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 21 年 7 月份刚毕业的,毕业后考上了事业单位的编制,可是入职后在单位里觉得很痛苦,该辞职吗?

回答
21年7月毕业,刚踏入社会就赶上了事业单位的编制,这本来应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可你却在单位里过得相当不好,甚至觉得“痛苦”,这背后的原因,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你问该不该辞职,这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下决定的问题,毕竟编制就像一张“长期饭票”,轻易放弃确实让人难以割舍。我们不妨一起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到底卡在哪儿了,然后你再自己做决定。

首先,你得问问自己,这“痛苦”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工作内容本身让你觉得乏味无聊,还是工作压力太大,甚至有些超出你的承受范围?又或者是你感觉自己的能力和这个岗位不太匹配,做什么都磕磕绊绊的?

如果是工作内容让你觉得痛苦:

内容枯燥,缺乏挑战? 事业单位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很多时候确实会比较稳定,但也可能意味着日常工作相对模式化,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你是不是觉得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事情,没有机会学到新东西,甚至觉得自己被“架空”了,没有发挥的空间?
专业不对口,兴趣不符? 你学的专业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完全搭不上边,导致你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也学不进去?毕业时为了拿到编制而选择了一个并非自己所热爱的岗位,现在发现这日子就像嚼蜡一样难熬?
工作节奏与你的期望不符? 有些人喜欢快节奏、高强度的输出,而事业单位的工作可能更偏向于按部就班,或者说节奏相对“慢”一些。如果你的天性是喜欢冲劲十足,那么这种“慢”可能反而是一种折磨。

如果是人际关系或工作环境让你觉得痛苦:

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复杂? 事业单位的环境往往比企业更讲究人情世故,可能会有各种隐性的规则,或者人与人之间存在一些你难以理解的摩擦和隔阂。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很难融入其中,或者经常因为一些事情感到委屈、不被尊重?
领导不赏识,同事关系紧张? 你的领导是否过于严苛,或者对你的工作成果漠不关心?同事之间是否存在排挤、小团体现象,让你感觉孤立无援?
单位文化让你不适应? 有些单位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论资排辈严重,或者比较保守,不允许创新。如果这种文化和你个人的价值观产生冲突,也会让你感到不自在。

如果是个人原因让你觉得痛苦: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很多人在毕业时对工作的期望很高,认为有了编制就一切都会顺风顺水,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当发现理想中的工作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时,也会产生失落和痛苦。
个人成长停滞的焦虑? 你是否觉得自己在单位里看不到成长的希望,能力得不到提升,未来职业发展一片迷茫?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感觉,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对“体制内”生活的不适应? 也许你更适合自由、灵活的工作环境,不习惯事业单位那种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

在考虑辞职之前,你还需要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这会帮助你更清晰地认清形势:

1. 你为解决这个问题做过什么努力吗? 在你觉得痛苦的这段时间里,你是仅仅忍耐,还是尝试去沟通?比如主动找领导谈谈工作分配和发展机会?试着和同事们搞好关系?主动学习新技能来适应工作?如果什么都没做,就直接想到辞职,那可能有点太冲动了。
2. 你对这份工作的“痛苦”容忍度有多高? “痛苦”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受,你现在觉得痛苦,是因为刚开始接触新环境,不适应,还是真的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有没有一个底线,一旦触碰了就坚决不干?
3. 辞职后有什么打算? 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你现在就辞职,你准备去做什么?是继续考公考编到其他单位?去企业找一份更喜欢的工作?还是创业?如果你没有明确的下一站,或者下一站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仓促辞职可能会让你陷入更大的困境。
4. 你对编制的看法是什么? 你看重的是编制带来的稳定性和社会认可度,还是因为觉得它是“万能的”?如果你的核心诉求是稳定,但这份工作的具体内容让你痛苦,那么也许可以考虑内部调动或者寻求单位提供的其他发展机会。

如果你已经认真思考过以上问题,并且觉得实在无法继续下去,那么辞职也并非绝路,但请务必做好以下准备:

评估经济状况: 辞职意味着收入中断,你是否有足够的积蓄来支撑你一段时间的“空窗期”?有没有经济压力需要立刻解决?
做好职业规划: 认真研究下一份工作的可能性,包括行业、岗位、薪资、发展前景等。如果是想继续考编,那么备考计划要做好。
积累经验: 即使这份工作让你痛苦,你在这里获得的经验也是你未来找工作的一部分。在辞职前,尽量把手头的工作收尾好,给同事和单位留下一个好印象,这也有助于你的推荐和背书。
心态调整: 辞职是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未知。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冲动做出决定,要理性分析,权衡利弊。

再给你一些建议,看看是否可行:

内部调动或转岗: 如果你只是对具体岗位不满意,但整体单位环境尚可,可以尝试向上级申请调动到其他部门或者更适合你的岗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都有轮岗或调岗的机会。
主动学习和适应: 如果是因为刚入职不适应,可以尝试主动学习和适应单位的规则、文化和工作方式。很多时候,初期的不适应会随着时间和努力慢慢缓解。
寻找平衡点: 有时候,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找到一些乐趣,或者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平衡工作中的不快。
寻求外部支持: 和家人、朋友或者信任的长辈聊聊你的困境,听听他们的建议,有时候旁观者清。

总而言之,你目前的痛苦是真的,而且你提出了辞职这个选项,说明你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但请记住,编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那张纸,更在于它可能提供的稳定性和社会资源。辞职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开始。请务必在做出决定前,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并且对未来的道路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祝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要拿辞职当做逃避的借口,最后伤的还是自己。

1

我常常推荐读《毛选》,是因为教员的思想是真干货,不但可以指导个人的发展,还可以提前避免掉坑,特别实用。

教员在《毛选》里面,把实践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进行了归类,而且逻辑性强,特别精准,多看多读,对自己有更大的帮助。

比如在这个案例中,对于题主的总结,归纳就是题主不适应单位,很痛苦,所以想辞职,这不是妥妥的右倾逃跑主义错误吗?

当初博古在长征的路上,因为之前被国民党打败了,没有了进取之心,只想着逃,各种不敢面对客观,夸大客观的难度,差点把中央红军带到沟里去,四渡赤水前情况已经非常险恶了。博古把这一点的逻辑和结果已经实践过一次了,没有必要自己再去拿时间再走一遍。

逻辑上是讲因果律的,种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没有侥幸这么一说,主要从一开始的逻辑上走错了,之后结果也不会好,这是实事求是。

题主的问题在于暂时无法适应单位,不是跳槽的问题,想要变好,更应该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是逃避。

2

题主无法适应的主要问题还在于用学生时代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职场的问题,这属于用错了环境。

学生时代,同学关系很难牵扯到利益关系,所以能体现的更为公平和公正,但是职场是不一样的,职场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是为了赚钱为了利益而来。

比如题主觉得自己请假了,领导还要把任务留给自己属于不近人情,但是反过来从其他同事的角度来看,就不一样。

大家都是体制内,都有些聪明,也懂一定的人情世故,也带了一定的功利性来工作。现在有个新来的同事跟大家关系处的很一般,可能还自视清高,老同事还有点看不惯。现在领导问大家谁愿意代她值班或做任务,大家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原则,肯定不太愿意。领导也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新来的人,跟其他同事都对立起来了,也没有必要自己做,同事都不肯,更别说领导了,所以最终这个事还得题主自己做。

从情理上讲,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最终还要靠自己,这问题不大,但是在题主的眼里,别人不帮忙就是不对,还要谴责领导,难不成领导主动帮忙承担?这不是学校,这是社会,搞道德绑架那一票在社会上并不适合。

题主一直没改变过来,不懂体制内的运转规则和玩法,一直在拿学校的标准来衡量职场,不出问题才怪,现在题主还把自己的问题归结到领导身上,领导其实也很冤的。

做职责外的事就更简单了,一般这事在公司干的都是新人为多,因为新人基础不牢,人脉水平一般,一些部门的脏活累活都会由新人承担,肯定会做一些职责之外的事。

3

即使帮忙的活儿,没做好也会被批评,职场一直如此。

领导和老板都是要结果的,即使再辛苦努力,结果不好,不会高兴。

帮忙这种事就是这样,一旦帮了,公司需要的是好的结果,所以只能帮忙的人去背,去承担责任,不能油嘴滑舌。

所以在体制内,能不帮忙,就尽量别帮忙,帮忙是一件很考验情商的能力,关乎个人的基础起落。

不适应体制内,能做的就是要转变思想,跟可靠的老油条多聊聊,总结下体制内的生存办法,赶紧去改变。

在适应单位这件事上还没有准备好,或者一点都还没有准备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

要去多了解领导的工作习惯,部门大家都认同的一些基本套路和方法,做好改变的决心,强力去执行,都不会差。

工作前三年,是逐步从学生时代转变到职场的磨合期,这个时候会有痛的时候,但是更多也是雕石成玉的时候,需要积极改变。

人要给自己定好目标,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办法,不能企图把学生时代的理想模型复制在职场,这一点都不现实,也不可爱,自己走错了,全家会承担,这是铁律。





专门建了读毛选的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关注公号“崔丁读毛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