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错爱,给这个答案这么多关注。我需要补充一个严肃的声明:
我的初衷只是想要从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帮大家提供一种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的视角,不是吐槽或者怪罪任何一方。
因为我个人的表述问题,可能引发了大家的误解,原答案已经修缮了两个小点:
1)将原答案中的"老师"增加了备注,实质上我想表达的是:所有给孩子们传递知识的那个成年人,可能是学校里教课的老师、可能是校外培训班讲课的老师、也可能是在家教孩子的各位父母。
2)增加了可以供各位去拓展学习的参考文献和资料。
只希望大家都能跳出教育看教育,作为教育从业者和孩子爸爸,我觉得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帮助孩子们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拥有一个更科学更有效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修缮过的原答案——————————《〈《〈《〈《
提供一个不太一样的视角吧:认知的连续性。
我们的大脑对于连续性是非常偏好的,大白话说就是,如果你的脑子自己连续地学习、思考,会给你一种非常棒的愉悦感,因为每一秒钟你都有切身的体会,那是在探索。
如果一些知识凭空出现、没有连续性、你还没构建出一种连续认知和探索的方法时,就被别人催着往前走、强制性记住或者放弃,你压根不知道这些背后的"来龙去脉",大脑出于自我保护的生存需要,就会告诉你屏蔽它,没必要让神经元消耗太多的能量。
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大脑对连续性的极度偏好,才让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神对量子物理学(备注:一门最初是建立在随机性、超多不确定性基础上的科学)极力反对,哪怕他自己也是量子物理学的奠定人之一。
中国当前的课本(备注:包括校内教材、校外培训班教材、市面上公开销售的拓展教材)编写思路,大多遵从的是"教师-课本-学生"三位分割框架,知识密度极高,偏好提供更多孤立的"事实"让读者和学生去记忆,所以想要让孩子学得积极,必须要借助于"教师"这个角色来补上更多的细节,帮助孩子们形成连续性的思维。(备注:本文所说教师,是指所有能够像孩子们传递知识的成年人,包括学校里的正式教师、校外培训机构的辅导教师、在家教孩子的各位家长,请一定明确!)
所以,伴随着教材发放时,一定是有教参、教师用书等等的。但是实际上,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甚至高等教育阶段,放眼全国,可能60%以上的教师的知识储备都是非常欠缺的。我们不否认任何一位老师的责任心和对教育的奉献精神,但事实上,因为教育资源不公平、教师待遇和个人能力等客观限制,也的确有很多老师可能也就是记住了教参上写的那些更多的知识,由此应付一下教学任务。而这些教参上的知识,其实编写形式上跟课本上的那些"吊书袋子"的知识并没有本质区别。老师们记住了更多相关知识,却依然有可能缺少对这些知识产生和变化细节的深刻理解。
举两个直白一点的例子吧。
比如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家长,他想教孩子写作文时遣词造句的好方法,但是他可能压根就没有真正精读过《文心雕龙》或者《说文解字》,那就很难理解汉语语言背后这些语法的核心规律,那即便教参上写了《文心雕龙》的介绍,甚至还介绍说这本书是中文写作方法的顶级说明,但他如果没有亲自去多读几篇范文、亲自写一下不同风格的文章、亲自去尝试着提炼和总结中文表达时的选词造句和语言韵律的过程,那又如何能举到合适的例子,来跟学生们讲清楚诗歌的韵律感是怎么回事、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风格是怎么养成的呢?
类似的,一个教数学的老师或家长,他自己对于勾股定理的了解可能也就是死记硬背,即便教参上写了这个定律来自一千年前的《周髀算经》,写了古希腊有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人也发现了这个定律,但是他自己没办法理解更宏大的数学发展史,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怎样分别发现这个规律的、不知道勾股定律的证明是怎样被不同的人反复证明的、不知道在证明勾股定律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哪里卡壳,那他又怎么可能跟孩子讲得清楚这个定律背后最有意思的地方呢?
换句话说,你如果自己没有亲自花时间去搞清楚一个知识背后的来龙去脉、没有去亲身体验思维的连续性,怎么可能让孩子也产生共鸣呢?
知识只有被丰富了、连续了、立体化了、符合我们大脑认知的基本规律了,认知的活跃程度才会更好的提高,外在表现起来也就是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都大幅提高了。
大多数孩子们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时,往往体会不到这种思维的连续性,当然就会变得消极。而那些顶级的好老师(包括顶级的好家长),却正好相反,他们教的孩子普遍会对课本知识非常着迷,自己还会想办法借住课本主线去构建更多的课外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去课外瞎学。
当然了,很多课外知识可能很low,但至少在认识土里的一个臭虫、读滕王阁上的名家题词时,是一个完全连续的思维过程,大脑的愉悦感非常强烈。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很多的大学生,哪怕是名牌大学的那些学霸学生们,纯用国内教材自学时死活学不懂专业课、但是去阅读欧美大部头教材时常常发出"醍醐灌顶"感慨的重要原因。
——————拓展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