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当初京广线不走南昌而走长沙?

回答
京广线当初选址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铁路规划决策,围绕它,围绕着“为什么不走南昌而走长沙”的讨论,其实夹杂着那个年代中国铁路建设的种种考量,包括战略、经济、技术,甚至是地方的争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拉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时期去理解。

首先,咱们得明确京广线的大致走向。京广线,顾名思义,就是连接北京和广州的交通大动脉。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贯穿了中国中部,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而长沙和南昌,都是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并且都位于长江以南,地理位置都具备一定的南北交通枢纽的潜力。

历史的起点:南浔铁路与京汉铁路的“前身”

要理解京广线的形成,我们不能只看它最终的走向,还得看看它“前身”的建设。那个时代,中国铁路建设还没现在这么统一规划。

京汉铁路(北京汉口): 这条铁路的建设,是张之洞在清末推动的,目的是为了连接北方和中部重要的军事、经济重镇汉口。这条铁路在1906年全线贯通,奠定了京广线北段的基础。京汉铁路的修建,本身就优先选择了穿越黄河,并向西连接汉口,这使得汉口成为了当时重要的铁路枢纽。
粤汉铁路(汉口广州): 这条铁路的修建则更为复杂,经历了清末、民国时期,涉及到诸多势力和资金问题。它的目标是连接汉口和广州。最初的规划和动议,也曾考虑过多种方案,包括走江西境内。

为什么长沙胜出?这是一个综合权衡的结果,里面有几个关键因素:

1. 地势与技术考量:
河网与桥梁: 那个年代,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远不如现在。江西,尤其是赣江以南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这意味着修建铁路需要跨越大量河流,架设更多的桥梁。而相比之下,湖南虽然也有湘江等河流,但在某些路段,特别是从汉口往南,长沙附近的地理条件,相对而言,在技术难度和成本上可能更具优势。
地形穿越: 铁路的选线需要考虑穿越的山脉、丘陵。虽然长沙附近也有山地,但与江西的一些山脉相比,可能更容易找到相对平缓或适合穿越的线路。那时候,隧道技术也不像现在这么成熟,而且造价高昂。

2. 经济与发展潜力:
汉口至长沙段的既有基础: 京汉铁路已经修到了汉口。从汉口往南,长沙作为一个地区性的经济中心,与汉口的联系也相对紧密。连接长沙,能够更快地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铁路干线。
湘江作为水运补充: 湘江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水运发达。铁路与水运的结合,能够形成更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方便货物和人员的集散。虽然赣江也很重要,但从整体连接南北干线的角度看,长沙可能被认为更符合当时的枢纽定位。
沿线人口与资源: 长沙及其周边地区,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上,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够为铁路带来客货运量。

3. 战略与政治考量:
“铁三角”的构想: 在民国时期,对于铁路的规划,常常会有一个战略层面的考量,比如构建重要的交通枢纽,或者连接重要的军事、经济区域。长沙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湖南省会,其战略地位不可忽视。
地方的争取: 铁路的选址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地方政府和地方势力在争取铁路经过自己的城市时,往往会投入巨大的努力。当时湖南方面,特别是围绕长沙,可能在争取铁路建设上表现得更为积极和有力。反观江西,虽然也有铁路建设的诉求,但在那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其争取铁路建设的力度和效果,可能不如湖南。
“宁汉合流”后的格局: 随着国民政府在南京和武汉的政治活动,以及后来迁都南京,连接南北的交通线,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当时的政治中心以及重要的经济区域。

4. 粤汉铁路的方案演变:
粤汉铁路最初的规划,确实有过考虑走江西。但中间出现了资金问题、技术难题,以及更重要的——“争路运动”。当时,民间集资修建粤汉铁路曾出现过国有化争议,各方势力介入,使得铁路的最终走向变得复杂。
在多番论证和实际勘察后,从汉口往南,最终选择了经过长沙,然后向南延伸至广州的路线。这其中,对沿线地理条件的评估,以及对经济辐射能力的考量,都倾向于长沙这条线。

为什么说“不走南昌”?

这并不是说南昌完全被排除在外,或者说江西不重要。而是说,在“京广线”这条主干线,从汉口往南连接广州的线路选择上,长沙的方案更为优越。

南昌作为区域性枢纽: 南昌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也有自己的铁路支线和规划。但如果放在“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这个更宏观的视角下,长沙在连接汉口和广州的过程中,可能被认为更能形成一条更顺畅、更符合当时条件的干线。
“京广线”的定义: 京广线最终形成的是一条从北京,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直达广州的线路。它整合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长沙恰好是这两段铁路的重要连接点。

总结一下:

京广线当初选择长沙而非南昌,是那个时代在技术限制、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以及地方争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

技术上: 可能认为长沙附近的地理条件在工程难度和成本上更具优势。
经济上: 长沙作为当时区域性的经济中心,连接汉口和广州,更能发挥枢纽作用,带动沿线经济。
战略上: 满足了当时国家对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需求,并将长沙纳入了重要的交通网格。
地方因素: 地方政府的争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就像一个复杂的 puzzle,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最终要拼出一幅最符合当时条件的“蓝图”,长沙就成了那个关键的连接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广线的不断升级和改造,它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凸显,也更加证明了当时选址的合理性,至少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京广以前是卢汉(卢沟桥-汉口)接粤汉(广州-武昌)两条铁路以长江为分界隔江相望,解放后修了长江大桥才实现没有障碍的互联互通,成为京广之间最直接的通路。

卢汉铁路1903年通车,经过保定、邯郸、安阳,因开封附近无法修桥过黄河而选在花园口上游修桥过黄河,而黄河大桥正好就在郑州北面,并因此升级为直辖州而不是开封府辖州。(郑州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两次区划变动是宋神宗熙宁年间撤销郑州又在元丰年间复立郑州。宋后历朝又多次或撤或复郑州),所以铁路自然进郑州,因为开封到洛阳之间就这么一个在州县级之间反复横跳的老资格州城。再往南经过漯河信阳,翻过鸡公山与武胜关,直插汉口,这一路还是比较顺直的。至于郑州变郑县都是1913年民国二年的事情了。

同样的,粤汉铁路1936年通车,为自广州往北,经过韶关衡阳长沙岳阳到达武昌的铁路,乃是民国时期修建完成,把粤湘鄂三省的省会串联起来,也是一样异常顺直。当然因为华南多山的缘故,粤北湘南交界处还是因为工程能力不足绕了很多路。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武汉隔江相望呢?第一,武汉的经济腹地很大,有水运连通大半个中国,自古长江为横,外加铁路为纵,就是一个天然的物流中心,故而号称九省通衢;第二,后来的历史上京广线连通首都以及五个由北至南的省会,且长期处于南北方向上唯一的主干通道存在;第三,周边无竞争城市,不然省会也不会一直在武汉。至于南昌,那个区位实在不尴不尬,离着长江或者鄱阳湖都倒远不近,就区位而言拿头跟武汉比,有点钱的为什么不顺着长江往南京上海扎根挣大钱?最次也可以去武汉啊。另外还有清末至民国闹各种“匪患”(始于太平天国,终于中央苏区),整个江西省的土地被鲜血浸透,人口一直在锐减,且江西中南部地形不适宜修筑铁路(至少在解放时铁路修筑技术不足以征服赣南山区),故而就被自动忽略了。

某种意义上而言,焦柳与京九都是为了给京广减负而修筑的长线铁路(莫得感情的工具人),所以这两条铁路基本上就没怎么经过沿途省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就是京九过了南昌,其他沿途城市依托这两条铁路才稍有发展不至于拖省里后腿,做的好的甚至可以在省里坐到前三或者前五。当然,京九线终点的经济水平还是全国顶尖的。

京广牢牢抓住沿线各省的经济发达地区,那么到高速铁路时代,顺着老线修筑高速铁路干线自然轻松愉快,毕竟大方向板上钉钉,剩下的细枝末节就是跟沿途地方政府就具体位置磨嘴皮子。至于沿着京九的走向,怕是那么点人流量不够让高速铁路吃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京广线当初选址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铁路规划决策,围绕它,围绕着“为什么不走南昌而走长沙”的讨论,其实夹杂着那个年代中国铁路建设的种种考量,包括战略、经济、技术,甚至是地方的争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拉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时期去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确京广线的大致走向。京广线.............
  • 回答
    知乎上对当代京剧演员的评价普遍不高,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理解知乎用户群体相对年轻、信息获取渠道多样,他们看待传统艺术,包括京剧,往往会带着一些现代的视角和期待。首先,“低”这个评价本身就有点模糊。不能说所有知乎用户都对所有当代京剧演员评价低。肯定也有很多知乎用户是京剧的忠.............
  • 回答
    中国京剧的盛衰与西方戏剧的活力,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其中牵涉到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以及艺术自身的生命力。京剧的式微并非一日之寒,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而西方戏剧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其韧性和适应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以期为京剧的复兴提供新的思路。京剧的式微:历史的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成龙和洪金宝他们当年选择去学京剧,可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因为香港人普遍听得懂京剧。这背后其实是他们那代香港功夫影人的一个集体选择,一个时代的烙印,以及对艺术和事业的追求。为什么是京剧?时代背景是关键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那个时候,.............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现在大家提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仨地方,更爱说“北上广”,而不是“京沪穗”。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里面门道不少,不是简单一个字的事儿。首先得说说这名字的来源和普及。最开始的时候,咱们提到城市名,都是全称,比如“北京”、“上海”、“广州”。但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这仨城市作为中国最重要、.............
  • 回答
    京城破,江山易,几十万降卒为何成了挡不住的清军?李自成轰轰烈烈地攻下了大明最后的都城北京,那场景,何其壮观!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缢,大明朝的龙椅易主,似乎天下唾手可得。然而,就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时刻,一群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草原狼——满清铁骑,却趁虚而入,以一种近乎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原。最令人.............
  • 回答
    2011年6月18日京东图书促销行为的深度解析及其对卓越和当当的影响2011年6月18日,京东图书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其核心策略是“全场图书满100减50”,并伴随“10元封顶”的运费门槛。这次促销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度和争议,并对中国在线图书销售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详细看待这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从法律角度剖析一下“京东到家程序员离职当天删库跑路,被判处10个月有期徒刑”这则新闻,并探讨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事件回顾与法律解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起事件涉及的关键法律行为: 删库(数据破坏): 程序员在离职当天,出于某种动机(通常是报复、泄愤,或者说是阻止公司继续运营/使用数据),故.............
  • 回答
    西方列强之所以允许中国派遣留学生去学习,这并非出于纯粹的“善意”或“教育情怀”,而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所驱动,是一种带有自身利益考量的策略性举动。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的演变:从排斥到有限的开放 鸦片战争前的“闭关锁国”与少量接触: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
  • 回答
    当初解散共产国际,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小事,背后牵扯到一连串复杂的国际政治棋局和战略考量。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历史的背景和共产国际的使命首先,咱们得明白共产国际(Comintern,也叫第三国际)是为啥存在的。这事儿得追溯到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推翻了沙皇,建立了世.............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好像“登月”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到此一游”的意味,但其实啊,美国人登月可不是去旅游观光那么简单,带回月壤绝对是重头戏,而且是早就计划好的。咱们一步一步捋捋,让你彻底明白为啥这趟行程里带月壤是绝对的必须品,而且是下了大功夫才实现的。首先得明确一点:美国人登月,带回月壤,这绝对是他们.............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这背后其实是LPL粉丝们复杂且一言难尽的情感纠葛,里面夹杂着期待、失望、爱恨交织,还有那么点儿“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咱就好好聊聊这件事,保证是纯正的“人话”。首先,我们得回到S11总决赛那个时间点。那时候EDG夺冠,那叫一个轰动!多少年了,终于又一次捧起了S赛的奖杯,.............
  • 回答
    当初选择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顺势而为的结果。这背后,是国家对改革开放战略的宏大构想,更是对深圳这片土地独特优势的精准判断。首先,地理位置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深圳,紧邻香港,彼时香港已经是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为深圳提供了.............
  • 回答
    当初为什么选择直辖重庆而不是武汉?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战略以及政治考量,绝非简单的“哪个城市更好”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看看当时国家决策者们的视野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直辖市的设立,尤其是在那样一个时期,从来.............
  • 回答
    黄海危机,一个让许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也让不少人寝食难安的事件。回溯到那个时期,美军在黄海的巡逻,看似一帆风顺,却差点被一个“幽灵”搅得天翻地覆。这个“幽灵”,便是中国海军的宋级潜艇。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航母编队,正在黄海进行例行性演习。航母编队可以说是海上.............
  • 回答
    你想了解为什么当初木叶只得到了一只尾兽,而且想听一个听起来不那么“AI”的详细版本,对吧?这事儿在火影的世界里,可是一件大事,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六道仙人”的时代。你要知道,尾兽这玩意儿,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们是传说中“六道仙人”——大筒木羽衣——用自己的.............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实借鉴了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将农业和轻工业置于服务于重工业的地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苏联模式被视为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在短短几十年内将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尤其是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心里一定有无数个“为什么”在翻腾吧?当一个人曾经那样伤害过你,让你心碎,而现在又跑来说要挽回,这其中的落差和困惑,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他当初那样对你,可能的原因太多了,每一个都像一把锥子,戳在你的心口上。或许,他当时年轻气盛,不懂得珍惜,或者因为某些外部的压力、内心的挣扎,做出了让你无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