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之前,苏军是被闪击战打垮,绝望但饱含死战决心。
柏林保卫战之前,德军是被消耗战弭平,斗志很难鼓舞。
而且,意志问题不仅存在于将士,更在于统帅。
德国能打到莫斯科,是苏联被打傻了。
但是苏联仍能够从远东地区调集足够的军队并且为这些军队提供足够的装备,苏联的兵工厂仍然在全力生产,苏联的指挥体系仍然顺畅,党政机关仍然在正常运行。
这一切都是苏联反攻的基础。
苏联能打到柏林,是德三儿被打死了。
德国没有人口可以动员了,兵员地都丢了。德国的工业早就已经崩溃了,兵工厂不是让人家炸没了就是已经被人家占领了。德三儿的指挥体系也已经完全崩溃了,各个部队被分割包围,甚至哪一支部队还在不在总参谋部都不清楚。党政机关?党政机关里面的人都在谋出路了。
所以德三儿翻不了盘。
今天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80周年(法国投降81周年),因此这篇回答就当做纪念吧。
先看下莫斯科战役前的情况。
德国方面
7月30日,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发布了一则实际上等于停止进军的命令。到8月2日,三个集团军群在六周内蒙受了179,500人的伤亡,而接受到的补充人员只有47,000名。
小胡子关于是否攻占莫斯科的决心也非常的不稳定。小胡子特别急于占领苏联工业和粮食产地,他继续坚持夺取莫斯科远不如占领列宁格勒的工业和乌克兰的工农业心脏地区那样重要的观点。
在7月19日的第33号元首指令中,小胡子规定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中装甲部队主力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出来以支援南北两面的顺利进攻,这一决定让德国高层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激烈的争论贯穿了整个8月。
8 月21日新的元首指令中,小胡子指定当年的目标不是莫斯科,而是控制顿涅茨河流域、克里木和列宁格勒周边地区。
11月13日,陆军总司令部在奥尔沙举行会议,奥尔沙会议使哈尔德将军确信军队已经比他担心的还要虚弱,1941年能够取得的最大成果也将不过是包围列宁格勒和威胁莫斯科罢了。
此时德军的进攻力量已经非常薄弱了,10月末,古德里安将其剩余的绝大部分坦克集中到一个旅里,归被削弱的第4装甲师的埃贝巴赫上校(Eberbach)指挥。到11月中旬,该旅只剩下50辆坦克,而这还是24装甲军的前锋,实际上也是整个集团军的前锋。
苏联方面
虽然斯摩棱斯克保卫战是一场败仗,但此时的德军显然已经筋疲力尽,10月6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挺进姆岑斯克时,遭到了近卫步兵第1军和第4坦克旅的成功阻击,以至于引起了古德里安的“亲自关注”。
10月10日,朱可夫从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看到了德军进攻的衰弱,于是选择了主动的破坏性进攻,打乱德军的攻势,迫使德军不得不不断的防御苏军的规模不大却频繁且无规律的进攻。
例如,11月17日,别洛夫的近卫第1骑兵军突然袭击德军112步兵师,112步兵师缺乏反坦克武器,损失惨重,这次失败也是自1939年以来德国陆军第一次出现师一级被重创;
12月1日,列柳申科的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师和卡图科夫的第4坦克旅(装备T-34坦克)在纳罗-福明斯克伏击德军第4装甲师;
第33集团军主攻进攻德军侧翼,在12月5日终结了德军的攻势。
博尔金中将的第50集团军顽强地守卫着图拉外围,一次又一次地向古德里安的正面和侧翼发起反击,一直打到古德里安恳求取消对莫斯科的攻势。
最终,苏军在12月完成了兵力逆转。
再看下柏林战役
为了攻克柏林,苏联动用三个方面军,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中央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
参加攻势的苏军总数达二百五十万(其中2,062,100人是作战人员,包括 155,900名波兰军人),拥有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1,600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7,500架作战飞机。
苏军的兵力密度非常大,一个集团军正面只有2.5-10公里,而整个方面军正面只有35-44公里。一个典型的突破地段上每公里平均有1.5-2.5个步兵师,260门火炮和多达30辆用于支援步兵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的兵力是海因里奇的维斯瓦集团军群(第3装甲和第9集团军),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以及情况不明的柏林卫戍部队。
维斯瓦集团军群下辖六个军(25个师)以及大量的独立和专业部队和兵团;
中央集团军群用两个军守卫着尼斯河-德累斯顿轴线;
柏林卫戍部队下辖一个军(编有5-6个师的第56装甲军)以及超过五十个人民冲锋队营。这些力量合计有大约80万人。
著名德国电影《我们仨》(划掉)《帝国的毁灭》里,小胡子幻想的施坦纳和温克,两支元首觉得可能拯救的柏林的德军集群,以及没有被提及的第9集团军,均被苏军死死的钉在原地。
东面,4月20日,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釆取机动,完成了从南面对布塞的德军第9集团军的包抄, 同时进抵柏林南郊。
4月24日,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在柏林东南与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卢钦斯基中将的第28集团军会师,将第9集团军彻底合围在柏林东南的贝斯科附近。
西面,4月19-20日,列柳申科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推进了95公里,21日在波茨坦南面接近地与瓦尔特·温克将军的德军第12集团军打了场遭遇战,时温克不仅动弹不得,甚至离柏林还很远。
该部(第12集团军)奉先前陆军总司令部之命从西线驰来与第9集团军会合并援救柏林。
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也强渡了奥得河西段河道,突破了德军在西岸的防御,死死钉住了第3装甲集团军(施坦纳),使其无法从北面对苏军合围柏林的行动发起反击。
(特别注意,列柳申科和卡图科夫的名字两次出现在莫斯科和柏林的战役中,我用黑体字+斜体字专门标重)
总结
莫斯科和柏林两次首都攻防战,均已苏联的胜利告终。
在莫斯科,作为进攻的主角,德军的对是否攻占莫斯科的决心非常反复,7月19日和8月21日的两次元首令都看不出小胡子有攻克莫斯科的决心,甚至还抽调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力量去增援南北两线的攻势;而进攻的实施者古德里安,却不断的损兵折将,能用的坦克一天比一天要少。
作为防御的主角,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做了很大的努力,除了集结更多的方面军拱卫莫斯科之外,启用朱可夫大胆的采取破坏性进攻,也是粉碎德军攻势的重要战术原因。整个东线战场的总兵力,苏军虽然少于轴心国方面,但在莫斯科方向,苏军的确集中了更优势的防守兵力,另外经历前期的战争洗礼,一些未来优秀的苏军将领们,例如卡图科夫,列柳申科等人也逐渐出彩。大纵深的梯次防御和破坏性进攻,足以阻挡德军的进攻锋芒。
在柏林,作为进攻的主角,苏军在狭长的区域集中了三个方面军,250万兵力,对付只有80万兵力的德军。小胡子所期待的三支重要援军(布塞第9集团军,温克第12集团军,施坦纳第3装甲集团军)则被苏军完美的阻击,优势的兵力优势的武器,外加盟军在西线合围,柏林战役是一场苏军绝对优势的的战役。
=======转一个苏军视角的后续=======
战争期间与战后较短的时间两个阶段,
苏军总参谋部的中下级军官,
在战争期间积劳成疾在岗位去世的人数非常多,绝大部分小于40岁;但是他们也算幸运的,相比一线厮杀战友的二十四小时的生命。
在战后,同样有大量的中下层军官因积劳成疾离岗。
此现象在警察队伍中很突出,很多的老刑警退休后没几年就因疾病离世,因为熬夜办案。
==========转一个苏军视角=========
转载头条:
最近在读二战期间苏军的史料,感觉苏军总参谋部真不是一般人能呆下来的地方,比现在的996残忍多了。
苏军总参谋长一半以上时间在前方,这个不说。三任总参谋长里面,朱可夫只当了一个月就转前方指挥了,沙波什尼科夫积劳成疾而死,华西列夫斯基在前线呆了22个月(他的任期总共才35个月)。战争时期的频繁旅行是什么概念,相信大家都懂……
副总参谋长在莫斯科负责统筹全局,每天只能休息4小时,而且固定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因为只有这段时间,斯大林不会下达命令(但有突发情况也要随时醒来)。
总参谋部作战局长,在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皆不在的情况下统筹全局,每天只能休息5-6小时,即下午3点到晚上9点以前。也就是说,副总参谋长醒了,他就可以去睡了……
总参谋部大部分高级军官都需要通宵工作,因为斯大林会在凌晨入睡前做出指示,他们需要整理和发布命令;斯大林醒来之后,他们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电话汇报。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年!四年啊,48个月,1419个白天与黑夜……
但是胜利了,一切就是值得的!
时间就是价值和战斗力。
==================
说一个目前学术界比较少谈及的点:如果说人类文明有北坐南向趋势,那么我们的世界竞争是否还存在东坐西向趋势呢?
什么是东坐西向趋势呢?也即在限定的经度竞争区域内,东坐的一方有时间优势。这一优势可能看起来不是很大,但是带来的影响可以被放大。
比如问题中的苏德双方,远东有六个小时的领先优势,放在工业生产领域,六个小时的军火生产输出还是挺可观的;
还比如,德国统帅部还没上班的时候,苏德战场可能完成了一个小战役,毕竟一个半小时的时差放在那里。
为何个人会提到这一点呢?这个还是归功于读者杂志。当年很多文章介绍美国的富二代、官二代不靠家庭而自我打拼,以及他们的长辈们普遍有着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品质,比如某就职五百强企业CEO的父亲,每天四点起床,五点开会,为撒呢?因为主要的市场西欧区时区早啊。
作为一个身体机能慢热型的人,个人在高中阶段非常难受,因为起的太早大脑都是蒙的。所以自己也是非常认可读者的文章,这些头部人士真的是起床早打拼出来的。直到某天知乎大V说扫大街的嫂嫂叔叔们,起的也挺早甚至更早。
所以,大家看无论是什么职业,都要有自己的时间表,军队也是职业人团体,那么他们也要考虑有利于自己的时间表,这是自然法则,是阳谋。想要抵消或者降低影响,对手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且效果还极容易打折扣。
基于上面的介绍,嗯,大家可以自己推演推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