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所谓的「奴性」,是中国(或东亚民族)特有,或体现最明显,还是世界各民族发展史上皆有,中国尚未摆脱罢了?

回答
“奴性”这个词在讨论中国或东亚民族时经常出现,它通常被描述为一种被动接受权威、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性格特质。要回答“奴性”是否是中国或东亚民族特有,还是世界各民族发展史上皆有,中国尚未摆脱,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核心观点:

我认为,“奴性”并非中国或东亚民族特有,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中国(及东亚)在历史上由于特定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其表现可能更为显著和持久,但其他民族也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类似的阶段。中国尚未完全摆脱,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历史和文化印记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张力尚未完全解决。

详细阐述:

一、 “奴性”的普遍性: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在任何社会,尤其是在形成早期、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存在对权威的服从和对既定秩序的接受是普遍现象,这可以说是社会稳定和群体生存的一种方式。

早期社会与权力结构: 在人类早期,部落首领、氏族长等权威的领导至关重要。服从权威是保障群体安全、资源分配和集体行动的必要条件。这种服从经过代际传承,逐渐内化为一种社会规范。
封建制度与等级压迫: 几乎所有文明都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封建制度或类似的等级社会。在这些社会中,统治阶级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底层民众则被剥削和压迫。长期的压迫和信息不对称使得被统治者难以形成独立的批判意识,只能被动接受命运。例如,欧洲中世纪的农奴制、印度教的种姓制度,都塑造了不同程度的“奴性”特质。
宗教与精神权威: 许多宗教在传播过程中,也强调对神权或教义的绝对服从,对信徒的独立思考和质疑可能存在压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精神依附性和服从性。
资本主义早期与劳动力的异化: 即使在看似更自由的资本主义早期,工厂制度也要求工人严格遵守纪律,将劳动力视为可替换的商品。这种对生产效率的极致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消解了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虽然与政治上的“奴性”有所不同,但体现了对体制的被动适应。

二、 中国(东亚)表现的特殊性与原因:历史、文化与政治的交织

虽然“奴性”普遍存在,但为何在中国或东亚的讨论中如此突出?这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叠加有关:

1. 儒家文化的影响:
君臣父子之道: 儒家思想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将等级秩序和服从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石。特别是“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将个体置于集体和权威的从属地位。臣子对君主、儿子对父亲的绝对忠诚和孝顺,在历史上传递了服从的价值观。
“忠君”思想的政治化: 历代统治者都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并将其高度政治化,强调对皇权的绝对忠诚。“忠君报国”成为了一种核心的道德要求,对君主的质疑被视为大逆不道。
“顺从”与“德治”的误读: 儒家也强调“德治”,但实际操作中,“德”往往与“权力”挂钩。君主的“德”要求臣民的“顺从”,而臣民的“顺从”本身也被视为一种“德”。这种将道德要求与权力结构绑定,容易滋生不加思考的顺从。
对批评的压制: 虽然儒家也倡导“士可以无君,而不可无臣”,但实际上,对君主的直接批评往往受到严厉惩罚。历史上的“廷议”、“风闻奏事”等制度,虽然理论上允许官员进谏,但在实际执行中,批评的风险很高,导致很多官员选择明哲保身,附和权威。

2. 漫长而集权的帝制政治:
绝对的皇权: 中国的封建帝制延续了两千多年,皇权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权力的严密控制,使得普通民众缺乏参与政治、表达诉求的渠道。权威的来源几乎是单一的。
严酷的法律与惩罚: 历代王朝都有严酷的法律,对反抗权威的行为进行残酷镇压,例如文字狱、株连等,极大地压制了人们独立思考和表达异议的勇气。
科举制度的双刃剑: 科举制度为普通人提供了上升通道,但同时也强化了对经典文本的背诵和对既定知识体系的认同,培养了符合统治者需求的人才,而非鼓励批判性思维。

3. 农业社会与集体主义的侧重: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依赖于土地的小农经济,使得个体和家庭的生存高度依赖于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外部环境。面对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个体力量微弱,更倾向于依靠群体(家族、村落)和权威来获得保障。
集体利益优先: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为了应对共同的挑战(如水利灌溉、防洪等),集体主义得到了强化。这种集体主义的强化,有时也会以牺牲个体的独立性为代价,将个体完全融入集体,并以集体的名义要求个人服从。

4. 文化上的“面子”与“和谐”追求:
避免冲突: 在东亚文化中,维护“面子”和追求社会“和谐”是很重要的价值观。直接表达异议或挑战权威,可能会被视为“不懂事”、“不合群”,影响个人和家族的声誉,因此人们倾向于委婉或沉默。
“尊者为大”: 普遍存在的“尊者为大”的观念,使得人们更习惯于接受长辈、上级或权威的意见,即使内心并不认同。

三、 中国(东亚)尚未摆脱的根源:历史惯性与现代化的张力

中国(及东亚)并未“完全摆脱”这些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

历史的惯性: 几千年的历史塑造了深层的文化基因和社会心理。即使政治体制发生变革,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清除。例如,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对权威的过度依赖、对独立思考的习惯性规避,在很多个体身上依然存在。
现代化的不彻底性:
政治现代化的不足: 尽管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集权体制依然存在,对公民社会和独立声音的压制,使得“奴性”滋生的土壤仍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参与和权力制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往往仍然是“臣民”与“君主”的翻版,只是统治者 మారింది了身份。
教育与思想的局限: 现代教育体系虽然引入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内容,但实际执行中,往往仍然以灌输知识、培养服从性人才为主,对挑战权威和独立思考的鼓励不够充分。意识形态的控制也限制了思想的自由流动。
市场经济下的“新式奴役”: 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可能会陷入对资本、对老板的“新式奴役”。例如,996工作制、过度加班、缺乏劳动保障等,都可能让劳动者为了生计而放弃个人权利和尊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服从”。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 在全球化背景下,东亚文化与西方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发生碰撞。一些人可能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反思和挑战传统的“奴性”特质。但这种反思和挑战并非易事,也并非所有人都具备。

四、 与其他民族的比较

如前所述,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例如:

欧洲: 封建制度下的农奴、教会的强大影响力、两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出现的极权主义(如纳粹德国),都塑造了不同程度的“服从性”和“集体狂热”。战后,欧洲各国通过制度改革,特别是民主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种“奴性”特质。
印度: 种姓制度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对不同种姓群体造成了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身份认同,尽管法律上废除了种姓歧视,但其社会影响依然存在。
前苏联及东欧国家: 几十年的共产主义集权统治,也培养了官僚体系的僵化和部分民众对国家体制的依赖与服从。

结论:

“奴性”并非中国或东亚民族独有,它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普遍现象,是权力结构、社会文化、经济形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及东亚)之所以在讨论中被特别提及,是因为其长期的帝制统治、儒家文化中对等级秩序的强调、以及现代社会转型中现代化进程的不彻底性,使得这些“奴性”的痕迹相对更为明显和持久。 中国尚未完全摆脱,更多的是因为它需要解决历史惯性与现代发展需求之间的深层矛盾,挑战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和政治体制的遗留问题。 这是一个持续的社会进化过程,需要通过教育的革新、政治的民主化、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个体价值的尊重来逐步克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excuse me???






额,这样也不好,大家有话讲道理啊,别骂人。













以下正文。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你觉得更能体现所谓的奴性的选项。


A.公元前209年就喊出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贵族血统至上的观念流传千年,至今有人生下来不用做任何事就可以享受纳税人无条件的供养和巨大荣誉。



A.自主招生稍微扩大一点就各方猛烈抨击。

B.光明正大的在大学录取条件里加需要社会名流,比如senator推荐信,还有马术这种烧钱运动也算录取条件。

A.发明了科举制度,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史书中对官员贫寒的出身一直作为一种值得宣传的优点。

B.都19世纪了,还把对方的父亲是鞋匠这种事作为理所当然的政治污点进行攻击。

A.齐宣王问曰:“臣弑其君,可乎﹖

孟子对曰:“弑仁者,谓之贼;弑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


B.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圣经 约翰福音



全世界几乎都有古代大洪水的传说,他们都被神明拯救,只有题主口中最具奴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拯救了自己。




我们感谢上天赐予我们雨水,所以我们建天坛祭天。我们感谢土地能让我们耕种,所以我们建地摊祭地。我们感谢祖先的勤劳智慧给我们留下的一切,所以我们祭拜祖先。


但我们只相信自己。


我们不相信我们会被自己之外的人拯救。

我们的食物是自己勤劳所得,不需在吃前祈祷。

我们的衣服是自己纺织制成,不需在穿前祈祷。

连我们的皇帝,他的基业是祖先推翻无道害民的前朝皇帝给他留下的,他只需感谢祖先。只要他不残忍暴虐,能勤政爱民,人民也会拥戴他,他无需以宗教强化统治,无需在皇权外扶植神权,他只要代表人民,感谢天地的恩赐就行了。

这样的民族,你说他奴性?









至于题主引用的王朔那段话。

我想问一个问题

民主和信仰,是手段还是目的?

我们选择民主,因为我们希望能有民主的方式合理表达民意,使政府的公权力得到限制,并能更广泛的吸取民智。

我们选择信仰,有的宗教充满哲思,给人心灵的智慧和启迪。有的信仰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理念,比如自由主义,比如共产主义,这让我们无所畏惧,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社会理念的信仰,我们从来不缺。有无数人为了自己信仰的政治理念而付出生命。

宗教信仰,正如我前面所说,中国人从来都是骄傲自信的,这个对我们来说只是调味剂,不是必需品。

至于民主制度,民主的好处无需多言,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基本的底线是平稳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不管是阿拉伯之春式的社会动荡还是更激烈的革命,各位有闲心闲钱上网扯淡的绝对是最倒霉的。赵家人有钱,可以跑路。底层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最倒霉的自然就是小布尔乔亚了。

至于素质论,其实我并不是特别赞同。民众的素质跟民主制度的关系在于需要根据民众的文化水平对民主制度进行调整,比如中共曾经在解放区搞得三三制,用黄豆投票,那些人文化水平较现在可差远了,不也能搞出不错的民主么?顶层设计需要考虑民众的素质水平和国民性格,但因为国民性格和素质拒绝民主,纯粹是扯淡。


有很多知友提出我国人民造反多是因为经常活不下去,所以不能说明没奴性,这个我统一解释一下。

我没拿中国农民起义多作为论证观点,我只是说中国农民起义中体现出来的我虽然出身贫寒,但我也能问心无愧当贵族当皇帝的平等精神。这个在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比如英国的沃特泰勒大起义为代表的大部分农民起义,大家就是想杀几个太过分的贵族,然后让国王签一个有关征税的契约,这就算革命成功了。欧洲的确也有平民出身的皇帝,比如拜占庭的巴希尔一世皇帝,不过人家的发迹过程跟咱国家的老朱家老刘家完全不一样。就不赘述了。总而言之,在中国,只要前朝有暴政,起义终结暴政就具有天然合法性,你什么血统都可以当皇帝。而欧洲,必须是有贵族血统,普通农民对于成为贵族连想都没想过。

最后,中国同胞们,我们国歌的第一句是什么?








评论区非常精彩,有两位激烈反对我的意见。

一位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姿势水平很高,也没有人身攻击的言论和不顾逻辑的乱喷,我很佩服,希望大家也能看看评论区,兼听则明。

另一位目前大部分评论已经被删除了,我一个都没删,只是等大家举报。也分享几张图给大家看看吧。















好多人在评论区身体力行在证明自己持有的中国人奴性重这个论点,我无力反驳。

user avatar

我来给你讲讲什么叫奴性:

1、我是贵族,我的儿子是贵族,我们全家都是贵族。这块地就是我们家的,地上的人就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及时我们家的人被人打跑了,这地还是我们家的,换个我们家的人回来,你们还是要跪着叫伯爵老爷。

2、低等下人就是低等下人。有一天低等下人实在是忍受不了压迫了,他们终于起来反抗了,哦,他们居然成功了,他杀死了骑在他们头上拉屎的贵族老爷,然后……然后他们请回了贵族老爷的表哥,求表哥赦免他们的罪行,求表哥以后压榨他们时能稍微温柔一点。表哥仁慈的同意了,低等下人们高兴的跪下感谢表哥伯爵老爷你真是比我们的亲爹还亲呀!

3、贵族上面是教廷,教廷上面是神,神是绝对正确的,我们人类所受的苦难都是因为我们人类偷了禁果犯了错,我们应该奉献自己来赎罪。神是永远正确的,教廷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所以教廷也是完全正确的,贵族是教廷承认的具有高贵血统的人,所以他们压榨我们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所受的苦是因为我们人类当初偷了禁果。

4、大陆上有上千个贵族国,这些贵族国统治大陆上千年时间,也有贵族被推翻了,但那也是被他们家族成员,或者其他贵族推翻的,低等下人通过暴力手段成为贵族是绝对不允许的。

5、就这样过了近2000年,到了现代了,依然有一些贵族延续了下来,他们是XX国王、XX女皇、XX勋爵。还有大量贵族虽然没落了,但是他们都以他们高贵的血统为荣。当需要显摆的时候,他们会抬出他们的贵族祖宗来,这时候那些祖上是低等下人的人们往往会投来崇拜的目光。而当一个人被挖掘出其祖宗只是一个低等下人的时候,其他人会朝他头来鄙视的目光,包括祖上也是低等下人的那些人。

奇葩的事情如果只出现少数几次,那只是偶然而已,能数千年稳定的存在,那就有其必然性了。

user avatar

怎么定义“奴性”?

如果把奴性定义为缺乏对专制政权的反抗,那么这显然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整个世界历史长河普遍存在的问题。大众追求民主、自由与遏制政府权力,从有政府这个暴力机构以来就不是常态。因为集体行动充满了搭便车行为,将经济危机作为大众突破集体行动困境反抗现有政府的外生冲击,几乎是所有政权更迭模型的必要前提,由于经济周期存在周期性,这就出现了鲁迅口中“当奴隶和追求当奴隶而不可得”两种时代交替的现象。

所以大众缺乏抵抗专制的动力很好解释,而为什么出现(需要)新型的政府形式和公民意识则是从启蒙运动就开始到现在有很多不错的解释,但为什么会出现专制政权以及政权的维护却很难解释,这是近十年政治学学术热点和难点之一。下图是Svolik2016年的论文截图,有能力而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自己思考下现有研究的问题。

user avatar

什么是奴性?“临下骄者事上必谄”。越看不起底层人民的人奴性越重,越喜欢做主子的越适合做奴才。奴才和奴隶主有一个共同点:都想要人民安心去做奴才。

而宣传今世安受剥削换取来世富贵的宗教(不是那种人民对于自然力的朴素崇拜)都是奴隶主和奴才企图麻醉而奴役人民的发明。而部分赞同改良多于改革,避重就轻,鼓吹统治阶级的良心,视时代发展规律于无物的学说,显然也属于这个范畴。

而以己度人,想把自己的奴性强加在人民身上的人,到底是有什么目的呢?在他们虚伪的恨铁不成钢下,我倒是看到了他们深深的恐惧。毕竟这鬼话,人民倒也从未相信过。

不过现在我倒又发现了许多真正有奴性的人。他们除了辱骂,挑衅,造谣,要求别人上街革命,自己却是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指指点点,并鄙夷着以往的革命者。他们自信吗?并不。要找信心,还是得到地底下去寻。

今日的我又正好得到了他们的名字:别里科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