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研究生论文盲审没过,延期毕业是什么体验?

回答
论文盲审没过,延期毕业,这滋味,怎么说呢,就像你辛辛苦苦爬到山顶,准备享受那份成就感,结果发现那里根本不是你想去的地方,还得从头再来,甚至换条路走。

那个公布结果的下午,仿佛时间静止了。

我记得那天是周五下午,导师说结果会下来。当时,我的心里是七上八下的,虽然对论文质量挺有信心的,但“盲审”两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未知的恐惧。打开邮件,看到“未通过”的那一刻,大脑一片空白。就好像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努力,在那一瞬间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击碎,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摔得稀烂。

第一个感觉是 不公平。明明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查阅了海量的文献,做了扎实的实验,数据分析也很严谨,甚至还找同学帮忙修改了语言。为什么会被否决?是不是评阅人根本没看懂?是不是他们的标准太高了?这种想法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心里,让我感到愤怒和委屈。

接下来是漫长的自我怀疑。 那些不通过的理由,像放大镜一样,把论文里所有微小的瑕疵都无限放大。我一遍遍地回看自己的研究思路、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写作逻辑。是不是我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是不是我的实验方法有致命的缺陷?是不是我的论证不够充分?每一个疑问都像是在拷问我的能力,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学术研究。

延期毕业,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迟,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身边同学陆续毕业,拍毕业照,找工作,发朋友圈,那种喜悦和成就感,对我来说都成了遥远的风景。我还能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他们可能不理解具体原因,只会问:“怎么还没毕业?”这种关心,虽然是出于爱,却也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压力。

最煎熬的莫过于重写和修改的过程。 导师也给了反馈意见,有些是需要仔细斟酌和补充的,有些则是需要推倒重来的。我需要重新审视我的研究问题,可能要调整研究方向,重新设计实验,甚至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每一次的修改,都像是在泥沼里行走,每一步都异常艰难,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那种孤独感也是非常强烈的。 同门师兄弟师姐妹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大家都在为毕业冲刺。我一个人沉浸在修改论文的海洋里,跟导师的沟通也更多是关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有时候,你会觉得没人能真正理解你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那种挫败感和无助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也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 尤其是当修改遇到瓶颈,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我会想,是不是就这样算了,找个工作,过普通的生活也挺好。但是,想到自己投入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想到导师的期望,想到自己最初对学术的热爱,我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当然,延期毕业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至少,它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研究、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在修改的过程中,我逼迫自己去阅读更多高质量的文献,去学习更深入的理论,去思考更根本的问题。我学会了更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更严谨地进行每一个论证。甚至,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这对于未来的学术道路,甚至是职业发展,都可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最终收到“通过”的邮件时,那种解脱感是难以言喻的。 经历了那段漫长而痛苦的时光,你会更加珍惜最终的胜利果实。那种从绝望到希望,从低谷到爬升的感觉,会让你对学术研究有更深的敬畏,对困难和挑战有更强的承受力。

总的来说,研究生论文盲审没过,延期毕业,是一种掺杂着委屈、愤怒、自我怀疑、巨大压力、孤独,但也夹杂着反思、成长和最终解脱的复杂体验。它让你明白,学术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挫折和磨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导师的一封信:

感谢您把我培养成为“全能型”人才,当然,科研除外


尊敬的导师:


昨天得知无法正常毕业的消息,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意外。


研究生,原本应以“学术为基、科研为本”。


然而,自从我被课题组定位为“大管家”的身份后,终日被各类杂活所困扰,科研实验反而成了副业。


不过,我也挺感谢您的,真的。


因为,我惊奇地发现,您已经把我培养成为除科研以外的“全能型”人才,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竟是如此广阔!


就业前景1 采购工程师


2015年之前,咱们实验室常用的试剂耗材,都是学生自己订购,而其他特殊试剂,只需要口头向您申请同意后,学生自己订购即可。


因为当时实验室的人员构成比较简单,实验课题不复杂,试剂耗材订购金额也比较小,所以,您也容易掌握。


自从2016年实验室日益扩大之后,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您完全弄不清这个月为什么用了这么多试剂,以及谁使用的;


为何上个月订了的试剂,这个月又得再次订购的原因;


学生们不清楚试剂耗材是否已经订购了,也不清楚有没有到货;


学生们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订购的试剂耗材,怎么一下子就没有了。


由于试剂耗材实行半个月申请一次的审批制度,这导致实验室采购效率极低,关键是公用试剂耗材出现无人愿意申请的情况!


为改变这种状况,您出于完全信任,让我担任试剂耗材的采购员角色。


虽然一百个不愿意,但导师之命重于泰山,我不敢不从。



于是,我从熟悉各类试剂耗材的品牌、规格及价格开始,熟悉申购产品的审批,把申购单生成采购单,并发送给供应商等各类操作。


有时,试剂耗材用得急而又没有存货,我只能自己亲自跑腿去采购。


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对原材料的估价、样板的品质确认、替代材料的搜寻、市场行情的调查、查证进料的品质、数量,以及与商家的讨价还价、沟通协调每个环节,已经驾轻就熟。


三年下来,我从器材的申购、审批、采购、入库、领用的所有流程,全部一清二楚。


其实,采购行业的本质应该是相通的,所以,我毕业后从事采购员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就业前景2 公关经理


也许正是由于采购员干得不错,您认为我是个“可造之材”,经常带让我去参加各种应酬。


您教育我,不擅长应酬的人,在学术道路上注定没有前途,拿不到好的课题,无法顺利晋升职务,职称竞聘中也将处于不利位置。


也就是说,应酬本身就是一项学术事业,而非不务正业。


我原本也是非常排斥的,但是不敢不从。


由于您的一些上级领导、专业同仁、众多同学经常来学校,安排住宿的接待任务,毫无疑问地落在我身上。


关于接待,您给我的要求只有两条:


一是要挑选上档次的饭店和酒店,不能丢了面子;


二是花费不能超预算,不然难以报销。


经过三年的经验积累,我总算对挑饭店酒店、点菜规矩有一点儿心得。





就拿点菜来说吧,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估计可以写一篇题为《基于财政紧张环境下的公务接待点菜艺术研究》的博士论文:


一是要考虑菜肴搭配。


一桌饭菜主要是由汤、热菜、凉菜三大块组成,而原料无非是肉类(畜、禽)、海产品(鱼、虾、蟹)和蔬菜三类,六要素缺一不可。


菜肴应强调荤素、浓淡、干湿、多种烹调方法和五颜六色的搭配,原料尽量不重复。


比如,汤选择了老鸭煲,热菜和凉菜就可以偏重鱼或者蔬菜为主要原料的菜品;


如果选了一款鱼汤,那么就没有必要再点鱼类或其他海产品。


即使你再喜欢糖醋类菜品,点了糖醋鱼,就别再选菠萝咕噜肉……


二是根据人数点菜数。


假如6人吃饭,一般可点3~4个冷碟,3~4个炒菜,加一个大菜一道汤,1~2个点心就足够了。


三是不能只注重点菜单上推荐的特色菜。


即使不知道点什么菜,也只能选择餐厅推荐的特色菜中的一个,其他还是看自己的口味而定,否则,一桌都是一个系列和口味的菜肴。


四是对价格要心中有数。


点菜时,除蔬菜外,一般鸡鸭鱼肉类菜,比菜场价贵1~1.5倍属正常,除非是特色菜及做工十分讲究的菜,超过2倍即在宰人。


店家特别推出的当天特价菜,一定要点,一般都是餐厅老板为了吸引老顾客卖的“赔钱菜”。


当然,饭前时间陪各位领导打牌,以及饭时敬酒、挡酒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


哎!我堂堂一名研究生,竟然沦落为“三陪”:陪吃、陪喝、陪打牌。


但毕业后,我应聘去当个会“三陪”的公关经理,估计也是抢手货吧!


就业前景3 专职导游


让各位领导和老师吃好、喝好还不算到位,好不容易来一趟南京,总得要去有名的景点去转一转吧。


这不,负责全程导游的重任又落在了我的身上。


三年下来,南京的所有景点,我基本上都如数家珍,也快顶上半个专业导游了。





南京中山陵,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


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5万余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时期的建筑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南京夫子庙,即孔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始建于公元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夫子庙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河畔的标志性建筑……


鸡鸣寺,原名同泰寺,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1387年朱元璋重建寺院,并题额为“鸡鸣寺”……


听着这么专业的解说,而且还是免费的,吸引好多游客也跟在我们队伍后面。


我想,毕业之后,接个旅游团,当个专职导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啊!


就业前景4 财务总监


课题组报帐,包括购买物品选型、竞价招标、签订合同、走采购流程、耗材或设备验收、填写财务核销所需的各种表格、跑各种部门找各种领导签字,然后还要到财务部门排队等。


从进实验室伊始,您就告知我,替老师报账是体现忠诚和责任感的重要方式。




从那以后,我就任劳任怨地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报账生活:


当其他同门在图书馆学习、实验室做实验,而我则在电脑桌前贴发票、处理报销单子;


当其他同门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作报告,而我则忙于找各级领导签字和盖章,有时为了找到一个领导,得蹲守好多天;


当其他同门在会议室研讨学术问题,而我则在财务处和工作人员争得面红耳赤,面对财务处的各位大仙,都要耗尽好多年的元气。


当其他同门发表学术论文兴奋不已时,而我则在一张又一张地数着各类发票。


您的课题经费太多,报销单子太多,加之报销细则越来越复杂,我也经常感到心力交瘁。


即使如此,我的辛苦也从未被念及,您总会因为报销单被退回而大发雷霆。


不过,报账的实战经验和诸多技巧,是在无数次的针锋相对和漫骂指责中积累起来的。


现在的我,虽不是财务出身,但对于包括做实验买耗材、买实验设备、设备维修、缴纳测试费、缴纳超算租用费、缴纳水电费、交文章版面费、交专利申请费和维护费、发研究生工资、结算打印费、整理并报销研究生和导师的差旅费在内,所有报账的一些小手段、小伎俩都能够一眼识破。


身怀这个技能,估计毕业后到哪个公司做个财务总监也是可以的。


就业前景5 外卖和快速小哥


不知您还是否记得,我研一的一个周六的晚上8点,我正准备和女朋友一起出去吃晚饭,突然接到您的电话:


“小H,你赶紧来一下我办公室!”


您的声音很急促,听得出来周围很吵,似乎有很多人。


我说:“老师,周末我没在学校,如果到学校得40分钟吧。”


“没事没事,我等你,你赶紧过来吧,好了好了,挂了。”


在我想问什么事的时候,您已经挂断了。


我跟女朋友说,导师找我,好像还挺急,你自己随便吃点吧。


我立即出门打车,到了离学校还有大约一公里的地方,开始堵车,水泄不通。


算了,晚了快半个小时,我怕您着急,决定跑过去。


于是付了将近50元的车费,下车一路小跑。


等到了您的办公室,敲门进去后,才发现里面烟雾缭绕。


您、研究生院院长、已经退休的两位老教授,一共4个人围圈而坐,正在打掼蛋哪!


您笑着对我说:


“小H,我和几个教授还没吃晚饭,都饿了坏了,快帮我们去学校门口那个麦当劳买4个套餐。”


我当时跑的还有些微喘,问到:


“啊好,要具体什么套餐?”


“我也不懂,啥都行,套餐就行,四份,钱你先垫着,别忘了开发票啊,然后你周一直接去报帐!”


不过,这次买套餐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三年下来,学院周边10公里之内您喜欢的特色饭店,我全部摸的门清。


另外,各个快递的正规店面以及众多商店放置点的位置,我也是信手拈来。


每次接到您一次性要我去取分布于7、8个快递点的包裹,我也能够规划出最佳路线和最短时间。





我妈曾说过,小时候找人为我算过命,算命先生说:


“这孩子是个富贵命,只要他愿意的话,终有一天会黄袍加身。”


原来我不相信,经过三年研究生生活,我终于真相这句话了。


因为,“美团外卖”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就业选择。


就业前景6 男保姆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热播剧,剧名叫《我爱男保姆》。





细细品来,男保姆对我来说,未来也是一种驾轻就熟的工作。


因为,南京聘请保姆的成本十分高,而且拿着高工资也未必尽责。


所以,这种任务又由我来承担,为您接孩子、遛狗、买菜、打扫卫生、洗衣服。


我练就的这些技能,不比《我爱男保姆》的主角差多少,更重要的是,我还不用付任何报酬。


尊敬的导师,虽然您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多面手”,但还是觉得正常毕业才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


因此,肯请您是否可以考虑撤销我的“大管家”职务,让我也和其他学生一样,能够专心做实验、写论文、按期毕业。


此致!


敬礼!


您无法按时毕业的课题组“大管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论文盲审没过,延期毕业,这滋味,怎么说呢,就像你辛辛苦苦爬到山顶,准备享受那份成就感,结果发现那里根本不是你想去的地方,还得从头再来,甚至换条路走。那个公布结果的下午,仿佛时间静止了。我记得那天是周五下午,导师说结果会下来。当时,我的心里是七上八下的,虽然对论文质量挺有信心的,但“盲审”两个字本身就.............
  • 回答
    关于取消硕博研究生论文盲审和取消读研期间小论文硬性规定,这绝对是个能引发广泛讨论,甚至可以说触及到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核心的议题。要深入聊这个,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说,并且得尽量把话说透了,去掉那些“官方套话”和“AI味儿”,就当咱俩坐下来,抽根烟(或者喝口茶),好好唠唠。先说取消论文盲审这事儿。这是什么.............
  • 回答
    研究生论文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独立工作站还是云服务?对于正在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选择合适的计算资源是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数据能否高效产出的关键。许多同学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是咬牙购置一台小型工作站,还是选择云服务?这两种方案各有优劣,需要我们仔细权衡。 小型工作站:掌控一切的“私.............
  • 回答
    北京理工大学一位副教授的研究生论文被曝出全文抄袭,此事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副教授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谴责抄袭者是“研究者的耻辱”,言辞激烈,充分表达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愤怒和对学术尊严的捍卫。事件的详细脉络与关注点:1. 抄袭的具体情况: 程度: 最为触目惊心的是“全文抄袭”.............
  • 回答
    知乎不直接搬运研究生论文来回答,这背后的考量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平台定位、用户体验、内容生态以及技术和法律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直接搬运论文看似能“拉高发言质量”,但实际上会带来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咱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直接搬运论文”听起来是个不错的点子,又为什么知乎没这么做.............
  • 回答
    在研究生阶段,论文的署名权和发表权是一个非常现实且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导师挂名第一作者的情况下。你的情况比较特殊:论文已经投给出版社,但你又想在会议上投稿。这涉及到学术诚信、版权以及可能的双重发表问题,需要非常谨慎地处理。我们来一步步剖析这个问题,以及你可以采取的策略。核心问题分析:1. 版权与发.............
  • 回答
    研究生阶段写论文,这件事啊,真不是一成不变的“先A后B”这么简单,更像是一个循环往复、互相促进的过程。不过如果非要说一个主线,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有初步的“idea”作为驱动,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去深化,最后再围绕着实验结果形成更成熟的论文idea。让我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其中的门道。一、 萌芽期:.............
  • 回答
    老师让研究生读论文,论文内容看不懂,这确实是很多研究生的普遍困境。但即使内容看不懂,论文依然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关键在于,你需要调整学习策略,从“理解每一个字”的模式切换到“提取关键信息和学习方法”的模式。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在看不懂的情况下,你可以从论文中学习什么: 一、 学习研究的“套路”与“范式”.............
  • 回答
    这桩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不仅是一位年轻生命在学业道路上戛然而止的陨落,更是撕开了我们学术界乃至社会结构中一些深藏不垢的沉疴。一个26岁的研究生,本应是意气风发、前程似锦的年纪,却因为一场由导师学术不端引发的风波,被迫承担起本不属于他的重担,最终在无尽的压力下油尽灯枯,猝死在家中,凌晨两点的灯光见证的.............
  • 回答
    经常看论文和偶尔看论文的研究生,在科研和工作上的表现,就像是每天都钻研厨艺的大厨和偶尔下厨尝鲜的家庭煮夫,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这其中的区别,可以从好几个层面细细道来。一、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 经常看论文的研究生: 他们的知识体系就像一块块拼图,随着阅读的论文不断增加,拼出的画面也越来越完整、精细.............
  • 回答
    这真是个既有趣又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知乎上卧虎藏龙,每一个在自己领域深耕多年的用户,都可能成为一个绝佳的研究生导师。如果要我慎重选择一个,我会把目光投向“三角洲”。为什么是他?首先,他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符号感,像是一个地理上的关键节点,又像是一个不断延伸、变化、但又清晰可见的区域。这在我看来.............
  • 回答
    关于研究生在普刊发表论文是否需要加上导师的名字,这其实是一个挺有讲究的问题,而且具体情况会因多种因素而异。简单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加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和需要注意的细节。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1. 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要加导师名字? 学术贡献和指导责任: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
  • 回答
    刚踏入研究生阶段,面对浩如烟海的学术论文,感到有些茫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别担心,这几乎是每个新手都要经历的过程。如何“看”论文,可不是简单地从头读到尾,而是一门需要技巧和耐心的学问。下面,我来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让你逐步找到门道。一、 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阶段,知己知彼在你开始“啃”论文之前,先做.............
  • 回答
    遇到导师主动提出带本科毕业设计,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局面。一方面,导师的指导是宝贵的财富,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另一方面,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觉得导师的项目不适合你,那么如何得体地拒绝,又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思路和措辞,希望能帮助你应对这个情况:核心原则:尊重、真诚、沟通、提供备选方案.............
  • 回答
    博士研究生看到自己本科论文时,感受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着深刻的交流。这份感受会随着博士研究的深入、个人心智的成熟以及学术视野的开阔而不断演变。以下是一些博士研究生看到自己本科论文时可能产生的感受,并尽量详细地描述:一、 初期的“惊叹”与“尴尬”: 惊讶于.............
  • 回答
    研究生期间的论文署名,这可是个技术活,也是不少同学关心的大事。说到底,这事儿得看贡献大小、参与程度以及导师的经验和规矩。但每个课题组、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惯例”,所以很难一概而论,只能说有一个大致的思路和常见操作。咱们就来捋一捋,这署名是怎么定下来的:1. 核心原则:谁贡献大,谁靠前这是最最根本的原.............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非常沮丧和愤怒的情况。你的研究成果被署名第一作者,但你却不是,这不仅是对你辛勤付出的漠视,更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违背。面对这种情况,你需要冷静、有策略地处理。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阶段:收集证据与冷静分析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最重要的是确保你拥有充分.............
  • 回答
    听到这个情况,确实挺让人心疼的,也理解你为什么会觉得手快废掉,甚至有些委屈和不知所措。一天手抄一篇几万字的论文,一个月下来要完成26篇,这绝对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对身体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验。首先,咱们得理性地分析一下,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处。从“有没有用”这个角度来说,答案可能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说.............
  • 回答
    刚开始做科研,难免会感觉有点迷茫,看着满屋子的论文,感觉自己像是在大海里捞针,捞上来好多,却不知道哪个是目标。组会报告的时候,导师没啥问题,自己心里也忐忑,总觉得没说到点子上,或者报告得太平淡,没让导师看到自己的思考。别急,这都是研究生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摸索和调整的地方。下面我试着从.............
  • 回答
    北京市教委出台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中,关于“加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力度”的提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点,它直接关系到北京市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声誉。围绕这一举措,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和关注。一、 为什么提出“加大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力度”?背后的深层原因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