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二战初期德国与苏联互相遵守《互不侵犯条约》那么欧洲是不是就被他们两国瓜分了?

回答
我们来设想一个与历史不同的世界,一个在1939年夏秋之际,德国与苏联不仅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且还真正地、一丝不苟地遵守了这个条约。这个“如果”打开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而欧洲的命运,无疑将围绕着这两个看似“合作”实则各怀鬼胎的庞然大物展开。

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原本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迅速出兵占领波兰东部的景象,将不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上演。条约的遵守意味着双方在波兰问题上,即便有秘密划分势力范围的议定书,也不会出现军事上的直接对抗。那么,波兰作为一个国家的实体,可能在条约签署后不久,就面临着被德苏两国在地理上或政治上彻底“消化”的命运。这不一定是直接的武力占领,但可以想象的是,波兰将成为两国影响力的缓冲地带,甚至在条约框架下被“安排”成一个被瓜分的政治经济区域。

欧洲其他地区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互不侵犯”本质上解除了德国在东线(或者说面对苏联的战线上)的后顾之忧,也让苏联得以将其战略重心放在巩固自身势力范围和发展内部力量上。

对西欧的压力将更加集中且严峻:

法国和英国的困境加剧: 没有苏联的潜在威胁,德国可以调动更多兵力投入到西线。1940年德国横扫西欧的闪电战,如果发生在没有东线牵制的情况下,其效率和破坏力可能会进一步放大。法国的投降,英国的孤立无援,都可能来得更快、更彻底。即便英国最终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陷入绝境,但其面临的军事和外交压力也会是前所未有的。失去法国作为陆上盟友,英国的海上优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封锁德国的效率和有效性都会受到影响。
轴心国体系的巩固(或变异): 意大利在战争初期的参战,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到了法国的动摇和英国的海上劣势。如果德国在西线取得更迅速的胜利,意大利可能会更积极地扩张其在地中海和北非的势力。同时,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将得到极大巩固,许多被占领国可能被迫接受德国的统治,甚至成为其经济附庸。

苏联的“收益”与潜在的长期战略:

势力范围的扩张与巩固: 条约允许苏联将其势力范围向西推进,如历史上所见的波罗的海三国、芬兰部分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都可能被苏联更“名正言顺”地纳入其影响或直接控制之下。而这些地区的被占领和整合,对于苏联来说是填补其战略纵深的绝佳机会。
集中发展,等待时机: 最关键的是,苏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全力发展其重工业和军事力量,尤其是其陆军和空军。历史上,苏联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军队的改革尚未完成、装备生产能力不足以及遭受突袭的混乱。如果遵守条约,苏联可以逐步完成军事现代化,建立起更稳固的国防体系。
“和平演变”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更具推测性的看法。斯大林深知德国的意识形态和扩张野心,即使遵守条约,他也必然会将德国视为长期的潜在敌人。条约的意义更多在于为苏联赢得时间,避免过早卷入一场可能让其元气大伤的世界大战。一旦苏联认为自己准备充分,或者德国的扩张触及了其核心利益,那么局势就可能发生逆转。

那么,“瓜分欧洲”的景象会是怎样的?

如果说他们互相遵守条约,欧洲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的预设,被两人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的势力范围: 主要会集中在西欧和中欧。法国的投降或被征服,意味着德国将控制大片西欧土地。中欧的波兰(或许成为德国控制下的行政区)、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将直接置于德国的统治或强大的影响力之下。巴尔干地区也可能成为德国争夺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尤其是其对罗马尼亚石油的渴求。
苏联的势力范围: 东欧和北欧的某些地区将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三国和比萨拉比亚的吞并,如果顺利进行,将极大地扩展苏联的地理边界。芬兰的命运也可能与历史上有所不同,或许会成为一个被苏联施加了强大军事和政治压力的国家。

但这种“瓜分”并非静态的,而是充满张力的:

潜在的边界冲突与摩擦: 即便条约被遵守,划分的势力范围之间必然会存在天然的边界。这些边界的划定,即便是在秘密议定书中,也可能因为执行上的细微差异而产生摩擦。例如,在波兰东部边界的划定上,双方的理解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鸿沟是不可逾越的。即便两国在军事上暂时避免冲突,但双方的宣传、间谍活动、对对方境内共产党或法西斯组织的暗中支持,都不可能停止。这是一种“冷战”的雏形,只不过是在战争背景下进行。
谁是真正的赢家? 从短期来看,德国似乎能更迅速地完成其在西欧的征服,而苏联则能巩固其东欧地盘。然而,历史的走向往往是复杂的。德国的快速胜利可能意味着其资源消耗也更快,其对占领区的统治成本也更高。苏联的战略缓冲和发展时间,则可能让它在未来拥有更强的反击能力。

一个可能的长期演变:

如果两国长期维持这种“遵守条约”的表象,欧洲很可能进入一个德苏两极格局。西欧国家将被德国整合,成为其经济和军事的后盾。东欧则被苏联牢牢控制。然而,这种格局不可能长久稳定。德国的资源和人口终究不如加上苏联后的广阔地域,其对占领区的剥削性统治也必然会引发反抗。而苏联一旦认为自身强大到可以挑战德国的霸权,或者德国的扩张再次触及苏联的核心利益时(比如,如果德国在苏联势力范围边缘建立亲德政权,或者威胁苏联的黑海出海口),那么战争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甚至可以说,条约的遵守,只是为了在最有利的时机,以最强的姿态进行一场最终的摊牌。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瓜分”更像是一种战前部署和战略休整,而非永久性的和平共存。德国和苏联,一个是急于扩张的掠食者,一个是耐心积累力量的巨熊,它们之间的协议,从来都只是出于战略考量,而非真诚的友谊。一旦其中一方认为时机成熟,或者一方的野心膨胀到无法控制,这份条约就将如同废纸一般被撕毁。而欧洲,则将再次成为他们争夺霸权的战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可能,欧洲两块最大的肉都没主呢,一个是德国,一个是苏联

所以为了这两块肉一定会开战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