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平均每年读60本书,但并不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的人。我可以很直接了当的告诉题主,不要相信任何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之类的鸡汤。这些都是自欺欺人,记不住真的只是非常单纯的记不住。如果题主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最好还能有一些自我成长,那我有这么几个小建议:
1 成体系的安排自己的阅读计划
题主想一想,看一集美剧和看一季美剧相比,何者更容易记住剧中的人物形象;再想一想,看一季日本动画和看过动画看过漫画听过广播剧翻过设定集相比,何者更容易理解剧情的内容。读书也是一样,孤立的阅读一本书是最难以理解其中内容,也是最容易遗忘的。所以如果对某一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阅读三五本、甚至十来本与这个话题有关的书籍,使得书中的内容可以相互串联。更好、更正式也更难的方法是阅读和这个话题有关的教科书或者学术入门性质的导论,这些书相对而言更有利于形成相对可靠的体系,也有利于让你知道读完手头这一本之后,上哪里去找下一本。另一个与之相关的方法是多跑实体书店,或者使用豆瓣、当当、京东等网站的联想功能。这些都可以帮助你较快找到同主题的书。
2 适当做一些记录
适当的记录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摘抄、感想、在书上划线、在豆瓣做记录、或者在知乎写相关答案都是可行记录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但不要把太多的精力花在学习“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上。
3 认清自己的目标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读书的主要帮助还是提高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当然有一些是硬知识,有一些是偏软性的思维方法或者技巧。但读书并不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相反气质猥琐、举止粗鲁甚至道德沦丧的大学教授,无论文理科都是一抓一大把。所以题主如果想要自我成长,最好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到底需要增进的是什么,以及读什么书确切地可以提高自己。
漫无目的的阅读纯粹只是打发时间,当然这年头能够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打发时间的方法其实也很不错。花一百个小时玩英雄联盟,并且记住所有英雄的技能是娱乐;花一百个小时漫无目的的看闲书,无论记住还是没有记住,也只是娱乐。所以想要成长,就踏踏实实制定规划和方案;想要消遣,就尽情消遣。抱着消遣的态度看书,再欺骗自己说会有潜移默化的成长是最要不得的。
最后拿我自己在知乎写过的答案做例子好了,这个答案列的书单多少是有目的性的:
这个答案列的书单就是漫无目的的消遣:
针对问题描述的情况,我说一个自己的体会:不必太抗拒网络三手资料,可以先通过三手材料来定位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样能帮助解决读不下去、记不住的情况。
解释一下「三手材料」这个说法:
假如你对美国刑事诉讼流程感兴趣,想通过经典案件了解相关制度,那么辛普森案的原始法庭记录可能就是一手材料,可以看到陪审团是如何被选拔的、交叉质询如何进行。这些材料,是直接、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因此称为「一手材料」
如果你觉得啃不下来,那么也可以诉诸二手材料,例如《辛普森:美国制造》纪录片或者解读此案的书籍。这些材料,包含着作者对原始信息的选取、加工,受到作者自身价值观和立场的影响,因此称为「二手材料」。
而至于网络社区上的一些内容,我称之为「三手材料」,比如在知乎用「辛普森案」进行搜索看到的高赞回答、视频网站的科普内容、各种拆书稿、豆瓣上的热门书评影评等。这些素材,往往是专业能力有限,但具有网络内容创作敏感度的 PGC、PUGC、UGC 创作者对于二手材料的再度演绎。
三手材料由于作者水平限制,难免存在事实性错误、有失偏颇的解读,但由于作者网感好、熟悉受众的阅读习惯、知道怎么吸引人,所以不知不觉能刷很久。
题主在问题描述中说,希望「抵制自己无节制的刷抖音,想让自己变得自律,文雅,和深沉一点」,其实,与其抵制,不如想想如何引导。不妨就从你最近看过的一个短视频、一篇爽文、一个高赞回答开始,想想其中提及了哪些自己深感认同的观点、有哪些让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然后在网络平台继续去搜索相关讨论,直到看到有一篇内容提及了相关书籍。
这样一来,你就完成了关键转变:从被推荐算法灌内容、无意识地被动接受信息,转变到主动探寻自己的兴趣,再从中找到阅读的方向。拿我自己来说,有一次就是被网上一组城市圈灯光密度的图片吸引,然后去搜索城市规划相关书籍,然后根据系统推荐的结果读到了《大国大城》,再继续沿着书中的观点去搜索,接触了其他相类似的作品,例如《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解锁了一个之前陌生的阅读领域。如果想继续攀登,甚至可以再尝试接触更加原始的素材,这就是更加进阶的事情了。
至于阅读的方法, @姜源 老师的回答说得非常好,需要建立体系、从一本书出发来集中阅读一类书,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记录,与他人讨论(这其实也体现了所谓「费曼学习法」的精神,通过跟别人讲,来加深自己的理解):
我的回答,主要是在解决兴趣层面的问题: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这样是读不下去的,尽可能选择一个当下感兴趣的点,从这个点发散开去,直到自己掌握了读书的能力,接下来就可以一路平推了。
看书,“谁说一定要记得的?” ,当然除了升学、考大考和高考等等内容是比较枯燥无味,但总是有几门例如:中英数理化,几科中能记一点吧!
记不得的原因是什麼?一般原因大约有三类:
1. 对内容没有兴趣。
2. 有兴趣,但不上心。
3.有兴趣又上心,但没实战或没机会落地。
考试就是实战落地。
明白以上原因,就大概明白自己为啥记不得,快对号入座,追根究柢吧!
养成每天看书一段“明显时间”的习惯,看的是属于正常社会能接受,情、理、法都有根据的书,必定对思維和知识有好的正向影响,不必怀疑了。
知道原因又慎选好书,就算应对考试也多少能过关,记不了一百分,七八十就行了!
除了课业,其他的书好好地从兴趣、上心到落地,肯定看进去就是你的,日积月累等同成长动力;即使一时忘了,时过境迁那知识还是会回来找你,甭担心啦!
加油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