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孩子一定能进茅台厂当工人,前提是高中毕业就要进厂不能读大学,你会怎么选?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国企的稳定光环,一边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我得好好想想,这件事不能草率决定,得从方方面面都考量清楚。

首先,我肯定会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聊聊。毕竟,是他的人生,他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我会问他,他对进茅台厂当工人有什么感觉?是觉得稳定、有前途,还是觉得那是唯一的出路?他有没有想过读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或者想学的技能?

我会把进茅台厂的好处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说。

进茅台厂的“硬通货”:

稳定压倒一切: 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了,谁能保证十年二十年后还有稳定的工作?茅台厂,那可是咱们国家的国企,尤其是茅台这种知名品牌,几乎是铁饭碗的代名词。一旦进去,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的稳定性是有保障的。
收入可观且有保障: 茅台的效益大家有目共睹,工人的工资待遇肯定不会差。而且,国企的福利通常也比较好,五险一金、年终奖、带薪休假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踏实安稳。
体面的社会地位: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贵州这样的地区,能进茅台厂工作本身就很有面子。这代表着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被社会认可的职业。
内部晋升通道: 茅台厂作为一个大企业,肯定有内部的培训和晋升机制。即使是普通工人,如果肯努力学习技术、提升业务能力,也有机会往上走,比如成为技术骨干、班组长,甚至更高级别的管理岗位。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发展空间。
不用背负沉重的教育贷款: 读大学,尤其是名校,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这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进了茅台厂,等于省去了这笔费用,也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但是,我也会非常坦诚地告诉他进茅台厂可能带来的“限制”:

进茅台厂的“软肋”:

知识面的局限: 高中毕业直接进厂,意味着他将失去接受系统性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不仅仅是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开阔视野、接触不同思想和人群。这些在工厂流水线上可能很难获得。
职业选择的“窄化”: 一旦进入这个体系,很多时候职业发展路径就被固定住了。虽然内部有晋升,但如果他以后发现自己对其他行业、其他领域更感兴趣,比如IT、金融、设计等等,转行的难度会非常大,甚至几乎不可能。
思想和视野可能相对封闭: 工厂的工作环境相对固定,接触的人群也相对单一。长此以往,思想和视野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如大学里那样多元和开放。
“一眼看到头”的可能性: 虽然有晋升,但很多工人的晋升空间是有限的。如果他是个有野心、想做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么这份工作可能很难满足他的长期追求。
社会发展的滞后感: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在加快。如果不能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我的考量和决策过程:

我会先评估孩子的 性格和潜力。

如果我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务实、动手能力强、对机械制造或者传统工艺有浓厚兴趣的人,并且他自己也觉得进厂是条不错的路,那我会更倾向于支持他。我也可以在厂里多方面了解他的工作情况,鼓励他积极学习车间里的技术,争取内部的培训机会。我也会提醒他,即使在厂里,也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可以通过业余时间考取一些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或者通过函授等方式提升学历。
如果我的孩子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或者对某些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一直有读大学的愿望,那么我会非常认真地考虑让他去读大学。我会跟他说,虽然进茅台厂的机会很难得,但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我可以和他一起分析,如果去读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家里是否能支持等等。

我会把 家庭的实际情况 也考虑进去。

如果家里经济确实不太宽裕,需要他早点工作分担家庭压力,那么茅台厂的机会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更倾向于让他抓住这个机会,先稳下来,再伺机发展。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且我们对他的教育投入有明确的规划,那么我会倾向于让他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他创造更广阔的未来。

最终的决定,我倾向于:

我会先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如果他强烈地想去茅台厂,而且他能清晰地说出为什么想去(例如看重稳定、收入、家庭支持等),并且他也理解去厂里可能意味着什么,那么我不会强行阻止他。 我会全力支持他,并告诉他,即使在厂里,也要保持学习的心,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更好的发展。我也许会建议他先在厂里工作一段时间,如果未来觉得不合适,再考虑其他出路,但这个时候转行会更困难。
如果他表现出对大学的向往,或者对进厂这件事感到犹豫不决,甚至有些抵触,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鼓励他去读大学。 我会和他一起研究大学专业、学校选择,共同制定升学规划。我会和他讲清楚,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的阶段,错过了可能会有些遗憾。我也会告诉他,即使去了大学,我也会支持他,和他一起面对可能存在的经济压力。

打个比方说,进茅台厂是拿到了一张“铁饭碗”的通行证,这张通行证非常值钱,能保证你衣食无忧。但读大学,就像是拿到了一张“无限可能”的地图,它可能充满挑战,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更广阔的天地。

对我来说,孩子的幸福和长远发展是最重要的。如果他是一个安于现状、追求稳定的人,那么茅台厂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他是一个渴望探索、勇于挑战的人,我更希望他能有机会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我会跟他说:“孩子,人生是你自己的,不管你做什么选择,爸爸妈妈都会在你身后支持你。但是,在做选择之前,请你一定要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你愿意付出什么,以及你为自己的选择做好了哪些准备。人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自己。”

所以,我会侧重于引导他做出最适合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替他做出决定。我会提供信息、分析利弊,但最终的决定权,我还是会交给我的孩子,让他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都是人上人,看不上工人的,那怕是茅台的工人,那知乎的大神们能否解释下为什么今年的茅台社招会有中科大,南京大学,哈工大,浙大这种级别的毕业生来考试呢?

user avatar

我身边亲身的例子,

某子弟,考上二本,放弃读大学,进厂上班,上班的过程中,函授大学本科,然后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已经毕业。

在单位各种评优、待遇都是研究生,但是工龄竟然已经6年了,已经成为了基层领导,才24岁。

妥妥的青年才俊,后备干部。

跟那些一本刚毕业,费老鼻子劲儿进来的大学生相比,哪个牛逼是不是显而易见?

我就问你,是不是显而易见?

user avatar

看到题目就觉得似曾相识,忍不住不请自来的答一拨

我父母虽不在茅台厂,但也是某央企职工。

我中考那年暑假我爸同事和我爸说,如果我去读技校毕业能直接进他们单位。我爸和我妈问我去不去。我当然选择不去啊,毕竟考上了重点高中,放着重点高中不上,跑去读技校,脑子瓦特了?

然后高中大学一路读下来,当我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发现我爸他们单位不要我了(专业对口)

哭笑不得

user avatar

这要看我孩子天赋了。

一般到高中就能知道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材料,如果他确实成绩还可以,自己主观上也有考到大城市见世面的愿望,那么我就会让孩子去考大学,即便将来他大学毕业收入还不如茅台厂的工人高,三天两头换工作也不如茅台厂工人稳定。

但是他到了高中,成绩属于考二本没问题,考一本看临场发挥,本人也没有什么特别远大志向,那我可能就会要求他别考大学,先进茅台厂当工人,至少能有一份稳定而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不比公务员差了。

至于学历,完全可以工作以后补,其实在茅台这样的大厂,厂里主要看有没有文凭,对究竟什么学校毕业的到没那么看重,当了工人也可以读函授、自考,研究生也可以选在职的,反正大型生产型国有企业一般都只认有没有文凭,不太在意什么学校。

因为工人待遇好而放弃读普通大学,这当然是社会发达的体现,怎么能说是阶级固化呢。

阶级固化是说因为你的出身,决定了你不能考大学,不能参军,不能提干,不能当公务员,这才是真正的阶级固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