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宋有一次,当然是让人按地上的那一位。
北宋末年,宋将李侃率禁军2000人不幸碰上了金军,金军有多少人呢?说出来你都不信,一共十七骑!
这十七人组成的”金军“分为三队左中右反复冲杀,不断向宋军射箭,最后十七骑兵击溃了2000步兵。
史书记载这两千人“奔乱死者几半”,就说被杀死了1000人,太不可思议了!这十七人不可能带1000支箭,如果靠砍,累也累死了。
套用某国军将领的话“就是两千头猪,放地里让他们砍,他们也砍不完吧”。
故事从元朔二年(前 127 年)开始,一支和匈奴骑兵部队几乎完全一样的汉族骑兵部队从长安出发,他们披星戴月地向当时威胁着整个西汉帝国心脏长安的河套平原赶去,随后将展开中原王朝的一场漫长战事……当然了篇幅有限,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战役。
这里顺带提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背景。
“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这一句可见有汉一朝,是多么的武德充沛。
汉武帝在位期间,勤于征伐,开疆拓土,北征匈奴,西通西域,东伐朝鲜,南抚夷越。后世读史者每每及次,都慨然称叹。
作为策略游戏爱好者,漠北战役是我最熟读于胸的历史故事。
漠北之战:
公元前 119 年,汉军发动漠北之战。
汉武帝倾举国之力,远征漠北,意在与匈奴进行战略决战。卫青率5万骑兵出定襄,霍去病率 5 万骑兵出代郡。汉廷又派卫青自领精兵疾进,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匈奴大单于会战,追至颜山赵信城,破敌万余人,烧其积粟还师。霍去病大战匈奴左贤王,以1万的损失数量,前后败亡胡虏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临瀚海而还。漠北之战,
这一场漠北之战,可以说式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争之一了。西汉投入24万多匹战马和约50万人的兵力,匈奴以全部兵力待于漠北,而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作为策略玩家,读到这种史料也是很想要挥师百万,列阵一战的啊。我下面就用我一介策略玩家来解析吧:
首先是从史记记载里分析的形式——匈奴以主力在漠北结阵,以逸待劳。汉军长驱千里,意在与匈奴主力决战。会战开始前,卫青见匈奴主力已“兵陈而待”,立即“令武刚车自环为营”。
孙吴兵法曰:“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也。”就是用车辆围成环型的圆阵,人马辎重俱在阵中,这是一个典型的防御阵型,是在平原旷野地带防御敌骑兵冲击的典型做法。
参照同为冷兵器时代的宋代对付契丹骑兵的阵型来分析。《武经总要》 前集卷七本朝平戎万全阵法条载:“万全阵法……凡九围,共成一阵……凡阵之四面,列战车榜牌,及诸兵器,皆持满外向。车中贮糗粮、军中所用之物。又每牌面门一门为临时启闭之节。”
没错,这里就是提到了战车与防御的古代战阵。这一点也让我直接想到手头玩的重返帝国这游戏,其实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也是讲究科技树,讲究装备配置和战阵阵型的。这几天玩重返帝国,游戏的模拟还是比较真实的,结合着兵种、科技等各方面的,也是同样要配合着兵种装备特点,去建立自己一套体系作战,多兵种之间也可以做到配合。
再说回来。作为名将的卫青,显然就是当机立断,做出了选择。
可以肯定汉军的阵型类似上述,即以武刚车作为防御工事,车辆间及阵内以步兵持长戟外向,防御匈奴骑兵的冲击,持戟步兵后面是弩兵组成的几道射击线,可以实施轮番射击。这就是典型的多兵种配合了。
从“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的记载来看,还有很可能当时有部分担任后勤保障的步兵也参加了战斗。而且如此布阵, 匈奴骑兵既无法冲破汉军防线,汉军还能依仗强弩的射程优势对匈奴骑兵实施火力杀伤,并适时出动骑兵予以攻击,故此战可以视为典型的车、步、骑诸兵种合同作战,这也是名将本色——临机决断,灵活用策略。
(这波是枪兵克骑兵?!虽然……准确地说,应该算是汉军强弩克骑兵了)
这一点其实也是很深有体会。换成我们如果自己来做统帅,或者是直接从一个策略游戏的指挥官玩家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临机组织反攻,安排落实战斗的能力,这一点太难考验团队了。
某种程度上,古代精锐军队的彪悍也可从中窥见一二,这方面我们这些玩家要想在游戏里也能复刻达到这一程度,就可以说是难之又难了。
史记后面还有细节,讲布阵完毕,卫青即“纵五千骑往当匈奴”,而“匈奴亦纵可万骑”,双方以攻对攻,进行激战。激战中,意外情况出现了, “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作为优秀的指挥官,卫青立刻抓住这一机会,“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以预备队及时 投入战斗,迂回至匈奴军的左右翼进行夹击。这一突击显然收到了效果,“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彊,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战斗结果是“杀伤大当”
事实上,冷兵器时代的战术,这种就是大胜了。失败一方的伤亡大部分是出现在溃败之后的,一旦溃不成军,基本战势就是无可挽回一边倒去。这个其实应该策略游戏玩的多,看历史看得多的,也都懂的——说到这个再推荐下喜欢策略的朋友可以试试重返帝国,这种玩侧翼突袭,玩分兵包抄,玩蛇皮走位的战术,它给做到了游戏里给模拟实现,还是挺好玩的。
写在末尾:
事实上会想到汉武帝的北伐匈奴,还是因为这场征战其实影响挺深远的,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匈奴的一部分远遁西迁之后,后来将会成为欧洲的“上帝之鞭”,并且成为东西罗马帝国最终毁灭的一个重要助推。
这里还有点可以说道的。
其实漠北战争列阵应对匈奴人骑兵的卫青的军团,按照历史记载也是以“骑”记,即本身是骑兵,临时下马转为步兵列阵对敌的,之后突袭则又是骑兵作战。这一点也只能说汉朝的精锐是真的上马能战,下马能战。而彼时的罗马军团,同样是有着骑兵和步兵,但是骑兵的数量绝对不多,孟德斯鸠认为起初罗马军团的骑兵只不过军团的十分之一,常常更少于这个比例,这也是综合因素导致的,不仅仅是马匹产量、地理地形,还有罗马的公民兵制,以步兵取胜后来还成为罗马军团的传统。至于传说中地重骑兵,还要等几个世纪再说了。
这一点我们在日后罗马面对阿提拉的到来,应对不及,也与此有一定关联就是了。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汉武一朝,武德充沛如斯,我辈佩服,恨不能弃笔从戎西去万里,可惜只是一介书生,一个小小玩家了,大概也就游戏里用着中国的文明迎战四方,倾一番小热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