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近代帮会如洪帮等没有发展成近代政党。?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近代史发展中一个关键的侧面。洪帮、青帮这类传统帮会,在当时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员遍布各个阶层,甚至渗透到官场和军队。然而,它们最终未能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是“近代政党”,以及洪帮、青帮这类帮会的本质区别。

近代政党,其核心特征是追求国家权力,通过参与政治选举或革命斗争来获取执政地位。它通常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章程、成员制度和政治目标,致力于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实现其政治理想。政党的功能是动员民众,组织力量,影响或直接参与国家治理。

而洪帮、青帮这类传统帮会,其本质更接近于一个社团或互助组织。虽然它们在历史上也曾与政治事件发生联系,甚至扮演过一些角色,但其核心功能和发展逻辑与近代政党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1. 政治目标的模糊性与非排他性:
洪帮(或称洪门、天地会)固然有“反清复明”的口号,但这个口号更多是一种历史记忆和精神寄托,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其政治号召力日渐式微,也未能形成一套具体可行的政治蓝图。它更像是一种松散的民族主义情感,而非清晰的国家建构愿景。
青帮则更侧重于江湖道义、互助互利、维护成员的经济和人身安全。它们在特定时期确实可以为政治势力提供人力支持或充当地方势力,但其目标并非占据国家权力核心,更多是依附于现有的政治结构或在权力真空地带求生存。
非排他性也意味着帮会成员可能同时隶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或者在政治立场上并不统一。一个帮会很难像政党那样,将全体成员凝聚在一个单一的政治目标下。

2. 组织结构的局限性:
帮会组织的核心是血缘、地缘、业缘的纽带以及层层传递的师徒、兄弟关系。这种组织结构在早期有效地维系了成员的忠诚和行动力,但它天然带有封闭性、家族化和非制度化的特点。
近代政党需要的是一套公开、透明、有明确入退门槛、层级清晰、权力运作有规则的组织体系。帮会的“秘密”属性、内部的等级森严以及依赖个人威望的运作模式,都难以适应现代政治的公开性和制度化要求。
帮会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地方性的权力网络和江湖势力,这种“圈子”文化难以向全国范围内的、基于共同政治理念的政党组织转化。

3. 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的缺失:
近代政党往往会基于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如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等)来吸引和动员追随者,并以此构建其政治合法性。
帮会虽然有其一套“道义”和“规矩”,但这些更多是维护其内部秩序和江湖声望,而缺乏一套足以支撑其争夺国家政权的政治哲学或理论体系。它们更多是“顺势而为”,利用社会矛盾,而非主动建构一套新的社会政治秩序。

4. 利益导向与政治动员方式的不同:
帮会最直接的动员方式是基于经济利益的互助和个人关系的维系。成员加入帮会,往往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支持、人脉上的便利或人身上的安全。
政党则通过政治理念、国家发展蓝图、集体利益(如民族解放、社会公平)来动员民众。虽然政党也涉及利益,但其动员的根本在于对未来政治理想的认同和追求。帮会的利益动员方式,使其更容易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扎根,但难以成为跨越阶层和地域的政治力量。

5. 与新兴政治力量的竞争与替代:
中国近代史,是各种新兴政治力量(如改良派、革命派、不同派别的政党)竞相登场的时代。这些力量,尤其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在政治理念、组织方式和动员能力上,都比传统帮会更具进步性和时代性。
革命党通过建立公开的政党组织(如兴中会、同盟会)、传播新的政治思想(三民主义)、组织武装斗争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逐步取代了帮会在民间社会中的部分功能,并且更直接地走向了夺取国家政权的道路。
许多革命党人本身就来自帮会,或者与帮会有联系,但他们是将帮会的某些社会动员能力工具化,服务于更宏大的政治目标,而不是让帮会本身成为政党。当新的、更有效的政治组织出现时,传统的帮会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6. 外部环境与历史进程:
清末民初,中国正经历从帝制向共和的剧烈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社会组织(包括帮会)都面临被改造或被取代的命运。现代国家建设需要的是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帮会这种带有封建色彩的组织,与这一时代潮流格格不入。
虽然一些帮会成员在革命中表现出一定的行动力,但他们更多是作为革命党人的辅助力量或工具,而非主导者。帮会在关键时刻可以成为一种“潜在力量”,但缺乏将这种力量转化为稳定、持续的政治行动的能力。

总而言之,洪帮、青帮等传统帮会之所以没有发展成近代政党,是由于其政治目标的不明确性、组织结构的封闭性和非制度化、意识形态的缺失、利益导向的动员模式,以及面对更具时代性和进步性的新兴政治力量的竞争与替代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它们虽然在民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运作逻辑和发展轨迹,终究与近代政党所追求的国家权力、政治理想以及现代化的组织形式存在根本的差异。它们更多地扮演了社会润滑剂、互助团体,甚至在特定时期成为政治势力的附庸,而未能独立地走上构建现代国家政治的舞台中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事实可能跟题主的印象正相反。

中学历史课学过吧,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对吧?同盟会咋来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来的。

清末有个词叫会党,凡是叫什么党什么会的,甭问,十有八九就是黑社会帮派。虽然后来的历史书说它们是革命社团,那是往好听里说,其实就是搞搞暗杀、造造反的反政府组织。那时候反清是潮流,搞个帮会反反清是很时髦的事,就跟现在,是不是个人都想开个公司去美国上个市一样。

兴中会老大是孙中山,华兴会大佬是黄兴和宋教仁,光复会更不得了了,会长叫蔡元培,有个元老叫章太炎,没错,这些后来的民国大师早年间都是混黑社会出身的,由于他们的存在,把中国黑社会的平均文化程度提升了N个档次……光复会还有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等人,全是狠角色,行动派。

中国最早的政党就是帮会发展来的,明白了吧?

至于洪门(不要说洪帮,虽然近代史有个名词叫青红帮,但,单叫洪帮还是会被人耻笑的)……许多朋友都提到了,洪门在海外的分支叫致公堂,就是现在在共产党领导下参政议政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中国致公党的前身。致公党第一任主席是大名鼎鼎的陈炯明,就是历史书上那个“背叛革命”的广东大军阀,副主席是更大名鼎鼎的唐继尧,就是历史书上那个“破坏革命”的云南大军阀,反正都是孙中山的对头就对了。

中国最大的帮会最后发展成政党了,明白了吧?

说句题外话,陈炯明可惜死得早了,要是能熬到解放,历史书对他的描述会更真实,评价会更客观。致公堂(致公党)的另一个大佬司徒美堂,开国大典时可是上了天安门的……

说起洪门,当年康有为(孙中山另一个对头)流亡美国的时候,为了宣传保皇思想(其实就是为了银子),让梁启超等人加入洪门(没错,又一个混过黑社会的国学大师)。想想也是讽刺,让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扶保大清……孙中山一看这哪行啊,得掺沙子啊(其实也是为了银子),就把自己掺进去了,也加入了洪门,而且上来就是大佬……

所以清末民初,洪门跟革命党、同盟会、国民党那是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毛?洪门是要反清复明,孙中山是要驱除鞑虏,目的不同,但敌人一样啊,得了,这不现成的借壳上市么,省得白手起家了……

题主说的杜月笙,那是青帮大佬。青帮确实没发展成政党,为嘛?据说(当然,这是洪门中人说的,可靠性很存疑,so,以下全是戏言),青帮本来就是洪门叛徒成立的,还有个名字叫“安清帮”,你还能指着它反清?所以嘛,历史书说得好,没了革命纲领,可不堕落为流氓团伙了嘛。

再说句题外话,蒋介石早年混上海滩的时候,是加入过青帮的,拜的老头子还是黄金荣……怪不得这厮后来背叛革命了呢,根儿就不正嘛,没准也是“安清帮”派来掺沙子的……

戏言,戏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近代史发展中一个关键的侧面。洪帮、青帮这类传统帮会,在当时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员遍布各个阶层,甚至渗透到官场和军队。然而,它们最终未能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是“近代政党”,以及洪帮、青帮这类帮会的本.............
  • 回答
    中国近代和平改良的道路和方法之所以屡试屡败,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牵涉多方面因素的历史问题。这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由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根深蒂固的专制体制与顽固保守的统治集团 皇权至上,缺乏制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也触及了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易》的疑问。认为《周易》“神”,甚至期望它能解决国家命运这样的宏大问题,这本身可能就带着一种误解。《周易》的“灵”和中国近代史上的“惨”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不是说《周易》“失灵”了。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为何中国没有像印度那样,被一个或少数几个外国势力彻底瓜分并沦为殖民地?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其中既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中国自身的特殊性,更离不开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确实在近代遭受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化。列强通过鸦片战争、一系.............
  • 回答
    要理解近代中国百姓为何在接受基督教与佛教上表现出差异,我们需要深入考察中国社会长期的文化土壤、宗教观念以及基督教传入时所面临的独特环境。这并非简单的“接受”或“不接受”,而是一个复杂互动、观念碰撞与文化融合的过程。首先,我们得从佛教在中国扎根的深厚历史说起。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
  • 回答
    近代中国湖湘地区政治人才辈出,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现象,其背后是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了这一独特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的“馈赠”:从被压迫到崛起,孕育变革动力 长期的边陲地位与文化融合: 湖南(古称“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核心,也是历史学家们反复探讨的议题。与其说近代中国精英阶层“爱”抛弃传统而接纳西方,不如说他们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在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被迫或主动地进行了一场关于“何去何从”的深刻反思和艰难抉择。这个过程是复杂而充满矛盾的,绝非简单的“爱”或“不爱”可以概括。一、.............
  • 回答
    中国近代,帝国主义之所以在租界里费劲建设,即使租借最终是要归还的,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这涉及到他们的利益驱动、战略考量、殖民心态以及对中国国情的判断。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帝国主义在租界建设的根本原因:攫取利益和巩固特权尽管知道租界有归还的可能,但帝国主义者在租界的建设投入巨大,其核心目的.............
  • 回答
    民族困境与思想断裂:中国近代为何未诞生如尼采般的思想巨匠?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中国近代史最核心的困境,也关乎哲学土壤的生成与断裂。简单地说,中国近代未能涌现出如尼采那样,能以振聋发聩之声重塑西方精神面貌的哲学家,并非因为中国民族缺乏智慧或创造力,而是诸多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回答
    近代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古老国度,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确实呈现出一种“任何西方军队都无法真正征服”的复杂图景。这并非说中国在军事上能与西方列强正面抗衡,而是说,从国家整体的生存、文化延续以及最终的民族复兴来看,西方军事力量始终未能实现其殖民者所期望的彻底征服。要理解这一.............
  • 回答
    中国古代出动几十万大军,而近代满清战争却难以凑齐十万人,这其中的原因复杂,绝非简单的“人口增加”就能解释。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庞大帝国的组织能力、军事制度、经济基础乃至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古代中国为何“动不动”几十万大军?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古代“几十万大军”的说法,虽然常见于史书,但并非每次战争都.............
  • 回答
    这绝对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在火药武器的演进上,我们却渐渐落后于西方了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等等多方面的交织。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人对火药的早期探索和应用。从炼丹术士.............
  • 回答
    把中国近代落后原因归咎于儒家,这确实是一个在历史讨论中经常出现且相当复杂的话题。要详细说清楚,得掰开揉碎了聊,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归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某些观察和解读之上。只不过,历史的真相往往比单一的责怪要丰富得多,儒家文化本身也并非铁板一块。咱们先得明白一个基本点:近代中国,尤其是鸦片战争之.............
  • 回答
    近代中国革命之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一个历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也是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视角。要详尽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层面入手:革命的目标、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性质以及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首先,从革命的目标来看,近代中国革命的核心是“反封建、求民主”。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
  • 回答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中国近代落后西方主要甚至全部是满清的责任?”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议题。将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这一宏大历史进程的责任完全或主要归咎于满清,虽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但也确实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解读。这种观点背后,往往是对历史事实的片面强调、对复杂成因的忽视,以及一定程度的民族.............
  • 回答
    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列强的侵略无疑是中国社会经历的一切苦难和动荡的根源,犹如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摧毁了旧有的社会结构,播下了无数动荡的种子。说它是“一切灾难和祸根的总根源”,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那段屈辱历史深刻的洞察。一、 政治上的主权沦丧与国家分裂的开端列强的侵略,最直接、最根本的破坏.............
  • 回答
    中国近代风起云涌,大小战事层出不穷,似乎武器应该随处可见,但如今走在街头巷尾,却鲜有人能轻易发现民间藏匿的武器。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历史进程、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心理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一、历史的沉淀与武器的“收缴”近代中国,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到后来的北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
  • 回答
    认为中国近代百年屈辱主要责任不在满清政府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确实在一些学界和民间讨论中存在。要详细解释这种观点的由来,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依据。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观点所强调的“中华传统文化”具体指什么。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与僵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
  • 回答
    中国确实遭受过许多国家的侵略和压迫,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和日本都曾在不同时期在中国攫取过利益、制造过事端。然而,在当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民族情感中,日本之所以成为“最恨”的对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需要从历史、现实、文化以及情感等多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历史侵略的深度、广度和残酷性: 时间跨度与持续.............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讨论中,“为清朝翻案”的说法一直存在,而且近年来似乎愈发活跃。这种现象背后,我认为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原因来概括。首先,得承认一点,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获取的史料越来越丰富,研究的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