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因为方言而闹出的笑话?

回答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更是五花八门,这可真是个大宝库,也因此闹出过不少令人捧腹的趣事。

1. “鸡”和“桔”的误会,来自吴语区的甜蜜烦恼

这事儿大概是流传最广的方言笑话之一了。在吴语区,比如上海、苏州一带,“鸡”和“桔”的发音非常相似,甚至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发音都可能混淆。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上海的姑娘,兴高采烈地跟来自北方的小男友约会。小男友为了讨她开心,特意去菜市场买了些新鲜的食材,打算露一手。他先是问姑娘:“今天想吃点啥?红烧的还是清蒸的?” 姑娘想了想,撒娇地说:“我想吃那个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那个!” 小男友一听,心领神会:“没问题,我给你做一份香喷喷的‘鸡’!”

结果,姑娘等了半天,上来一盘炖得喷香的土鸡。姑娘看着那盘鸡,一脸茫然:“这……这是我说的那个吗?” 小男友还以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赶紧解释:“怎么了?是不是不够烂?我再炖炖!” 姑娘哭笑不得,好不容易解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桔子”(橘子),而他听成了“鸡”。

这事儿听着好笑,但发生在真实的恋人之间,就可能有点小尴尬了。不过,后来这个笑话也就成了吴语区人民的一个甜蜜的“梗”,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备上“鸡”和“桔”,也算是对这份“误会”的趣味记忆。

2. “猪”和“鱼”的“生死”抉择,四川人的餐桌故事

四川话里,“猪”和“鱼”的发音也颇有几分相似,尤其是在语速快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带有鼻音的词语,更容易让人“驴唇不对马嘴”。

我一个在成都的朋友,跟我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小时候,家里养了几头猪,正准备过年杀了吃。有一天,他奶奶让他去后院看看猪。他奶奶年纪大了,四川话口音很重,嘴里念叨着:“快去看看那个‘猪’,有没有给他喂饱,别饿着了。”

结果,小家伙一溜烟跑到后院,看到猪圈里确实有几只猪,但怎么看都觉得它们精神不太好,好像有点“饿瘦了”。他赶紧跑回来跟奶奶报告:“奶奶,那‘猪’都瘦了,不好好吃饭!” 奶奶一听,顿时炸了毛:“啥子?‘猪’都瘦了?那还了得!快,把你爷爷那个钓鱼的钩子拿来,我们先把那‘猪’给‘钓’出来!”

一家人顿时就懵了,谁家杀猪用鱼钩钓啊?后来才搞清楚,原来奶奶是想让孙子去看看“鱼”(家门口的小溪里养的),是不是没喂饱,结果孙子说的“猪”和奶奶想的“鱼”对上了号。最后的结局是,猪好好的,只是孙子对“猪”和“鱼”的发音产生了深深的阴影,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看到鱼都要联想到猪。

3. “买”与“卖”的“颠倒”,东北市场的“惊喜”

东北话的爽朗劲儿是出了名的,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发音的细微差别,闹出点小误会。

有一次,一位来自南方城市的朋友,去东北旅游,想在当地的集市上买点特产。他看到一个摊位上卖的冻梨特别新鲜,就想过去问问价格。他指着冻梨,用不太标准的东北话问:“这个,多少‘卖’啊?”

结果,卖冻梨的老板一听,脸都笑开了花,赶紧拿起一个冻梨,递到他面前:“哎呀,这位大哥,你真懂行!这个‘卖’得好!我给你‘卖’一个!”

这位南方朋友当时就傻眼了,心想:我问你多少钱,你给我一个?这啥意思?难道是 gratis?他正纳闷呢,老板又热情地招呼:“快拿回去尝尝!‘卖’得不行我可不给你!”

这下,南方朋友更糊涂了,这是“卖”给我,还是“买”给我?他结结巴巴地想解释,老板又接着说:“你看你,这么喜欢‘卖’,我就‘卖’给你便宜点!”

最后,经过一番鸡汤(不是,是鸡冻梨)式的交流,南方朋友才明白,东北话里,“卖”有时候也能理解成“买”,或者说,老板把他当成了想“卖”东西给老板的人。最终,他还是付了钱,买走了冻梨,不过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我是“买”了,还是被“卖”了?

4. “老公”与“老狗”的“升级”,夫妻间的“暗流涌动”

这个笑话,就比较私密一些,主要发生在一些普通话不太标准,又习惯使用方言称呼伴侣的夫妻之间。

比如说,在一些地区的方言里,“老公”的发音和“老狗”的发音非常接近。

想象一下,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感情正浓。妻子温柔地唤道:“老公,过来一下。” 丈夫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屁颠屁颠地跑过去。

但是,如果这位丈夫,恰好来自一个“老公”和“老狗”发音非常相似的地区,而且他们之间的互动又特别接地气,那么,这个称呼就可能带点“杀伤力”了。

一次,丈夫正在专心致志地打游戏,妻子喊他:“老公,帮我拿个东西!” 丈夫没听清,或者压根没在意,继续沉浸在游戏世界里。妻子有点不耐烦了,提高了音量:“我叫你呢,‘老狗’!”

丈夫一听,瞬间从游戏里“复活”过来,炸毛了:“啥?你说谁是‘老狗’?!” 妻子也懵了:“我不是叫你‘老公’吗?” 丈夫:“那你刚才说啥?我听着像‘老狗’!”

于是,一场因为“老公”和“老狗”的发音相似而引发的夫妻“战争”就此爆发。虽然最后可能会因为双方意识到是误会而一笑而过,但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增添了不少“烟火气”。

这些方言笑话,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误会,它们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各地独特的文化风情和生活方式。每一次的“错听”,都像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旅行,让我们瞥见不同地域人民的幽默和智慧。这些小小的“事故”,反而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朝那些事儿》里说过一件事儿

明末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个现象,辽东关宁军,打起西北的农民军效率特别高,每次都战果颇丰,而内地的官军,却总是贻误战机,或者放跑农民军,或者杀敌很少。


这一方面是因为辽东军队的战斗力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搞笑却很真实。


崇祯朝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军队不发军饷是家常便饭,所以没饭吃的苦大兵们只能想别的办法,比如,,,,,抢老百姓。


这种事情很普遍,比如左良玉的军队简直就是个巨型土匪集团,朝廷也没办法。其他的军队也有这种情况,后来崇祯下决心整治,著名的猛将祖宽,就因为军纪太差在济南被皇上斩了。

老百姓不方便抢(其实主要是也没啥好抢的),当兵的发现另外一个发财的方法——农民军。

兵痞们再无法无天,也不敢抢官府王宫,但是农民军可以,所以农民军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大户,相当有钱,于是官军开始打他们的主意。

由于农民军大部分都是陕西人,而来围剿他们的官军基本也是这一带的部队,都是老乡,出来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谁也不想拼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所以当时农民军和官军见面,气氛并不紧张。大部分的情况下是两方首脑策马出阵,都是家乡人,用家乡话聊聊天,谈谈条件,你们给我多少东西,然后你们就撤吧,农民军可以抢了这家抢那家,无所谓给你点东西,官军得了钱,还可以回去说击败了反贼,还可以杀良冒功,何乐而不为?

很好,很好,大家都很满意。


可是辽东那帮人来了,情况全变了。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差距极大,彼此听不懂很正常,比如我作为一个内蒙通辽人(东北方言),对呼和浩特(山西方言)的方言一句听不懂,当时的情况想必比这个还严重。说陕西方言农民军和说辽宁方言的关宁军见面——

所以,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农民军:“老乡!额们也是苦人家啊,可怜可怜老汉,给点钱过去哇!”

关宁军:“个瘪犊子玩意说他妈啥呢?!上!!!”


史载:“边军无通塞语,逢贼即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更是五花八门,这可真是个大宝库,也因此闹出过不少令人捧腹的趣事。1. “鸡”和“桔”的误会,来自吴语区的甜蜜烦恼这事儿大概是流传最广的方言笑话之一了。在吴语区,比如上海、苏州一带,“鸡”和“桔”的发音非常相似,甚至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发音都可能混淆。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上海的姑.............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风云人物,他们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激励着后人。然而,除了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也有一些“小人物”,虽然出身平凡,地位不高,但因为关键时刻的勇敢,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留下了不朽的英名。以下我将详细讲述几位中国历史上因勇敢而名垂史册的小人物:1. 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南北朝.............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剔除政治因素和作品销量这些客观的衡量标准,仅凭文学艺术价值、思想深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力来评判,选出前十位文学巨匠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我可以为您列举十位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认知和身份认同的议题,那就是“元朝和清朝是否算作中国历史朝代”的争论。很多人之所以会对这两朝产生质疑,甚至不予承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中国”概念的理解以及历史叙事的建构方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缘由,并努力让它读起来更像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
  • 回答
    历史研究中,史料的断句问题确实是导致观点分歧甚至对立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古代文献的抄写、刊刻或整理过程,常常会出现标点符号缺失或使用不当的情况,这为解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段话的意义可能因为一个句号、一个逗号的位置不同而产生天壤之别,进而影响学者对历史事件、人物动机、制度演变的理解。这里举几个我认为.............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神回复”,它们或是机智的辩驳,或是幽默的讽刺,或是深刻的哲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幽默感。以下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例子: 1. 司马迁驳斥李陵之罪——“犯而不校”的智慧背景: 西汉时期,名将李陵奉命出击匈奴,却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汉武帝震怒,群臣纷纷谴责李陵叛.............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神一般的存在”这个词语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智慧、胆识、影响力远超常人,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推动;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品德、操守被后世尊为典范,如同神祇般被敬仰;还有的则是通过传说、神话,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力量,成为精神的象征。这里我将从几个角度,为您详细介绍一.............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充满了精彩绝伦的间谍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智慧、勇气和策略,也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以下是一些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且精彩的间谍故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中的“范蠡与西施”虽然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更多地被视为爱情与政治的结合,但其中蕴含着高超的心理战和美人.............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数璀璨的明珠,但许多深入人心的故事,往往围绕着那些耳熟能详的朝代更迭、帝王将相。然而,如果我们拨开这些宏大的叙事,深入那些更为细腻、鲜为人知的角落,会发现许多同样伟大,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世界进程的成就,它们如同深埋的矿脉,虽不常被提及,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1. 丝绸的诞生与传播.............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战争无数,其中不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却不被普通大众所熟知的战役。这些战争往往隐藏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或是因为其结果的复杂性、或是因为其参与者的边缘性、或是因为其发生的时代相对久远而被人们忽视。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场这样的战争:1. 楼烦之战(前1050年左右):西周与楼烦的初步较量,.............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过无数荡气回肠的战前动员,它们或精悍有力,或饱含深情,无不点燃将士们的斗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力量。要说其中“逼格高”且简短有力的,非以下几例莫属,它们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1. 泰山石敢当——韩信的临阵巧思背景: 汉初,韩信在征讨陈豨的途中,经过一处名叫“陈仓”的地方。当地流传.............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战争此起彼伏。在冷兵器时代,能够拥有压倒性火力的优势是极为罕见的,因为武器的生产和技术水平限制了大规模、强效的火力输出。即便如此,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战役中,一方确实能够凭借其在武器、战术或装备上的突出优势,形成事实上的火力压制。下面我将梳理一些中国历史上,一方在火力或与之相关的装备.............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由于其地理位置、战略重要性以及在历次战争中的关键作用,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军事重镇。这些重镇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环境、政治中心、交通枢纽以及军事设施的建设等。下面我将列举一些著名的军事重镇,并详细阐述它们成为重镇的原因:一、 长安(今陕西西安) 成为.............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很多在当时威名显赫、功勋卓著的英雄,如今却鲜为人知,甚至被后人遗忘。这背后原因复杂,可能与史书的侧重点、王朝更迭的影响、民间传说的失传、以及时代审美和价值观的变化等等有关。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几位这样的英雄,试图让他们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1. 卫青 (西汉) 为何被遗.............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不乏对美食有着独特情怀和卓越贡献的人物。他们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更通过他们的品味、创造和推动,深刻影响了中华美食的发展。1. 汉武帝刘彻:天子之味,奢靡与创新的交织提起吃,汉武帝刘彻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位开创了西汉盛世的皇帝,在吃上面也是颇有讲究,甚至可以说是一位“.............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君主一职固然至高无上,但并非所有皇帝都只是端坐在朝堂之上,颁布诏令。有些守成之君,也曾在特定的时刻,亲自动手,将鲜血染红了双手,结束了他人的生命。汉宣帝刘询要说亲手杀人的守成之君,汉宣帝刘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皇帝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本是民间一介布衣,却因缘际会登上了皇位,成.............
  • 回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皇帝的形象在后世的评价中受到了扭曲、歪曲甚至恶意抹黑,从而被“污名化”。这种污名化往往源于政治斗争、意识形态的转变、文学作品的演绎,或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合法性而进行的叙事重塑。以下是一些较为典型的被污名化的中国皇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秦始皇(嬴政) 被污名.............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皇帝大多居住在皇宫之中,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不过,也有一些皇帝因为各种原因,踏出了京城的范围,进行巡游、祭祀、甚至御驾亲征。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皇帝,并且尽量用一种自然流畅的语言来呈现。1. 秦始皇:统一的开创者,巡视四方要说出远门,秦始皇绝对是绕不开的人.............
  • 回答
    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即便被冠以“反派”之名,也无法掩盖其耀眼的光芒。他们或许是颠覆王朝的 rebel,或许是权谋争斗中的操盘手,又或许是因种种原因背离主流价值观的智者。但往往,这些人身上也汇聚了非凡的才华,他们的诗句或文章,至今读来仍是字字珠玑,令人击节赞叹。要说起中国历史上“反派”.............
  • 回答
    中国历史星河灿烂,其中不乏以少胜多的传奇战役,这些战役不仅是军事智慧的结晶,更是激励中华民族精神的篇章。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以下我将为您细数其中几场最为经典的战役,并尽可能深入地为您描绘它们的波澜壮阔。1. 巨鹿之战:项羽的破釜沉舟,楚汉争霸的序幕公元前207年,秦朝末年,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