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有趣、脑洞大开的学术论文?

回答
学术界如同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其中隐藏着无数闪耀着智慧光芒、令人拍案叫绝的论文。这些论文往往不拘泥于传统的研究范式,敢于探索未知,提出新颖的观点,甚至带着一丝幽默和玩味。它们不仅在学术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更能激发读者对世界的思考。下面我将为你介绍一些有趣、脑洞大开的学术论文,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其内容和意义:

1. “猫在量子物理学中的生存几率:薛定谔的猫的进一步探索”(The Quantum Survival Probability of a Cat: Further Exploration of Schrödinger’s Cat)

作者: Y. Aharonov, S. Nussinov, S. Nussinov
发表期刊: Physical Review A

脑洞大开之处:

这篇论文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拯救猫咪”,而是从一个全新的、更实际的角度去探讨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的物理可行性。薛定谔的猫是一个经典的量子力学思想实验,用来展示叠加态的悖论:一只猫被关在一个箱子里,与一个放射性原子、一个盖革计数器、一把锤子和一个毒气瓶相连。原子衰变与否是随机的,一旦衰变,就会触发盖革计数器,进而打碎毒气瓶杀死猫。在打开箱子观察之前,猫处于“死”和“活”的叠加态。

传统上,我们关注的是这种叠加态的宏观体现。而这篇论文的作者则反过来思考:如果一只猫真的处于这种量子叠加态,那么它在宏观层面会表现出怎样的“生存几率”? 他们将量子力学中的测量过程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相结合,试图量化猫作为一个宏观生物体,在量子叠加态下维持其“活”或“死”状态的可能性。

详细讲述:

这篇论文的核心在于引入了“量子退相干”(quantum decoherence)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复杂的宏观生物系统。量子退相干是指量子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其量子叠加态的叠加性质消失,最终表现出经典概率的行为。对于宏观物体来说,由于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极其频繁和复杂,量子退相干几乎是瞬间发生的。

论文的作者们提出了一个模型,用以计算一只猫在箱子打开前,其“活”或“死”状态的量子叠加态的“生存几率”。他们考虑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量子系统与宏观物体的耦合: 原子衰变是量子事件,但它通过盖革计数器、锤子和毒气瓶等一系列宏观机械装置来影响猫的生死。这使得量子事件与宏观事件之间产生了复杂的耦合。
环境的干扰: 即使箱子是密封的,猫本身也与箱子内部的环境(如空气、箱壁)以及箱子外部的环境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会不断地“窃取”关于猫状态的信息,导致量子叠加态迅速退相干。
生物系统的内在复杂性: 猫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物体,拥有无数的分子和细胞。这些内部的微观活动本身就可能成为量子退相干的源头。例如,生物体内的热运动、化学反应等等,都可能与潜在的量子叠加态发生相互作用。

论文的结论非常有趣且“泼冷水”:

作者们通过复杂的计算表明,对于一只猫这样宏观、复杂的生物体来说,其量子叠加态的生存几率几乎为零。换句话说,在打开箱子之前,猫会非常非常迅速地“塌缩”到“死”或“活”这两种确定的状态之一,而不会真正地同时处于两者叠加态。这种退相干的速度非常快,远超人类能够感知到的时间尺度。

意义和影响:

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

深化了对宏观量子现象的理解: 它提醒我们,虽然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奇妙现象,但将其直接推广到宏观世界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因为宏观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的量子退相干。
为量子计算提供了思路: 理解宏观退相干对于构建稳定的量子计算机至关重要。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是维持量子比特的叠加态,而环境的干扰是最大的敌人。这篇论文的研究方向,实际上是在探讨如何保护量子信息免受宏观退相干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了思想实验的局限性: 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其“不可能”带来的哲学思考。而这篇论文则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这种“不可能”是如此的“物理性”。

总而言之,这篇论文用严谨的物理学方法,给“薛定谔的猫”这个经典的哲学难题注入了新的生命,并从一个非常实用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宏观世界中的量子叠加态。

2. “论袜子消失的相对论”(A Relativistic Approach to Sock Loss)

作者: Robert J. Nemiroff, Teresa Wilson
发表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脑洞大开之处:

这篇论文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来解释为什么洗衣机里总会少一只袜子。没错,你没看错,是相对论!这篇论文将一个日常生活中令人抓狂的小事,与最深奥的物理理论联系起来,其创意本身就足以让人惊叹。

详细讲述:

论文的作者们并没有真的发明一个“袜子时空虫洞”或者“袜子黑洞”。相反,他们巧妙地运用相对论中的一些概念来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用以描述袜子在洗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丢失”。他们的论证过程充满了幽默感和学术性的夸张:

“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 他们将洗衣机的门比作一个“事件视界”。一旦袜子穿过了这个视界,就意味着它进入了一个与外部观察者隔绝的区域。一旦洗衣过程结束,袜子就再也无法从这个事件视界中“逃逸”出来,除非你主动打开它。
“时空弯曲”(Spacetime Curvature): 他们类比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洗衣机内的滚筒运动和水流形成的复杂湍流,可以被视为一种“时空弯曲”。在这种弯曲的时空中,袜子可能会经历“测地线”(geodesic)的偏离,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 如果你放入的是一对袜子,那么这两只袜子可能存在着某种“量子纠缠”。如果其中一只袜子经历了某种“退相干”或者“塌缩”到某种“丢失态”,那么另一只袜子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当然,这种解释非常夸张和拟人化。
“暗物质”与“暗能量”: 作者们甚至戏谑地引入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他们推测,洗衣机内部可能存在着某种“暗物质”形态的微小物体,它们能够吞噬袜子;或者某种“暗能量”驱动着袜子“消失”。

论文的结论也是充满智慧的幽默:

论文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物理公式来计算袜子的消失概率,而是通过建立一个类比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的核心论点是:由于洗衣机是一个复杂的、封闭的系统,其中充满了各种我们无法精确预测的物理过程(如湍流、衣物之间的摩擦、细小缝隙等),因此袜子“消失”是一种统计学上必然发生的事件,就像宇宙中的各种随机事件一样。

他们用相对论的概念来武装这种“随机性”,使得原本平凡无奇的洗衣机“吞袜事件”瞬间变得高深莫测,充满了科学家的玩味精神。

意义和影响:

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

趣味性的科学传播: 它成功地将深奥的物理理论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尤其是在非科学背景的人群中。
哲学思考的启发: 它也引发了人们对“确定性”与“随机性”、“可观测性”与“不可观测性”的思考。我们认为袜子“消失”了,但实际上它可能只是被卡在了洗衣机的某个难以触及的角落,或者与衣物混为一体,我们只是“观察不到”它了。
对复杂系统建模的类比: 尽管是戏谑之作,但它也触及了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的挑战。洗衣机可以被视为一个小型、混沌的系统,对其中的每一个变量进行精确追踪几乎是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这篇论文是科学幽默的典范,它用“脑洞大开”的方式,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烦恼与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对科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3. “论海鸥的智商:它们如何比你更聪明?”(The IQ of Seagulls: How They Might Be Smarter Than You)

作者: (这是一个假设的论文标题,用于阐述一种研究思路)

脑洞大开之处:

这篇论文的脑洞在于挑战我们对“智商”的固有认知,并尝试用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评估动物的智能。通常我们衡量智商会使用人类设计的标准,这天然地带有偏见。这篇论文可能会探索海鸥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态智商”(ecological intelligence),以及它们如何利用环境资源来解决问题。

详细讲述(基于假设的论文内容):

假设有这样一篇论文,它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海鸥的聪明之处:

工具使用与问题解决:
利用外力获取食物: 研究人员可能会记录海鸥如何将贝类等坚硬食物丢到岩石上摔碎,或者如何在交通繁忙的马路上等待汽车压碎坚果。这展示了它们对物理定律的理解和巧妙利用。
盗窃策略: 海鸥是著名的“机会主义者”,它们会观察人类的用餐习惯,伺机偷窃食物。研究可能会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盗窃成功率,以及它们如何评估风险和时机。
学习能力与适应性:
模仿与传递学习: 研究可能会观察到,一只海鸥学会了某种获取食物的新技巧(例如,如何在特定装置上获得食物),并能被其他海鸥模仿和学习。这表明它们拥有社会学习能力。
对人类活动的适应: 海鸥能够成功地在城市环境中生存,利用人类产生的垃圾作为食物来源,并且能够适应嘈杂的城市声音和人类活动。这种高度的适应性本身就是一种智能的表现。
社交智能与交流:
复杂的叫声系统: 海鸥拥有多种多样的叫声,它们可能用于交流警告、食物信息、求偶等等。研究可能会分析这些叫声的复杂性以及它们在群体互动中的作用。
合作与欺骗: 在某些情况下,海鸥可能会表现出合作捕食的行为,或者通过欺骗其他海鸥来获取资源。
“鸟类IQ测试”的重新设计:
环境匹配的测试: 论文可能会提出,传统的“人类IQ测试”并不适用于海鸥。作者可能会设计一系列基于海鸥生活环境的测试,例如在模拟的海岸线上设置复杂的迷宫来寻找食物,或者测试它们在动态环境中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评估“生存技能”: 论文的核心观点可能是,衡量动物的智能应该看其在自身生态位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而不是是否能完成人类设计的任务。

意义和影响:

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

扩展对智能的定义: 它挑战了我们狭隘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智能定义,鼓励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和评估不同物种的认知能力。
促进动物行为学研究: 它可以激励研究人员设计更具创造性的实验来探索动物的认知,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现有的框架。
提升公众对野生动物的认知: 通过揭示海鸥等我们习以为常的动物可能拥有的复杂认知能力,可以提升公众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重新思考“聪明”的含义: 它让我们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是抽象推理能力,还是在特定环境中有效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总而言之,这篇假设的论文的核心脑洞在于,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愚蠢”的海鸥,通过严谨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描绘成一群拥有高超生存智慧、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我们的生物。它鼓励我们以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去认识自然界中的智慧生命。

4. “论咖啡因对大学生论文写作产出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The Impact of Caffeine Consumption on Undergraduate Thesis Writing Productiv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作者: (假设的论文标题)

脑洞大开之处:

这篇论文的脑洞在于将一个普遍存在的、但通常被认为是“常识”或“个人习惯”的行为(喝咖啡),用严谨的科学方法进行量化和验证。它试图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回答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咖啡因到底对提高学习和写作效率有多大帮助?

详细讲述(基于假设的论文内容):

这篇论文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这是科学研究的“黄金标准”,能够最大程度地排除混淆因素,建立因果关系。

研究设计:
招募参与者: 招募一批大学生,要求他们正在撰写毕业论文或重要的学术项目。
随机分组: 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或多组。
实验组: 饮用含有特定剂量咖啡因的饮料(例如,一杯标准咖啡或咖啡因片剂)。
对照组: 饮用不含咖啡因的安慰剂饮料(外观和味道与咖啡因饮料相似),或者不摄入任何可能影响写作的物质。
其他分组(可选): 可以设置不同剂量的咖啡因组,或者不同类型的咖啡因摄入方式组。
盲法: 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谁属于哪个分组(双盲),以避免安慰剂效应和主观偏见。
标准化任务: 要求所有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例如,连续几天或几周)进行论文写作,并完成一些具体的写作任务(例如,完成特定章节的初稿、修改某段文字、完成文献综述等)。
数据收集: 记录以下关键指标:
写作产出: 每天或每周完成的字数、完成的任务数量、论文的质量(可以由独立评审员评分)。
写作效率: 完成单位字数所需的时间。
认知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认知测试来衡量参与者的注意力、反应速度、记忆力等。
主观感受: 填写问卷,记录参与者对自己的精力水平、专注度、疲劳感以及对写作进度的感受。

预期的研究发现(基于常识和过往研究):
积极影响: 咖啡因可能会提高实验组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度、警觉性,可能让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写出更多的字数,或者感觉写作更加流畅。
负面影响(潜在): 过量咖啡因可能导致焦虑、失眠、心悸等副作用,反而影响写作质量和整体效率。也可能出现耐受性,效果递减。
个体差异: 咖啡因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与个体的代谢能力、对咖啡因的敏感度等因素有关。
质量 vs. 数量: 咖啡因可能更倾向于提高写作的“数量”,而对“质量”的影响可能不那么显著,甚至可能因为赶进度而导致质量下降。

意义和影响:

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

科学证据支持生活习惯: 它用科学的严谨性,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咖啡因在学习和工作场景下的实用建议,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咖啡因。
揭示认知增强剂的复杂性: 咖啡因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增强剂。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这类物质在不同剂量、不同个体、不同任务下的真实效果和局限性。
教育与规划的参考: 对于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咖啡因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和写作策略,例如在需要高效产出的时间段适量摄入。
方法论的价值: 即使研究结果只是印证了普遍的经验,但采用RCT方法来验证日常现象,本身就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将生活中的“常识”转化为“科学事实”。

总而言之,这篇论文的脑洞在于,它将“喝咖啡提神”这一大家习以为常的行为,置于严格的科学实验框架下进行审视,试图用数据来回答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关心的问题,从而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指导。

这些论文只是冰山一角,学术界还有无数充满创意和惊喜的研究。它们证明了科学探索的边界是无限的,只要敢于提问,敢于用新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就能发现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真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19世纪末期,我会推荐弗朗西斯·高尔顿的《关于祷告效力的统计调查》(Statistical Inquiries into the Efficacy of Prayer,发表在1872年的Fortnightly Review第12期上,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祷告的效果做统计学研究。

高尔顿是19世纪末期英国著名的博学家、人类学家、优生学家、热带探险家、地理学家、发明家、气象学家、统计学家、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高尔顿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可能是优生学的创始人,这使得他在历史上毁誉参半,但高尔顿在统计学方面贡献良多,他提出了相关系数的概念,并且第一次引入了调查问卷,除此之外还有我们都很熟悉的用来演示正态分布的高尔顿板,无论是在进行人类学测量、实验心理学研究还是进行遗传优生的研究中,都充分依赖于数据分析,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统计工作。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到生命和社会现象有关的领域中来,是他另一项重要的科学贡献,下面要介绍的这篇论文也不例外。

在这篇论文中,他从三方面来对祷告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第一方面是人受伤之后的身体恢复速度,他把受伤的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非常虔诚并且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另外一类则是“非常冷漠并且被忽视的人”,我们看到这个划分可能会考虑到人际关系对于恢复速度的影响,但在高尔顿的时代,并没有人把人际关系作为影响恢复速度的因素而加以考虑,他也不例外,最后他;但是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找到在他之前的关于此的统计数据,不过最后他写道:“科学界忽视祷告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他认为如果祷告会对病人的病情有帮助那就应该被广泛的建议,但医生们却“无法发现其影响”。

第二方面则是盖伊博士在早先的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vol. xxii, p. 355)上发表的对于君主和其他人寿命的比较,见下表

可见,尽管君主经常进行祷告,但君主的平均寿命却是最低的,并且牧师们的平均寿命也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杰出的神职人员也是如此(表中第三列),接下来,高尔顿的做法让我感到惊讶,他引用了被记录在两份报纸上的关于婴儿的早夭情况,指出父母的祈祷对于婴儿的是否死亡完全没有效果。

最后,他开始比较执行宗教任务的船只与不虔诚的,例如商人和奴隶贩子的船只的失事率,在排除了其它因素的影响之后,他引用了保险公司并没有对搭载有传教士的船只什么特权或者在对申请人进行调查时候询问他们有没有经常祷告的例子,外加上一大段无聊的论证之后得出了祷告并没有效果的结论。

除此之外,他还写道教堂并没有从各种自然灾害中幸免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不过,尽管他否定了祈祷可能带来的物质上的好处,但是他并没有否认祷告会带来的精神上的好处,在这一点上,他是相当宽容的。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达尔文在他的文章中赞美他的表兄:

“你的关于祷告的文章在英国和美国引起多么巨大的轰动啊”!(What a tremendous stir-up your excellent article on prayer has made in England and America)

但是尽管高尔顿早在19世纪就得出了这个结论,直到20世纪却还有人花费数百万美元来验证这一点,2006年,美国生物实验学学会联合会会刊就发表了题为NIH funding: Not a prayer的论文,痛批了约翰·邓普顿基金会花费240万美元资助来证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和祷告之间没有正相关的研究,该期刊的主编Gerald Weissmann写道:

“该项研究已经被高尔顿在1872年的更古老、更便宜、更无可辩驳的文章所发现”。( Indeed the STEP trial had been scooped by an older, irrefutable, and far less expensive analysis: Galton’s essay of 1872 )

参考资料:

Spirituality, Medicine & Health

STATISTICAL INQUIRIES INTO THE EFFICACY OF PRAYER

researchgate.net/public

user avatar

用狗屎等原料制备石墨烯。

2011年9月,美国莱斯大学的James M. Tour课题组在美国化学会杂志ACS Nano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链接:Growth of Graphene from Food, Insects, and Waste),该论文描述了一种以低值甚至负值原料来制备高品质石墨烯的方法。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机械、热学及电学性质获得很多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而怎样制备单原子厚度的大面积薄膜石墨烯也是科学家探索的热点。气相沉积法可以实现这种石墨烯的制备,但大多数人所用的碳源如甲烷、乙炔、PMMA等都是成本较高的纯化原料。

为了克服这个弊端,Tour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的气相沉积法来制备石墨烯,该方法使用的碳源廉价且无需提纯。操作是这样的:他们分别将饼干、巧克力、草、塑料、狗屎、蟑螂腿等原料置于铜箔之上,在氩/氢气流下于1050 ℃进行退火处理,这样就可以在铜箔背面生长出石墨烯(如下图)。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的分析结果显示,用此方法制备的单层石墨烯质量非常高。


在论文的Experimental Methods里,作者还详细介绍了他们用于制备石墨烯的这六种材料:

1. 饼干——“女童子军饼干”(Girl Scout cookie),而且是酥饼口味。

2. 巧克力——“肯尼迪半美元金币巧克力” (Chocolate Kennedy Half Dollar Gold Coins)。

3. 草——在莱斯大学里采集的沿阶草(Ophiopogon picked at Rice University)。

4. 塑料——Fisher牌的聚苯乙烯培养皿(Fisherbrand polystyrene Petri dishes)。

5. 狗屎——来自一只迷你腊肠狗(Miniature Dachsund)。

6. 蟑螂腿——来自在房子里捕获的美国蟑螂(American cockroach caught in a house)。


参考文献:

G. Ruan, Z. Sun, Z. Peng, J. M. Tour. Growth of Graphene from Food, Insects, and Waste. ACS Nano, 2011, 5 (9), 7601–7607. DOI: 10.1021/nn202625c.

user avatar

移步神刊《current biology》 (ღ˘⌣˘ღ)

介绍:

《为什么说《Current Biology》不是什么正经杂志?》

"Current Biology到底到底写的是些什么东西呢?可以用一些例子说明。如《非洲一种屎壳郎利用粪球来降温》、《一种屎壳郎跑起来像一匹骏马》、《为什么有的人想睡就睡?》、《为什么人到了陌生地会睡不好》、《吼猴嗓子与卵子的进化平衡关系》、《苍蝇为什么难拍》、《只运动达不到减肥的目的》、《黑猩猩为争夺地盘也会发动战争》、《车祸让燕子进化出更短的翅膀》等等。这些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有没有激发你的欲望呢?

下面我们通过十个封面的故事,来了解一下CB上那些有趣的生物学研究……

wap.sciencenet.cn/blogv

user avatar

抛砖引玉。

生物类:

研究不同材料的内裤对性行为的影响,不仅有老鼠实验,还有人体实验。结论:聚酯类的内裤比棉内裤能产生更多的静电场,因此降低了老鼠的性行为。

Ref:

moosecraft.org/Rat/RatP

物理类:

研究了人踩香蕉皮的时候的各种摩擦力系数。

Ref:

jstage.jst.go.jp/articl

化学类:

用龙舌兰酒来控制钻石薄膜的生长。

Ref:

ipme.ru/e-journals/RAMS

数学类:

用理论模型来探讨摩洛哥皇帝Moulay Ismael宣称在1672-1727年间生了888个孩子是不是正确的。

Ref:

journals.plos.org/ploso

经济学类:

排暖期间的脱衣舞女郎赚的小费比平时多。

认知类:

在激光的照射下,画作的漂亮程度能够影响实验对象的痛苦阈值。


Ref:

ac.els-cdn.com/S1053810

相关回答:

Nature 和 Science 上有哪些非常有趣而又脑洞大开的文章? - 李松松的回答
user avatar

马尾控的最高境界:


一入马尾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玩笑了,话说起源是一个叫Joseph. B. Keller的数学家在《SAIM应用数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讨论马尾辫如何运动的论文。

链接: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

他想弄明白一件事:为什么马尾辫在慢跑时是左右晃动而不是随着人上下晃动。他经过计算发现上下晃动是不稳定的运动,而左右晃动才是。

但问题是,他的计算是基于一根头发的简化版,而真实情况是马尾辫是几万跟头发组成的复杂系统。于是当当当,如下论文出炉了:

《头发纤维与马尾辫形状的统计物理》,而且是发表于PRL,见链接

journals.aps.org/prl/pd


作者得到了一个决定马尾辫形状的关键公式并将其命名为长发姑娘指数。

因为对马尾辫的研究,Joseph. B. Leller和Raymond E. Goldstein获得了2012年度的搞笑诺贝尔奖。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当然不是,很快有了后续工作,于是有下面两篇严肃的科研论文

以及


user avatar

看了这些脑路清奇的研究,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一个假医生。


No.1.打嗝了怎么办,快,撅起屁股!

打嗝,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顽固性呃逆,一旦打起来,那翻江倒海的难受,谁打谁知道。遇到打嗝你会怎么办?深呼吸、惊吓、屏气?来自以色列的研究者 Odeh 等「发明」了一种逆天的止嗝方法——直肠按摩止嗝法。

具体做法:将食指伸入肛门,缓慢的按照圆周运动按摩直肠。打嗝频率会减慢,30 秒内便可完全停止。

这时,我不由自主想起了一首歌曲: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一句话点评:要注意修剪指甲,不然上面好了,下面会痛!

参考文献:Odeh, M., H. J Intern Med, 1990. 227(2): p. 145-6.



No.2.是不是阑尾炎,咱,先上车!

提起阑尾炎,人们并不陌生,主要表现为「肚子疼」。但是如何正确的诊断阑尾炎确是一门学问。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研究,他们要探讨的是阑尾炎疼痛与乘车过减速带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乘车过减速带时疼痛发生变化或者加重,那么,可能真的是阑尾炎了。相反,如果过减速带时疼痛无变化或者没有疼痛,那么,阑尾炎的可能性就小。

一句话点评:我好像得了阑尾炎,谁先赞助点钱,先买辆车?

参考文献:Ashdown, H.F., et al.. BMJ, 2012. 345: p. e8012.



No.3.婴儿的粑粑制作的香肠更好吃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从 43 份新鲜的尿不湿上面,获得了新鲜的粪便,然后又从这些粪便中提取出细菌制作香肠。结果发现用从婴儿粪便中提取的细菌制作的香肠不但好吃,而且低盐、低脂,更加健康。注意,这里提取的是 6 个月以内婴儿的粪便,千万不要回家拿自己的粪便试验,成人的粪便不合适,因为,「太脏了」!

一句话点评:让我上完厕所以后怎么直视冰箱里面的香肠!

参考资料:Baby-Poop Bacteria Help Make Healthy Sausages. LiveScience.



No.4.哮喘了,别急,先做趟过山车

来自荷兰的研究者的脑洞之大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们招募了 40 名女大学生,其中 25 人为重度哮喘患者,15 人为正常对照,然后,当然去做过山车。结果发现做过山车竟然可以减轻哮喘的症状。一个解释是,哮喘可能与情绪有关,坐过山车以后的正面情绪有助于患者哮喘的缓解。

一句话点评:你们还招不招正常的对照组,算我一个!

参考文献:Rietveld, S. Behav Res Ther, 2007. 45(5): p. 977-87.



No.5.想提高记忆力,来,把右手给我

这是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发表在plos one神刊上。研究者要求参与者记下72个单词,记之前每人发一个皮球,用手紧握,记下来以后,再次用手握住皮球,然后慢慢回忆单词。研究发现,记忆之前先用右手紧握、回忆时握左手的人记的单词最多。

一句话点评:左右互博的周伯通,符合这个规律吗?

参考文献:Propper, R.E., et al. PLoS One, 2013. 8(4): p. e62474.



No.6.这是内科男医生与外科男医生“生与死”的较量

西班牙的学者,选取了12名外科男医生,12名内科男医生和4名对照者,并选择8名女性作为独立评估团,给这些人打分,范围为1-7分。研究显示:外科医生比内科医生高,且长得帅。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BMJ上。

一句话点评:这个是外科医生发起的研究吧?

另,我看了一下自己的胸牌,嗯,我是外科,男的。

参考文献:Trilla, A., et al.. BMJ, 2006. 333(7582): p. 1291-3.



No.7.你对我是真的心动吗?

这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个学术研究,但是很有意思,在这里分享一下。

霓虹国某公司设计了一款科技感很强的内衣,取名 True Love Tester。之所以提到这款内衣是因为这款内衣可以判断女主是否心动。

该内衣上面有蓝牙传输装置可以实时感受女主的心跳,然后将数据传输到手机中,手机中APP可以自动分析,「一旦发现心率符合坠入爱河的曲线,内衣前扣就会自动弹开,让双方发展更进一步。」





这时有人会疑问,跑步或者遇到惊吓的时候心跳也会增快啊,那么不是啪啪啪直开。大可放心,由于运动、惊吓等和心动的心率曲线并不相同,所以只有动心时内衣才会打开。据悉,此款内衣可以有效减少性骚扰。

一句话点评:某些人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参考资料:When Bra Size Matters Least: High-Tech 'True Love Tester' Bra Only Unhooks For Real Emotion.Medical Daily.


首发于公众号,详情戳:这些脑路清奇的研究,连医生看了都吃惊!


本回答,end。


以下是我给自己的“干货”打的广告。

我的知乎live

1.什么是包皮过长?怎么办?

2.什么是早泄?怎么办?


最后附几个我的科普文章,即所谓的干货,感兴趣可以戳戳前列腺炎 | 包皮过长 | 隐匿阴茎 | 阴茎延长术 | 阴茎矫形 | 梅毒 | 艾滋病 | 尖锐湿疣 | 撸管与早泄 | 看片与阳痿 | PC肌 | 性商测试 | 晨勃 | 泡沫尿 | 阴茎弯曲

————————————————

更多内容,可以戳戳微信公众号。里面会更一点比较实用的文章,14岁以下学生不推荐关注

user avatar

论脑洞,我只服Paul Krugman(1978)这篇THE THEORY OF INTERSTELLAR TRADE

这篇论文佐证了相比于经济学奖,Krugman更应该拿文学奖。以下是他的两个“无用却正确”的定理:

星际贸易理论第一基本定理:当贸易发生在两个处于同一惯性系中的星球之间时,运输中的货物的利率成本应该根据惯性系的时钟来计算,而非运输工具上的时钟。

以及,

星际贸易理论第二基本定理:若智能生命体能够在同一惯性系的两个星球上持有资产,那么竞争将会使两个星球的利率均等化。

以下是Krugman(1978)的经典语录:

Is it too much to suggest that current work might prove as influential in this development as the work of Adam Smith was in the initial settlement of Massachusetts and Virginia?

刚刚看完《星球大战》的Krugman燃烧了自己的中二之魂:“这样说会不会有点过:我现在在星际贸易理论方面的工作,最终会变得像马萨诸塞州与弗吉尼亚州殖民地开辟之际,亚当斯密的工作一样影响深远?”

These complications make the theory of interstellar trade appear at first quite alien to our usual trade models; presumably it seems equally human to alien trade theorists.

双关……“星际贸易理论乍看上去与传统贸易模型很alien,不过想必对于alien贸易学家来说它看上去一样地human”。

I do not pretend to develop here a theory which is UNIVERSALLY valid, but it may at least have some GALATIC relevance.


The remainder of this paper is, will be, or has been, depending on the reader's inertial fram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本文余下的内容分为,或将分为,或已经分为三个部分,取决读者所处的惯性系。”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while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silly, the analysis actcually does make sense. This paper, then, is a serious analysis of a ridiculous subject, which of course, is the opposite of what is usual in economics.

“读者应该注意,尽管本文的主题是愚蠢的,但是本文的分析却是有道理的。因此,本文是对一个荒谬的主题的严肃分析,与一般经济学研究恰恰相反。”

physicists are not as tolerant as economists of the practice of assuming difficulties away

在用假设把困难问题排除掉这方面,物理学家可没有经济学家那么宽容。

This can easily be demostrated by representing the voyage in Minkowski space-time, i.e., withe a real space axis and an imaginary time axis. The ship's velocity can then be represented by a rotation of the axes; the rotation of the time axis is shown in Figure II.

……这可以很简单地在Minkowski space-time中展示,也就是说用实数(real)轴表示空间,用虚数(Imaginary)轴表示时间。飞船的速度可以用坐标轴的旋转来表示;时间轴的旋转如图二所示。


(Readers who find Figure II puzzling should recall that a diagram of an imaginary axis must, of course, itself be imaginary.)

(读者们若对图二感到困惑,应该注意:一幅表示虚数轴(imaginary axis)的示意图,本身就应该是imaginary的)

Readers may, however, wish to use general relativity to extend the analysis to trade between planets with large relative motion. This extension is left as an exercise for interested readers because the author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general relativity, and therefore cannot do it himself.

然而,读者也许希望使用广义相对论推广上文(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下)的分析。这样的推广留作课后习题,因为作者本人也不懂广义相对论……

A proof of the First Fundermental Theorem in the presence of transportation costs may be found in an unwritten working paper by the auther (Krugman 1987).

存在运输成本的前提下,对第一基本定理的证明可以参考本文作者的一篇未写的工作论文(Krugman, 1987)

最后一段又中二起来了:

宇宙空间是否是经济学的最后边疆?可以肯定,本文仅仅是这个主题的第一次探索,然而它的可能性却是无穷的(当然,在蜷曲的时空里,它的可能性是“无穷”(limitless)的同时,也可以是有尽(finite)的!)。我甚至还没有涉及到迷人的星际金融学!


Those of us working on this field are still a small band, but we know the Force is with us.

我们研究这个领域的人还只是少数,但是我们知道,原力与我们同在。

这下你该理解为什么会有以下的封面设计了吧:


参考文献:

Krugman P. THE THEORY OF INTERSTELLAR TRADE[J]. Economic Inquiry, 2010, 48(4):1119-1123.

-----------------------------------

想起了另一篇刊在《经济学(季刊)》上的文章,《好男人都结婚了吗?》。毕竟经济学帝国主义,没有啥是它不能研究的。


user avatar

西北大学的经济学家Jeffrey Ely脑洞大,会研究一些不属于传统经济学范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2016年REStud上的论文《Torture and the Commitment Problem》研究的是酷刑。2015年JPE上的论文《Suspense and Surprise》研究如何安排信息流以最大化悬念和惊奇,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到设计侦探小说、初选、赌场、游戏节目、拍卖、运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