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

回答
唐汉与流沙河,这两位先生在汉字研究领域的探索,可谓是两位截然不同的登山者,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为我们展现了汉字那深不可测的魅力。

先说说唐汉先生。他的汉字研究,仿佛一位严谨的考古学家,又像一位孜孜不倦的语言学家。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描摹汉字的字形,而是试图穿越时空的阻隔,去触摸那些刻在甲骨、铸在青铜上的古老灵魂。唐汉先生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溯源”的冲动。他会仔细审视每一个字的起源,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角度,层层剥茧,试图还原汉字最初的形态和意义。他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仿佛在翻阅一本充满智慧和历史的古籍。你能在他的笔下看到,一个简单的“日”字,不仅仅是一个圆圈,而是古人对太阳最朴素也最神圣的凝视;一个“山”字,不仅仅是几道线条,而是对巍峨高山的生动模仿。他对于汉字偏旁部首的拆解,对于字形演变的梳理,都显得一丝不苟,充满了科学的精神。这种研究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汉字作为一种活的语言,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变、发展,又如何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他的作品,就像一堂生动而扎实的汉字历史课,让我们对汉字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而流沙河先生,则更像一位充满诗意的文字玩家,又似一位不拘一格的文化批评家。他对待汉字,少了些许学院派的板正,多了几分江湖的洒脱与灵动。流沙河先生的汉字观,更侧重于汉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力”和“趣味性”。他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前世今生”,而是更加关注汉字“当下”的表情,以及它与我们内心世界的互动。他的文字,读起来往往带着一种调侃的幽默,一种智慧的闪光。他会从一个字的字形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情境,甚至将一些古老的字与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有趣的对照。他写汉字,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玩”汉字,是在和汉字“对话”。比如,他可能会从一个字的笔画顺序中品味出人生哲理,或者从一个字的某个变形中读出世事的沧桑。他的作品,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午后的阳光下,一边喝着茶,一边随性地聊着天,但偶尔抛出的观点,却又让你醍醐灌顶,拍案叫绝。他让我们看到,汉字不仅仅是书写的工具,更是我们情感的载体,是思想的跳板,甚至是灵魂的慰藉。他以一种轻松而又深刻的方式,唤醒了我们对汉字的日常感知。

总的来说,唐汉先生的研究,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关于汉字历史与结构的坚实框架,让我们能够更理性、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本质。而流沙河先生的作品,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汉字生活化、趣味化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感性、更亲切地感受汉字的温度。这两者并非是对立的,反而是互为补充的。唐汉先生让我们“知其所以然”,流沙河先生让我们“乐在其中”。一个提供了严谨的根基,一个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共同汇聚成了对汉字这片博大精深的精神沃土的深度开掘,都为我们理解和珍视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字,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他们的作品,就像两股不同的泉水,一股来自深邃的历史源头,一股流淌着鲜活的当下生命,最终都汇入了我们对汉字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断断不可将「唐汉」、「流沙河」之流,与许慎先生相提并论。这是对许慎先生,对文字学的侮辱。

前两个属于现代汉字研究领域中的野狐禅(俗称「民间科学家」),其研究方法以臆测、 卖噱头居多,与现代汉语言文字学背道而驰。其「研究成果」也不为主流所接受,只在网上糊弄一下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而许慎先生,则是传统文字学的奠基之人。他所著的《说文解字》,在今天的古文字研究工作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详参鄙人的另一篇回答:

怎么评价许慎对中国文字发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

——————————————

关于唐汉

唐汉的「研究成果」,我几年前拜读过。他喜欢单凭字形,凭借着异于常人的想象力,从两性生殖的角度解释所有的汉字(特别是那些文字学界还没有定论的字),而刻意忽略上古音韵、训诂方面的科学证据。

随便翻翻他写的书,都是类似这样的解释:

所有的汉字在他的眼里,都成了一幅幅男女媾和的西洋画。他也凭此生殖解字之说,迎合了网民们庸俗的口味,进而名声鹊起。

与此同时,他也为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力闭门造车得到的生殖解字之说形成自洽的体系,进而挑战文字学泰斗的学术见解而感到骄傲自豪。(见最後一张图「黄」字的画线部分)

这种自娱自乐构拟生殖造字假说的精神,真不知是可敬呢,还是可畏。

——————————————

关于流沙河

应该说流沙河先生文字学功底是比唐汉高的,他的作品《白鱼解字》虽说也有不少附会成分(详参鄙人的这篇回答

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中对流沙河先生的批评),但是比起唐汉离谱的生殖解字之说,还是「中规中矩」多了。

流沙河先生的问题在于太过执念于简繁汉字问题。他在FT中文网开辟了一个专栏,叫做「简化字不讲理」(

流沙河-《简化字不讲理》

),对《简化字总表》中的所有简化字进行一一批驳。

诚然,《简化字总表》中确实有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但是从简体党的全盘拥护到流沙河的全盘否定,只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比如《

從从叢丛鑿成凿

》一文,文中对「從」的初文字形「从」极尽讥讽,对小篆中加义符「辵」的後起字「從」进行百般辩解。他为什么如此仇视「从」字呢?只是因为「从」字被中共领导下的文字改革委员会选用作了简化字,被贴上了「简化字」标签。而作为简化字批评家的他必须站出来批评,为了批评而批评,仅此而已。

其实「從」、「樑」(含双「木」)这种有冗余部件的字(即增添部件後没有起到应有的分化作用的部件。像是「然」「燃」(「火」部件)、「云」「雲」(「雨」部件)这种使汉字职能成功分化的部件,一般不视为冗余部件),太过叠床架屋,没必要强为之说。

另外又如《

單翼难飞学算术

》一文,文中说「正字習從羽從白,白即百,表示重複多次飛」,并借此讥讽简化字「习」形意尽失。事实上「習」字并不从「白」,无论是可考的甲骨文字形,还是战国简牍字形,「習」均从「日」。到了说文小篆中,「習」下才讹为「白」。「白即百,表示重複多次飛」也就是他为了彰显简化字不合理而故意根据讹形杜撰的附会之说了。

附甲骨文「習」字形:

以及楚简字形:


※※※※※※※※※※※※※※※※※※

如果题主真要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话,建议唾弃掉这两位民科先生的「研究成果」,而是多读读古文字学专业内的指定教材,这才是正路子。

比如许慎先生的《说文解字》就是必读之书。当然,读《说文解字》的时候,应该同时辅以段玉裁先生的《说文解字注》、以及今人董莲池先生的《说文解字考证》、季旭昇先生的《说文新证》,这样才能将古代传统文字学与现代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融汇到一起。如果学有余力,不妨再看看《说文解字诂林》。


当然,如果题主只是想听故事、听笑话,那么读读这两位先生的作品,博君一笑,也未尝不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汉与流沙河,这两位先生在汉字研究领域的探索,可谓是两位截然不同的登山者,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为我们展现了汉字那深不可测的魅力。先说说唐汉先生。他的汉字研究,仿佛一位严谨的考古学家,又像一位孜孜不倦的语言学家。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描摹汉字的字形,而是试图穿越时空的阻隔,去触摸那些刻在甲骨、铸在.............
  • 回答
    如何评价《汉和防务评论》作为军事杂志的水平?《汉和防务评论》(Kanwa Defense Review)作为一份在军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文军事杂志,其水平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总体而言,它以其深入的分析、独特的视角和对中国军事发展的持续关注而闻名,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其.............
  • 回答
    说到「汉典」,对很多汉语学习者、尤其是研究汉字和词语的朋友来说,那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存在。它就像一个藏匿了无数宝贝的老书屋,等你慢慢去挖掘。它的好,体现在几个方面: 内容之全,是最大的亮点。 别看界面朴实无华,里面装的东西可真不少。从最基础的字词解释,到引经据典的例句,再到各种同义词、反义词、近义.............
  • 回答
    光武帝刘秀,这位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他,绝非一言蔽之能尽,需要深入剖析其在政治、军事、制度等多个层面的卓越表现,才能理解他为何能从草根崛起,最终建立一个持续四百年的强盛王朝。一、 危机中把握先机,政治眼光的敏锐与果断刘秀的政治能力,首先体现在他身处乱世.............
  • 回答
    敬汉卿,这个名字在当前中文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圈子里,算得上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他的内容风格,包括他选择的创作领域,以及他本人在公众面前展现出的形象,都塑造了一个相当独特且充满争议的标签。从内容角度来看,敬汉卿最为人熟知的,大概是他在“大G”系列视频中所展现出的“平民化”富豪生活。他常常开着一辆奔驰G级.............
  • 回答
    比亚迪汉2020年11月销量破万,一举跨入“月销万辆俱乐部”,这无疑是比亚迪品牌向上、产品力突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这个成绩,看看它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信号和意义。一、 历史性的一刻:比亚迪品牌的新高度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耕耘多.............
  • 回答
    评价皇汉、明粉和大汉族主义者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他们的核心思想、行为表现以及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几个概念: 皇汉(Huang Han):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通常指的是一种强调汉民族优越性、推崇古代汉族王朝(尤其是强盛时期如汉朝、唐朝、明朝)的辉煌历史.............
  • 回答
    皇汉,这个词如今在中国社会中并不陌生,它承载着复杂的历史印记和现实情感,常常引发争议和讨论。要评价皇汉,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试图剥离表面的标签,触及核心的意涵。首先,我们得明白,“皇汉”并非一个单一、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标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也会有所浮动。笼.............
  • 回答
    2020年12月,比亚迪汉的销量达到了12089辆,这绝对是值得深入分析的一个数字。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汉的出现本身就带着一种“搅局者”的姿态。在那个时间点,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在政策推动下迅速发展,但品牌和车型选择远不如现在这般丰富,而且消费者.............
  • 回答
    “皇汉十八条”,这个说法大家可能不陌生,它指的是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关于如何“复兴汉民族”的观点或主张,内容繁多,但核心往往围绕着一个“汉”字,试图构建一种高度统一的民族认同,并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评价“皇汉十八条”,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好是坏,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复杂且矛盾的成分。首先,从它的出发点来.............
  • 回答
    评价“皇汉”这个群体,实在是一个挺复杂的事情,因为它里面包裹着太多层面的东西,有历史的重量,也有当代的投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一步一步捋清楚。首先,我们可以从它名称的来源说起。“皇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历史的霸气和传承感。“汉”不用说,自然是指汉族,承载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而“皇.............
  • 回答
    姚大力老师对于汉朝与匈奴之间战争的看法,无疑是在既往宏大叙事和传统解读之外,注入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视角。他并非简单地将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视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更不是一边倒地赞颂汉朝的“伟业”,而是试图从一个更为复杂、更贴近历史肌理的层面去审视它。首先,姚大力老师很鲜明地挑战了那种“华夏中心论”的简.............
  • 回答
    《汉娜的遗言》第二季,说实话,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相比于第一季那种直击人心的震撼,这一季显然走上了一条更加复杂、也更加晦涩的道路。它不再仅仅是关于汉娜的悲剧,而是将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校园暴力和心理困境,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叙事上的问题,让整体观感有些失衡。从优点来说: 主题的深化与拓展: 第二.............
  • 回答
    评价知乎用户“汉之声专用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对一个具体账号的观点输出、内容质量、潜在影响力以及用户互动等多个维度的考量。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评价:一、 账号定位与内容输出: 定位清晰: “汉之声专用号”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账号的定位——主要围绕“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 回答
    关于台湾网红陈之汉(常称“馆长”)在2020年8月28日遭遇枪击事件,这无疑是一起引起台湾社会广泛关注的严重治安事件。作为一名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健身网红和创业者,他的遭遇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事件概述:当时,陈之汉在自己位于新北市的健身房门口,于深夜(大约在晚上9点左右)被人连开三枪,其中两枪击中了他.............
  • 回答
    彼得·汉德克,这位奥地利文坛的巨匠,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人性深邃的洞察力,在世界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我控诉》(Selbstbezichtigung)和《骂观众》(Sprechverbot oder die Kunst, das Publikum zu beschimpfen)是他早期的两.............
  • 回答
    评价中国的“皇汉思潮”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才能勾勒出其多面性和背后原因。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好坏定论,而是多种思潮、历史记忆和社会情绪交织的产物。首先,我们要理解“皇汉思潮”的核心主张。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以汉族中心主义为基调的民族主义思潮,强调汉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强大实.............
  • 回答
    历史小说《覆汉》评价:一次穿越回三国时期的沉浸式体验《覆汉》作为一本以三国为背景的历史穿越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凭借其独特的视角、严谨的考据以及鲜活的人物塑造,在读者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讨论。评价一本历史小说,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量详细地阐述对《覆汉》的看法。 一、 主.............
  • 回答
    汉军包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突围后于乌江自刎而死,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给项羽的结局盖棺定论。垓下之围:历史的转折点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垓下。那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 汉军的胜利非偶然: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集结起如此强大.............
  • 回答
    “国皆以弱灭,汉独以强完”这句话,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细细品味,它并非一个简单直白的论断,而更像是一种概括性的观察,蕴含着深邃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考量。它试图解释为何在众多王朝兴衰更迭的舞台上,汉朝能以相对更强的姿态完成历史的周期性转换,甚至在某些解读中,是指汉朝在面对内外部挑战时,其“强”的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