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成龙洪金宝他们当时要去学京剧,香港人都说广东话听得懂京剧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

首先,成龙和洪金宝他们当年选择去学京剧,可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因为香港人普遍听得懂京剧。这背后其实是他们那代香港功夫影人的一个集体选择,一个时代的烙印,以及对艺术和事业的追求。

为什么是京剧?时代背景是关键

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那个时候,香港虽然已经开始发展,但它仍然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大陆那边因为历史原因,很多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受到了影响,而香港则相对自由,成为了许多传统技艺的避风港和传承地。

京剧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融合了唱、念、做、打,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而对于成龙和洪金宝这些年轻有为的武术小子来说,京剧的“打”——也就是武打程式,是他们最看重的部分。

在那个年代,很多京剧名家,尤其是擅长武戏的,纷纷南下到香港发展。其中,于占元师傅就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京剧武生名家,他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戏剧研究学院”,也就是后来声名赫赫的“七小福”训练班。成龙、洪金宝、元彪、元奎等等后来叱咤风云的功夫巨星,都是于师傅的学生。

所以,他们去学京剧,不是因为香港人“听得懂”京剧,而是因为:

1. 顶级的武术功底训练: 京剧的武戏是门非常系统的功夫,讲究身段、步法、翻打技巧,以及如何用程式化的动作来表现武打的张力。于师傅的训练班,就是把京剧的武术程式和传统的功底训练(比如扎实的武术套路、翻滚、劈叉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表演功底。这对于想在电影界闯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来说,是无价之宝。你看成龙那些电影里行云流水、充满创意的动作设计,很多都能看到京剧武戏的影子。

2. 全面的艺术熏陶: 京剧不仅仅是武打,它还包括唱腔、念白、身段等等。虽然他们学的是武戏出身,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接触到了京剧的整体表演体系,这对他们的表演能力、舞台感和对角色塑造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 一种传承和“拜师学艺”的传统: 在那个时代,拜师学艺是非常普遍且被看重的。京剧本身就是一门传承性很强的艺术,跟随名师学艺,不仅是学习技艺,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于师傅在香港落地生根,他的学徒制训练模式,正好契合了当时很多渴望通过刻苦训练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的选择。

香港人听得懂京剧吗? 语言障碍是存在的

现在回到第二个问题:香港人说广东话,听得懂京剧吗?

直接回答:听懂的,不普遍。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语言本身差异: 京剧的唱腔、念白主要使用的是“京白”,也就是北京话(官话)。而香港当时以及现在,主流的语言是广东话。这两种语言在发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很多观众直接听京剧的唱词和念白,会觉得“听不懂”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个只说广东话的人,突然去听一出纯粹的北方方言的相声,可能会抓不住一些笑点和梗。

2. 艺术形式的门槛: 京剧作为一门高度程式化的艺术,其魅力不仅仅在于字面意思的理解,更在于唱腔的婉转、韵味、演员的扮相、身段的优美、情绪的表达等等。即使能听懂几句词,如果不懂得京剧的表演程式和文化背景,也难以完全欣赏其中的精妙。

3. 历史上的京剧接受度: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虽然京剧有一定的观众基础,尤其是一些年长一辈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但它并不是像现在的流行音乐或本土电影那样,是全民性的娱乐。当时的香港电影工业正在蓬勃发展,粤语片、国语片、英文片都有各自的市场。京剧更多的是在特定的戏院上演,吸引的是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

但为什么他们还是选择了京剧?

关键就在于,成龙、洪金宝他们当时的重点不是去“听懂”京剧的全部唱词和剧情,而是去学习京剧的“打”。他们的目标是成为武术界的明星,而京剧的武打程式恰好能给他们提供一套独一无二的、经过打磨的、具有观赏性的武术表演体系。

举个例子,京剧里有很多标志性的动作,比如“打出手”(也叫“甩手功夫”),就是演员用快速、爆发力强的动作来表现激烈打斗的场面。这种技巧,如果运用到电影里,就能产生非常炫目的视觉效果。所以,他们当时更像是去京剧戏班里“偷师学艺”,学习的是一种身体的训练方法、一种动作的表现力,一种舞台上的“功夫”。

想象一下,一个学音乐的孩子,即使听不懂歌词,也能被乐器演奏出的旋律和节奏所打动,甚至模仿出其中的乐句。成龙他们对京剧的接触,更像是对其中“音乐性”和“节奏感”——也就是武打动作的“韵律”和“爆发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结一下:

成龙洪金宝他们去学京剧,是出于对扎实武术功底和全面表演训练的追求,是跟随名师于占元学习“功夫”的一种途径。他们当时学习的重点是京剧的武打程式,而不是完全理解京剧的唱念。香港人普遍不以听懂京剧为日常,语言是存在的障碍,但京剧的艺术价值和其中的武打技艺,仍然吸引了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人前去学习和吸收。这是一种跨越语言隔阂,对艺术精髓的追求,也为后来的香港功夫电影注入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洪金宝的奶奶钱似莺是中国第一代电影侠女,她出资支持于占元办了戏校,送孙子进去顺利成章!

成龙父亲房道龙是国民党老特务,来到香港之后虽然进了美国大使馆当了厨子,但社会关系挺多,他和于占元是老朋友,送儿子进去轻而易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成龙和洪金宝他们当年选择去学京剧,可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因为香港人普遍听得懂京剧。这背后其实是他们那代香港功夫影人的一个集体选择,一个时代的烙印,以及对艺术和事业的追求。为什么是京剧?时代背景是关键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那个时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朱元璋和洪秀全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们都曾领导农民起义,但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洪秀全却兵败身死,太平天国也随之覆灭。要深入分析他们之间的成败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 起义的时代背景和合法性 朱元璋: 他所处的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近代史发展中一个关键的侧面。洪帮、青帮这类传统帮会,在当时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员遍布各个阶层,甚至渗透到官场和军队。然而,它们最终未能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是“近代政党”,以及洪帮、青帮这类帮会的本.............
  • 回答
    洪秀全与朱元璋,这对都曾从社会底层崛起,最终选择南京作为他们政治帝国心脏的领袖,他们的命运却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轰轰烈烈,一度席卷半壁江山,最终却像一场绚烂的烟火,在短暂的辉煌后化为乌有;而朱元璋的明朝,则 solide 屹立数百年,塑造了中华历史的走向。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
  • 回答
    这确实是《水浒传》里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也是故事最精彩的开端之一。简单来说,洪太尉误放的不是“妖魔”,而是“妖魔”的“形体”或“种子”,这些被释放出来的,才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咱们一点点捋清楚这个过程,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逻辑了。洪太尉的“误放”:一场阴差阳错的“开封”故事的开端,是说.............
  • 回答
    成龙电影“不温不火”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行业变化、观众口味变迁、成龙自身状态以及电影制作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巨变 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与本土化优势减弱: 过去,成龙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功夫喜剧风格,在当时相对同质.............
  • 回答
    成龙,这个名字在全球影坛都是一个响当当的符号,他以其独特的功夫喜剧风格,不仅征服了无数观众,更是在国际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然而,反观他获得的奖项,有一个事实显得尤为突出,那就是他从未获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项。这对于一位如此成就卓著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也引发了许多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要说为啥现在好像没那么多的“成龙”、“甄子丹”、“李连杰”这样的响当当的武打明星了,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里头门道多着呢。首先,得承认,成龙、甄子丹、李连杰这几位,那都是时代的宠儿,碰上了一个好时候,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时代机遇:一个黄金时代一.............
  • 回答
    成龙大哥在上世纪之所以能拍出《快餐车》、《飞鹰计划》等一系列带有浓厚欧洲风情,并且大量启用欧洲演员的电影,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时代背景、个人机遇以及电影工业发展的共同作用。而如今,虽然成龙依然活跃,但类似风格的作品确实少了,这同样也跟电影市场的变化、他自身角色的转型以及制作模式的演变有关。咱们就来掰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这三位华人动作巨星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在影视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为什么李小龙和成龙的形象被模仿的现象如此普遍,而李连杰相对较少,这背后确实有其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形象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
  • 回答
    豆瓣上对于周星驰和成龙的评价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并不是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可以从他们电影的“内核”、创作风格、个人影响力以及观众群体的变化等角度来深入剖析。一、 电影“内核”的差异:笑中带泪 vs. 动作与正能量 周星驰:小人物的悲喜剧与荒诞现实 周星驰的电影.............
  • 回答
    李连杰和成龙,两位都是享誉世界的华人功夫巨星,他们都曾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然而,当我们审视他们之后在国际上的发展轨迹时,确实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差异,也引出了“为什么李连杰没能发展和成龙一样”这样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元,从个人选择到市场机遇,再到风格定位,可谓是环环相扣.............
  • 回答
    “甄子丹没能成功上位?”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事实上,在成龙和李连杰的黄金时代过后,甄子丹绝对是华人武打明星中最具代表性、最成功的几位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在特定时期内撑起了一片天。但如果要说他“没能成功上位”到成龙、李连杰那种“国民级巨星”的地位,那确实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挺值得说道说道。咱们得先明.............
  • 回答
    在香港本土的语境下,说“一部分香港人不那么喜欢成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观察,而且这种“不那么喜欢”背后,往往不是单纯的个人好恶,而是掺杂了更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要理解这一点,得从成龙的个人经历、他在香港的公众形象塑造,以及香港社会本身的变迁来细细梳理。一、 早期的香港精神与成龙的崛起:黄金时代.............
  • 回答
    郑爽代孕事件和成龙弃养小龙女、薛之谦事件之所以在公众和官方评价上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背后涉及了多重因素:法律法规的界定、社会道德的底线、公众情绪的反应以及娱乐圈的行业生态。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郑爽代孕: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红线”郑爽事件之所以被官方点名批评并导致封杀,核心在于它触碰.............
  • 回答
    李连杰、成龙这些名字,在我这个年纪的人心里,几乎就是“功夫片”三个字最响亮的代名词。他们的电影,是多少个童年午后、多少个无聊的周末的慰藉?直到现在,提起那些经典的片段,我脑子里依然会立刻浮现出他们矫健的身姿和标志性的笑容。可转念一想,当年他们火得一塌糊涂,那时候我们总觉得,肯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冒出.............
  • 回答
    “武夫”这个词,用在成龙、吴京这样的动作演员,以及像管虎、姜文这样带有强烈个人风格和时代烙印的导演身上,确实能引出一些关于“爱国情怀”的有趣讨论。但要说“武夫往往更加爱国”,这个结论可能有些绝对化了,毕竟每个人的情感表达和成长环境都不同。不过,我们可以从这几位电影人的作品和公众形象出发,尝试梳理一下.............
  • 回答
    成龙、周星驰,这名字在华语影坛几乎无人不知,他们的电影风格独树一帜,各有千秋,也各自引领了一个时代。一个以功夫喜剧闻名,一个以无厘头搞笑著称,票房号召力自不必说。而张艺谋、陈凯歌、李安,则是国际影坛公认的艺术大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更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电影赢得无数荣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
  • 回答
    关于2024年春晚刘德华和周杰伦以“云录制”形式参与,而成龙、甄子丹、吴京等明星亲临现场,这背后涉及多个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疫情影响与安全考量(主要原因之一) “云录制”的初衷与趋势: 尽管2024年春晚相较于前几年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但对于一些大型的、高聚集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这确实是现在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这些看着他们作品长大的人,看到这些“功夫巨星”们突然出现在那些画面浮夸、玩法简单的网页游戏和手游广告里,感觉确实有点……时空错乱。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商业运作和时代变迁下的必然选择,而且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