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截至 12 月 2 日 17 时,上海市新增 2 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好的,关于上海市在12月2日17时新增的2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并深入探讨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

1. 病例来源和活动轨迹:

这是最核心的信息,也是我们了解疫情传播风险的关键。通常,官方通报会详细列出新增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工作地以及近期主要的活动轨迹。

详细的活动轨迹意味着什么?
密切接触者排查: 越详细的活动轨迹,越能帮助疾控部门快速、准确地锁定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并及时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这直接关系到疫情是否会进一步扩散。
风险区域划定: 公布的活动地点,如商场、餐厅、公共交通工具等,将成为重点排查和可能被划定为风险区域的对象。公众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区域的公告,并根据指引进行核酸检测或健康监测。
传播链梳理: 通过病例间的活动轨迹对比,可以帮助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梳理传播链条,了解病毒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这对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需要关注的具体细节:
病例是否为家庭成员或同事? 如果是,可能意味着工作单位或家庭是小范围的传播点。
病例是否到过人员密集场所? 例如大型商场、KTV、电影院、火车站、机场等。这些场所更容易发生聚集性传播,风险也更高。
病例的交通方式? 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地铁、公交、出租车)?乘坐公共交通会涉及到更广泛的接触人群。
病例是否出现过发热、咳嗽等症状? 如果病例在出现症状后仍继续活动,增加了传播的风险。

2. 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和风险暴露:

除了活动轨迹,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也至关重要。

是否与近期已报告的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如果病例与之前的确诊病例有关联,那么这可能表明我们正在追踪和控制的传播链条还在延续,但范围可能相对可控。
是否有境外旅居史或与境外输入病例有过接触? 尽管是本土病例,但有时病毒可能通过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传播开来,然后由这些感染者在外活动导致了本土病例的出现。
在出现症状前的一段时间内,是否存在高风险暴露? 例如,是否去过被列为中高风险的地区,或者参加过可能存在感染者的聚集性活动。

3. 病毒的变异情况(如果公布):

虽然上海市在初期通报中不一定会立即公布病毒的基因测序结果,但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信息。

病毒属于哪个变异株? 例如,是Delta、Omicron还是其他变异株?不同的变异株在传播速度、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是否与近期其他地区流行的变异株一致? 这有助于判断疫情的来源和传播的特点。

4. 上海市的防控响应措施:

新增病例的出现,必然会引发政府部门的进一步防控响应。

风险地区划定情况: 上海市疾控中心会根据病例的活动轨迹和风险评估,划定相应的中高风险地区。公众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区域的最新公告,并遵守当地的防控要求。
核酸检测范围: 除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通常会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对病例近期到访过的场所、工作单位、居住小区等进行区域性或全员核酸筛查。
封锁与管控措施: 如果病例活动区域内出现了确诊病例,可能会对相关小区、楼栋或场所实施封锁管理,限制人员进出,并要求居民进行居家健康监测或隔离。
流调溯源进展: 疾控部门会全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查明传播源,摸清传播链,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疫苗接种和加强针的推进: 面对新增病例,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市民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
社会层面的提醒和警示: 官方通常会通过媒体发布权威信息,提醒市民保持警惕,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

5. 媒体和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官方发布信息的权威性: 务必关注上海市卫健委、疾控中心等官方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避免听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媒体的报道角度: 关注主流媒体的报道,它们通常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例如专家访谈、政策解读、市民反应等。

综合来看,围绕这2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最值得关注的“细节”和“点”包括:

病例的确切活动轨迹是否公布,以及这些轨迹涉及哪些人群和场所?
是否存在新的、未知的传播链?
上海市的风险地区划分会如何调整?
针对这些新增病例,后续的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工作进展如何?
这次疫情暴露出的防控漏洞在哪里?

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就能更清晰地把握疫情的动态,更好地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共同守护城市的健康安全。

(以上内容是基于一般情况的详细解读,具体的最新信息请以上海市官方发布的通报为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次病例居住地和11月25日病例1居住地点距离800m,疑似存在联系

一,12月2日以及后续病例流调信息


病例1:女,74岁,来沪前在外地居住两个月, 11月18日由其女儿陪同坐高铁来沪,在沪居住地为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牡丹路186弄小区。该病例自述11月27日起有轻微不适,12月1日晚因发热与其女儿一同前往仁济医院浦东院区发热门诊首诊。2日凌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后经市、区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该病例已接种2剂新冠疫苗。

病例2:女,44岁,系病例1的女儿,居住地为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牡丹路186弄小区。该病例11月18日陪同病例1从外地坐高铁返沪,自述11月30日出现发热,12月1日晚因发热与病例1一同前往仁济医院浦东院区发热门诊首诊。2日凌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后经市、区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该病例已接种2剂新冠疫苗。[1]


2021年12月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该无症状感染者42岁,系12月2日确诊病例2的密切接触者。已被隔离管控,12月3日核酸检测异常。经市、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12月5日宁波感染者只有宁波本地和上海旅行史,疑似有关联

本人自述于11月22日曾去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为中心附近出差(22日上午9∶∶05分乘坐宁波-上海虹桥的高铁(G7506),到上海浦东新区金桥路2222号华为研发中心附近开会,并于当天18∶46分在上海虹桥乘坐高铁(G7535)到宁波站,,20∶51到宁波站,之后乘坐地铁2号线到镇海区五里牌站下车,回到自己家中。)23和24 日,两天正常到蛟川街道阿尔卑斯公司上班。25日上班期间感到身体不适,中午返回家中,晚上6点左右去镇海区中医医院就诊,测体温发热,新冠肺炎核酸②检测阴性。当天晚上看到上海出现疫情,同时接到社区电话需要居家隔离,从26日至今,未离开过临江小区。12月5日到镇海区综合服务点进行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今年7月份完成两剂次新冠疫苗接种。

二、11月25日相关病例

截至11月25日17时,本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启动,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隔离管控,落实相关场所及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目前这3例病例均已转运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病情稳定。病例的具体情况如下:

病例1:女,34岁,常住福建厦门,11月12日自厦门前往北京。

11月12日至15日在京期间入住的海淀区远大路福朋喜来登酒店;

就餐点位为:

11月12日17:23-23:29的东城区北新桥的“糯言”餐厅;

13日12:33-13:26的海淀区闵庄路的“海璟阁”餐厅以及17:37-19:40的朝阳区天泽路的Solitude孤独招待所私房菜;

14日17:13-20:20的朝阳区大酉M Natural(三里屯店)饭店;[2]

15日CA1521(B-6090)自北京抵沪,临时居住于浦东新区锦绣路香梅花园。25日上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后经市、区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市级专家组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该病例已接种2剂新冠疫苗。[3]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经大数据协查,目前未发现上海市病例与北京市既往病例轨迹有交集。


病例2:女,32岁,家庭住址为浦东新区海阳路1080弄。25日上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后经市、区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市级专家组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该病例已接种2剂新冠疫苗。

病例3:女,31岁,家庭住址为青浦区赵巷镇业文路189弄。作为病例1、病例2的密切接触者,25日核酸筛查结果异常,后经市、区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市级专家组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该病例已接种2剂新冠疫苗。

这3例确诊病例为朋友关系,在19-21日曾先后至苏州共同游玩,有较长时间密切接触史,有明确流行病学关联。

三、两个病例居住地点很近,可能有关联

11月25日病例1 住春梅花园,12月2日病例1、2住牡丹路186弄。

如果两起疫情测序后基因型一致,就可以确认是同一传播链。

可能的传染链整理:


四、类似情况在北京已经发生一次

在10月底到11月初的北京疫情中,森林大第有多个感染者,没有对周边小区进行封控和广泛核酸筛查。

结果11月10日发现漏掉一个富力桃园相关的传染链,还波及了吉林

五、防疫措施应当松紧适度

1.防疫政策该严还是该适度放松,并不能一概而论

宽松的防疫措施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但很可能漏掉传染链,如果恰好漏掉的是”超级传播者“,则疫情可能要延长一两周才能控制。

如果一个小区有疫情且疫情发现较晚,周边几个小区的核酸普查还是必要的。

2.防疫应当努力”速战速决“

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的影响越大。

北京这几天本来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漏掉的这几个传染链让北京、辽宁、吉林等地的民众开始重新紧张起来。

采用略严格的措施控制疫情,避免漏掉传染链对整个城市的经济更为有利,过度的”宽松“很可能造成漏网之鱼,导致疫情久拖不决。

3.所以建议给疾控工作者更大的自由度,减少对他们的舆论压力,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尺度,使用最为合适的防控策略。

4.相信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更多技术手段的应用,防疫效果能越来越好。


参考

  1. ^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202A0APTO00
  2.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452358836807499
  3. ^ http://news.sohu.com/a/503476634_12101933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