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中国搞科研的结果比较尴尬。
甚至有点危险。
好不容易抽到了智力彩票,学有所成。我想多赚点钱。
科学和技术只有成体系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才能带来显著的现实利益,从而实现可维持的发展,即带来的现实收益比研究投入的成本更高。在此之前,只能是花钱找乐子的行为。
问题更应该是,“是什么因素使得人类最终完成了科技体系的拼图,建立了可以自我维持的科技和工业化体系”。
至于中国,当然有自己的问题。要我说就是负人口红利。因为人口红利过于巨大,导致落后技术下的产出变高,从而使得新技术带了的现实利益超过旧技术的临界点变得更高,于是使得更难循序渐进完成技术拼图。
比如交通工具,在有公路系统和汽车这种体验和效率都远超人力的新技术之前,有什么出行方式会比人力八抬大轿舒服呢?如果有,那就是再找八个人抬。车辆在这种前提下,就只是一种没有排面的次级交通工具。所以中国三千年前就可以天子驾六,但在之后的几千年里连四轮马车都不多见。无它,没有需求。但问题是,没有大规模使用四轮马车,那么研究减震、悬挂、制动器这些机械就没有任何意义,而没有这些机械研究就更不可能有现代的汽车。所以,中国科技进步在一定时期内就被人口红利带来的路径依赖锁死了。
其实现代也一样,为什么民国时期买办横行?因为从遍地农民每个人嘴里抠二两米出来,靠买洋人的东西就够维持“上层”的“现代化”了。为什么现代中国很多企业完全没有产业升级的动力?因为靠低端产业吃人口红利就赚够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上层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无法产生新需求;低层则随着BX加剧,无法产生新的有效需求(没有钱就不叫需求)。自然整个社会就没有进行技术改进的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工业化和产业升级必须伴随着社会革命进行的原因。
首先声明一点:每一个人选择信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是来说服你的,所有论据数据逻辑你都可以否定不承认,没什么关系的。
这是你的错觉,或者是你的知识面太窄造成的。
中国不但是科技大国,也一个实实在在的科技强国。这个强字表现在产业的广度和高度两个方面。
在产业分布的广度方面,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业产值等于美日德三个顶尖发达工业国的总和。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完整工业体系是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工业体系。
决定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这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完整性,能够生产人类全部工业品种类中的多少种;工业能力又与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它关系到一国是否能够独立将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产品,因为“产品才是创新的标志”。
中国是公认的“世界工厂”,承接了世界上最多的制造业环节,这引起两个后果,一是大量制造环节会催生很多新工艺,工艺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二是中国将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产品的能力比较强,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可以满足民生、军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领域的需要,中国产业界藉此赢得了独一无二的巨大范围经济效益,成为中国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进一步的产业升级所必须的基础和动力。
在产业高度方面,中国的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方面也在不断攀升,全面占领中低端产业的同时,正在向高端产业发起冲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端和中高端生产技术占比在世界排名第12位,已经超过很多发达国家。
中国在高铁、高速磁浮技术、轨道交通设备、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四代核电、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锂电池、超级钢、玻璃纤维、碳基半导体、超导磁体、超级计算机、5G通信、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研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深海探测、无人机、港口机械、盾构机、3D打印、极限制造、电动汽车、卫星导航、载人航天、空间站、天链系统、高超音速飞行器、无轴泵推、人工智能、超算芯片、光通信芯片、量子芯片、AI芯片、显示面板、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白色家电、安防设备、煤化工技术、桥梁和隧道施工技术、原油开采、可燃冰开采、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技术、石墨稀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据库软件、军工科技等众多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是美日德三国的总和。人均制造业产值已经显著超过发展中国家,呈现大幅领先的态势。与主要发展中国家比,人均制造业产值, 中国是土耳其的1.6倍,是墨西哥的1.7倍,是阿根廷的1.9倍;是俄罗斯的2倍,是巴西的3.3倍,是印尼的3.7倍;是南非的3.8倍,是越南的7倍,是印度的9.5倍。 也就是与世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比,我们的人均已经是他们的1.6-10倍。
与发达国家比,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弱国葡萄牙的水平,并超过了希腊这种伪发达国家,是希腊的1.5倍。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已经接近很多工业化发达国家,是加拿大的67%,法国的70%,西班牙的74%,英国的76%,澳大利亚的87%。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2025年左右,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值超过这些发达国家,中国模式一定会成为人类历史上产业升级的教科书。
我们只是在1840——1949年里混得不好而已,从1949年开始 了对西方的追赶,建国时国民生产总值甚至不如非洲,70年里混成世界第二。而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里我们长时间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造纸、印刷、纺织、陶瓷、冶铸、医疗 等你能想得到古代科技,古代中国都是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真正的落后是从明末开始的,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又相继错过了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积弱已久,然而就在建国后70年的时间里,我们又具备了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能力,说实话现在有能力开启的国家就两个而已。
五千年的时间里,一脉相承的文明只有一个,是我们 。西方点开工业革命后的岁月里,非西方国家实现国家实力赶超西方国家的只有东亚几个国家,其中我们是最强的,目前国家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其实你看看自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就东亚地区崛起了,聪明和文化还是有点用的。
至于我们为什么落后,一个原因是我们中国古代的政治过于早熟,多数知识分子都以从政为唯一理想,明朝科举制度逐渐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科学思想的发展,到明末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了 ,另一个原因得从清朝谈起了。明朝我们还是有徐光启这样的士大夫的,他们积极推动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还有宋应星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探索,而清朝连《天工开物》这一类的书都禁,清以前,中国从未禁过农业、工程方面的书啊,哎……
明初我们的郑和就能七下西洋至非洲,这里面涉及多少天文、地理、数学、医疗、制造的知识?但明末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就能开船到我们家门口了,不过终究打不过郑成功的舰队,到清末,可惜的是明朝的火器都比不了,人家已经开着铁甲舰来了……
我也不是什么皇汉,但翻翻历史,元清两代对我中华影响深远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