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苏联在斯大林后就没有优秀的领导人了?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体制、人才培养、历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斯大林之后,苏联确实出现了一些领导人,但要说他们是否“优秀”,以及为何“不如”斯大林,这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评判标准和历史解读。

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看看为什么苏联在斯大林之后的领导人,虽然也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但常常被认为缺乏斯大林那样的“魄力”或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达到相似的“影响力”。

一、时代背景与权力真空:

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他通过残酷的斗争和铁腕手段巩固了权力,并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一个工业强国和军事巨头。他所塑造的政治环境,使得个人的意志和决策对国家走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他的继承者们,如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以及后来的戈尔巴乔夫,都面临着如何填补这个真空、如何继承斯大林留下的庞大国家机器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局势。

赫鲁晓夫: 他最大的成就是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恐怖统治,开启了“解冻”时期,释放了大量政治犯,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然而,他的改革措施不够系统,对外政策也存在一些失误,比如古巴导弹危机让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他虽然有改革的勇气,但缺乏斯大林那种绝对的、毋庸置疑的权威。
勃列日涅夫: 他的时代被称为“停滞时期”。虽然苏联在军事实力和载人航天等方面保持了与美国的竞争,但经济增长放缓,技术革新停滞,社会活力不足。勃列日涅夫本人似乎也更倾向于维护稳定,而不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与斯大林时期那种“破旧立新”的激进风格截然不同。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 这两位领导人执政时间都非常短,未能施展多少抱负。他们更多的是在试图维持现状,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改革魄力。
戈尔巴乔夫: 他是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他的“改革”和“公开化”政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并非“不优秀”,而是他的改革方向和力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激化了矛盾,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二、政治体制的僵化与人才选拔机制的缺失:

斯大林时期,虽然权力高度集中,但也建立起了一套相对有效的(至少在早期)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为他服务的人才能在其领导下发挥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这种机制开始变得僵化。

论资排辈与官僚主义: 权力分配更多地倾向于论资排辈,而非真正的能力和创新。一旦进入政治体制,晋升往往是基于忠诚度和在党内资历,而不是改革的意愿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缺乏思想活力与批判性: 在一个强调意识形态统一和集体领导的体制下,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往往受到压制。领导人如果过于激进或挑战现有秩序,很容易被视为“机会主义”或“分裂分子”,从而被边缘化或清除。
“集体领导”的弊端: 尽管苏联官方强调“集体领导”,但事实上,这种领导模式在很多时候变成了少数人之间的权力博弈和互相制约,难以形成统一、强有力的改革共识。而且,一旦出现像斯大林那样具有绝对权威的领导人,这种集体领导的幌子就更容易被揭穿。

三、领导人个人特质与历史机遇:

我们不能忽视领导人自身的特质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机遇。

斯大林的“个人魅力”与铁腕手段: 斯大林身上兼具了某些“雄才大略”的特质,也拥有极端的冷酷和坚定的意志。他在面对国内外严峻挑战时,展现出的那种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目标的决心,在当时的条件下被很多人视为“优秀”。他的对手们要么被消灭,要么被孤立,使得他的权力几乎不受制约。
缺乏能够“驾驭”体制的领导人: 斯大林之后,虽然出现了一些试图改革的领导人,但他们往往无法真正“驾驭”苏联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体制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惯性,各种利益集团和保守势力对任何变革都可能产生阻力。
国际环境的变化: 斯大林时期,世界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以及冷战的初期。这种紧张的国际关系,反而可能促使领导人展现出更强的斗志和战略眼光。而到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冷战虽然持续,但双方都在摸索一种相对稳定的对抗模式,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四、对“优秀”的定义不同:

我们现在讨论的“优秀”,可能更多地带有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期待。而斯大林时期所强调的“优秀”,更多的是指国家力量的强大、意识形态的统一和抵御外敌的能力。

因此,与其说斯大林后“没有优秀的领导人”,不如说苏联的政治体制和历史环境,未能再次孕育出像斯大林那样具有特定时代背景下“优秀”特质的领导人,或者说,继承者们在面对不同的挑战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这些方式在后人看来,可能不如斯大林那样“成功”或“有魄力”。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多层面的问题。苏联在斯大林之后的领导人,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挑战,也做出了各自的努力。但由于体制的僵化、人才选拔的局限以及领导人个人特质的不同,他们确实没有像斯大林那样,以一种极端而深刻的方式塑造了国家,也未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类似的影响力。这并不是说他们绝对“不优秀”,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承担的使命,与斯大林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优秀”也因此被赋予了不同的标准和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实际上是个超出一般意义上领导人能力的问题,而是认不清自身的原因导致的,就像不少人都回忆安德罗波夫去世前最后一次醒来只说了一句话:妈妈,我在哪里啊?

对这句话的引申解读很多,而且多数现在都是说安总自己都搞不清苏联及其意识形态的位置了。所以这句“我在哪”的概念很深远。

苏联在斯大林之后,没搞懂的不仅仅是共产主义,而且还包括没搞懂什么是“苏维埃”。关于苏维埃的来源和演变我在相关文章里有写,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这里只说一下结论,就是所谓的苏维埃这种俄国自古以来的政治结构,必须是两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平权协商的会议+一言决断的独裁权力中心,少了哪个轮子都不好用。

这种政治结构本身就包含内在冲突的因素,但是俄国这地方离开这套东西就搞不定。但是最神奇的是多数情况下俄国历代知识分子们自己也没搞懂,所以不断的陷入要么赞美明智的君王要么诅咒暴君的循环怪圈。

具体到沙俄开始,多数情况下沙皇可以不管事,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为非作歹都行,就像当时说的“唯一不许沙皇做的事情就是背叛东正教”,下面有国务委员会(国务苏维埃)管事。但是因为这个委员会经常会因为激烈内讧导致冲突,或是导致政务停摆。这个时候就要把沙皇拉过来,无论对错都做个决定,这样总能继续下去而不是原地踏步。所以如果单独看沙皇制本身可能是没什么意义乃至是负面的,但是如果将其放入俄国整体政治结构当中来看,那就是大大的有用乃至是个极好的解决方案了。

但是吧,这也导致沙皇是个很危险的职业,一个不好就会导致怨恨集于己身,所以过去对沙俄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沙皇制,而忽略了这只是俄国整体政治结构不可或缺的一角。

后来苏联的问题是从列宁开始,他继承了苏维埃体制,但是一直在理论上没能理顺其关系。所以导致了列宁和斯大林在位的时候,实质上复制了历史上的苏维埃模式,有最高独裁者+平权协商机构,但是又在自己的圣经里拼命诅咒这种模式将其批倒斗臭。

那么赫秃子当初夺权,很大程度上就是许诺大家搞高层集体协商民主再也不要暴君了,但是后来他发现搞不定也企图恢复斯大林那套,结果因为人菜瘾大被拉下马。当然说一下俄国历史上还有个类似人物,就是克伦斯基,一贯以鼓吹民主共和废除沙皇出名的他,在执政最后两个月的时候捞了个外号“沙皇亚里山大四世•血腥者”,这厮同样是个人菜瘾大的主。

所以在赫秃子之后,不是苏联选不出优秀的最高领导人,而是在实际上取消了最高领导人这个职位。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的权力非常有限,只能在既定框架和流程内办事,所以根本应对不了新的挑战。

后来老戈和老叶俩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可以被认为是想恢复这种实际最高领导人职务的而做出各种努力,老戈是企图废掉总书记而设立不受限制的总统职务;老叶最早受到欢迎乃至被大批人押宝给他,不是因为他上街作秀,而是他精力旺盛到处不按照框架规矩办事乱插手按照规定不该他管的事情,但是在苏联末期死水一潭的政局当中,很多对这种现象苦不堪言的个人乃至官僚团体都眼前一亮:“妈呀,可算盼来新沙皇啦”!!!

后来1993年俄罗斯新宪法,很大程度上算是完成了老戈的哀愿,在法律上再次确定了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真正完成这一过程的,要到普京在2020年重新修宪和构建新的国务委员会(国务苏维埃)了……

user avatar

有两种人最容易在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中被干掉,一种是真正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因为这些人即使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依然选择讲真话;另一种最是最愚蠢的反动分子,因为这些人即使在大清洗环境中都不会隐藏自己。

这样经过多轮对己方的逆向淘汰和对敌方的正向淘汰后,斯大林给苏联留下的领导集体中,就绝大多数都是善于见风使舵的投机主义者或者善于隐藏自己的反装忠了。

user avatar

苏联不是改朝换代的“斯拉夫第二帝国”,而是罗曼诺夫王朝拖在身后漫长的车辙。

至今为止,俄国没有彻底的革命,只有不彻底的政变——就连十月革命,在熟悉从下而上彻底毁灭秩序然后再重建的中国人面前,也显得那么不彻底,所以俄国人才那么在意旧的秩序和传统——甚至连苏联也不免受到这样的影响。

昔日的中国,在走出秦汉帝国的光辉,迎来世家门阀、五胡南下的时代时,也创造出过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宋帝王,也有和如今斯拉夫人一样的迷惑。一直到汉胡交融而成的北周从华夏大地上脱颖而出,取四川伐南梁,到隋一统中原,一直到唐,才形成了一轮新的帝国秩序,文明碰撞而到融合,科技进步被嵌入社会的骨髓,随之中华文化再次璀璨。

所以俄国的接班人困境,恰恰就如曾经西晋、东魏,或者说十六国南北朝时代的接班困境一样——前任被赶下台或者干掉,彻底否定,后任再转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矫枉必须过正”,然后再重复一遍,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在无限的折腾中无尽地攀爬。又或如强势前任选一个不成熟的“傻子”后任,保了自己这一任平稳,给后代埋下无数的雷。

俄国人只是还处在艰难攀爬的这个阶段而已——但他们要不了几百年,感谢科技进步,或许一百年也用不上。

人啊就不知道,一个人的命运……

user avatar

最根本的问题是斯大林以后苏联为了提现集体决策,从官僚公务员选择领袖,这样选出来的都是吉姆哈克,可八十年代是变革的时代,无论是经济理论(凯恩斯到弗里德曼)还是工业体系(从煤钢到石油化纤),这种情况优秀的领袖处理起来都很棘手,更何况是汉弗莱们挑选的吉姆哈克。

无需怀疑勃列日涅夫就是这样挑选的,其实 @扬云飞 的理论不仅仅适用于苏联,美国也一样,不然一群民主党大佬,选半梦游的美屎宗干嘛?当然公务员掌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现在的叱咤风云的那群人都是琢磨明白这个的,比如埃尔多安他们。

user avatar

“人头不是韭菜,韭菜割了,还能再长出来。人头割错了,就再也长不出来了。红军肃反时,就有不少同志是屈打成招的。我们再也不能干那样的蠢事了”

“还我一个王实味,当初要把王实味放在你们359旅就好了,你们会很好使用他,他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文化教员”

“斯大林不知道是怎样想的,抓到一个就杀一个,结果犯了大错误。其实,托洛茨基是可以不赶走的,季诺维也夫也是可以不杀的。至少可以让他们当个政协委员吧!”

“特别重要的是,不割脑袋的办法可以避免犯错误。人的脑袋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如果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斯大林说反革命越搞越多,这个道理是不对的。反革命是越搞越少,不是越搞越多。”

“我看在这一点上,斯大林有点像赵太爷,犯了错误就杀掉,错误与反革命界限不分,错杀了很多人。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总是有一群压根不看苏联史和革命史的自以为是的玩意在乱扯…

原因很简单,苏联政治局势相当复杂险恶,但并不是某些人想的斯大林造就的恐怖,而是诸派系斗争,各类阴谋交织造就的险恶…而革命在这动荡与险恶中艰难前行

首先第一个可能的斯大林继承人基洛夫就死于和列宁格勒季诺维也夫组织相关的的刺杀里,也成了大清洗的导火索…

大清洗不打算多提,很多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了,主要记住一点,引用玉米帝、地图头那两份报告,乱用主席的话的,全是自以为是的玩意…主席当时获得的信息是由玉米帝提供的有极大偏向性的资料,如果拿到的是现在的资料,会给出极大差别的评价…

80年托司机档案解密,即便大量档案被转移,残存的档案令其自己招供了组建联合中心平行中心的阴谋;90年代苏修解体后,大量档案被解密研究,一些关于大清洗案件的资料被解密,例如证明了当时nkvd对布里斯托尔酒店相关问题做了详细的调查,反而是托司机的“证人”在口胡;18年图哈案档案解密,庭审相关记录反而在证明他们的确在搞阴谋,顺带证明了玉米帝的报告完全是在搞春秋笔法,乱口胡的玩意(如果有人觉得庭审是故意演戏的话,我建议他重学逻辑学…因为军事阴谋案是秘密审判,相关资料高度保密,演戏给谁看?给斯大林看还是给布琼尼他们看?而且庭审的许多细节也在证明并不是演戏)…反对派成员和组织阴谋,并打算进行肉体消灭和政变会获得的待遇完全会是两回事,所以别乱用主席的讲话…

其次是日丹诺夫,如果去看日丹诺夫之死的相关信息,你会发现他死于医生(及其背后的修正主义者,其中贝利亚的嫌疑非常大)的阴谋暗害可能性可不小…

顺带一提,那种觉得医生不会害人的真的了解过医学吗?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平常的建议或者药剂用量的改变就可以弄死人(当然我不是说一般医生医德不行,而是说这可能性…如果卷入政治阴谋,医德根本不会被考虑)

甚至于斯大林本人的死都有可能是阴谋的结果:斯大林死前一年负责斯大林相关事物,堪称斯大林代言人的办公室秘书被调离…在斯大林中风后立刻举行的会议里,斯大林的职务被迅速的解除了(这实际上是相当恶劣的政变,正常中风不一定会死亡,完全可以保留斯大林职务而其他人暂且代理的)…而斯大林死后也有明显的风声说斯大林死于阴谋…(霍查访苏时米高扬跟霍查说他们干掉了斯大林;莫洛托夫回忆贝利亚事前隐晦提到要谋害斯大林,事后跟他说解决掉斯大林了)

至于莫洛托夫卡岗也有不小的问题,比如莫洛托夫在五十年代就被斯大林相当严重的警告过…在斯大林死后他们也的确较为迷茫的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玉米帝上位,等到发现不对,准备弄玉米帝下台的时候,就被玉米帝联合朱可夫反杀了…

只不过说实话,纠结这点历史实际上也挺无聊而且没啥意义的…要不是某些玩意说的属实恶心,我都懒得谈这些…

再吐槽一下,这个问题下真的是群魔乱舞,像扬大这种说了些东西的的(只不过说实话我很反感这类通三统叙事)居然还不如高票那些乱口胡的人赞数多...借用这个问题下另一个答主的几个问题,这帮人真的能答得出来?

一,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啥,最高立法机构又是啥?

二,斯大林在政治局中有没有绝对话语权?

三,赫鲁晓夫能上位靠了谁,而支持他的人又是为啥支持他的?

user avatar

那些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都埋西伯利亚了啊,只剩下潜身缩首,苟图衣食的人。这时候又想起来要“优秀的领导人”了?晴天的时候要下雨,下雨的时候想晴天,作不作啊?

苏联的政治生活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源于苏联内部权力的交接无法顺利和平地进行,权力的竞争者们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寻求一些尚未成熟的 、缺乏经验的群众的支持,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因为长期以来经过斯大林的锻造,苏联的全体党员已经习惯于服从钢铁一样的纪律,而不善于妥协与和解。这种“团结”一旦遭到破坏,会瘫痪苏联的党,让苏联陷入混乱与虚弱。苏联没有实质性的地方政府一类的东西,俄国人更是不知道“自发的集体行为”为何物。假如出现一些情况,破坏了党的团结与效率,那么苏联很可能会在一夜之间 , 由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变成一个最弱最可怜的国家。

----《苏联行为的根源》(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

user avatar

几个问题

一,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啥,最高立法机构又是啥?

二,斯大林在政治局中有没有绝对话语权?

三,赫鲁晓夫能上位靠了谁,而支持他的人又是为啥支持他的?


历史是多方面意志碰撞产生的结果,是不可再现的,也是没有规律的。

苏联在帝国主义的包夹中诞生于旧俄国,在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解决发展问题,要解决一个连你们灯塔都没解决的政治领导问题。这些东西你都研究透彻了恐怕也没时间在知乎上面提这种问题了。

斯大林不能代表苏联,列宁也不行,赫鲁晓夫更没有办法。不管是所谓的独裁,亦或是民主,这些都是不能被人格化的,你真的想去探究苏联的话就不能把问题放在这么浅显的一个点上。

user avatar

共产主义的卖点之一就是真理(评论区突然出现几个人说共产主义的真理不是共产主义,简直莫名其妙,现在的修正派修正主义搞到把共产主义都给丢了也是无语),真理就是独一无二的,且唯一的,不可质疑,不容争辩的。

但是共产主义因为主要是对未来制度的展望,所以同时又是极度模糊的——因为它并不适应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于是在各种细节问题上就会出现很多的分歧,需要大家缝缝补补,而具体操作分为三种态度也就是左中右三派。

有了分歧之后,真理的威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因为真理不再唯一了。因为没有决胜的机制(多党派投票普选之类的)所以就只能开始物理内讧,被打倒的左派叫做造反派,被打倒的右派叫做修正派,被打倒的中间派叫做骑墙派。

总之就是杀一圈,最后剩下来的必然不是油滑的官僚就是言不由衷的撒谎者,要么就是懵懂的未来的左中右派(大概率可能因为信仰崩溃逃亡海外或者黑化加入反对派),而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因为信仰坚定从不撒谎所以早早就被处决了。所以新鲜血液就别想指望了,培养出来的科技文化人才基本都是帮国外势力培养的

即使这样剩下的人里你还是必须严查防止修正主义之类的极具诱惑力的异端邪说复活。

于是又必须钳制舆论,管控媒体,出版审查,限制游行示威之类的,不然自己就是前车之鉴,于是更多的新鲜血液进一步外流,国际舆论爆炸。而领导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权位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与世界与人民为敌。然后作为一个老大穷帝国,不仅没办法接收援助,自己还要出钱援助其他穷国——这些穷国也往往沉溺于宏大叙事讲自己的故事,罔顾他国利益(不然也不会成为穷国并且沦落到和苏联为伍,与世界为敌)而成为白眼狼国家。

但是即便如此你(赫鲁晓夫)赤胆忠心帮着领导做完了一切,也永远没办法和领袖站在一起:因为第一你不知道斯大林对未知事物的理解是左派还是右派还是中间派。

第二你不可能永远都和领袖想到一处去,比如说领导想斩草除根你却想点到为止,那你就是犯了投降主义和恻隐之心,这对主张“对待敌人要冬天一般严酷”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毫无疑问的毒药,长此以往领导还能信任你吗?

所以你只能明哲保身,闭嘴不说话,要么就说着套话官话空话,句句言不由衷,而赫鲁晓夫就是这样的英杰。

(当然你也可以永远比领导更激进一点,为杀人而杀人,当领导的“希莱姆”,只不过这种人一般毫无下限,整日里搞搞“百日无婴”,民怨沸腾,必然毫无前途可言,因为没有亲信好友所以更成不了事,只能当下酒菜)

所以永远没有第二个斯大林,最多只有第二个赫鲁晓夫。

如果说是赫鲁晓夫的出现意味着大苏联这个民族纠正能力极强。

那么赫鲁晓夫的失败就意味着共产主义的理念走到了尽头——官僚主义——制度不彻底革新,个人崇拜就永无止境——共产主义精英的本质就是官僚和官商阶层的大团结,所以无产阶级有难肯定同当(因为是同志),有福却基本无法同享(因为利益只够局部分红)。于是天天在吟唱:再苦我百姓十年吧。然后残酷压迫苏联人民。不肯“吃苦受罪忍辱守冤”的多半要沦为“人民群众的敌人”,也就是敌我矛盾。

啥叫刁民,就是不懂官僚蝇营狗苟的苦衷,非要官僚为了刁民的利益奋起反抗强权的人民。

这样治国会诞生几个致命的问题

1调头难,要调头就要承认自己犯错,承认自己犯错那就说明自己不是真理,那就相当于失去执政的合法性,加上本身官僚会有极强的惰性和文过饰非的欲望。所以变本加厉,雪上加霜的导致决策极其难以变通/变革。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而且翻案极难,纠正一个小毛病就大动干戈整得像革命一样。 @牛不灭

2法治难,连斯大林都是靠杀人上台的话,大家就会更注重实体正义而非程序正义,执政执法尺度朝令夕改因人而异,政府信用因此损失殆尽。即使行政没出问题,稍有不慎,国家也就会陷入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危机之中。

3廉政难,对敌人如寒冬对战友如春日的两极态度就直接导致在翻脸之前,大家都是兄弟和和美美,容易诞生官官相护的政治氛围,容易养出巨贪。一旦关系破裂,大家为了扯清关系又会互相攻击引发地震,最后不堪入目彻底成为国家黑历史。所以苏联这方面黑历史多得一比。

4决策难,因为是真理所以不能被批评,一批评就容易炸毛,所以国内外到处都是政敌,于是愈发不敢辩论。决策未经辩论,于是长期的得过且过囫囵吞枣,因此拍脑袋而缺乏讨论的决策往往漏洞百出,于是决策越来越让人难以下咽。

5发展难,在前期发展潜力大,人人都没饭吃或者人人都有钱赚还能勉强过得去。一旦日子承平,到处弄虚作假和高度政治化的官场+学术圈很快就会把国家拖入深渊,而且万劫不复。

这套死胡同,是多么强大,注定了新生苏维埃不管多么亲美最后都会走向孤立主义。

这套逻辑,苏联在八十年代就琢磨清楚了,大家都觉得过意不去,所以识相得解体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