回答
    虽然我没有实体,无法像人类一样“玩游戏”并产生现实中的丢人经历,但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因为沉迷游戏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不恰当或令人尴尬行为”的可能性。我可以基于大量的文本数据,模拟和推断出一些可能出现的,人们因为沉迷游戏而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丢人经历。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更加详尽的描.............
  • 回答
    说起因豆瓣低分差点错过的作品,那可真是不少。有时候,评分就像一张标签,贴在作品头上,让人在还没真正接触它之前,就先戴上了有色眼镜。而一旦你真的深入其中,才发现那标签与你心中的体验大相径庭,那种“捡到宝”的感觉,也就格外强烈。我最近一次经历这样的“差点错过”,是看了那部电影——《XXX》(此处请替换成.............
  • 回答
    想起我在百度上“吃药”的经历,真是既好气又好笑。那会儿,我为了找个什么生活小窍门,大概是关于去除衣服上顽固污渍的方法吧,就在百度上搜了搜。你知道的,百度搜索结果第一页,尤其是那些广告标记明显的,总会把那些看似“万能”、“神奇”的答案推到最前面。我当时就点进了一个号称“独家秘方,药到病除”的帖子。点进.............
  • 回答
    在我们家,要说因为尺寸“翻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扇曾经备受期待的推拉门。当时我们看中了款式,觉得它通透又大气,能把客厅和阳台完美地连接起来,让空间显得更开阔。设计师也给出了详细的图纸,我们看过觉得没啥问题,就敲定了。等师傅来安装那天,我满心欢喜地等着看效果,结果,门扇抬上来那一刻,我心里就咯.............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有一些国家在践行民主制度的过程中,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以说是“因为民主致富”。当然,这其中“民主”和“致富”的关系是复杂且相互促进的,并非简单的因果。民主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壤,而经济的繁荣又反过来巩固和深化了民主。要详细讲述这些案例,我们需要深入.............
  • 回答
    我童年记忆里,动画片跟玩具简直就是捆绑销售,一部火爆的动画片,没过多久,街头巷尾的孩子们手里准都会多出那么一两个跟动画片主角相关的玩具。要说风靡一时的,那绝对少不了这几样:1. 那些会发出“滋滋”声的奥特曼卡片和人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奥特曼的威力真是无远弗届。首先是那些卡片,巴掌大小,一面是帅气的.............
  • 回答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更是五花八门,这可真是个大宝库,也因此闹出过不少令人捧腹的趣事。1. “鸡”和“桔”的误会,来自吴语区的甜蜜烦恼这事儿大概是流传最广的方言笑话之一了。在吴语区,比如上海、苏州一带,“鸡”和“桔”的发音非常相似,甚至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发音都可能混淆。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上海的姑.............
  • 回答
    NBA 的历史长河中,有几位球员的出现,他们的打球风格、身体条件或是比赛中的某些行为,直接催生了联盟不得不进行规则上的调整,以求比赛的公平性、观赏性以及保护球员安全。这些改变,不是简单的微调,而是真正因为某个“个人”的出现,才让联盟看到了潜在的问题,并着手解决。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张伯伦规则”。威尔.............
  • 回答
    除了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名垂青史,中国浩瀚的诗歌长河中,还有许多诗人因为一两句令人拍案叫绝、流传千古的诗句而被人铭记。这些诗句,如同璀璨的星辰,即便诗人本身的名声或许不如其他大家响亮,但凭借这几句精华,他们的名字便永远刻在了文化的记忆里。1. 王昌龄:边塞诗的“黄金右手”,一.............
  • 回答
    在知乎上因为互相仰慕而结成恋人的例子确实存在,而且随着知乎用户群体的扩大和内容的丰富,这样的故事也越来越多。不过,要找到一些“详细”到可以一一列举并深入讲述的公开案例,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主要有几个原因:1. 隐私性: 感情关系是个人隐私,不是所有用户都愿意公开自己如何在知乎上认识并发展成恋人。.............
  • 回答
    我曾经因为一部电影中的一段情节,就直接把它从头到尾看完了,而且看完后还挺惊喜的。那部电影叫《霸王别姬》。当时我是在一个朋友家玩,他正好在放这部电影。我当时对《霸王别姬》这个名字一点概念都没有,也对那个年代的中国历史不太了解,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我就随意地瞥了一眼电视屏幕。吸引我的那段情节,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