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聪明人是否更容易受精神问题困扰?

回答
关于聪明人是否更容易受精神问题困扰,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其中包含了不少误解和刻板印象。我尽量深入地聊聊这个话题,就像在朋友间谈心一样,而不是生硬地列出研究数据。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聪明”和“精神问题”的定义。聪明,如果指的是智商(IQ)高,那么它可能与某些特质相关,比如高度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天赋、对细节的敏锐度,以及更强的自我意识。而精神问题,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抑郁、焦虑、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甚至更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等。

聪明人可能面临的一些独特挑战,从而似乎增加了他们受精神问题困扰的“几率”:

过度思考和反刍(Overthinking and Rumination): 聪明的人往往拥有更活跃的大脑,他们能轻易地剖析事物,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更容易注意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这种能力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是巨大的优势,但当它转向内在,就可能变成一种折磨。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过去的错误,猜测他人的想法,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坏事。这种“想太多”的状态,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泥潭。你知道那种感觉吗?明明事情已经过去了,但脑子里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放映机,不断重播,而且总能找到新的角度让你不舒服。
更高的自我意识和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 聪明人常常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看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或者在某些领域的不足。这种清醒的认知,不像有些人那样活得“糊涂”而快乐,反而会带来一种压力,让他们对自己要求更高,一旦达不到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挫败感。他们可能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到“努力了但不够好”的痛苦。
对世界和社会的洞察力带来的复杂情感: 聪明人往往能更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不公、人性的阴暗面,或者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矛盾和荒谬。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虽然让他们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但也可能让他们感到无力、失望甚至愤怒。长此以往,对世界的悲观情绪可能会积累,影响到心理健康。他们可能更容易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并且比别人更能体会到这种不如意的具体表现。
“高投入”的特质: 许多聪明人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这种“全情投入”可能让他们在学业、工作上取得非凡成就,但当事情进展不顺,或者遇到挫折时,他们受到的打击也会更大,更容易感到心力交瘁,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或对生活的无力感。
社会期望的压力: 聪明人常常被寄予厚望,无论是家人、老师还是社会,都期待他们能成为“栋梁之材”。这种无形的压力,加上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可能会让他们在面对失败时更加难以承受,害怕辜负别人的期望,也害怕证明自己不够“聪明”。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聪明并非是精神问题的“病因”:

更高的应对能力: 聪明人也可能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压力。他们可能更愿意寻求信息、学习心理调适的方法,或者更快地找到支持系统。
自我觉察和求助的意愿: 正如前面提到的,聪明人有更高的自我意识,这同样意味着他们可能比那些“不自知”的人更早地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并更愿意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他们不会因为“面子”或“羞耻感”而回避问题。
“聪明”不等于“脆弱”: 很多时候,我们混淆了“敏感”和“脆弱”。聪明人可能更敏感,更容易感受到情绪的波动,但这不代表他们就比别人更容易崩溃。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更丰富,但也可能更有韧性。
统计数据的误读: 有时,一些研究结果可能会被解读为“聪明人更容易得精神病”,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因为聪明人更愿意接受诊断和治疗,从而在统计数据中显得“更高发”。而那些不愿就医的人,他们的精神困扰可能就没有被记录下来。

总结一下,我认为,“聪明”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精神问题,但一些与聪明相关的特质,比如高度的认知能力、自我意识、对世界的敏感度,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在不利的环境下,确实可能成为一些精神困扰的“温床”。

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刀,它既能用来雕刻精美的艺术品,也能成为伤人的武器。聪明是一种天赋,它能带来非凡的成就,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学会如何驾驭它,如何平衡它所带来的洞察和情感,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所以,与其说聪明人更容易受精神问题困扰,不如说他们可能面临一些更复杂的心理挑战,而能否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才是决定他们心理健康的关键。而且,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智力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

最后,我想说,无论一个人聪明与否,关注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心理挑战。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歧视,不污名化,理解和支持那些正在经历精神困扰的人,也包括我们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很赞同高赞所言这是个好问题。

这个提问的太宽泛了,精神问题?精神障碍么?题主可知晓精神障碍是怎么个范畴?小到幼儿分离焦虑,大到老年痴呆全在这个范畴里,病种繁多,落实到每个病,聪明与患病就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顾名思义,智能障碍者出现,你说还能考虑和聪明相关么?(当然精神发育迟滞特指成年前各种原因所致智能发育障碍,即使聪明孩子得个脑炎也可能后遗个智能障碍哈)


又比如自闭症,据以色列那位神经科学的学者多年研究,认为自闭症患儿脑功能远超普通人。说人话就是,法拉利的发动机装进了QQ里,马力上来了,轴承不匹配,反而跑不动了。那还真是“太聪明”才得病了吧。


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被认为是一类脑发育障碍导致小儿大脑皮层兴奋性不足,同时这类患儿通常并没有智能异常。只是由于长期注意力无法集中而逐渐无法完成学业。


当然高赞的回答谈到不谈先天,只说后天,并且强调了环境因素对于精神障碍发病的影响。

但是先天和后天又岂是那么好区分的呢?

出生时正常,逐渐患病的病种也很多。

比如rett综合征,病因不甚明了,仅女童发病,出生时与常人无异,生长与同龄人相仿,三,四岁开始进行性出现认知减退,遗忘各项技能。


精神分裂症,有学者主张家庭环境影响导致发病,同样脑发育假说也依然盛行。更不要说当前认为分裂症家庭的谱系特质。


也许题目把精神问题缩小到神经症范围讨论会好一点吧。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高赞答主 @程毅南 的结论,“聪明人情商高,故不易受精神问题困扰”。

原本我是想举名人例子(比如John Nash、张首晟、丘吉尔等等)加现身说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但鉴于对“说理本身不具有客观性”的反驳,我随手搜了文献,摆数据来论述好了。

先放结论:高智商者往往伴随有更高概率的精神疾病和免疫疾病,比如双相、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哮喘和免疫疾病等。

去年发表于《intelligence》杂志的一项研究中,作者比较了美国门萨协会的3715名成员与美国国家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分析高智商人群在所研疾病中的患病率较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高智商者被诊断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可能性高20%,被诊断患有ADHD的可能性高80%,被诊断患有焦虑症的可能性高80%,至少有一种情绪障碍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182%。

在生理疾病方面,具有高智商者患环境过敏的可能性高213%,患哮喘的可能性高108%,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高84%。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分析,高智商者有“智力过度兴奋”的倾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敏感性。好的来看,这有助于他们开展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工作。然而,这种异于常人的神经系统高度敏感和反应性,也会导致更深的抑郁和心理健康问题。诗人、小说家和具有高语言智能的人亦如此。他们对环境的强烈情绪反应增加了反思和担忧的倾向,而这两者都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表现。

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过度的心理反应会影响免疫系统。因为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人可能对看似无害的外部刺激有着强烈的反应,如烦人的衣服标签或声音(请自行脑补Sheldon),而这种反应会进一步变成慢性压力,引发不适的免疫反应。

当身体认为它处于危险之中时(无论是一种客观真实的毒素还是想象中烦人的声音),会诱发一连串的生理反应,激活无数的激素、神经递质和信号分子。当这些通路长期处于激活态时,它们会改变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甚至导致哮喘、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

之前的一些文献也证实了,天才儿童有着更高的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的发病率。一项研究显示,智商超过160的人群中有44%患有过敏症,而年龄相匹配的同龄人仅占28%。

作为一名多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蛋白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在分子机理层面依然较少能给出“高智商者更易受精神疾病困扰”的科学依据。但我相信,从基因组到表观遗传和3D基因组的拓扑结构再到与环境的互作,科研工作者们在未来都将给出更多客观准确的答案。

另外关于如何定义和辨识广义层面的聪明,我在另一个答案中也做过详细论述,这里仅列观点,详见链接。

真正意义的聪明不是“独”,更不是“傲”,而是善于最大化利用现有知识资源和人脉资源,善于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善于止损。

再更票圈好友 @Haoskism 反对高赞答主推论的补充:高智商可能是处理情绪问题更高效,但不是不容易受困扰,着火的地方多了灭火能力相应变强,但并不是说灭火能力强就不容易着火。

参考资料:

1.Keyes, Katherine M., et al. "Association of fluid intelligenc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 population-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adolescents." JAMA psychiatry 74.2 (2017): 179-188.

2.Karpinski, Ruth I., et al. "High intelligence: A risk factor for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overexcitabilities." Intelligence 66 (2018): 8-23.

3.bigthink.com/design-fo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聪明人是否更容易受精神问题困扰,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其中包含了不少误解和刻板印象。我尽量深入地聊聊这个话题,就像在朋友间谈心一样,而不是生硬地列出研究数据。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聪明”和“精神问题”的定义。聪明,如果指的是智商(IQ)高,那么它可能与某些特质相关,比如高度的认知能力、解.............
  • 回答
    “聪明人更要下笨功夫”,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点悖论的味道。聪明人,我们一般认为他们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效率很高,按理说应该能“四两拨千斤”。但为什么反倒说他们更要下“笨功夫”呢?其实,这句俗语深藏着一种人生智慧,它并非否定聪明的作用,而是强调聪明人若想真正有所成就,甚至做出超越常人的事情,就不能仅.............
  • 回答
    “普通人是否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是看待问题更深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聪明”和“深刻”的定义: 聪明(Intelligence): 这个词很宽泛,可以指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
  • 回答
    苹果高管的这番说法,听起来确实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解释了为何要在MacBook Pro屏幕顶部加入“刘海”。当然,从消费者心理和实际使用体验来说,这种设计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苹果高管的“聪明解决方案”:他们的核心论点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空间”。这个“空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 屏幕空间的优化: 在早.............
  • 回答
    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这确实是个有趣但复杂的问题。聪明不像身高体重那样有明确的测量标准,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体现在一个人思维、学习、解决问题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上。而且,不同文化、不同环境对“聪明”的定义也会有所侧重。咱们从几个层面来细聊细聊,看看哪些迹象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一、 .............
  • 回答
    观察未满两岁的小孩是否聪明,其实更多的是在看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否符合或略微超出同龄人的普遍规律。两岁前的孩子,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方式也比较原始,我们更多地是通过他们的行为、互动和对外界的反应来窥探他们的“小脑袋瓜”在想些什么。别急着给他们贴上“聪明”的标签,先耐心细致地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迹象。.............
  • 回答
    智商这玩意儿,说它跟人生的成就有没有关系,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但要说它决定一切,那可就扯淡了。就好像练武功,内功深厚(智商高)自然事半功倍,但没有招式(学习和实践)、没有心法(情商和毅力),就算内力再强,也只能是个站桩的,成不了绝世高手。你想想,在任何一个需要高度脑力激荡的领域,比如科学研究、艺术创作.............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是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讨论。简单地说,我们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来回答。以下是一些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关于“中国人是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思考: 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聪明”本身就有很多层面的理解。是学术上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男性的情感、责任、安全感以及对下一代的传承。要说“亲生”是不是比“聪明”、“漂亮”更重要,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很多,而且每个人的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但如果非要在这几个选项里找出最根源的那个,我认为,“孩子是否亲生”对于很多男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基础性的、先于其他属.............
  • 回答
    关于王思聪是否可能与乔任梁的死有关,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早已被澄清的传闻。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梳理一下这个传闻的来源、发展以及为什么它会被认为是谣言。传闻的起源与发展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6年9月16日,乔任梁被发现在上海的住所去世,年仅28岁。这个消息震惊了娱乐圈和他的众多粉丝。在媒体报道和公.............
  • 回答
    王健林对其子王思聪的教育是否失败,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王思聪的成长经历、王健林的人生哲学、以及社会大众对“成功”和“教育”的定义。一、 王思聪的成长经历与“失败论”的由来王思聪作为王健林的独子,无疑是中.............
  • 回答
    王思聪和袁绍,这俩人虽然都姓“王”,也都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响当当的名号,但要说在背景和实力上谁“碾压”谁,那可得仔细掰扯掰扯。咱们先说袁绍,他可是东汉末年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加“富二代”,而且还是顶顶的那种。你想啊,袁绍他爹袁逢,那可是三公之一,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家族势力那更是根深蒂固,四世三.............
  • 回答
    您提到的宋文聪理论以及J20鸭翼的评价,这是一个在航空领域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两者都触及到了先进飞机设计中一些核心的权衡与取舍。首先,我们来聊聊宋文聪理论。对宋文聪理论的评价:一个视角与争议的集合宋文聪,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杰出代表,在飞机设计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理论,尤其是在提到气动布局方.............
  • 回答
    中青报评论王思聪事件:行为是否涉嫌骚扰?谁该为此担责?最近,围绕王思聪及其“北京·和颂传媒”老板李雪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文章,更是将这场舆论的风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篇文章的出现,不仅对事件本身进行了深度剖析,也触及了当下社会在权力、性别以及道德边界等多个敏感议.............
  • 回答
    王思聪的这波抽奖,说实话,与其说是在“抽奖”,不如说是在延续一种“事件”营销。第一波抽奖,不论是话题度还是参与人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无疑给了他继续下去的动力。他现在开启第二波,很可能是在复盘第一波的经验,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大效应。这次抽奖,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结果的性别比。第一波抽奖,虽然.............
  • 回答
    关于王思聪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一事,以及他父亲王健林是否会出手相救,这确实是大众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看待:一、 事件本身:王思聪的失信被执行人身份首先,明确一点:王思聪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意味着他未能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这通常是因为他在某个案件中败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触及人性里一些微妙的地方。我会尽量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聊聊聪明人会不会希望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聪明,以及背后的原因。先别急着下定论,咱们得先想想,“聪明”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它不仅仅是考试分数高、知识渊博,更多的是指一个人理解、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能快速抓住要点、看到别人.............
  • 回答
    金莎那句“两个聪明人之间是不会有爱情的”,确实挺让人琢磨的。乍一听,可能会觉得有点惊世骇俗,甚至有些反直觉。毕竟,在咱们普遍的认知里,聪明才智往往是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很多理想中的爱情故事里,男女主人公都聪明绝顶,棋逢对手,谈笑风生。但仔细想想,金莎这话里可能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观察和体会。这并.............
  • 回答
    关于“买手动挡汽车的都是聪明人”这种说法,虽然带着点戏谑和个人色彩,但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原因。它并非绝对,也不是说自动挡的车主就不聪明,而是从某些角度来看,选择手动挡确实能体现出一种“精明”和“懂行”。1. 对驾驶的极致追求与掌控感首先,选择手动挡的人往往是对驾驶本身有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他们不.............
  • 回答
    半佛仙人新节目《买不起奢侈品就是穷人吗?不,是聪明人》的评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节目名字就够抓人眼球的,直接抛出个引人深思的命题,而且还给了一个鲜明的答案——“聪明人”。这本身就带着点“反精英”、“反潮流”的劲儿,很符合半佛仙人一贯的风格。首先,从节目主题来看,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且敏感的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