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斯大林是基于什么考虑而发动肃反运动的?肃反运动给斯大林和苏联带来了什么?

回答
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血腥的历史事件,其背后有多种交织的考虑,并且对斯大林本人和苏联都产生了深远而毁灭性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其原因以及带来的后果。

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的考虑:

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并非单一原因驱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巩固个人权力与排除政治对手:

对潜在威胁的极度不安全感: 尽管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通过政治手腕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但他始终对自己的权力感到不安全。他担心党内其他有声望的领导人,特别是那些在十月革命和俄国内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老布尔什维克,会挑战他的领导地位。这些人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群众基础和思想影响力,是斯大林眼中最大的威胁。
清除党内异见者: 在布尔什维克党内部,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和思想观点。例如,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曾与斯大林在经济政策、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分歧。斯大林认为,任何形式的异议都会削弱党的团结和他的权威,因此需要将这些持不同意见者清除出去。
“合法化”自己的统治: 通过清除老一代革命家,斯大林可以“重新书写”党的历史,将自己塑造成列宁的唯一继承者和真正的革命导师,从而“合法化”自己非凡的权力地位。

2. 强化国家机器的控制与推行极端政策:

消除任何形式的“人民敌人”: 斯大林奉行的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绝对控制的统治模式。他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必须清除所有可能阻碍这一进程的因素,包括被他称为“人民敌人”的群体,例如过去的剥削阶级残余、反革命分子、间谍、破坏分子等。肃反运动成为了一个广泛搜寻和打击这些“敌人”的工具。
保证集体化和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在推行激进的农业集体化和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包括农民的抵制、技术专家的疑虑、以及对政策效果的质疑。斯大林将其视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并通过肃反运动来压制这些声音,强行推行其政策。
建立恐怖和服从的社会氛围: 斯大林深知,要维持他对国家机器的绝对控制,必须制造一种普遍的恐惧感。肃反运动通过大规模的逮捕、审判和处决,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反抗是徒劳的,服从是唯一的出路。这种恐惧有效地扼杀了社会活力和独立思考。

3. 个人性格与意识形态的极端化:

偏执和多疑的性格: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斯大林具有极度偏执和多疑的性格特点。他常常怀疑周围的人对他不忠诚,认为自己时刻处于被阴谋陷害的危险之中。这种性格使得他对任何形式的批评或不同意见都极度敏感,并将其视为直接的威胁。
对马克思主义的扭曲理解: 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推向了极端。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阶级斗争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尖锐化”。这为他大肆逮捕和消灭所谓的“阶级敌人”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辩护。
制造“外部威胁”的心理战术: 斯大林经常宣扬苏联正面临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巨大威胁,充斥着间谍和破坏活动。通过制造外部敌人,他可以合理化国内的清洗,将内部的不满和问题归咎于外部势力。

肃反运动给斯大林和苏联带来了什么?

肃反运动对斯大林本人和苏联都带来了极其深远、负面且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其后果直到苏联解体后仍有余波。

对斯大林个人而言:

绝对权力的确立: 肃反运动最直接的后果是彻底巩固了斯大林在党和国家中的绝对权力。他清除了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和异见者,将自己塑造成无可匹敌的领袖。
个人崇拜的形成: 随着对党内反对派的清除,斯大林开始被塑造成一个“伟大的领袖”、“光荣的导师”。媒体、艺术、教育等一切都被用来宣传他的光辉形象,个人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对权力的绝对依赖和孤立: 虽然获得了绝对权力,但斯大林也因此变得更加孤立。他身边充斥着被恐惧和奉承所笼罩的追随者,很难听到真实的批评和意见。他对权力的依赖也让他更加警惕和多疑。
名声的永久污点: 尽管在某些时期为斯大林歌功颂德,但肃反运动的血腥和残暴在苏联和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污点,使得斯大林成为历史上最具争议和最受谴责的人物之一。

对苏联而言:

巨大的人员损失和人才断层: 肃反运动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流放或被关押。这其中包含了党政军各界的精英、知识分子、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特别是军队的清洗,几乎摧毁了红军的指挥体系,这对日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国防力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社会恐怖和思想禁锢: 肃反运动制造了普遍的社会恐怖和不信任感。人们因恐惧而被动地相互告密,正常的人际关系被破坏。思想上,任何形式的自由思考和创新都被压制,整个社会陷入了思想上的僵化和停滞。
国家机器的畸形发展: 为了维持恐怖和搜捕“敌人”,苏联建立了一套庞大的秘密警察系统(如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该系统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并成为国家机器中一个独立且不受约束的部门。这种权力滥用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的受阻与扭曲: 虽然肃反运动旨在加速经济建设,但实际上却因为人才的损失、技术的破坏、以及对生产过程的过度干预而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被迫劳动的囚犯成为了经济建设的廉价劳动力,但也导致了低效和资源浪费。
民族矛盾的加剧: 肃反运动也波及了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许多民族精英被清洗,加剧了民族矛盾和国家认同的危机。
对苏联政治体制的长期损害: 肃反运动所形成的恐怖统治和个人崇拜,对苏联的政治体制造成了长期的损害,使得民主和法治成为遥远的理想。即使在斯大林死后,其造成的阴影仍然笼罩着苏联政治。
国际形象的严重损害: 斯大林的大规模清洗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震惊和谴责,严重损害了苏联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声誉。

总结来说, 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是为了巩固其个人独裁统治,消除一切政治异议,并以恐怖手段推行其激进的社会经济政策。然而,这场运动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它不仅摧毁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扼杀了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也为苏联留下了一个畸形、恐怖且充满创伤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苏联的解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肃反这事其实至今成迷,因为赫鲁曉夫开始对这事做了太多的渲染,很多原始细节已经找不到了。另外俄罗斯至今封存这期间的原始档案没有开放,包括前几年开放的部分档案也重新加密了。

有一些历史学家在给1937大肃反翻案,称这是恢复组织秩序的必要措施。一般的来说被认为是斯大林构建的新干部群体由此彻底取代了旧的职业革命者,也就是列宁的老近卫军和内战期间大量加入的不可靠份子,由专业建设者们代替了他们。比较苛刻的说法就是实干派代替了嘴炮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个版本

1,斯大林清除了国际犹太组织颠覆俄国的阴谋;

2,斯大林支持的泛俄罗斯派,也就是沙俄时代的大罗斯人兴起,取代了沙俄时代的外国官僚和列宁的犹太人革命家;

3,作为隐亲王的尼二堂弟给罗曼诺夫家族报仇了……

---------------------------------------------------------------------------------------------------------

增加一些内容,现在总结下来,斯大林有个习惯,就是任何政策都不在途中改牌子和标语,虽然执行过程当中可能变化的截然不同乃至相反了。比如典型的农村集体化,28年开始集体化,但是实际上35年开始就给农民们分自留地,鼓励他们致富,到了二战开始的时候有农民富裕的可以给国家捐献飞机。同样还有37年开始的五年无神计划,大力打击教会,结果两年后就改为不能有资本主义的神,但是可以有支持苏维埃的神,到了二战开始东正教会还有钱捐了整只部队的坦克和飞机。而所有的这一切口头上都是同一个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太祖1950年去苏联时听说有农民给国家捐飞机惊讶的目瞪口呆,说这是哪门子的社会主义哦。

继续说大清洗,无论版本怎么样,现在大致的过程比较清楚了。

起始于基洛夫被刺杀,所谓基洛夫被斯大林本人下令暗杀一事基本上被否了,称这是赫鲁晓夫搞的瞎扯淡。基洛夫不仅仅是斯大林的忠诚部下,还是极少数他的私人密友,甚至比莫洛托夫等人还亲近,例如基洛夫去莫斯科办事出差的时候,从来都是住在斯大林家里,所以他被刺杀一事给斯大林造成了极大的刺激。另外基洛夫还肩负重任,列宁格勒干部团一直是季诺维也夫的大本营,他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边缘化,斯大林一直对列宁格勒这批人不放心,把基洛夫放在那里是监督这批人的,所以基洛夫被刺杀一事是极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另外一点是赫鲁晓夫时代为了黑斯大林,过分神话了列宁的老近卫军们,实际上这批职业革命家们相当多数都是搞暗杀扔炸弹打黑枪出身的,而斯大林代表的则是内战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出身的技术官僚们。因此基洛夫被刺杀一事被理解为这批日益边缘化的群体要重操旧业了,要在苏联搞各种暗杀活动。

了解这个背景就会清楚大肃反的第一阶段,也可以以执行人来命名为叶戈达阶段,是怎么开始的了,他针对的对象就是日益边缘化的各种旧反对派别们。这个阶段叶戈达的做法招致了斯大林以及其他人的不满,如接替基洛夫的日丹诺夫等。究竟为啥不满现在不是太清楚,究竟是他太过分了还是太软弱了,还是抓错了人了现在说不清。最终的结果是叶戈达被叶若夫代替(这俩人不是亲戚,不要看都姓叶),而叶戈达和他手下的NKVD人员也被清洗了。

大清洗的高潮正是在叶若夫时期形成的,除了针对旧干部之外,还有一个事情搅合在一起了,导致事情更加复杂化。这一阶段斯大林搞宪法改革,在地方党委层面搞不记名的差额选举,实际上就是要约束各地地方诸侯。结果诸侯们群起而攻之,借大清洗的风潮先下手为强,把本地各个能够威胁自己的人选们先干掉,然后这个风气层层下沿。到了高峰的时候叶若夫还在暗中收集斯大林的罪证,准备把他也抓起来,因为斯大林早年一直和沙俄保卫局的关系很是不清不楚。后来这些斯大林和保卫局关系的档案保留了下来,赫鲁晓夫有一段时间对其特别感兴趣想公布出去,幸亏还没有彻底傻透了没有公布。苏联解体后这些档案被解密,斯大林是隐亲王受其父亲委派卧底革命党的都市传说由此诞生。

最后一个阶段是贝利亚阶段,贝利亚受命清洗了叶若夫团队,然后地方上被诸侯们压制的群体开始反攻倒算,把这批人又打翻在地。

做一个小结总结,看看被清洗的对象群体:

  1. 老近卫军;
  2. 叶戈达团队;
  3. 地方诸侯清洗本地可能挑战其权威的人群;
  4. 叶若夫团队;
  5. 被清洗对象开始清洗地方诸侯。

结论是斯大林的大清洗其实是和其他政策一样,都不是提前计划有序的行动与政策,而是不断应对临时突发性事件采取的各种临时性措施,不断的调整策略。其实就是从沙俄末期开始,整个革命期间积累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有了机会大家新仇旧账一起算了,斯大林本人也是在这股洪流当中苦苦挣扎。

举个例子,叶若夫时代为什么清洗最狠,因为他的整个团队主要是以较少文化水平的贫民组成,这些人天生就仇视知识分子。看现在的档案,有些被枪毙的人实在冤枉,审讯人员问你是间谍吗?回答我是。问你有什么罪行?回答我在家里挖地道去印度和英国人接头。

有小学水平的地理知识就知道这是瞎扯淡耍宝,放在现在最多骂几句老实点别耍嘴皮子装聪明,或是打几拳。这些人为什么敢在当时这么做,就是因为沙俄时代对革命党太宽松,尤其是有知识的读书人,听到这种笑话可能哈哈一笑就把人放了。问题是叶若夫时代的NKVD底层人员听不懂这种笑话,只能听到说这人认罪了,既然认罪了就拉出去枪毙好了,而中层干部能听懂,但是他们更恨这些装聪明的人。像是布哈林这种认罪书写了29页纸的更是看不懂,赶紧枪毙了事。

当然大肃反最终的结果要分两个阶段评价,一个是大量领导岗位被空了出来,很多人被突击提拔,30多岁的就能担任要职乃至当上部长。这些人对大肃反的结果乐死了,按照现在的说法是社会上升渠道打通了,这些年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苏联整体经济建设反倒是飞速前进。包括到了二战期间,现在看当时的档案,会感到很多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包括当时的苏共高层都没有信心守住莫斯科,尤其是工业迁徙和再生产更是很难完成。但是很多工作都是出乎当时苏共中央的效率和速度得以完成,这些年轻人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天所有给大肃反翻案者的底气,大意是没有这个阶段靠之前那批嘴炮在1942年就完蛋了。

不过事情也有相反的结果,1953年斯大林去世前夕,空气里弥漫着新一轮大清洗的味道,尤其刚刚结束的“列宁格勒事件”更是让人觉得历史要重演了,这也是斯大林是否被暗杀的一个重要论据。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官僚体系日趋保守无所事事,很大程度也是担心激进的工作计划会导致新的激烈纠纷,为新的大清洗埋下隐患,所以不如啥也不干照章办事最安全可靠。


---------------------------------------------------------------------------------------------------

继续增加一些内容:

关于图哈切夫斯基武装政变一事,当下多数俄国历史学家倾向于确实存在政变的组织和企图,问题只是在于规模和实际实行的程度。

其实问题不在这里,从历史上俄国经常一帮人(军官和贵族)喝多了凑在一起扯我们要政变,绝大多数酒醒了后忘记了,哪怕是做出过各种细节的准备和起草了相关的文件,问题在于当权者是否对这种事情认真追究。比较典型就是1917年年初开始,整个彼得堡莫斯科到处都是在讨论政变的事情,虽然保卫局收集到了几乎所有的证据,但是尼二就是不当回事认为这帮人扯完了酒醒了就没事了,结果后来二月革命期间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期待已久的政变终于来了,或多或少的都跟着参与了一些。

而1937年这些事情就被认真追查了,这下众多酒友们都跑不了,一旦开始交代各个有份......


NKVD,人民内务委员会,1934年建立这个机构的初衷,是要对十月革命以后的全俄契卡以及他的继承者全联盟政治管理总局进行一些规范和约束。因为这两个机构同时具备逮捕,调查,法庭审判和法律执行的权力。简单说要调查什么人,同一个班组的人自己抓人,自己审讯,自己宣判自己执行枪决。1922年的时候就有动议要限制这种近乎无限的权力,成立了总检察院和司法部,但是为了效率妥协的结果是全联盟政治管理总局在抓人判刑的十四天之后,要给检察院一份报告说明相关案件。问题是人都枪毙了检察院就算反对又有个鸟用?所以1934年这两个单位乘着改组建立NKVD的时候,联名上书斯大林要求削弱这一组织的权力,限制其最高刑罚权只能到3年劳改,更高的刑罚起诉权和审判权移交给检察院与法院。NKVD的人听了大怒,说我们每天这么忙你们还来添乱捣蛋妨碍干活,死到一边去。吵架最终的结果是把各个地方党政领导加到NKVD的管理当中,换句话说复核权不是给了法院检察院,而是给了地方党委。结果1937年这给地方党委动员NKVD的资源打击报复清洗各种政敌提供了方便之门,结果这下天下大乱了。一直到1938年贝利亚任职后,才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但把大清洗期间胡作非为的地方党委和NKVD内部人员清洗一空,还开始主持平反工作,持续了一年多的平反从监狱里放出了相当多的人。后来到了赫鲁晓夫时代却把贝利亚黑成了大清洗的主要刽子手和责任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