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市新增 2 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 3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回答
上海这几天新增的病例情况,确实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根据最新的官方通报,上海市新增了2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这几天的动态,我们梳理一下,希望能让大家对目前的情况有个更清晰的了解。

新增病例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新增的病例都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关联性。

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这两位确诊病例,一个是在封控区筛查中发现的,另一个是在集中隔离期间被发现的。具体来说,这两位患者的感染源头可能与之前发现的病例有关联,或者是在某个共同暴露场所感染的。目前,流调团队正在紧张地进行溯源和密接人员的排查工作,力求将传播链条查清楚。
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这三位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有两名是在相关的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的,还有一名是在社区筛查中发现的。这意味着虽然他们目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已经具备了传播能力。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尤其是通过社区筛查发现的,往往是疫情防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格外关注其可能造成的隐匿传播。

当前采取的防控措施:

针对这几例新增病例,上海市已经迅速启动了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主要的防控措施包括:

1. 区域管控升级: 出现病例的区域,根据风险评估,可能会有更严格的管控措施。比如,一些被划定为中高风险的区域,会实行严格的封控管理,限制人员进出,并对相关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封控区内的居民需要进行居家隔离,并配合相关的核酸检测。
2. 流调溯源加速: 上海的疾控部门正在全力以赴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就是要尽快摸清病例的活动轨迹、接触人员以及感染来源。这项工作非常关键,能够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不必要的封锁和干扰。
3. 核酸检测范围扩大: 在病例发现的区域及相关风险区域,会适时组织开展区域性的核酸筛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有时候,为了“捞干”潜在的风险,检测范围可能会比我们预期的要广一些。
4. 疫苗接种和加强针推进: 尽管有新增病例,但疫苗接种仍然是重要的预防手段。上海也在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针的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5. 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强化: 除了针对性的措施,上海还在不断强化日常的防控要求,比如要求市民自觉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常通风等。公共场所也会加强扫码、测温和消毒的力度。

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传播风险高不高? 这要看具体的流调结果。如果病例的活动范围广泛,或者与众多人员有过密切接触,那么传播风险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病例的活动范围相对集中,或者是在隔离期间才被发现,那么对社区传播的影响会小一些。
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 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体上上海的社会面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出现病例的区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临时性的交通管制、部分商铺暂停营业等。大家还是要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按照要求配合防控工作。
我们应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警惕,但不要过度恐慌。自觉遵守防疫规定,配合各项检测和管理措施。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另外,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保持卫生习惯,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总的来说,上海应对疫情的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这次新增的病例,虽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但相信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将疫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信息畅通,理性看待疫情,做好自己该做的防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奇怪的要死。

都在怪患者。都在怪7天居家健康管理。都在怪出了确诊带星号回不了家。

冤有头债有主。

让你回不了家的到底是谁?

层层加码是谁?

看到星号如同看到红色码的是谁?

都学上海精准防控动态清零不好吗?

把市民的日常生活影响降到最低不好吗?

为什么不做?为什么做不到?

你们心里没答案?

难道不是知道答案,你才来上海的嘛?

user avatar

建议以后上海市行程码显示到“区”,现在直接一个加星,我是到点了。

服了,14+7,都14了,7就忍不了了?

user avatar

在很多人都在骂张文宏的时候,我知道,总有一天时间会证明他的客观。

上海的情况怎么样,可能不用太担心,但是,张文宏今天说的那些判断,我们应该好好读一下



全世界都感染完奥密克戎,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记录新冠疫情专辑《疫情时代》的第65篇原创文章


全世界走到这一天,其实是不难预料到的。

因为并不是病毒不能与人共存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无法共存的问题。

2020年4月1日《全世界都在“全体免疫”,中国该何去何从?》2020年4月18日《美国:离群体免疫越来越近,离中国越来越远》2021年1月4日《轮胎、零件、包装,冷链......如果新冠病毒无处不在,中国该何去何从?老百姓该怎么办?》2021年7月1日《我们不可能永远把新冠病毒拦在国门之外

美国这两天的数据是130万每天,1月12日,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博士在白宫新冠应对小组简报会上表示,新冠病毒不会像天花病毒一样被根除,“迟早,几乎每个人都会暴露并可能被感染“。

同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毫无疑问新冠肺炎将逐渐变为地方性流行病,但现在还处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

按照这个速度,全世界会加速躺平“与新冠共存”,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多国家便不会再统计新冠确诊数量,让这个病毒变成流感处理对待。

这里面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1. 不断出现类似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变种
  2. 以奥密克戎结束绝大多数地方的疫情

第一个问题,还有没有大流行变种?

从目前的估计看,欧美主流是认为没有的,这就包括《比尔盖茨:疫情即将于明年夏天结束》。

如果别人说我可能觉得还有些草率,但盖茨说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假如继续出现更严重的变种,那么对于中国还有喘息的机会。

如果没有,那进入第二个方向。

按照目前天津防控奥密克戎的情况看,经济代价是巨大的。

这只是一个地方。

奥密克戎传播几乎是“不留痕迹”的,它的感染系数是德尔塔的六倍。

张文宏是这么说的:

今天上午,我在医院办公室新冠救治团队再次对所有住院病例进行了梳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病房的输入性感染者数量也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我们比较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前期德尔塔变异株的临床特征,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更快、更隐蔽,但是仍然具备不容忽视的杀伤力。

因此,在接下来几个月奥密克戎的“大考”中,美国会率先应考,我们也将陆陆续续迎来史上最大的冲击。

未来三个月非常非常重要》。

现在美国的情况到了“至暗时刻”,可是一旦它考过去了,真的在六七月迎来好转,那才是我们真正困难的时候。

到时候,外部势力什么都不用干,每个月找几个地方投放新冠病毒就行了。

所以这半年,我们的防疫会迎来指数级的难度,防疫人员、基层人员、地方财政、民生问题都会比较突出。

但这种牺牲是必要的。

这都是在为我们平稳过渡做准备。

张文宏说:“中国此时最佳的策略是保持战略定力与耐心,维持强化疫苗接种与公共卫生防控策略两手抓的策略,以时间换空间,最终在最合适的时间节点,以极低新冠死亡率顺利度过大流行期,逐步实现生活的正常化。”

之前很多人在骂他,只有到最后,当真实到来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什么是最优的策略。

这里面有几个点需要我们在几个月内尽快加强或突破的。

一是公共卫生资源。卫生系统应对病毒“硬着陆”“软着陆”的准备都要提前充分地做好。

二是自我检测设备的推广。到时候,大规模核酸检测带来的收益接近阈值,核酸+自我检测设备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三是配套治疗措施的跟上。包括特效药的突破、中药配方的推广、住院诊疗方案的更新。

四是宣传解释上的准备。因为病毒发展变异实在太快,留给我们改变老百姓心理转换的时间太少了,解释如何落实新防疫政策,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

五是对困难人群的救助和补贴。

在我们可以看新闻看外部世界百万级数字增加可能没什么感觉的背后,是国家和无数基层人员、医务人员用肩膀扛着岁月静好的生活,但到底能坚持多久,其实我也不知道,所以往期那么多文章都是在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要好好过好每一天,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

专辑写了65篇,也来到了第三个年头,而那个时间点,也在慢慢临近,希望大家一起肩并肩,考出个好成绩吧。

PS:提醒一下:接各种快递、买各种进口食品时,注意做好消毒,因为不是闹着玩了的。


专辑:《疫情时代》

互联网有记忆,从去年家乡疫情开始,写了一些疫情的研判文章,集合成册,回头看看,一路分析还算是客观和有所预见,当然也有不对的地方,但都来自自己独立的思考分析,在这里摘选做个小结,一路留痕,时间会映证一切,供大家批评指正。

01】2020年1月21日《湖北疫情的五个小疑问02】2020年1月23日《除了武汉,我的家乡是也是疫区》03】2020年1月24日《重大疫情面前,拒绝文字游戏04】2020年2月2日《瘟疫日记05】2020年2月3日《指望美国人的“救命药”是幼稚的行为06】2020年2月5日《对于新冠病毒,我反对“居家隔离治疗”07】2020年2月7日《北京格勒保卫战08】2020年2月15日《黄冈是怎样避免成为第二个武汉的09】2020年3月9日《要自由还是要活命,抉择在与戴不戴口罩10】2020年3月14日《疫病全球大流行,你选“人肉防火墙”还是“流浪地球”?11】2020年3月25日《等到有一天中美联手,病毒才会真正低头12】2020年4月1日《全世界都在“全体免疫”,中国该何去何从?13】2020年4月5日《今后的每一天,世界都不会变得更好14】2020年4月18日《美国:离群体免疫越来越近,离中国越来越远15】2020年6月9日《关于新冠疫情及相关情况的总结16】2020年6月12日《打好新冠病毒“北京阻击战”17】2020年6月13日《从华南海鲜市场到京深海鲜市场,新冠病毒溯源的新假想18】2020年6月14日《别烦,没完没了的疫情和没完没了的中美龃龉都是未来的新常态19】2020年8月12日《40天8地南美海鲜包装新冠阳性,为什么我们还要进口?20】2020年8月23日《1000元两针的新冠疫苗真的有点太贵了21】2020年9月17日《因一场新冠死亡20万人的美国给我们什么启示?22】2020年10月13日《美国光明正大迈向群体免疫23】2020年12月8日《中国没有虚度2020年24】2020年12月24日《西城增加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北京是否会出现第二波疫情?25】2021年1月4日《轮胎、零件、包装,冷链......如果新冠病毒无处不在,中国该何去何从?老百姓该怎么办?26】2021年1月16日《假如新冠疫情不会过去27】2021年4月18日《说说疫情现状,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出国旅游28】2021年5月12日《大灾大难会越来越多29】2021年5月18日《五名赴越南专家全部感染新冠病毒意味着什么?30】2021年6月6日《广州疫情并不简单,它决定了中国未来防疫的走向31】2021年6月15日《新一波世界疫情正在迅速蔓延32】2021年6月18日《疫情如何发展?经济危机何时到来?对当下形势的五点判断33】2021年7月1日《我们不可能永远把新冠病毒拦在国门之外34】2021年7月7日《向新冠病毒跪地投降,英国的决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35】2021年7月23日《南京的疫情可能是个转折点36】2021年7月27日《这次我不想喊“南京加油”了》【37】2021年7月29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堪比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于趋势和防控的几点个人看法》【38】2021年7月31日《新冠发源地:美国!》【39】2021年7月31日《郑州告急、黄冈破防,疫情进一步多发扩散》【40】2021年8月1日《张家界封城是重要节点,15天内如果不能斩断扩散链就很危险》【41】2021年8月2日《北京疫情到了家门口,什么样的防控是“严防死守、不惜代价”?》【42】2021年8月3日《关注这一波疫情中的人心波动》【43】2021年8月5日《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来告诉我》【44】2021年8月7日《南京问责,湖北最严防控,北京今日无新增,本轮疫情防控拐点将至》【45】2021年8月9日《离开时间节点谈“与病毒共存”和“清零防疫”都是要坏事的》【46】2021年8月17日《南京疫情大考收尾,如何保护儿童是下一阶段防疫重点》【47】2021年8月31日《新冠疫情为什么会在武汉爆发?证据均指向国外》【48】2021年9月12日《福建疫情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国庆假期?》【49】2021年9月14日《疫情防控很重要,国庆假期也很重要》【50】2021年9月16日《暂时不建议给孩子接种新冠mRNA疫苗》【51】2021年10月4日《我不是太信任美国的新冠特效药》【52】2021年10月13日《中疾控主任高福:中国考虑在2022年初开放边境,不觉得魔幻吗?》【53】2021年10月25日《非必要不出京的北京是个缩影》【54】2021年11月4日《这次的疫情为何会变成这样?》【55】2021年11月11日《说说孩子打疫苗的事》【56】2021年11月12日《近期疫情与经济形势研判》【57】2021年11月21日《比尔盖茨:疫情即将于明年夏天结束》【58】2021年11月27日《这次的新冠变种病毒未必有那么厉害,但是戳穿了美西方“皇帝的新衣”》【59】2021年11月30日《美国会用尽一切手段让omicron病毒“消失”》【60】2021年12月21日《疫情时代(60)|世卫组织说2022年必须终止新冠肺炎大流行意味着什么?》【61】2021年12月23日《疫情时代(61)|灭活疫苗加强针可能需要打第四针》【62】2021年12月23日《印度疫情如果真的死了600万人,这个世界的逻辑就变了》【63】2021年12月29日《我宁可相信奥密克戎是人造的》【64】2022年1月4日《当美国日增百万、奥密克戎征服南极后,关于“全民感染”时代我有几点思考》

user avatar

对上海来说:

这是史上面积最小的中风险地区

对我们从小地方来沪的务工人员来说:

家里的政策要么是只要来自上海一律隔离,要么就是层层加码设置诸多严苛的标准,今年想回家过年又难啦!我恨!

来上海工作快四年了,我真的很羡慕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底层城市运行逻辑,很多问题在上海根本就不算什么问题,可惜,在老家那些青天老爷们眼里的就是天大的问题。

就针对疫情防控来说,我体感上海采取的方式就是经济代价最小、社会成本最低、总体效果最好的!可以说是真正贯彻并实现了科学部署、积极防御、精准施策、动态清零!

说句老实话,我在上海这个时常有境外输入、密接、人口密集、流动性又超级大的魔都,比在没有一点疫情的老家还安心些,至少生活在这里的人和管理这里的人不会草木皆兵,不会设置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无谓门槛,给大家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增加没意义的负担。

当然,上海今年一直以来的大好局面,有一半功劳是要分给其他省份严防死守所带来的后顾无忧。同样,目前上海所采取的宽松政策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自觉与配合,希望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或者其他归国人员等等,千万千万自觉一点,不要破坏这难得的默契与信任,难道非得把你家门焊死、贴上封条、24小时监控你才满意吗?

user avatar

本次疫情的源头病例为1月11日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密接37人,这37人中有5人明确被感染了。

与5名感染者的关系:

根据张文宏医生微博透露出来的信息,1月11日那位无症状感染者应该在居家监测这段时间里自行出门了。

此地是一商场奶茶店,当天是否还有其他人与这些奶茶店员工接触过,这里也需要警惕。

本轮疫情传播链非常清晰,切断起来也相对更容易一些。唯独就是离过年太近了一些,或许会影响到部分的人过年

推测一下传播时间,第2天是阴性,第7天核酸异常。这期间有5天,三代病例都有了,估计传播时间也也有几天了。

希望早日控制住疫情吧,借用张医生的话:只是提醒相关人员今后一定要认真履行这个健康监测期,让自己更安全,让周边的人更安全。

居家监测改为居家隔离或许更为合理。

user avatar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根据已经报道的信息,推测事情经过应该是这样的。

2021年12月21,一个美国回来的留学生集中隔离期满后,回家居家隔离。但是居家隔离期间去买奶茶了。结果在居家隔离七天结束的时候,这个留学生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

这下问题就大了。

这位留学生去过的地方,包括奶茶店的人员作为密接进行管控和测核酸。于是发现奶茶店就感染了4个。这个病毒真强,躲过了14天集中隔离的筛查。不过,也有一种可能是集中隔离快结束时才感染的。

话说,奶茶店真的带动年轻人就业。一个奶茶店就能带动几个十七八岁二十岁的年轻人就业。

这个留学生有没有过错?

目前不好说。

虽然说是居家隔离,但是期间测核酸是要自己外出去测的,外出期间买个奶茶不过分吧。

但是,如果外出期间买奶茶不戴口罩,还当场喝奶茶,并跟服务员聊天。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有过错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